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11 10:47:5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锦集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锦集6篇]

语文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学会聆听,学会在交流中分享。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大胆地把自己看到和感受到的春天与同学交流,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2、能认真倾听同学的讲话,懂得欣赏,学会评价。

  3、激发学生主动表达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把看到和感受到的春天大胆与同学交流,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交流中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懂得欣赏,学会评价。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展现春天的各种资料(图片、实物、诗文均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畅谈本单元收获,引起话题

  1、生谈收获。

  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聪明的孩子们你们发现我们这个单元的课文大都跟什么季节有关?(春天。)你喜欢其中的哪些课文,能说说理由吗?

  2、引起话题。

  师:是啊,春天,一个多么好的季节,给人们留下了多少美好的记忆啊!现在正逢春暖花开的时节,我想你们一定也有很多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春天真好”。

  二、我们看到和感受到的春天

  1、小组分享感受。

  师:同学们刚才都很了不起,发现了我们这个单元有几篇课文与春天有关。会发现的孩子不光善于用眼睛观察,还善于用耳朵仔细地聆听,用鼻子细细地闻,用心好好地感受。现在我们就来跟伙伴们分享一下你听到、看到、闻到、感受到的春天。不过在分组前老师有个建议,在小组交流的时候认真倾听伙伴的发言,看看你能不能从他(她)的讲话中有所收获,看看谁是最会发现的小朋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组,可按听到、看到、闻到、感受到的依次分为“顺风耳组”、“金火眼组”、“心有灵犀组”,由小组长安排大家轮流交流。)

  2、集体交流。

  由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情况,其他同学评价、补充,老师相机点拨,形成多方交流。在交流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学会大胆表达,学会聆听,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3、介绍一下你给大家带来的`春的礼物(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或实物进行展示,与伙伴们分享)。

  三、激发情感,歌颂春天

  播放《嘀哩嘀哩》歌曲,全班齐唱。

  四、课后延伸

  回家把你发现的春天和关于春天的故事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分享春天的快乐吧!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10个,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积累词语13个。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收集聪明人的故事,说一个给大家听。

  4. 明白聪明人也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人都有聪明才智,人多智慧多。

  教学重点: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其组成的13个词语。

  2. 积累句子2句,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明白聪明人也需要别人帮助,人人都有聪明才智。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引入课题。

  1、简单介绍“诸葛亮”

  2、揭示课题:诸葛亮和小皮匠。

  3、指名读课题。

  4、学习生字:诸、葛、匠

  “诸葛”是复姓,还有哪些是复姓?

  5、齐读课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整体感知课文。

  1)边听故事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轻声读课文,圈出文中不认识的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问:你已经认识其中的哪些字?

  2)复习部首查字法,查出“筏、礁、撞”生字。读读字典里“筏”的意思,理解“木筏”这个词语。

  3)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请在小组里交流。比较形近字:“击一出”,“故一敌”,“士一土”。

  4)老师把生字的拼音去掉,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5)生字放到课文里会读吗?

  3.数数课文有几小节?

  三、读课文,学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节。

  1)师生引读第一节。思考:诸葛亮领兵去打仗,来到乌江边,遇到什么困难?

  2)出示句子:乌江水深流急,江中还有礁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3)指导朗读句子。(开火车读 齐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小节。

  1)师:这下怎么办呢?诸葛亮想了些什么办法呢?让我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学习,并找出有关句子。

  2)全班交流

  3)板书:架人桥、做木筏、贴布告

  4)出示:诸葛亮先…… ,再…… ,最后 …… 。练习说话。

  5)齐读第二、三节。

  3、学习课文第四、五节

  师:三个小皮匠让诸葛亮怎么做呢?(读小z纸条的话)。

  (内容:请你准备三千张牛皮,用牛皮做筏子。牛皮筏子不怕礁石撞,这样你的军队就可顺利过江了。)

  1)指名读,愿意读的站起来。

  2)齐读第四节。

  (引):这真是……(生读第五节)

  师:齐读课文。

  四、复习巩固,课外延伸。

  1. 读生字(开火车)。

  2. 读词语(齐读)。

  3. 讲讲古今中外有关聪明人的故事。

  1)小组讨论。

  2)组内交流。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做到详略得当。

  学习过程

  一精读赏析

  1。选读课文中有关陈胜参与对话的内容,找出最能表现他性格的语言,并加以适当的评论。

  2。班中交流评析最能表现陈胜性格的语言有

  1)苟富贵,无相忘”。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④“壮志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①句表达了陈胜极想摆脱贫困,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反映了陈胜具有“有相同车,有难同当”的朴素阶级感情,说明陈胜虽然出身低贱,但胸怀大志,不寻常人。②句以“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以“鸿鹄”比喻有远大理想的人。通过比喻,表现陈胜年轻时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也反映了他对同伴目光短浅的惋惜名句说明了陈胜面对秦王朝的暴政,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决心不受命运的摆布,为建立自己理想中的国家而举行起义,表现了他勇于反抗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也是他“鸿鹄之志”的具体表现。④句彻底否定了封建统治阶级欺骗劳动人民的所谓天生贵种、等卑有序、贵贱有别的谎言,砸碎了长期禁锢劳动人民头脑的封建精神枷锁,是鼓舞人心的战斗口号,表现了陈胜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精神。由此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对封建统治强烈不满,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有志气,有抱负的农民起义的领袖

