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教案

时间:2024-09-21 09:39:09 教案 我要投稿

《画》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画》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画》教案

《画》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玲、详”等15个生字,会写“评、奖”等10个字,会写“评奖、时间”等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

  3、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

  学会讲述故事;懂得肯动脑,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其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图片:

  教师口述:

  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可爱的小伙伴,她的名字叫玲玲,她是个聪明的小姑娘,画得一手好画,可是她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件不高兴的事,她是怎么解决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吧。

  (板书:5玲玲的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的形式,引起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识记。

  ①注意读音

  注意“幅”是第二声,读“fú”;“叭”要读“bā”。

  注意读准后鼻音“玲、评、另、并”。

  ②识记

  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玲、详、幅、评、叭、脏”。如,“玲”中王字旁表意,和“玉”有关,“玲玲”是玉器发出的声音,“令”表示读音。“详、评”言字旁与“语言”有关,“幅”,巾字旁与纺织品有关,“叭”口字旁的字跟嘴巴、语言、声音有关。“脏”月字旁的字与身体各部分有关。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玲玲、详细、端详、催促、催人、弄脏、脏了、懒惰、偷懒、糟糕、糟了、肯定、肯去

  (重点指导生字:平舌音“催、脏、糟”,前鼻音“懒、肯”后鼻音“玲、详”等。)

  (2)学习多音字:兴(xīng xìng)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我家走失的狗又回来了,我很高兴。

  在这里,“兴”读“xìng”,意思是“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还有一个读音是“xīng”,意思是“兴致”,组词如下:

  兴xīng(兴奋)(时兴)(兴旺)

  xìng(高兴)(扫兴)(兴冲冲)

  ②读一读:

  明天去春游,我兴(xīng)奋得睡不着。

  (3)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看谁摘得多。(读对一个,苹果就被摘下。)

  (4)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满意①仔细地看。②端庄安详。

  端详①指思考、记忆等能力。②指意识。

  脑筋满足自己的愿望;符合自己的心意。

  (5)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字词,解决了阅读障碍,训练了学习生字的本领,增大了识字量。】

  三、再读课文,初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义内容,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2)自由读文,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师总结。

  课文写了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在爸爸的启发下,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四、学习“会写字”

  画幅评奖候报另及拿并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多元识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幅评奖”。

  形近字比较:候—侯奖—将另—别及—级报—服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奖、拿”,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幅评报”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候、画、拿”,学生练写。

  重点指导“候、画、拿”的书写。

  “候”;左右结构,短竖起笔与“亻”的撇、竖相接处持平。

  “画”半包围结构,写时注意先写完“田”再写“凵”,“田”写的稍小一些,下半部分包住“田”的一半。

  “拿”字注意上下两部分写得扁一些,“手”的第一笔撇写在横中线上。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生字的书写,尊重学生的认知,先观察、讨论再补充,范写,接着描红、临帖,最后评价指正。是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得意伤心满意

  2、练习运用:练习用“得意伤心满意”说话。

  玲玲的画画好了,她很(得意),可是不小心,弄脏了画,她又非常(伤心),在爸爸的引导下,她把弄脏的部分添上几笔,画变得比原来更好了,玲玲很(满意)。

  六、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小朋友——玲玲,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新词朋友,并且很快认识它们,会写好这些生字宝宝。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人物的心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通过品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读了课文中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二、品读释疑

  1、自由读文,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玲玲的画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主读文,画出相关语句。

  思考问题,小组交流。

  代表发言,汇报展示如下: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板书:弄脏)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板书:脏地方画小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

  玲玲明天要去参加评奖的画,一不小心弄脏了。在爸爸的帮助下,玲玲在原本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此基础上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为下面的具体学习打下基础。】

  2、自读课文,想一想:玲玲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请把代表玲玲心情变化的词语用“——”划出来。

  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玲玲满意地笑了。

  3、玲玲开始对自己画的画满意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你从“得意地”一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得意地”写出玲玲对自己的画非常喜爱,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信心。)

  4、当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了,爸爸是怎么说的?

