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范例8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课文插图(或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认识了丰子恺笔下哪只“架子十足”的白鹅,它是那样可笑而可爱。今天,我们又要去认识俄国作家叶·诺索夫描写的鹅。
板书:
白公鹅
在学课文之前,让我们大胆推测一下,这只鹅会有哪些特点?谁来说说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多媒体。
2、观察、说话: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3、导入新课:
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的?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三、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给自然段标号;在文中勾画出我会写的生字,多读几遍;哪些词、句、段给你印象最深?可以勾一勾,写一 写。
2、同桌或4人小组互教互查生字词的读音,要求:
借助拼音准确。
3、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注意正音,要求:
读准,读通顺。
四、学生交流
1、谁来说说这只白公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2、这究竟是只什么样的白公鹅?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概括一下:
(耀武扬威)的大公鹅
(威风凛凛)的.大公鹅
(派头十足)的大公鹅
3、好一只拥有海军上将衔的大公鹅,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是怎样的呢?谁来概括一下?
(高傲的)白鹅
4、学到这里,同学们讨论一下:
同是白鹅,但不同作者的笔下又各有姿态,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5、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同样是写“步态”,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同:傲慢、派头;异: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一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写如何“落步”、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的步态。)
6、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
⑴ 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
(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
⑵ 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
(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
⑶ 讨论:
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的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五、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板书设计
走路的姿势
白公鹅──海军上将的派头 可爱
水中的活动
第二课时
一、自由读文,感受白公鹅的派头
1、作者怎样写白公鹅的走路:
⑴ 作者怎样写白公鹅的走路:
① 每一步动作。
② 过路的结果:
特点:高傲。
③ 被狗追赶时的缓慢行走。
⑵ 请几个同学朗读课文。
2、朗读感受鹅在河里的活动:
⑴ 作者是怎样写白公鹅在水里的活动:
① 翅膀的扇动有力。
② 强占地盘。
特点: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③ 公然吞食鱼肉饵。
3、请喜欢的同学起来读一读:
⑴ 感受作者语言的能力。
⑵ 写法:
拟人、夸张。
⑶ 具体的句子(见书)。
⑷ 语言:
幽默风趣。
二、知识点──重点符号
出示句子:
“它要是知道了连它自己也属于村里的少年斯焦普卡──他愿意的话,就可以把他抓起来,交给母亲,用它和鲜白菜一起熬汤喝──那可就要大吃一惊了。”
1、破折号的知识:
有三种作用:
一是表示注释说明;二是表示声音延长;三是表示话题转移。
2、文中的两处破折号起到了话题转移的作用:
⑴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读一读。
⑵ 两位作者对白鹅有什么样的感情?
三、作业
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课后小节】
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一下子让孩子们对白公鹅产生了兴趣,通过比较使孩子们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事物,语言各具特色,通过比较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文章的写法也有所感悟。
语文教案 篇2
一、学习内容
教 材:我爱学语文;
《丛书》:“学习歌”,“写字姿势”,“看图书”。
“语文园地”:《和大人一起读》“小兔子乖乖”。
《快乐读书吧》:“读书真快乐”,讲故事、听故事的'文章。
二、学习目标
1、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听读儿歌,依据画面提示,链接阅读,初步体会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和执笔方法。
2、通过讲故事、演故事,感受“读书真快乐”。
三、学习流程
1、看“读书”图,讲故事。
2、链接阅读《丛书》文章“看图书”。
3、看“写字”图,讲故事。
4、链接阅读《丛书》文章“写字姿势”。
5、看“讲故事 听故事”图,讲故事。
6、链接阅读《丛书》文章“学习歌”;《语文园地一》“小兔子乖乖”。