  二。编写剧本,分组排练

  把学生分四大组将课文改编成剧本,两组写起义前的准备,两组写发动过程。

  要求:

  a/故事情节尊重原作,可加以合理想象、创造。

  b/语言通俗化、口语化,言行突出人物个性特征。

  c/适当运用道具

  三。作业

  排练课本剧,组指定一名“导演”组织排练,要求全组人人参加。

  教后反思

  文言文学习活动是一种很紧张、很艰巨、很枯燥的活动,教学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证明,单调刺激使人疲劳、分散注意。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的多样化是保持学生有意注意的一个重要条件。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省、店”等10 个生字,会写“讲、打”等8个字。

  2、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有强烈盼望祖国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

  台湾岛图片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融情入境

  1、出谜面让学生猜谜底。

  “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干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雪)

  2、学生猜出谜底后,让他们谈雪,老师提问

  ①你见过雪吧?在哪里看到的?

  ②你玩过雪吗?怎样玩?好玩吗?

  板书 : 看雪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要求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相互纠正字音。

  3、课件出示生字,看谁认得快,读的准。

  三、再读课文,感悟文意

  1、共同读课文,注意读通顺,读连贯。

  2、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去读,看讲了什么。

  3、课件出示行政图,找出台湾和北京的位置。

  4、课件出示描写雪景的句子:冬天,天上飘着雪花------

  5、自读上面的句子,说感受。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组内练读。

  2、小组代表读,同学评议。

  同学们,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祖国的神圣领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读。

  2、谁能把看雪这篇课文的内容说一说。同学评议。

  二、复习生字,趣味记忆

  1、猜字谜,趣味记忆

  说谜语:一堆毛,两把火,谁在上面很暖和。

  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四、演、议结合,感悟真情

  (二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动,思维形象直观。让学生分别扮演教师、台湾学生,进行师生对话,再讨论,利于学生理解台湾小学生渴望到北京看雪的迫切心情和海峡两岸小朋友希望同欢乐的.思想感情。)

  1、从哪些句子中看出台湾小朋友想到北京去看雪?用——划出读一读。

  2、教师示范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当读到“很难”、“惊奇”、“深情”等词语时,语气、表情、动作要协调配合,让学生从老师的范读中感悟词意。学生模仿老师朗读。

  3、重点读。指导朗读四个问句:您看见过真的雪吗?您是在哪儿见过的?北京离这儿远吗?您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看看真的雪呢?

  4、大家议一议:“从他们的问句中,你知道了什么?”(通过议论,让学生明白:表达了台湾小学生渴望到北京看雪的迫切心情。)

  5、学生自由组合,两人一组。其中一人扮演老师,一人扮演台湾小学生,练习文中师生之间的对话。尽量让更多的小组有机会上台表演。

  6、教师当“导游”,学生当“游客”。师生一同站起,“游客”一边观看录像画面,一边听“导游”解说:“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北京来看雪。每年春节前后,北京常常下大雪,满天雪花飞舞,把整个北京城妆点得更加美丽。你看,地面上已铺了厚厚的雪,踩上去软绵绵的,大家说像什么?树上披上了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朋友们,尽情地玩雪吧!”(此时,录像中正播放孩子们尽情玩雪的情景。)

  7、当孩子们仍沉浸在美妙雪景之中时,教师趁机说:“遗憾的是台湾的小朋友们没能来看雪,此时此刻,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可让学生写下来)

  三、巩固生字

  1、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

  2、完成课后我会写。展示写的好的同学。

  四、课外实践活动

  课文搜集写期盼台湾回归的诗歌读一读。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的情境以及字理、看图、归类识字诸方法认识“烧”“灭”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正确书写“旁”“赶”等9个生字,会写“空地”“唱歌”等11个词语。

  2、通過为课文配插图、为插图做解说的学习活动,想象画面,续编故事,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以及雪孩子与小白兔之间的情谊。

  3、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4、感受句式特征并抄写。

  教学过程:

  活动一、回顾单元所学,初识雪孩子

  1、出示雪景图,导入: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前两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想象画面,感受到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认识了淘气的雾孩子。看到这幅雪景图画,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鹅毛般的大雪降落下来,白茫茫一片,我们仿佛到了粉妆玉砌的世界。瞧,一个雪孩子出现了。

  2、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跟雪孩子有关的一个童话故事——(生读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创设雪天情境,启发学生想象,揭示课题,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二、识字小游戏,寻找雪孩子

  1、自主学习,明确要求。

  自读课文:

  ①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学过的方法认读。

  ②标出自然段。

  2、认读生字新词。

  (1)出示认字表和写字表中的字,自己练读。

  (2)与雪孩子做游戏,认读生字。

  雪孩子和同学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只有能认读“小雪花”后面藏的生字,读好语句,雪孩子才会再一次和大家见面。

  第一组:认读“添”“柴”,字理学习“赶”。

  小白兔跳舞给雪孩子看,唱歌给雪孩子听。他玩累了,就回家去睡午觉。“屋子里真冷,赶快往火堆里添把柴吧!”