  出示:爸爸拿起画,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仔细”一词说明了什么?(“仔细”说明爸爸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

  玲玲听了爸爸的话后是怎么做的?

  出示:“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想了想”说明了什么?(说明玲玲在动脑筋思考。)

  被修改后的画是什么样子的?(小花狗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玲玲满意地笑了。)(板书:更好)

  你能写出ABB式词语(如:懒洋洋)吗?

  乐呵呵笑哈哈金灿灿

  5、玲玲的心情先是得意,后来伤心,最后满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玲玲得意是因为对自己的画很满意;伤心是因为把画弄脏了,重新画有来不及;满意是因为在爸爸的启发下画了一只小花狗,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

  6、爸爸看到玲玲把画改好了,是怎么说的?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1)怎样理解爸爸的话?

  (爸爸的话告诉我们,不能把一些没做好的事看成坏事,因为坏事也能转化成好事;另外,遇到做不好或做错事情的时候,一定不要放弃,要动脑筋想办法去弥补。)(板书:坏事能变成好事动脑筋弥补)

  (2)你从爸爸的话中悟到了什么?

  (我从中感悟到坏事有可能会变成好事,所以我们遇到不好的事情时不能放弃,要动脑筋想办法。)

  【设计意图:学会从文中寻找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并指导感情朗读。训练了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三、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学画画》

  听读《学画画》,跟着录音多读几遍,试着把儿歌读下来,有兴趣的'小朋友也可以自己画一画,感受画画的乐趣。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后,在爸爸的指导下在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效果很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能变成好事。

  五、学习写话方法

  学一法: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人物的性格。

  举一例:老师走进教室,宣布获奖名单:李博、黄强……我一听,这不是我的名字吗?“我竟然获奖了,回家后我一定告诉爸爸妈妈,他们一定会夸奖我的,我真高兴啊!”

  练一练:用心理描写写一段话。

  示例:看着满地的碎瓶胆片,我紧张得张开了嘴巴,呆呆地站在那儿,心理忐忑不安:万一爸爸回来发现了,一定会狠狠批评我的。

  六、课堂小结

  本文语言朴实,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使我们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七、主题延伸

  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么解决的?和同学们说一说。

  有一次,我不小心,把妈妈送给我的小猪猪储蓄罐打碎了,我很伤心。看着这些彩色的碎片,我突发奇想,把这些瓷片拼成漂亮的茶花图案,不是很好吗?于是,我找来一张厚卡纸,按自己的设想开始拼起来,很快,插花图案拼好了,爸爸妈妈都夸我心灵手巧,我高兴极了。

  八、当堂检测

  九、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课件22)

  弄脏坏事

  玲玲的画脏地方画小花狗动脑筋弥补肯动脑筋

  更好好事坏事能变成好事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教学中,首先是初读,重点落实字音,结合字形和实际初步理解字义,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最后练写字词,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并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要注意的地方)后再书写生字。又一步步有效地指导抄写句子,不光要注意写准字形,更要注意一句一句地抄写。就这样,紧紧咬住字词不放松。

  2、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得意(画好作品)———伤心、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3、爸爸的话是文章的主题,我设计“玲玲改画后心情是那样的高兴,但更让他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交流后,“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再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不足之处:

  学生在总结课文的启示时,大多数的孩子不能抓住关键词句去总结,语言不够干练,概括能力比较弱,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画》教案2

  设计意图:

  本活动选自建构式小班教材。玩,是幼儿的天性,在本美术活动中,重在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感知色彩,体验珠子滚画的快乐,培养幼儿对色彩产生兴趣的同时认识三原色。

  活动目标:

  1、认识三原色,尝试用珠子进行滚画并观察珠子滚画的轨迹

  2、能愉快地参与玩色活动。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活动准备:

  1、红黄蓝颜色每组各一盘,珠子。

  2、鞋盒盖子人手一个,湿抹布。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

  1、教师出示珠子。

  今天我请珠子来画画,猜猜珠子可以怎么画画呢?可以在哪里画画?

