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13 15:15:15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必备)语文教案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

  3、学习本文布局谋篇的特点。

  4、本文是史论,是借古讽今之作,理解文中阐发的“盛”“衰”;“得”“失”;“成”“败”;“损”“益”;“兴”“亡”的道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

  德育目标:

  1、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

  2、理解“谦受益,满招损”“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的启示。

  教学重点:

  1、文中关键字、词、句。

  2、文章议论思路。

  3、如何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内容与题目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引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举出所学过的欧阳修的文章。(《醉翁亭记》)。

  2、与《醉翁亭记》对比导出《伶官传序》(如果说《醉翁亭记》通过写醉翁亭的秀丽风光,通过勾勒太守与民同乐的画面来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的话,那《伶官传序》则是通过写后唐庄宗接受和执行其父亲遗命等一串故事,通过总结宠幸伶人这一教训,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3、由学生介绍欧阳修。

  4、关于序。

  5、背景介绍。

  二、学习新课。

  1、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教师正音。

  2、共同研讨:共同翻译全文,解释个别词,字义,说明特殊用法,疏通文意。

  3、再次齐读课文,教师指导:①读出重音,体现这种强调的意义来。(岂非人事哉,“得失”“人事”等)②读出节奏,体现出文气的急切舒缓来。(“方其”领起下面分句一气贯通,有声势,不可一世的气概。)③读出对比,体现出文章的抑扬变化来。④读出玉器,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倾向来。

  三、研讨本文严谨的思维线索。

  1、思考,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现代汉语表述。(虽由天命,岂非人事哉?——盛衰成败,由于人事。)

  2、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怎样过度到分析中去的?(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过度:庄宗之所以……可以知之矣)

  3、简述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

  4、作者从论证角度看,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

  5、作者从庄宗得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的结论?(“皆自于人”,“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6、用现代汉语将作者的这些结论说说。(“谦受益,满招损”,“防微杜渐”“以史为鉴”“力戒骄奢”“励精图治”“居安思危”)

  7、小结:本文在论证结构上有一条严谨的思维线索,它按照“提出论点——例证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议论,中心突出,结构严谨。

  8、处于北宋时期的欧阳修,为何要写《伶官传》呢?并冠以短序?

  9、师结:以古喻今,告戒当时的统治者,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

  四、课堂延伸:

  1、思考: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从庄宗这一史实和作者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小事不小,玩物丧志,事在人为,以古为镜)

  2、总结:古人说得好:以铜味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要谨记: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再重复古人的悲剧!

  3、课后作业:①掌握课文中特殊的文言句式。②掌握关键字、词。③背诵此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露”,会写6个字,参照词语库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故事中的“我”是怎样进步的,感悟到尊重、信任和鼓励能使处于困境中的人产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4.使学生认识到课文中的高老师之所以能巧妙地给予“我”鼓励和信任,是出于她对学生的热爱。爱护别人,与人为善,才能有效地帮助别人,启发别人克服困难。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懂得学习时要充满自信。

  2.了解高老师的做法,理解她对学生的“爱”。知道爱护别人,与人为善,才能真正地帮助别人克服困难。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有自己的秘密吗?谁愿意悄悄地告诉老师?有一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上三年级,他有一个秘密,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举手的秘密。

  2.师范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词,初读指导。

  1.各自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文中生字新词,想办法记住字形、弄懂词语的意思。

  (2)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能说出故事的大体内容。

  2.检查初读效果:

  (1)小黑板出示生字词:

  A.谁能准确地领大家拼读这些生字词?指名领读。擦去拼音再读。随机抽查生字词读音。注意多音字:

  露lù

  lòu

  找出课文中这些字读什么音,读读这些句子。

  B.小组内相互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字形、弄懂词语意思的?

  C.组织集体交流,教者适当总结带有规律性的办法。鼓励

  学生有创见。比如:记字形,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办法。记“仍”,把“扔”(或“奶”)的偏旁去掉,换上“亻”(单人旁)。“份”还可以用加一加的办法识记。记“况”,左边“冫”,右边“兄”。“题”:左边是“是”,右边是“页”,注意“页”字要写在“是”字最后一捺上。

  (2)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A.各自练习说。

  B.指名当众讲述。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下面各组字,组成词。

  仍( )偏( )急( )兄( )分( )

  扔( )扁( )隐( )况( )份(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对话,尝试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试一试,你能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吗?

  隐约 虚荣心 露馅儿 声调 习惯

  仍然 心照不宣 一份 情况 偏偏

  2.出示句子:

  “那浅浅一笑,照亮了我快乐的童年。”

  指名读。那是谁的笑,为什么会这么大的魔力?今天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感悟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说说“我”遇到了什么困境?在遇到困境后,“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直接描写:不敢举手,出于虚荣心;动作、表情描写:“脑袋嗡的一下蒙了”“低着头从座位上站起来,脸红得发烫……眼泪很快流下来”。)

  (2)结合实际,谈感想:你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我”这样的困境?在困境中,你最希望什么?