  “添”就是添加的意思。过去,冬天的屋里很冷,人们就把干草、木棍当柴火,点着后取暖,所以“柴”字的下半部分是木字底。

  出示隶书和楷书的“赶”字,左边是“走”,右边是“旱”,“旱”有陆地的意思。“赶”字的本义是一人在大地上奔跑着赶路。现在的简体字“赶”,右边的“旱”字演变为“干”。“赶快”是抓住时机、加快速度的意思。

  想象画面读语句。

  第二组:归类认读“烧”“烫”“灭”。

  烧得旺旺的.烫人的火把火扑灭

  “烧”“烫”和“灭”都与火有关,同样有火字旁,位置却不同,要分清字的结构和偏旁,记住字形。

  第三组:语境中认读多音字“呀”yā。yɑ哎呀,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飞呀,飞呀,飞上天空,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

  当表示惊异的时候,“呀”读一声,用在重复的、表示动作的词语之后,表示重复做一个动作很长时间的意思的时候,“呀”读轻声。

  练习朗读。

  第四组:字理认读“冒”。

  雪孩子看见从小白兔家的窗户里冒出黑烟,蹿出火星。

  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

  “冒”字的本义是“帽子”,上半部分是帽子的形象,帽子下面是一只眼睛。现在的“冒”字有不同的意思。比如,“小白兔家的窗户里冒出黑烟”,就是黑烟一个劲儿地向外透、往上升;“帽子”是顶在头上的,所以“冒”字又引申为“顶着”的意思,雪孩子就是顶着呛人的烟去救小白兔的。

  想象画面读句子:兔妈妈在门外的空地上给小白兔堆了个雪孩子。

  (设计意图:创设游戏情境,通过字理、看图、归类等方法认读生字,读好长句、重点语句,为读通课文做准备。)

  活动三、排列插图,了解雪孩子

  1、出示学习任务:根据故事内容,为插图(四幅插图内容:雪孩子图片、雪孩子陪小白兔玩儿图片、雪孩子火中救小白兔图片、雪孩子化成白云图片)排列顺序,并说明理由。

  2、学生分别出声读、默读课文,教师记录学生两次读书的时间。

  3、说一说自己默读课文的感受和默读的方法。

  4、小结:读文章的时候,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我们可以选择不出声、速度快的阅读方法——默读。默读的时候要做到:书本平放在桌面,眼离书本一尺远,眼睛随着词句看,闭上嘴巴不出声。

  5、全班交流,板贴四幅插图。

  排列理由:雪孩子陪小白兔玩儿,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美丽的白云。

  (设计意图:感受默读的好处,学习默读的方法,通过为故事插图排列顺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活动四、给插图做解说,走近雪孩子

  1、明确学习任务:我给插图做解说。

  2、自读课文,为给插图做解说做准备。可以出声读,也可以默读。

  (1)关注描写雪孩子的语言和动作的词句,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展开想象,为插图做解说。

  (2)为每幅插图配解说词,写在插图旁边。

  第一幅插图(第1~3自然段):可爱的雪孩子。

  ①讲插图:兔妈妈给小白兔堆了一个可爱的雪孩子。

  ②师生分别扮演兔妈妈和小白兔,分角色朗读出人物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第二幅插图(第4~6自然段):快乐的雪孩子。

  ①想象画面:小白兔是怎样给雪孩子跳舞的?唱了什么歌?他俩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②想象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时开心的画面。

  ③想象畫面读第4~6自然段。

  ④小结:小白兔玩累了,赶快进屋添柴烧火,然后躺在床上睡着了,屋里面着起大火,小白兔却不知道。

  (设计意图: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说话时的不同语气,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感受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时的快乐。)

  第三幅插图(第7、8自然段):勇敢、善良的雪孩子。

  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他连忙把小白兔抱起来,跑到屋外。

  ①结合雪孩子的动作、语言描写,展开想象,讲讲雪孩子救小白兔时的着急、冒火施救时的勇敢。

  ②想象雪孩子救小白兔时的画面,朗读第7、8自然段。

  ③想象雪孩子的所作所为,理解“终于”的意思,把句子补充完整。

  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他xxxxxx,终于找到了小白兔。他连忙把小白兔抱起来,跑到屋外。

  ④小结:雪孩子看到小白兔遇到危险,奋不顾身地奔向火海救自己的好朋友。雪孩子多么勇敢与善良啊!