  2、幼儿讨论,激发幼儿作画的愿望。

  二、认识材料,并演示讲解操作方法

  1、教师介绍材料

  认识三种颜色的颜料(红、黄、蓝)、鞋盒盖子、弹珠

  2、示范珠子蘸色作画的方法。

  (1 )将珠子放到颜料盘里滚动,它就会传说彩色衣服

  (2)把珠子放到盒子里,两手拿着盒子轻轻晃动,珠子就开始画画啦。

  (3)没有颜色了,还可以到其他颜料盘里滚一下,继续画画。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各种尝试,保持桌面和衣服的整洁。

  2、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色彩重叠发生的变化。

  四、集体欣赏作品

  1、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说说珠珠画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2、教师带领幼儿整理材料。

  活动反思:

  对于小班的发展水平来讲,本次教学中运用勺子将弹珠舀起来,这种需要小肌肉群活动的动手能力不太理想,需要老师的帮助,然而将双手托起,纸盒子东摇摇西晃晃,训练大肌肉及胳膊活动能力,得到较为适宜的训练。

  本次活动主要得到愉悦情感的体验,玩的'开心是有的,但是要得到美丽的涂画作品还需改进。

  改进:

  1、弹珠大小

  2、颜料的浓厚深浅

  3、弹珠作画的线图,扭一扭、跳一跳、冲一冲。

《画》教案3

  活动目标:

  ⒈认识自己的名字,并能把它书写出来。

  ⒉大胆想象,能根据自己名字每个字的结构,进行想象添画,感受名字创意画的有趣。

  活动准备:

  课件;画纸、笔;范画

  活动过程:

  ⒈出示课件,感受不同的作品。

  师:前两天,我在书上看到了一幅漂亮的画,想和小朋友一起来分享一下。

  师:你看到了什么?他们是怎样创造这幅画的呢?(是在自己名字的基础上设计的画)

  师:你们想把自己的名字设计成一幅画吗?

  ⒉师幼共同示范。

  师:我也想把自己的'名字设计成一幅画。那怎么设计呢?先在画面的中间把自己的名字尽量写得大一点。然后在自己的名字的基础上,把喜欢的东西,有趣的事情画进名字里,变成一幅故事画。最后画上各种图案和花纹,变成一幅装饰画。(教师边说边带领个别幼儿尝试名字设计画)

  师:你们都有自己的名字,如果让你把自己的名字也画成一幅画,你想自己最喜欢做的哪些事呢?现在请和你身边的小朋友说说?(幼儿相互讨论,为作画作准备)

  ⒊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线条、花纹装饰自己的名字或姓氏。(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⒋讲评

  师:你是怎样设计自己的名字的?请小朋友说一说。

  师:你喜欢哪个小朋友设计的名字?为什么喜欢?

  师:你感觉你设计的名字好看吗?应该怎样改进就更好了?

《画》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石头画激发幼儿自由创作的欲望。

  2、尝试依据石头的造型特点进行动物画的想像,并结合多种材料进行绘制,体验想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的石头,油画棒,亮片,毛线,剪刀,固体胶,范例

  活动过程:

  一 通过观察范例初步了解石头画的特点

  1、出示范例一小狗

  师:今天王老师带来了一些我很喜欢的画,请你们一起来欣赏。

  教师出示一副小狗画像

  教师提问一:你们知道这是谁画的吗?

  教师提问二:你们发现这是画在什么材料上的吗?(引导幼儿观察作画材料。)

  重点提问:以前你们画画都是画在哪的呢?

  (重点引导:引导幼儿结合自身已有经验进行回答。)

  教师提问三:为什么王老师会把画画在石头上呢?(用阐述故事的形式将作画过程和想像进行解析。)

  师:这块石头的每个地方都利用到了,而且这幅画最巧妙的地方就是我把这块石头上两块突出来的地方变成了小狗的耳朵。

  2、出示范例二兔子

  师:接下来,请你们欣赏我的第二幅石头画作品。(教师出示范例二兔子)

  教师出示石头背面请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小动物?