  (3)指导朗读:想一想该怎样读,为什么。

  (4)指名当众朗读,说出自己对所读内容的感受。

  (5)师生评议。

  2.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在“我”很伤心的时候,高老师是如何对待我的?(“一双温暖的手搭在我的肩膀上”“亲切的笑容”)如果将课文中的“搭”换成“放”,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看到高老师“亲切的'笑容”,想想“我”会怎么想?

  (2)思考:高老师是怎样引导“我”走出困境的?

  (3)高老师提出今后“我”怎样举手,是对“我”一个人说的,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高老师不当众提出这种办法呢?(高老师对我十分尊重。举左手、举右手是师生二人独特的沟通办法,既维护了“我”的自尊心,又使高老师知道了真实情况,可谓巧妙,能看出高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是师生俩的秘密。点题。

  (4)齐读三、四自然段。

  3.轻声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想一想:

  (1)高老师引导“我”走出困境了吗?指名读课文中相关句子。

  (2)每每当“我”在课堂上与高老师的目光相遇时,我俩都

  心照不宣地相互一笑。请同学们仔细体会这种情形,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高老师和学生心心相印,情感交融。联系课题,体会师生俩的秘密非常美好。)

  (3)如果你是当时的“我”,你有什么话想对高老师说?

  (4)男女生比赛读。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采取分组读,师生共读等方式。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体会题目《举手的秘密》中的“秘密”二字,为什么用这个词?

  2.你喜欢课文中的高老师吗?为什么?

  3.你学到了什么?

  4.你希望老师跟你之间有什么“秘密”吗?可以用小纸条告诉老师。

  五、课外活动。

  小组同学合作,将课文改编成三个场景的课本剧。

  板书设计

  举手的秘密

  露馅儿(不自信)

  秘密(老师的爱)

  从容(自信)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1、读读背背。

  2、学写铅笔字。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3)师:这次读读背背学习分两个部分,借助拼音把每个部分的题目读一读。

  2、指导。

  (1)学习成语歌。

  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师:这个小朋友从小就学写毛笔字,你看他已经能写二年级才学的一些复杂的字了,他可是从练习写基本笔画开始的呀!

  (2)出示: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读正确。

  检查读正确情况。

  (3)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想想。

  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补充。

  (4)指导朗读,读出韵味。

  师:你怎么看出他很认真?

  师:这个小朋友他今天练习一个类型的字,明天再练习一个类型的字,还不忘记复习前几天写过的字。

  3、出示:日积月累温故知新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读正确。

  (2)检查读正确情况。

  (3)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想想。

  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补充。

  (4)指导朗读,读出韵味。

  练习:学生练读,同桌练习背诵。

  (5)检查背诵情况。

  4、学习儿歌。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生借助拼音试着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指名朗读,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朗读,回答教师问题:

  “花儿”指什么?

  “风雨”指什么?

  (3)同学们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做?应带着什么样的心情读呢?

  (4)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就好象小一个下雨的早晨,打着小伞去上学,谁来读一读?

  (5)练习朗读、背诵。

  (6)检查朗读、背诵。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2、指导。

  (1)复习以前学过的书写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2)今天,我们学写“同、问、网”3个字,看看这些有三框儿的且框口朝下的字应按什么顺序书写。

  (3)出示:同

  3、练习。

  (1)练习描写“同”3个,仿影1个。

  (2)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

  (1)表扬写得好的同学,指出问题。

  (2)进行纠正性练习。

  其余两个字教学方法相同。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一、理解本文说明事物特点的几种方法,语文教案-桥。

  二、认识说明文中运用准确语言的重要性。

  三、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与记叙文的区别。

  教学设想

  一、安排二教时。

  二、紧紧抓住说明文的基本特征的主要内容:说明事物特点,阐明事理,介绍知识,理解说明的方法;防止因旁征博引而出现教学内容多而杂的现象。

  三、理解本文准确用词的特色。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些关于桥的课文,比如说《兰兰过桥》写的是新奇的潜力桥和塑料桥;《赵州桥》为我们介绍的是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那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座桥,是什么样的桥呢?