  ⑤观看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视频,可以在插图上补充解说词。

  摄制厂的人员和我们一样,被雪孩子的勇敢行为所感动,结合故事内容,展开想象,拍了动画片。请同学们观看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视频,再次感受雪孩子的勇敢。

  (设计意图:抓住雪孩子动作、语言等描写,展开想象,为插图做解说,感受雪孩子的勇敢与善良。)

  第四幅插图(第9~14自然段)有情义的雪孩子。不,雪孩子还在呢!瞧,太阳晒着晒着,他变成了很轻很轻的水汽。飞呀,飞呀,飞上天空,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

  ①去掉“很轻很轻”“美丽的”,与原句作比较,感受水汽的轻,白云的美,体会加上这样的短语使语句更加生动。

  ②看图想象:小白兔看着雪孩子变成的美丽的白云,他会对自己的好朋友说什么呢?想象画面朗读。

  ③小结:在小白兔心里,雪孩子没有离去,他变成天空中一朵美丽的白云,永远陪伴在小白兔身边,带给他温暖与爱。

  ④选择其中的一句话,为插图配语句。

  第五幅插图:续编故事。

  小白兔感激雪孩子对他的救命之恩,对雪孩子无比留恋。后来怎样了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续编故事结尾,并为其配上插图,补充在第五幅插图的位置上。

  (设计意图:通过为插图配解说的活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通过默读课文、朗读课文,感受雪孩子的勇敢与善良,以及雪孩子与小白兔之间的真挚情谊。)

  活动五、识记生字,学写字词

  1、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表,读生字,用自己学过的方法记生字的字形。

  (2)与学习伙伴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3)全班交流。

  2、书写生字。

  (1)把生字按照结构分类,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每个生字写一个,做到书写正确、端正、整洁。

  重点指导:“唱”“旺”“浑”“谁”“汽”“轻”。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轻”,车字旁最后一笔是提,与“浑”字右半部中的“车”字笔顺比较;“赶”字注意穿插避让;“旁”字上宽下窄。

  (2)按照标准讲评、修改。

  3、书写词语。

  唱歌 赶快 旁边

  水汽 浑身 很轻

  时候 火星 回家

  谢谢 空地 连忙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能找出表达广玉兰特点的句子,品读感悟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理解作者喜爱、赞美广玉兰的原因。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三自然段。

  2、抓住重点词句的赏读,体会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

  教学准备:

  1、亲自去观察广玉兰。

  2、搜集有关具有坚韧不拔品质的植物的诗句。

  3、文中的图片和文字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有这样一种树,它高大挺拔、花朵高雅、叶子常青。它就是-----广玉兰[板书] 真美啊!齐读课题。

  2、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广玉兰》的第一课时。广玉兰的气味幽香,花瓣纯洁。在陈荒煤先生的细腻描绘下广玉兰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能用书中词语说说广玉兰给你留下的印象吗?

  ( 二)、精读感悟

  1、我们通过学习认识了幽香、纯洁的广玉兰。但比起它的幽香、纯洁。作者更爱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

  师: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自然段,来仔细欣赏广玉兰开花的不同形态。

  2、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看到了哪些形态的广玉兰花?你最喜欢哪种形态的广玉兰花呢?把你最喜欢的这一种形态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3、自读,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朗读。[出示四幅图]含羞待放

  (1) 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个词看出来?[含羞待放]

  (2) 你仿佛看到什么?这就写出了广玉兰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似的。你能读出害羞的语气吗?(指名读、男女生读)刚刚绽放

  (3) 这个句子也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个词看出来?[迫不及待] 这个词写出了小蜜蜂什么心情?

  (4) 为什么小蜜蜂那样迫不及待钻进花苞?猜猜看?[花香花美] (个别读、齐读)婴儿的笑脸

  (5) 这句话把盛开的广玉兰比作什么?为什么? (因为他们都是纯洁甜美的。) (个别读)

  (6) (美吗?听到甜声,可没看到同学们的甜美的笑脸,谁能再读一读?)

  (4) 有没有谁喜欢凋谢的'广玉兰?(个别读)

  (7) 为什么喜欢凋谢的广玉兰?你从凋谢了的广玉兰感受到什么?

  (8) 对呀,这颗粒就是新生命的种子。这虽然没有其余几种形态花美丽。其实里面蕴含着一种美。生命之美、希望之美、力量之美。

  (9) “数世同堂”是什么意思?周围数世同堂的家庭是怎样的? 放在这段话里怎么讲?

  (10) 出示:这就叫数世同堂。有的话凋谢了,旁边又盛开着。这一朵刚开,那一朵含羞待放。不断有花谢,不断也有花开着。这就叫——生生不息。 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生命力]齐读。

  5、师:同学们仿佛看到了美丽洁白、生命力旺盛的广玉兰花。下面请同学们看着图,引用文中的有关语句,向同桌介绍你喜欢的一种形态的花。

  6、这么优美的文字,我们怎么不把它留在心间呢。选择最喜欢的试背。(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指名背诵。

  7、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敢说这不仅仅是一株美丽的树,更是一株充满生机的树。

  作者为什么把广玉兰写得如此富有神韵,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总结归纳:总分总结构、结尾呼应、并列关系、运用比喻拟人等。 的确,作者深受广玉兰,所以用心观赏,用心感悟。抓住特点,运用多种表达方法。才把广玉兰写得生动具体。

《语文教案[锦集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经典】语文教案11-20

语文教案08-09

[经典]语文教案08-17

语文教案[经典]08-31

(经典)语文教案09-27

[精选]语文教案09-09

语文教案[锦集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锦集6篇]

语文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学会聆听,学会在交流中分享。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大胆地把自己看到和感受到的春天与同学交流,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2、能认真倾听同学的讲话,懂得欣赏,学会评价。

  3、激发学生主动表达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把看到和感受到的春天大胆与同学交流,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交流中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懂得欣赏,学会评价。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展现春天的各种资料(图片、实物、诗文均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畅谈本单元收获,引起话题

  1、生谈收获。

  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聪明的孩子们你们发现我们这个单元的课文大都跟什么季节有关?(春天。)你喜欢其中的哪些课文,能说说理由吗?