7、简单交流学语文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认“肝、糙、犀、耷、恕、恋”等六个生字。
3.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体会“我”和小狮子的深厚感情。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和小狮子的亲密感情,树立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从课外读物中了解狮子的习性、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2. 阅读奥地利作家乔伊;亚当逊写的《野生的爱尔莎》这本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预习提纲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都去过动物园看见过狮子吧,谁能说一说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只小狮子,它叫爱尔莎。板书课题:28*小狮子爱尔莎。
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粗糙暴躁和睦相处耷拉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理解词义。
扑腾:游泳时用四肢击水。
乳牙:人或哺乳动物出生后不久长出来的牙齿。
垂头丧气:形容失望的.样子。
宽怒:宽容、饶怒。
九霄云外:指天的极高处,课文指把怒气抛到很远的地方,消失得无影无踪。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
5.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抽查识字效果。
6.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新知。]
四、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1.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小狮子爱尔莎出生才两三天”“五个月以后”“爱尔莎开始换牙的时候”“爱尔莎快两岁了”“爱尔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
2.划分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我”把失去母亲的小狮子的爱尔莎捡回来并喂养它,和它建立了感情。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我”精心照顾小狮子爱尔莎从五个月到两岁,和它感情越来越深厚了。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结束)讲“我”恋恋不舍地把小狮子爱尔莎送回了大自然。
五、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记述了“我”精心驯养失去母亲的小狮子爱尔莎,和它一起生活了三年,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表达了“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深厚感情,体现了“我”对爱尔莎的真心爱护。
2.默写本课生字,并且每个组两个词。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狮子爱尔莎》。
二、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我”精心驯养失去母亲的小狮子爱尔莎,和它一起生活了三年,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
2. “我”精心驯养小狮子爱尔莎和它一起生活了三年,一定产生了深厚感情,通过哪些具体事情叙述的呢?
三、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一)想想课文写了爱尔莎成长过程中哪些具体事情?
学生汇报——洗澡时,开玩笑;保护“我”,斗犀牛;换牙时,像孩子;闯驴群,求宽恕。
(二)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描写爱尔莎特点的哪些语句,体会它和“我”的感情深厚。
第一件事:洗澡时,开玩笑。
1.它看见我蹲在河边,故意扑腾起浪花,还用前爪轻轻地把扑倒我在地上,十分高兴地和我开玩笑。
抓住“故意扑腾”“扑倒”等词语,体会爱尔莎的顽皮。
指导朗读:个人读。
2.第二件事:保护“我”,斗犀牛。
我大声呼喊,爱尔莎从远处跑来,勇敢地和犀牛搏斗。犀牛敌不过它,掉头跑了,爱尔莎一口气把它赶出很远很远。
看插图:重点品味“跑来”、“勇敢”、“搏斗”、“赶出”等词语,体会爱尔莎的勇敢。
指导朗读:通过朗读要读出爱尔莎的勇敢。自由练读;男生读。
3.第三件事:换牙时,像孩子。
爱尔莎开始换牙的时候,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不一会儿就安静地进入了梦乡。
品读“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闭着眼睛”“一动也不动”“吮吸”等词语体会小狮子的温顺可爱。
指导朗读:通过朗读要读出爱尔莎的温顺可爱。自由练读;女生读。
4.第四件事:闯驴群,求宽恕。
爱尔莎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响,垂头丧气地蹲在地上,好像求我宽恕……鼻子里发出轻轻的哼声。
抓住 “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吮着”“蹭着”“轻轻的哼声”等词语,体会小狮子驯服、善解人意。
指导朗读:通过朗读要读出爱尔莎的温顺可爱。自由练读;指名读。
(三)这样既顽皮、勇敢,又温顺可爱,还驯服、善解人意的小狮子爱尔莎多么若人喜爱呀!“我”精心驯养并和它一起生活了三年,所以产生了深厚感情,课文还有哪些语句描述了“我”和小狮子爱尔莎深厚感情?自读课文第一部分。
1.它一刻也不离开我,晚上也跟我一起睡。……把我舔醒。
重点品读:“不离开我”“一起睡”“舔”这些词语,体会小狮子和“我”已经有了感情。
指导朗读:个人读。
(四)“我”与爱尔莎感情这么好,为什么还要把它重新送回大自然?“我”是怎么做的?你感受到什么?