  二、 略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情,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来。

  2.检查字音字形,解释词语

  3.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主要讲了在黎明时,雨下的很大,山洪暴发了,老汉组织全村一百多号人撤离,最后老汉和他儿子英勇牺牲的故事。)

  4.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

  (事情发展顺序)

  5.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一至六段;疏导撤离:七至十三段;桥塌殉职:十四至二十三段;祭奠英灵:二十四至二十七段)

  三、 细读课文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同时找出描写大雨山洪和老汉的句子,并想一想,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1.我们先来看描写雨和山洪的`句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像泼,像倒”说明雨下的很大,雨势凶猛,为下文山洪暴发做铺垫)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了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势不可挡: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课文指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狂奔:迅猛地奔跑。本课形容洪水奔流而下,势不可挡。)

  (这些词都生动地写出了水势的迅猛。)

  (比喻句,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洪水的凶猛可怕。)

  【这两句是比喻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将洪水的迅猛、可怕表现出来。】

  【指名读、齐读】

  (1)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狞笑:凶恶地笑。本课是形容洪水的凶猛、可憎。)

  (3)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这三句是拟人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曾强了表现力,把洪水的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以及人们处在的危险环境表现地淋漓尽致。】

  【有感情指名读、齐读】

  2.面对这样可怕凶猛的,像魔鬼一样的洪水,村民的反应是怎么样的?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失措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向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惊慌失措地折了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木桥拥去。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AABB句式,可以多积累,多运用)

  (在人们的反应中,“惊慌、你拥我挤、跌跌撞撞、拥”这些词都写出了人们在面对洪水,面对生命危险时的惊慌失措、奔跑混乱的场面。)

  【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出人们那种惊慌失措的心境和混乱的场面,语速要稍快】

  第二课时

  一、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一)感受洪水的疯狂肆虐。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并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句做出标记。

  2、出示课件(课文1—6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像泼。像倒。”为什么独立成句?指导朗读。

  3、指名说说自己感受最深的描写洪水的句子。师相机指导朗读。

  4、出示描写洪水的句子,学生齐读。再次感受洪水的疯狂、肆虐。

  过渡:面对这样的洪水,你心情怎样?那课文又是怎样描写人们的?

  (二)感受人们的惊慌、恐惧。

  1、指名朗读描写人们反应的句子,师相机出示课件。

  2、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恐惧不安放进句子中去。

  3、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人们几乎疯狂崩溃,失去了理智。这时,人们发现了什么?

  4、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师相机出示描写桥的句子。

  过渡:这样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怎么能承受得了人们疯狂的拥挤踩踏。这时的人们急需什么?

  (三)细读课文,探究人物

  出示学习菜单:“自由朗读7—2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他是一个怎样的老汉?用几个词概括你对老汉的评价,并在最打动你心灵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

  1、指名回答,老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让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老汉的特点。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句子来表现老汉的。

  4、师相机出示课件,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特点。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引导质疑:为什么急着逃生的人们见到老汉会停住了脚步,听从老汉的指挥?(同桌讨论,受拥戴的老汉曾为他们做过什么?)

  “像一座山”怎样理解?让我们全班起立,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读这两句话。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指名读,这段话连用了什么标点?怎样读?学生评价。

  通过这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指名读。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老汉当时怎样的心情?(气、急)

  你从哪几个词看出来?

  老汉为什么要这样做?当时出现了怎样的情况?

  引导读悟“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读着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老汉揪出的那个小伙子是谁?(师相机板书:儿子)你是从哪看出来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爱自己的儿子吗?

  (4)师相机出示“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仅剩老汉与小伙子两人,还你推我让,这是为什么?当时出现了怎样的情况?指名回答“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知道朗读描写老汉的话。

  (5)引导小组讨论,“一推一吼”前后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6)出示课文15、20自然段,将文中的老汉和小伙子分别换成父亲和儿子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表达方法

  这篇文章我们已经分析完了,浏览全文,你能发现文章的句子有什么特点吗?有什么作用、好处?

  (本文的句子、段落都非常简短,很多话都单独成段,语言极为洗练,这样的特点既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又可以增强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三、拓展延伸

  我们主题丛书有很多这样的文章,课前老师也布置同学们进行阅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来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

  1、如果你是被救村民中的一个,在老汉的坟墓前,你想说些什么?请拿起手中的笔,用饱含深情的笔触,记录下你对英雄的哀思,对英雄家人的宽慰吧。

  2、这篇课文感人至深,除了内容的原因外,还因为表达方式上的独具匠心。比比谁发现最多。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12个生字,会写字5个字,学会“卩” “氵” 两个部首。了解“伞”字的字理演变过程。

  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和优美的语句。

  情感:能读懂课文的大概内容,感受动物与自然的关系,有爱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字5个字,学会“卩” “氵” 两个部首。了解“伞”字的字理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和优美的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激趣导入:

  我们知道了家是个温馨幸福的港湾,其实不只我们人类有家,小动物们也有家,小动物的家在哪里?它们又是怎样快乐地享受家的幸福的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随文识字

  1、初读课文,自主圈画二类生字,读准字音。

  (1)听录音读全文

  (2)请同学说一说你听懂了什么?