  2、引起话题。

  师:是啊,春天,一个多么好的季节,给人们留下了多少美好的记忆啊!现在正逢春暖花开的时节,我想你们一定也有很多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春天真好”。

  二、我们看到和感受到的春天

  1、小组分享感受。

  师:同学们刚才都很了不起,发现了我们这个单元有几篇课文与春天有关。会发现的孩子不光善于用眼睛观察,还善于用耳朵仔细地聆听,用鼻子细细地闻,用心好好地感受。现在我们就来跟伙伴们分享一下你听到、看到、闻到、感受到的春天。不过在分组前老师有个建议,在小组交流的时候认真倾听伙伴的发言,看看你能不能从他(她)的讲话中有所收获,看看谁是最会发现的小朋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组,可按听到、看到、闻到、感受到的依次分为“顺风耳组”、“金火眼组”、“心有灵犀组”,由小组长安排大家轮流交流。)

  2、集体交流。

  由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情况,其他同学评价、补充,老师相机点拨,形成多方交流。在交流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学会大胆表达,学会聆听,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3、介绍一下你给大家带来的`春的礼物(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或实物进行展示,与伙伴们分享)。

  三、激发情感,歌颂春天

  播放《嘀哩嘀哩》歌曲,全班齐唱。

  四、课后延伸

  回家把你发现的春天和关于春天的故事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分享春天的快乐吧!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10个,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积累词语13个。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收集聪明人的故事,说一个给大家听。

  4. 明白聪明人也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人都有聪明才智,人多智慧多。

  教学重点: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其组成的13个词语。

  2. 积累句子2句,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明白聪明人也需要别人帮助,人人都有聪明才智。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引入课题。

  1、简单介绍“诸葛亮”

  2、揭示课题:诸葛亮和小皮匠。

  3、指名读课题。

  4、学习生字:诸、葛、匠

  “诸葛”是复姓,还有哪些是复姓?

  5、齐读课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整体感知课文。

  1)边听故事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轻声读课文,圈出文中不认识的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问:你已经认识其中的哪些字?

  2)复习部首查字法,查出“筏、礁、撞”生字。读读字典里“筏”的意思,理解“木筏”这个词语。

  3)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请在小组里交流。比较形近字:“击一出”,“故一敌”,“士一土”。

  4)老师把生字的拼音去掉,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5)生字放到课文里会读吗?

  3.数数课文有几小节?

  三、读课文,学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节。

  1)师生引读第一节。思考:诸葛亮领兵去打仗,来到乌江边,遇到什么困难?

  2)出示句子:乌江水深流急,江中还有礁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3)指导朗读句子。(开火车读 齐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小节。

  1)师:这下怎么办呢?诸葛亮想了些什么办法呢?让我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学习,并找出有关句子。

  2)全班交流

  3)板书:架人桥、做木筏、贴布告

  4)出示:诸葛亮先…… ,再…… ,最后 …… 。练习说话。

  5)齐读第二、三节。

  3、学习课文第四、五节

  师:三个小皮匠让诸葛亮怎么做呢?(读小z纸条的话)。

  (内容:请你准备三千张牛皮,用牛皮做筏子。牛皮筏子不怕礁石撞,这样你的军队就可顺利过江了。)

  1)指名读,愿意读的站起来。

  2)齐读第四节。

  (引):这真是……(生读第五节)

  师:齐读课文。

  四、复习巩固,课外延伸。

  1. 读生字(开火车)。

  2. 读词语(齐读)。

  3. 讲讲古今中外有关聪明人的故事。

  1)小组讨论。

  2)组内交流。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做到详略得当。

  学习过程

  一精读赏析

  1。选读课文中有关陈胜参与对话的内容,找出最能表现他性格的语言,并加以适当的评论。

  2。班中交流评析最能表现陈胜性格的语言有

  1)苟富贵,无相忘”。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④“壮志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①句表达了陈胜极想摆脱贫困,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反映了陈胜具有“有相同车,有难同当”的朴素阶级感情,说明陈胜虽然出身低贱,但胸怀大志,不寻常人。②句以“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以“鸿鹄”比喻有远大理想的人。通过比喻,表现陈胜年轻时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也反映了他对同伴目光短浅的惋惜名句说明了陈胜面对秦王朝的暴政,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决心不受命运的摆布,为建立自己理想中的国家而举行起义,表现了他勇于反抗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也是他“鸿鹄之志”的具体表现。④句彻底否定了封建统治阶级欺骗劳动人民的所谓天生贵种、等卑有序、贵贱有别的谎言,砸碎了长期禁锢劳动人民头脑的封建精神枷锁,是鼓舞人心的战斗口号,表现了陈胜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精神。由此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对封建统治强烈不满,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有志气,有抱负的农民起义的领袖