1.轻读第三部分。
2.小组交流意见。
3.学生汇报。
⑴“我”送爱尔莎回到大自然去的原因。有三句话。第一句讲第一个原因:让它自己去生活,拥有一个真正的狮子该有的一切。第二、三句讲第二个原因:试验由人抚养的带有人的气味的狮子能否在大自然中生存。
⑵ “我”是这么做的。先教会它自己捕食,培养它独立生存的能立。再把它送回大自然。结果“饿着肚子回来了,发着高烧”。最后“我”决心离开它。)
⑶ 我的感受是:“我”与爱尔莎之间的感情犹如母子。
看插图:理解“恋恋不舍”的意思:因留恋舍不得离去。
⑷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课外延伸:
同学们,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五、总结全文:
只要我们真心爱动物,与它们相处,它们也会爱我们,与我们和睦相处的。我们和它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让我们做保护动物的使者,成为动物的真正朋友。
六、作业:
1.搜集有关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与自己学习伙伴交流。
2.如果你喜欢写作,请你写一篇保护动物,关爱动物的倡议书。
七、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看拼音写词语
bàng wǎn pèi hé guāng huá
( ) ( ) ( )
2.给多音字组词
dǎo( ) jiào( )
倒 觉
dào( ) jué( )
3、填字组词
( )糙 搏( ) 扑( )
( )察 资( ) 浪( )
4、知识积累
“岁寒三友”是指 、 、和
“文房四宝”是指 、 、 和
5、阅读乐园
爱尔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最后分别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我搂住它的脖子吻着它,它好像也觉察到什么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个劲儿地蹭我之后,它恋恋不舍地向森林走去,一次又一次回过头来看我,直到我们互相看不见了为止
1.你是如何理解句子的意思。
2.“恋恋不舍“是什么意思?用它说一句话
板书
28*小狮子爱尔莎
抱回喂养 精心驯养 放归自然
关爱动物 和谐相处
语文教案 篇4
一、复习导入
1、猜口形游戏(教师或请几名学生作单韵母的口形,学生猜)
2、过渡:a e u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好朋友i,你们看(出示ai ei ui)和它的好朋友挨得紧紧的,多亲热呀!它们在一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韵母,同学们有信心学会吗?
二、学习复韵母ai ei ui
1、学习复韵母ai
(1)、指导看图,根据学生的口语实践抽取挨字。
(2)、教师范读,学生观察口形。学生试读,同桌互观察口形。
(3)、指名读,读得好的当小老师带读。
(4)、出示ai的.四声,小组合作学习。
(5)、小组竞赛读ai的四声。
2、学习复韵母ei
(1)、出示插图及韵母,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想想学习ai的方法,自己读一读,说说在读ei的时候,口形怎么变化?小组开火车读。
(3)、在语言环境中学习ei的四声,丁丁的滑板车带上ei,你会读吗?自己边做手势边读一读。你知道有哪些字是读过ei的音?
3、学习复韵母ui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自学ui及四声。
(2)、检查自学情况小记者行动。由几名同学当小记者手持韵母卡片,分别采访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最后汇报。
(3)、说说你知道有哪些字有ui的音?
三、巩固练习,拼读音节
1、出示来、每、回,学生认读。
2、师:老师带来了ai ei ui三座小房子,同学们能不能把来、每、回三个字宝宝分别送到它们的家呢?
(学生小组讨论,每组派一名同学把生字卡片放在相应的房子里。师生共同评议)
3、师:同学们真棒!帮字宝宝找到了家。如果你们能把字宝宝的拼音读出来呢,字宝宝会奖大家一个苹果。(出示音节)
(指名拼读,读对的同学当小老师带读)
4、游戏:捉小鱼。师:小河里有许多漂亮可爱的鱼儿,同学们想不想捉到呀!鱼儿可调皮了,你们要能够拼出它背上的音节,才能捉到它!各组派两名同学上来捉小鱼,我们比一比看哪一组是捉鱼能手。(让会读的学生带大家读一读)
四、观察四线格中复韵母的位置及书写
1、师:ai ei ui三位小朋友已经和小朋友玩了很久了,同学们能不能把它送回家呀?(出示四线格,学生观察复韵母在四线格的位置,说一说。)
2、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五、小结回归,谈谈收获
师:今天我们在拼音王国里玩得多快乐!能说说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课前准备:关于重点句的课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浏览”马观花”造句。
2.认识读书的重要,了解读书基本方法,学会精读和泛读,努力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所讲的几点意思。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一些介绍读书方法的课文,还记得吗?
