语文教案6篇[精选]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二、故事背景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公元1130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三、理解诗义注释
⑴渔家傲:词牌名。
⑵星河:银河。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云涛:如波涛翻滚的云。一说指海涛。
⑸殷勤:情意恳切。
⑹嗟(jiē),慨叹、慨叹。
⑺谩:同“漫”空、徒然。
⑻九万里风鹏正举: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举:高飞。
⑼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10)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的仙山。译文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四、古诗赏析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词一开头,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这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可称之为“跨片格”。“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
“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在大鹏正在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堪称大手笔。“蓬舟”,谓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五、课文主题
这首词剪裁巧妙,典故信手拈来,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意境雄奇,气势恢宏。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感悟文学创作中的形象。
2、交流与沟通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3、通过与文本对话理解母爱,使学生能够心存感激的面对生活。
4、养成思考生活的习惯。
重点:
理解母爱,能够心存感激的面对生活。
难点:
感悟文学创作中的形象。
一、创设情境,诱发情感
导入:
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影片,看过之后你要告诉我母爱是什么?(多媒体)(将学生的回答提炼成诗)
母爱是滋养生命甘甜的乳汁
母爱是连夜整理的沉甸甸的书包
母爱是那枚柔软温暖,爱意绵绵的枕头
过渡:母爱如淡淡的风,浓浓的酒,在高楼林立的水泥深林里有母爱,在小巷深处同样有母爱,就让我们走入小巷深处去感受一份普通又别致的母爱。
二、品读文本,增进情感
1、请看小导航1:(多媒体)
○A、请用为了我为开头诉说盲母为作者都做了什么?
○B、汇报中可以补充、辩驳。
○C、可以评价同伴的回答。
(把学生的回答落实到母亲的内涵上,如:勤劳,忍耐,容忍等)
过渡:母爱就像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而悠远,在盲母所做的这些事情当中,哪一件使你最感动。(多媒体)
小导航2、
○A、哪里最感动,为什么?
○B、说一句以母爱是为开头的诗。(可选择,如是B而且好就写上黑板)
过渡:这鲜活的`感动,是因为母爱,这芬芳的感动,也是因为母爱,盲母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感动,它是否使你联想到了你身边的人给予你的感动,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好吗?(多媒体,母亲形象)
三、思维拓展,升华情感
1、谈身边人给自己带来的感动。
过渡:我们生活中一直不缺少感动,虽然我们曾经忽略了如此美丽的感动,但是,今天我们终于能够理解这份母亲恩赐的感动,我们该如何回报给爱我们的人一份感动,让爱我们的人觉得爱我们就是一种幸福。
2、谈感恩回报。(要点拨学生说出,行动的,想法的,语言的)
过渡:母爱是极其普通的,他就是那枚枕头,他就是那根竹竿,他就是
就让我们将这份感动传承下来,分享给身边每一个爱我们的人。就让我们把母爱美丽的感动分享给在座一直陪伴我们的所有人吧!(齐读黑板上的写成的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体会贝多芬在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感情的变化。
2、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析人物言行体会贝多芬在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教学方法
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启发法
教具:电脑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 揭示课题
二. 检查预习
1、 认读生字词
2、 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纠正读音
3、 通过预习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
4、 学生质疑
三、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层次
第 二 课 时
一、 复习,引入新课
1、 板书课题:月光曲
2、 请生简述《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3、 质疑: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引导生从内容及人物质疑)
二、 体会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的感情变化
1、 生快速阅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贝多芬言行的句子找出来?
2、 品读句子,再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贝多芬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这样说?想象他当时的'心情怎样?
3、 交流讨论情况,重点体会以下几方面:
(1) 贝多芬进屋是被兄妹的谈话所感动;
(2) 贝多芬弹一曲是看到兄妹穷,但又爱音乐,产生了同情心;
(3) 贝多芬又弹一曲是因为发现盲姑娘是他的知音,很激动;
(4) 贝多芬飞奔回店是因为创作了一首新曲子很兴奋。
根据生回答板书贝多芬言行及心情的关键词
4、 小结
(1)通过刚才的讨论交流,大家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师述:这些感情的变化其实就是贝多芬创作出《月光曲》的原因。
(2)这些结论我们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到的?根据生述板书学法。
找
分析言行 问
议
说
体会心情
理解内容
三、 学习体会第三节
1、 文中哪里最让贝多芬感动?(课件出示兄妹对话)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那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2、 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讨论,体会兄妹说话时的心情变化。
3、 交流讨论情况
(1)妹妹说第一句话时是(渴望)的心情,因为她知道贝多芬来到小镇,很想
听贝多芬弹琴;
(2)哥哥说话时是带着(难过的、遗憾的)心情,因为家里穷他不能满足妹妹的心愿;
(3)妹妹说第二次话时是带着(安慰)哥哥的心情,因为他不想让哥哥为了她而难过。
4、 指导朗读兄妹的对话
(1) 同桌分角色练读。
(2) 指名生分角色朗读。
(3)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5、 听了兄妹谈话,你有什么想法?