  二。编写剧本,分组排练

  把学生分四大组将课文改编成剧本,两组写起义前的准备,两组写发动过程。

  要求:

  a/故事情节尊重原作,可加以合理想象、创造。

  b/语言通俗化、口语化,言行突出人物个性特征。

  c/适当运用道具

  三。作业

  排练课本剧,组指定一名“导演”组织排练,要求全组人人参加。

  教后反思

  文言文学习活动是一种很紧张、很艰巨、很枯燥的活动,教学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证明,单调刺激使人疲劳、分散注意。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的多样化是保持学生有意注意的一个重要条件。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省、店”等10 个生字,会写“讲、打”等8个字。

  2、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有强烈盼望祖国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

  台湾岛图片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融情入境

  1、出谜面让学生猜谜底。

  “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干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雪)

  2、学生猜出谜底后,让他们谈雪,老师提问

  ①你见过雪吧?在哪里看到的?

  ②你玩过雪吗?怎样玩?好玩吗?

  板书 : 看雪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要求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相互纠正字音。

  3、课件出示生字,看谁认得快,读的准。

  三、再读课文,感悟文意

  1、共同读课文,注意读通顺,读连贯。

  2、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去读,看讲了什么。

  3、课件出示行政图,找出台湾和北京的位置。

  4、课件出示描写雪景的句子:冬天,天上飘着雪花------

  5、自读上面的句子,说感受。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组内练读。

  2、小组代表读,同学评议。

  同学们,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祖国的神圣领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读。

  2、谁能把看雪这篇课文的内容说一说。同学评议。

  二、复习生字,趣味记忆

  1、猜字谜,趣味记忆

  说谜语:一堆毛,两把火,谁在上面很暖和。

  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四、演、议结合,感悟真情

  (二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动,思维形象直观。让学生分别扮演教师、台湾学生,进行师生对话,再讨论,利于学生理解台湾小学生渴望到北京看雪的迫切心情和海峡两岸小朋友希望同欢乐的.思想感情。)

  1、从哪些句子中看出台湾小朋友想到北京去看雪?用——划出读一读。

  2、教师示范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当读到“很难”、“惊奇”、“深情”等词语时,语气、表情、动作要协调配合,让学生从老师的范读中感悟词意。学生模仿老师朗读。

  3、重点读。指导朗读四个问句:您看见过真的雪吗?您是在哪儿见过的?北京离这儿远吗?您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看看真的雪呢?

  4、大家议一议:“从他们的问句中,你知道了什么?”(通过议论,让学生明白:表达了台湾小学生渴望到北京看雪的迫切心情。)

  5、学生自由组合,两人一组。其中一人扮演老师,一人扮演台湾小学生,练习文中师生之间的对话。尽量让更多的小组有机会上台表演。

  6、教师当“导游”,学生当“游客”。师生一同站起,“游客”一边观看录像画面,一边听“导游”解说:“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北京来看雪。每年春节前后,北京常常下大雪,满天雪花飞舞,把整个北京城妆点得更加美丽。你看,地面上已铺了厚厚的雪,踩上去软绵绵的,大家说像什么?树上披上了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朋友们,尽情地玩雪吧!”(此时,录像中正播放孩子们尽情玩雪的情景。)

  7、当孩子们仍沉浸在美妙雪景之中时,教师趁机说:“遗憾的是台湾的小朋友们没能来看雪,此时此刻,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可让学生写下来)

  三、巩固生字

  1、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

  2、完成课后我会写。展示写的好的同学。

  四、课外实践活动

  课文搜集写期盼台湾回归的诗歌读一读。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的情境以及字理、看图、归类识字诸方法认识“烧”“灭”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正确书写“旁”“赶”等9个生字,会写“空地”“唱歌”等11个词语。

  2、通過为课文配插图、为插图做解说的学习活动,想象画面,续编故事,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以及雪孩子与小白兔之间的情谊。

  3、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4、感受句式特征并抄写。

  教学过程:

  活动一、回顾单元所学,初识雪孩子

  1、出示雪景图,导入: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前两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想象画面,感受到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认识了淘气的雾孩子。看到这幅雪景图画,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鹅毛般的大雪降落下来,白茫茫一片,我们仿佛到了粉妆玉砌的世界。瞧,一个雪孩子出现了。

  2、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跟雪孩子有关的一个童话故事——(生读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创设雪天情境,启发学生想象,揭示课题,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二、识字小游戏,寻找雪孩子

  1、自主学习,明确要求。

  自读课文:

  ①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学过的方法认读。

  ②标出自然段。

  2、认读生字新词。

  (1)出示认字表和写字表中的字,自己练读。

  (2)与雪孩子做游戏,认读生字。

  雪孩子和同学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只有能认读“小雪花”后面藏的生字,读好语句,雪孩子才会再一次和大家见面。

  第一组:认读“添”“柴”,字理学习“赶”。

  小白兔跳舞给雪孩子看,唱歌给雪孩子听。他玩累了,就回家去睡午觉。“屋子里真冷,赶快往火堆里添把柴吧!”