(《“煮书”》、《读书做记号的学问》)掌握了好的读书方法,能使你事半功倍。今天,我们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来读一篇新课文——《精读和泛读》。(板书课题)什么是精读?什么是泛读?一边读,一边做记号。
二、初读指导
1.朗读课文,画出5个生字,要做到会读会写。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浏览浩如烟海精读梗概走马观花泛读
3.自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提示:“梗”要读准后鼻音,“浏”的声母是边音。
2.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浏览:大略地看。
梗概:大略的内容。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4.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说说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1)要积累知识,必须读书,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精读。
(2)要学会泛读。
(3)泛读可用较少的时间浏览大量书刊,同时又是精读的基础。
(4)泛读的一般方法、方式以及要注意的问题。
(5)精读和泛读结合,就能获得最佳读书效果。
5.讨论:全文可分几段?各段讲什么?
第一段(第1自然段):说明读书的重要和“精读”的方法。
第二段(第2~7自然段):介绍“泛读”的常识和方法。
第三段(第8自然段):说明只要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就能取得最佳读书效果。
四、指导书写
观察田字格中生字,逐个临写,提示:
浏:左中右三部分。
籍:笔画较多,左下“耒”字旁的`第一笔是横。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1)什么是精读?朗读第一段,用横线画出。
出示: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
平时我们学课文,就是这样读的。
①这两句话中,哪些词语要在下面加圆点呢?也就是说哪些是关键词语?
交流,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确定。
(认真、反复、逐字逐句、深入钻研、透彻理解)
②朗读这两句话,注意关键词语。
(2)齐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段。
(1)什么是泛读?(大略地读)
(2)既然精读这么重要,为什么还需要具有泛读能力呢?
(指名读第2自然段)说说自己的理解。
引导学生注意:“不可能……更不可能……为了……又必
须……因此……”,课文用这些词语巧妙地起承转合,将要表达的意思论说得清楚明白。课文后面的叙述中还有类似的用法,大家要注意学习。
3.泛读有什么作用?读第3自然段,画一画关键词语。
交流:“通过泛读,可以……从而……获得……”
朗读第3自然段。
(4)怎样进行泛读?默读第5自然段。
四人小组讨论:面对一大堆读物,如何泛读?
对一本读物来说,如何泛读?
交流:说说自己的理解。
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泛读的方法。
(5)泛读通常采用什么方式?要注意什么?(读第6、7自然段)
讨论交流。
3.学习第三段。
引读,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就能达到最佳的读书效果。
三、总结全文
1.这篇文章中,你还在什么地方做了记号?