6、 小结:贝多芬正是被这对穷兄妹间的真挚的情感所感动了,才进了屋,才有了后来献给兄妹俩的《月光曲》。大家想听这首曲子吗?
四、初步辨别联想与实在事物
1、 请生划出文中暗示《月光曲》曲调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2、 小组讨论:读句子,根据内容画一画。
3、 请生展示作品,并让大家评议。
4、 课件出示选择题,让生选择《月光曲》曲调,并说理由。
选一选:A、舒缓——明快——激昂
B、明快——激昂——舒缓
C、舒缓——激昂——明快
5、 欣赏《月光曲》
6、 请生通过朗读表现出曲调的变化。
7、 大家是通过什么途径体会到《月光曲》的曲调的?
8、 哥哥为什么会想到这些?
9、 师述:通过学习我们发现联想可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但联想要以实在
事物为依据。而同样的音乐,让不同的人听,由于各人的经历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联想。
五、扩展,体会文章中心
1、听音乐,想一想:
盲姑娘静静地听着,仿佛看到( )。
我静静地听着,仿佛看到( )。
2、你们认为贝多芬想通过这首曲子表达些什么?
3、穷兄妹俩听了贝多芬的曲子,他们很幸福。从贝多芬那儿他们也获得了自信,今后他们会怎样面对生活呢?
板书设计:
月 光 曲
听:谈话 (感动)
贝多芬 看:贫穷 (同情)
弹:一曲 又一曲 (激动)
记:曲子 (兴奋)
语文教案 篇4
语文园地八- 教案
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3、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4、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讲故事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讲完后评一评。各小组选出本组“故事大王”1~2名。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大家掌声祝贺。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给全班同学讲?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内容是否讲清楚、情节是否完整、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学生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在总结时,你可以表扬表现最出色的,也可以夸奖进步最大的;可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心得,也可以发表一下你的希望、设想和创意……每组请一名同学做总结。□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篇5
第1课时
第一节 综合性学习的理念与目标
一、综合性学习的理念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
1、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培养问题意识,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体验,培养其实践能力
3、强调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品格和创新精神
二、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总目标:
“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具体侧重:
1、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兴趣,获得亲历参与探究的积极体验;
2、强调实践,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3、强调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分析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高文化品位,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6、建构合理知识
第2课时
第二节 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特征
一、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1、课标对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的安排与要求
(一)初中阶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互相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区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二)高中阶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是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之一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性质: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中的语文、社会中的语文、生活中的语文问题中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课程活动。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语文研究性学习具有以问题为载体、以探究为中心、以反思为线索的特点。语文研究性学习强调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研究语文学习问题,注重学生采与应用知识、获取方法的实践活动过程,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与探究精神的形成。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促使学生学习对知识的掌握和感悟能力,能够在自己的能力之内拓展、延展语文知识,能够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够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学会在确定的研究主体内提出疑问,拓展延伸,深入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善于从多个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生能够学会多种有效的手段、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并能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重建。
(4)学生能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体验生活,感悟语文。学生能够深入的体验语文的魅力,获得情感上的共鸣;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获得感情上的升华。能形成质疑、探究、动手动脑的积极态度,具有积极研究的习惯。
(5)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能够与同学一起对某一主题进行探究,学会资源共享,同时又能自主的思考。学生合作学习,又能独立完成个人承担的任务。
(6)培养良好的科研精神和科研道德。学生要认真、踏实地研究,实事求是地获取结论,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精神不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不胡编乱造。
(7)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学生能够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姿态融入社会,懂得自己是社会的人,对社会负责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学生能够理解自己是自然的人,保护自然是人类的责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每个公民永恒的追求。
2、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见322-323)
3、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组织形式
①与阅读整合一起的专题式探究活动;
②与写作、口语交际整合的实践探究活动
二、综合性学习的特征
综合性
实践性
主自性
合作性
生成性
第3课时
第三节 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实施评价
一、综合性学习的过程设计
选择课题 明确时间
确定目标 组织实施
策划方案 成果展示
准备材料 评价反思
二、综合性学习的组织与指导
指导思想 审美体验
课题选择 动手操作
发现知识 信息技术
言语实践 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 总结反思
三、综合性学习过程的评价
1、从评价目标上看,注重语文能力转变为强调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从评价着眼点上,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过程
3、在评价主体上,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评价和互相评价为主
4、在评价方式上,由单一评价为多样化的综合评价。
第4课时
第四节 案例设计
春天,春天,在哪里?
——综合学习活动
教学目的:
聆听春之声
描绘春之景
寻找春之韵
积累春之诗
一、积累有关春的诗句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二、听有关春的音乐
三、看有关春的信息的图画
作业:《找春天》
要求:
1、包含“春”的气息。
2、引用一句“诗句”。
3、“感悟”在其中。
思考与练习:
1.你如何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2.综合性学习案例评析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材简说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二、学习目标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身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身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同学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同学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台阶》教案12-19
语文教案(精选)04-19
[经典]语文教案08-17
语文教案(经典)08-21
语文教案[经典]08-31
语文下册教案12-14
(经典)语文教案09-27
语文教案【精选】09-27
语文教案【经典】09-23
语文教案[精选]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