  “添”就是添加的意思。过去,冬天的屋里很冷,人们就把干草、木棍当柴火,点着后取暖,所以“柴”字的下半部分是木字底。

  出示隶书和楷书的“赶”字,左边是“走”,右边是“旱”,“旱”有陆地的意思。“赶”字的本义是一人在大地上奔跑着赶路。现在的简体字“赶”,右边的“旱”字演变为“干”。“赶快”是抓住时机、加快速度的意思。

  想象画面读语句。

  第二组:归类认读“烧”“烫”“灭”。

  烧得旺旺的.烫人的火把火扑灭

  “烧”“烫”和“灭”都与火有关,同样有火字旁,位置却不同,要分清字的结构和偏旁,记住字形。

  第三组:语境中认读多音字“呀”yā。yɑ哎呀,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飞呀,飞呀,飞上天空,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

  当表示惊异的时候,“呀”读一声,用在重复的、表示动作的词语之后,表示重复做一个动作很长时间的意思的时候,“呀”读轻声。

  练习朗读。

  第四组:字理认读“冒”。

  雪孩子看见从小白兔家的窗户里冒出黑烟,蹿出火星。

  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

  “冒”字的本义是“帽子”,上半部分是帽子的形象,帽子下面是一只眼睛。现在的“冒”字有不同的意思。比如,“小白兔家的窗户里冒出黑烟”,就是黑烟一个劲儿地向外透、往上升;“帽子”是顶在头上的,所以“冒”字又引申为“顶着”的意思,雪孩子就是顶着呛人的烟去救小白兔的。

  想象画面读句子:兔妈妈在门外的空地上给小白兔堆了个雪孩子。

  (设计意图:创设游戏情境,通过字理、看图、归类等方法认读生字,读好长句、重点语句,为读通课文做准备。)

  活动三、排列插图,了解雪孩子

  1、出示学习任务:根据故事内容,为插图(四幅插图内容:雪孩子图片、雪孩子陪小白兔玩儿图片、雪孩子火中救小白兔图片、雪孩子化成白云图片)排列顺序,并说明理由。

  2、学生分别出声读、默读课文,教师记录学生两次读书的时间。

  3、说一说自己默读课文的感受和默读的方法。

  4、小结:读文章的时候,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我们可以选择不出声、速度快的阅读方法——默读。默读的时候要做到:书本平放在桌面,眼离书本一尺远,眼睛随着词句看,闭上嘴巴不出声。

  5、全班交流,板贴四幅插图。

  排列理由:雪孩子陪小白兔玩儿,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美丽的白云。

  (设计意图:感受默读的好处,学习默读的方法,通过为故事插图排列顺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活动四、给插图做解说,走近雪孩子

  1、明确学习任务:我给插图做解说。

  2、自读课文,为给插图做解说做准备。可以出声读,也可以默读。

  (1)关注描写雪孩子的语言和动作的词句,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展开想象,为插图做解说。

  (2)为每幅插图配解说词,写在插图旁边。

  第一幅插图(第1~3自然段):可爱的雪孩子。

  ①讲插图:兔妈妈给小白兔堆了一个可爱的雪孩子。

  ②师生分别扮演兔妈妈和小白兔,分角色朗读出人物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第二幅插图(第4~6自然段):快乐的雪孩子。

  ①想象画面:小白兔是怎样给雪孩子跳舞的?唱了什么歌?他俩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②想象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时开心的画面。

  ③想象畫面读第4~6自然段。

  ④小结:小白兔玩累了,赶快进屋添柴烧火,然后躺在床上睡着了,屋里面着起大火,小白兔却不知道。

  (设计意图: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说话时的不同语气,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感受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时的快乐。)

  第三幅插图(第7、8自然段):勇敢、善良的雪孩子。

  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他连忙把小白兔抱起来,跑到屋外。

  ①结合雪孩子的动作、语言描写,展开想象,讲讲雪孩子救小白兔时的着急、冒火施救时的勇敢。

  ②想象雪孩子救小白兔时的画面,朗读第7、8自然段。

  ③想象雪孩子的所作所为,理解“终于”的意思,把句子补充完整。

  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他xxxxxx,终于找到了小白兔。他连忙把小白兔抱起来,跑到屋外。

  ④小结:雪孩子看到小白兔遇到危险,奋不顾身地奔向火海救自己的好朋友。雪孩子多么勇敢与善良啊!