(精彩词画图,如浩如烟海、走马观花)
(有疑问处画问号)
2.小结:这篇课文侧重介绍了泛读,泛读的意义、方法、方式、注意点等几方面的内容。
四、作业指导
1.课后作业5:同学们,今天语文课外活动时先泛读从图书馆借阅的书,然后交流。交流时先介绍所采用的泛读方法,再说说书的大概内容。
2.课后作业3:“浏览”是什么意思?(大略地看)可用在看书,看市容等。
指名造句。
“走马观花”是什么意思?可用在观察事物,如参观工厂览等。
指名造句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并说出文章以“都市精灵”为题的含义。
2、能从作者的叙述和议论中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能就文章中的抒情议论句发表自己的看法。
3、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积累谈谈人类如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难点:叙述议论中作者观点表达和思想感情的流露。
教学设计:
《都市精灵》是舒乙写的一篇随笔,这篇课文揭示了现代都市不见鸟雀的现实,表明现代文明的发展要考虑到与自然的和谐,要对自然界的生灵给予保护和尊重,以优化人类的生活环境。学生对本文主题的理解不是很难,因为类似本文所提出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也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主题的?在材料的选择、组织以及语言表达上有怎样的特点?人类究竟应该如何善待动物,保护环境?对这些问题,学生未必都能理解。因此,设计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我们应该首先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从文本提供的详实丰富的材料中,去揣摩作者鲜明的观点,感受作者的情怀,体味文章语言平常中蕴含的感情和道理。其次,要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体验来正确认识文本所提出的问题,真正从思想上建立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另外,要借助有关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懂得尊重动物,保护动物就是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类自己。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设置情境,播放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鸟》,…
请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同学们,这是对人类破坏环境的声讨,这是对人类爱心回归的呼唤。人与自然本应是和谐共存,人对动物本应是尊重和善待,可现在,一只小鸟想寻觅一个温暖的怀抱,想要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这样的要求,你们说,算不算太高?(生齐答)
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舒乙先生的《都市精灵》,来感受都市精灵们的处境和思考人和自然如何相处这个大主题。
二、听读感知
1、文常问答(舒乙,当代作家,著名作家舒庆春即老舍先生的儿子,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课文选自《随笔》)
2、生词注音(一分钟记忆)
喜鹊(què)栖(qī)息嬉戏(xī)黄鹂(lí)
老鸹(guā)硕(shuò)大觅食(mì)肆(sì)无忌惮(dàn)
鹈鹕(tíhú)抿(mǐn)退避三舍(shè)荒诞(dàn)
3、熟悉课文
每组读2节,比赛哪组读得流畅,有感情。
4、自学思疑
1)课文中“精灵”指什么?文章写了现代文学馆内哪些精灵?作者对他们的感情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点?
2)你喜欢文章8-10自然段中写动物的哪些语句,想一想都市精灵们能给城市生活带来哪些好处?现在她们总体上的处境是怎样的?
3)作者写了北京城的现实状况,为什么还要写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动物,而且着墨较多?
4)全文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你认为怎样才能使都市拥有更多的“鸟”、“鱼”、“兽”?
三、思疑释疑
1、明确:精灵指可爱的动物。文中写光顾文学馆的“精灵”有成帮成伙的喜鹊,一只小松鼠、啄木鸟、百灵鸟、小黄雀、黄鹂、一种体形特别小巧的鸟,还有一对硕大的乌鸦。作者对这些动物都非常喜爱,对他们的存在感到欣喜和自豪。但仔细推敲,感情中又同中有异。对嬉戏的喜鹊,作者对参观者宣称“这是我们的一景“,颇多自豪。对小松鼠,则视为”一宝”,欣喜之余,却也表明北京全城鸟兽生存嬉戏之景已成过去;听小鸟鸣叫,视为“难逢的幸事”;对一对乌鸦,则用“呆呆”、“孤独”、“寂寞”、“可怜”等词语,表达了深深的惋惜,明确显示对现代都市的针砭之意。
2、(1)绿草地、白白胖胖的大鸽子,小孩子们的'小胖手;画面传达的意思是人鸟共存,优美的环境,和谐的发展,一种理想的境界。大海狮……大海鸟……(略)
(2)都市动物可以成为都市居民的伙伴,给都市带来生机,成为都市的一种景观,使人感到欢欣,享受生活的乐趣,从而提高都市生活的质量。
(3)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城市精灵们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如麻雀、老鸹、燕子、熊猫、丹顶鹤、海豚、老虎、扬子鳄等)(听鸟叫,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也许有一天人类只能在通过电脑和mp3享受鸟的鸣叫了)
3、作者以羡慕、佩服、向往的感情,写了昆明、上海、美国的旧金山等城市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情景,和北京鸟兽稀少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褒贬分明,为下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作了铺垫。