  教师提问:请你猜一猜这块石头上画的会是什么小动物?为什么?

  重点提问一:这块石头上画了什么?像不像?为什么?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根据石头的形状并结合小狗的经验进行回答。

  师:这块石头像一只卧着的小白兔。石头上的每个部位都能变成兔子身体的一部分。我觉得这幅画最巧妙的地方就是将石头上一点点突起部位加了一笔,把它变成了小白兔的耳朵。

  3、出示范例三狐狸

  出示石头背面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重点提问一:我在这块石头上又画了什么?像不像?为什么?

  重点提问二:狐狸的耳朵在哪里?嘴巴又在哪里呢?

  重点提问二:我这幅画所用的`材料与刚才的两幅有什么不同?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对“狐狸”进行形状和绘画材料上的分析。

  师:我画的石头画你们一下就都看出来了,说明我画得很像。

  小结:原来石头上也能画画,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形状的石头画上不同的动物。

  二 根据形状各异的石头进行想象并自主绘画

  重点提问:今天我还收集来了一些有趣的石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像什么形状?可以在上面画上什么动物。

  (教师逐一出示各种形状的石头,引导幼儿从石头的外形特征上进行想象)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发表自己的观点。

  小结:原来每块石头只要仔细看一看,想一想,我相信你们也一定能把它们变成动物画。

  三 幼儿绘制石头动物画

  教师介绍材料。

  重点指导制作过程:

  1、挑选好一块自己喜欢的石头后用记号笔画上轮廓。

  2、用油画棒涂上颜色。

  3、如果觉得还不够象可以使用一些材料进行装饰。

  幼儿自由绘制,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根据石头的形状特点进行作画,并鼓励他们利用材料进行制作。

  三 互相交流各自的作品

  1、将幼儿的作品陈列在前面。

  (教师提醒幼儿脏手捏成拳。)

  2、猜一猜:画的是什么小动物?你的作品最巧妙的地方在哪里?

  小结:原来石头可以变成那么多有趣的小动物,下次让我们一起来变变看别的东西。

《画》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学会用各种线条进行装饰的绘画方法。

  2、通过审美评价与集体创作,提高幼儿的审美欣赏能力和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绘画作品“乌龟”装饰画和写实画各一;音乐。

  2、有两头粗细不同的水笔,剪刀,画有不同形态鱼轮廓的白纸;和幼儿一起准备的海底背景。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两种相同形态不同颜色的画面

  1、这两幅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哪幅是我们平时很少看到的?我们一起来仔细看看这幅画,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是黑白色的,而且里面都是用线条画来装饰的)

  3、我们来看看里面有什么样的线条?

  4、请幼儿来找一找,并在白纸上记录下线条。(直线、曲线、螺旋线等)

  5、看看这些线条是怎么排列的?(它们是一排排一起排列的,同一种线条在同一块地方可以多次重复画)

  二、出示海底背景

  1、小海龟想找小鱼玩,小鱼看见小海龟这么特别的衣服很羡慕。它想请我们小朋友在它的肚子里用线条来装饰,把它的肚子填满,记住是用线条哦!我们可以用粗的一头画外轮廓,里面用细的一头画。

  2、出示“海底世界”的背景,瞧!这里还有我们前些时候一起制作的海底背景,等会你的鱼准备好了,就可以剪下来贴到背景上来,还可以和伙伴一起说说自己的鱼是用什么线条来装饰的`。

  三、幼儿根据要求进行鱼的装饰,教师指导

  1、播放音乐《水族馆》幼儿自己创作。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四、幼儿集体创作画面,评价

  1、将自己的鱼摆到“海底世界”上去;教师帮助幼儿按鱼儿游玩的一条主线布局。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鱼装饰的时候用到了哪几种线条。

【《画》教案】相关文章:

画音乐教案01-03

画杨桃教案03-30

《画杨桃》教案01-31

画朋友教案12-30

《画杨桃》教案07-03

《玲玲的画》教案02-22

树叶画小班教案06-13

大班画教案活动12-26

《画水果》大班教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