  ⑤观看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视频,可以在插图上补充解说词。

  摄制厂的人员和我们一样,被雪孩子的勇敢行为所感动,结合故事内容,展开想象,拍了动画片。请同学们观看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视频,再次感受雪孩子的勇敢。

  (设计意图:抓住雪孩子动作、语言等描写,展开想象,为插图做解说,感受雪孩子的勇敢与善良。)

  第四幅插图(第9~14自然段)有情义的雪孩子。不,雪孩子还在呢!瞧,太阳晒着晒着,他变成了很轻很轻的水汽。飞呀,飞呀,飞上天空,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

  ①去掉“很轻很轻”“美丽的”,与原句作比较,感受水汽的轻,白云的美,体会加上这样的短语使语句更加生动。

  ②看图想象:小白兔看着雪孩子变成的美丽的白云,他会对自己的好朋友说什么呢?想象画面朗读。

  ③小结:在小白兔心里,雪孩子没有离去,他变成天空中一朵美丽的白云,永远陪伴在小白兔身边,带给他温暖与爱。

  ④选择其中的一句话,为插图配语句。

  第五幅插图:续编故事。

  小白兔感激雪孩子对他的救命之恩,对雪孩子无比留恋。后来怎样了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续编故事结尾,并为其配上插图,补充在第五幅插图的位置上。

  (设计意图:通过为插图配解说的活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通过默读课文、朗读课文,感受雪孩子的勇敢与善良,以及雪孩子与小白兔之间的真挚情谊。)

  活动五、识记生字,学写字词

  1、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表,读生字,用自己学过的方法记生字的字形。

  (2)与学习伙伴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3)全班交流。

  2、书写生字。

  (1)把生字按照结构分类,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每个生字写一个,做到书写正确、端正、整洁。

  重点指导:“唱”“旺”“浑”“谁”“汽”“轻”。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轻”,车字旁最后一笔是提,与“浑”字右半部中的“车”字笔顺比较;“赶”字注意穿插避让;“旁”字上宽下窄。

  (2)按照标准讲评、修改。

  3、书写词语。

  唱歌 赶快 旁边

  水汽 浑身 很轻

  时候 火星 回家

  谢谢 空地 连忙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能找出表达广玉兰特点的句子,品读感悟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理解作者喜爱、赞美广玉兰的原因。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三自然段。

  2、抓住重点词句的赏读,体会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

  教学准备:

  1、亲自去观察广玉兰。

  2、搜集有关具有坚韧不拔品质的植物的诗句。

  3、文中的图片和文字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有这样一种树,它高大挺拔、花朵高雅、叶子常青。它就是-----广玉兰[板书] 真美啊!齐读课题。

  2、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广玉兰》的第一课时。广玉兰的气味幽香,花瓣纯洁。在陈荒煤先生的细腻描绘下广玉兰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能用书中词语说说广玉兰给你留下的印象吗?

  ( 二)、精读感悟

  1、我们通过学习认识了幽香、纯洁的广玉兰。但比起它的幽香、纯洁。作者更爱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

  师: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自然段,来仔细欣赏广玉兰开花的不同形态。

  2、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看到了哪些形态的广玉兰花?你最喜欢哪种形态的广玉兰花呢?把你最喜欢的这一种形态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3、自读,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朗读。[出示四幅图]含羞待放

  (1) 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个词看出来?[含羞待放]

  (2) 你仿佛看到什么?这就写出了广玉兰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似的。你能读出害羞的语气吗?(指名读、男女生读)刚刚绽放

  (3) 这个句子也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个词看出来?[迫不及待] 这个词写出了小蜜蜂什么心情?

  (4) 为什么小蜜蜂那样迫不及待钻进花苞?猜猜看?[花香花美] (个别读、齐读)婴儿的笑脸

  (5) 这句话把盛开的广玉兰比作什么?为什么? (因为他们都是纯洁甜美的。) (个别读)

  (6) (美吗?听到甜声,可没看到同学们的甜美的笑脸,谁能再读一读?)

  (4) 有没有谁喜欢凋谢的'广玉兰?(个别读)

  (7) 为什么喜欢凋谢的广玉兰?你从凋谢了的广玉兰感受到什么?

  (8) 对呀,这颗粒就是新生命的种子。这虽然没有其余几种形态花美丽。其实里面蕴含着一种美。生命之美、希望之美、力量之美。

  (9) “数世同堂”是什么意思?周围数世同堂的家庭是怎样的? 放在这段话里怎么讲?

  (10) 出示:这就叫数世同堂。有的话凋谢了,旁边又盛开着。这一朵刚开,那一朵含羞待放。不断有花谢,不断也有花开着。这就叫——生生不息。 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生命力]齐读。

  5、师:同学们仿佛看到了美丽洁白、生命力旺盛的广玉兰花。下面请同学们看着图,引用文中的有关语句,向同桌介绍你喜欢的一种形态的花。

  6、这么优美的文字,我们怎么不把它留在心间呢。选择最喜欢的试背。(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指名背诵。

  7、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敢说这不仅仅是一株美丽的树,更是一株充满生机的树。

  作者为什么把广玉兰写得如此富有神韵,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总结归纳:总分总结构、结尾呼应、并列关系、运用比喻拟人等。 的确,作者深受广玉兰,所以用心观赏,用心感悟。抓住特点,运用多种表达方法。才把广玉兰写得生动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