  (3)自己读课文,画出12个字,看着拼音多读几遍。

  (4)师出示课件中的二类字,请认识的同学领读。

  (5)认识的同学可以大声的读,记不清的同学可以小声的跟读。

  (6)抢读生字

  (7)开火车读生字,检查学生的认字情况。

  2、自主学习一类字

  师:有几个字宝宝跳了出来,他们要重新做一个自我介绍,比一比哪个同学能先记住他们。

  (1)叶:左右结构,可以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口加十)。

  (2)坐:部件组合法或谜语法,(两个人坐在土坡上)。

  (3)池:比较法,地和池。

  (4)方:数笔画的方法,直接指导书写这个字。

  (5)自:谜语法,目字戴草帽。

  三、朗读体会文章大意

  师:如果老师把这些字宝宝放在文章中你还能读的准吗?

  1、开火车朗读,每人一句。

  2、自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什么?

  生:文中写了四种小动物,有小虫子、小蚂蚁、小鱼、小燕子。

  生:秋天的枫叶。

  3、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幅图,为什么?

  (1)生:第一幅图,因为小虫子可以用树叶当房子,我很喜欢树叶建的房子,如果我可以住在里面就更好了。

  师:是的小虫子可以住在树叶里面真是一件高兴的事,如果你是这只小虫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你能用小虫子的心情来朗读这一段吗?

  生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开心的心情。

  师:谁还愿意读,想一想应该读出什么感情?

  生:开心的。

  师:羡慕小虫子的`同学都可以大声的读。

  (2)生:我喜欢第二幅图,因为我喜欢坐船。

  师:你如果现在就坐在船上你会怎么样?大家可以看一看小蚂蚁它的表情什么样。

  生:很开心。

  生:我想读一读这一段。

  师:感觉自己读的怎么样?老师认为你读的很有感情,把小蚂蚁的快乐读了出来,你愿意领着大家读一次吗?

  愿意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齐读一遍。

  (3)生:我喜欢下雨天可以躲在树叶下的小鱼。

  师:大雨天我们也会躲在雨伞下面。那我们看一看图中的小鱼,谁想猜一猜它此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生:这好象有点怕。

  生:它在偷看外面的雨点。

  生:它在想终于可以在水面上看看下雨的风景了。

  生:我感觉小鱼有点调皮,它可以躲在水的下面,可是它却非在水面上。

  师:你的想法真独特,那你来读一读这段话好吗?让同学们听一听你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的?

  (4)师:树叶不仅是动物们的房子、小船、小伞,还是秋婆婆写给小燕子的信,谁知道信中写了什么?

  生朗读秋婆婆信。

  生:我不知道为什么小燕子秋天会飞到南方去呢?

  生:因为我们这里的冬天很冷,而南方的冬天也很暖和。

  师:一片小小的树叶是大自然送给这些小动物们的礼物,能生活在这美丽的大家庭里,可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四、总结学习体会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生:我真羡慕小动物们,它们的家真是太美了。

  第二节

  一、情境导入

  师播放带有动物叫声的音乐请同学们欣赏。

  师:同学们这到处充满欢歌的地方就是小动物们的家,这节客让我们继续到小动物们的家里去做客吧。

  二、朗读品味课文

  1、师:你认为大自然美吗?从课文中哪里能看出来?请你细细的朗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这样的句子。

  2、生汇报

  生:我认为第一段的这句话很美(晴朗的天空碧蓝碧蓝,辽阔的田野金黄金黄,满山的枫叶火红火红)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也觉得这句话写出了大自然的美,老师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也想读一读,你们能听听吗?

  3、师有感情的范读,让同学们再受一次感染,体会大自然的美。

  4、师:你喜欢像老师这样读吗?现在你喜欢哪句就可以读哪句。

  三、边读词语边涂色

  1、师:你眼中的大自然是什么样的?你能用一两个词形容下吗?

  生说词:碧蓝的天空、金黄的田野、游来游去的小鱼……

  2、师中也给了我们很多的词,你能读给同学们听一听吗?

  生读词语

  3、美丽的大自然在我们每个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那用你手中的画笔给我们的大自然涂上你喜欢的颜色,让大家知道你眼中的大自然是什么样的。

  生涂颜色,师巡视指导。

  4、把涂好的颜色摆在桌子上,请同学互相看评一评,说说谁涂的好。

  四、总结收获

  1、师总结这节课,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2、生自由汇报自己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小动物的家

  叶(yè) 坐(zuò) 池(chí) 方(fāng) 自(zì)

  (口)(氵)

  四方 坐车 自我 叶子 水池 坐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树教案12-06

语文《荷花》教案11-26

(精选)语文教案12-09

[经典]语文教案08-17

语文教案(经典)08-24

语文教案[经典]08-31

语文教案(经典)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