(1)今昔对比的图景:几十年前的北京城乌鸦“遮天蔽地”“成群结队”“城里城外飞来飞去叫着闹着”的热闹景象和如今“两只老鸹不老呱”的寂寞惨淡的景象进行对比。(2)不同城市的对比:北京城“连乌鸦都久违了”的现状和旧金山“简直是个海兽海鸟城”的景象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倡导每座城市应该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人类应该与鸟、鱼兽友好相处,从而提高生活环境的质量。
4、(1)提出了看一个城市有没有鸟鱼兽,可以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可以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城市的“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指的是以“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来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和“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不以经济产值和人均收入作为城市衡量标准,而以有无其他生灵来衡量,可见城市里拥有某种值得钟爱的小动物是多么难得而又重要。
(2)要让城市拥有更多可爱的动物,就不能滥砍滥伐树木,破坏动物们生存环境。一些对空气和水质污染严重的工厂必须进行整改,使城市空气中的灰尘指标正常,创造最佳人居和兽居环境。不要随意丢弃垃圾,让动物们误食。人类要与动物友好相处,和谐共存。在动物集中的地方设立野生动物保护区,给动物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繁殖环境。加强《环境保护法》的宣传和执法力度,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对违法者教育与惩戒并用等等。(可穿插弘一大师的故事)
四、总结拓展
同学们,本文作者有感于某些现代都市成了“孤城寡人”,连鸟雀也少见的现实状况,提倡“与狼共舞”的现代意识,(与狼共舞,其实,就是指都市中的人应当与鱼、鸟、兽共处)表达了作者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强烈愿望。
这篇课文,作者运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以及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将动物写得活灵活现,富于韵味,耐人品味。同学们,我们张家港市在努力创建全国生态城市,作为港城一员,你会选取哪一种可爱的动物作为我们城市的标志和象征,作为我们城市形象大使呢?请你也用生动的语言把她描述出来说明你选择她的理由。我们看谁写得又快又好。(略)
同学们想得真好。这么机灵可爱的小动物作为港城的形象大使,一定会展示出张家港市的美好形象,赢得中国其他城市甚至是世界著名城市对我们张家港市的认同。创建最佳人居环境是我们的追求,创建最佳“兽”居环境也是我们的追求,我们人类和动物本来就是互相依赖、和谐共存的统一体。每当我听到欢快的鸟鸣,我常觉得她们为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快乐,不仅是生机,更多的是和谐、美好和强烈的环保意识。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保护环境,善待动物,就是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类自己。我们人类与动物同在一个蓝天之下,同饮一江之水,同在一块土地上生生不息,我们同呼吸、共命运,也应该互相爱护,心心相连。让我们齐唱《相亲相爱》这首歌,表达我们与城市精灵亲密无间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心声。(播放《相亲相爱》群星合唱)
五、作业:
1)把课文生词注音在作业本上抄三遍。
2)扩充修改写城市形象大使的文字,不少于200字,誊抄到日记本上。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文中引用故事的作用。2.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3.认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比较本文和前两篇说明文的不同。
(三)情感目标1.了解变化无穷的生物世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意识。2.感受作者充满对现实世界的人文关怀的精神美。
二、学法引导
1.利用练习一、二题完成对课文内容及重点语句的理解。2.初步体会本文和前两篇课文的`差异。3.在现实生活中,找出几个例子或直找资料丰富自己的例子,说明人类对生物进化的干预越来越多。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文中引用故事的作用。2.认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意义。
难点: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含义。
解决办法:1.复习有关说明文的知识及以前所学习的说明文文章,比较分析、议论归纳。
2.研读文中所举例子,认识自然选择及人工选择的意义,精读有关语句,结合上下文分析、讨论有关语句的含义。
四、课时l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搜集信息。根据阅读文章或互联网,查阅有关生物进化过程中,“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发挥作用的事例,进行信息交流。2.讲故事。把文中介绍“”的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经典]语文教案08-17
语文《台阶》教案12-19
语文教案08-09
(经典)语文教案08-11
语文教案(精选)04-19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精选)语文教案12-09
语文教案(经典)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