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模板锦集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一些在某方面能称得上“之最”的动物。
2、激发幼儿喜欢喝关爱动物的情感及对对动物的探索欲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以及想象力。
教学准备:
动物之最课件、收集图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想一想它长什么样子?
幼儿发表意见:说出自己知道的动物都在哪些方面最突出。
二、欣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动物之最方面的常识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关于动物的图片,请你们仔细的观察,待会老师考考小朋友们能不能把它们的形象和特点描述出来?
1、依次出示有关动物之最的图片(如:长颈鹿是最高的动物、猎豹是短跑冠军、乌龟的寿命最长、鸵鸟是最大的鸟、蜂鸟是最小的鸟等)。
2、提问:刚才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动物?谁能来说说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幼儿逐个介绍各种动物的特点)
3、再次出示动物之最的图片,教师带幼儿巩固各种动物的之最。
三、再次欣赏动物之最,拓展孩子经验(看实物投影)
1、幼儿自由欣赏,老师跟随讲解。
2、图片已经欣赏完了,那么现在就请你们告诉我,你刚刚看到了哪些动物?
四、升华情感
今天小朋友们通过观看图片了解长颈鹿是最高的动物、猎豹是短跑冠军、乌龟的.寿命最长、鸵鸟是最大的鸟、蜂鸟是最小的鸟等,你们开心吗?想不想和它们做朋友?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老师发现这些动物越来越少了,只有到动物园里才能看见它们,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因为环境的污染、人类的捕杀和对大气层的破坏,许多的动物都无法生存了,面对动物越来越少,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让我们的地球上有更多的动物呢?如果看到了别人伤害动物又应该怎么做呢?
你们说的真棒,老师希望通过小朋友的帮助,有更多的动物能够和我们一起生活。
结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学着动物的动作跳起来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尝试用各种方法制作果汁。
2. 幼儿能在制作果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给幼儿提出疑问,请家长鼓励幼儿寻找制作果汁的方法。
2.纸盘、勺子、蒜棰、纱布(豆包布)、透明塑料杯、塑料刀、漏斗、水
果(梨、西瓜、葡萄、橙子、哈密瓜等)
活动过程:
一.甜美屋
1.教师将大瓶子中的果汁倒给幼儿品尝。
2.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喝完果汁后你有什么感觉。(香香的、甜甜的)
目标:给每名幼儿大胆发言的机会。
二.香香甜甜
品尝后,请幼儿思考:
1.说说自己喝的是什么果汁。
2.我们喝的'果汁是怎样做出来的。
目标: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说出自己的猜想。
三.快乐吧
1.请幼儿观察桌上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①.你想用什么材料制作果汁,怎么做?
②.你想做什么味的果汁。
(鼓励每名幼儿都能大胆发言)
2.幼儿进行制作
重点:①指导幼儿大胆尝试用各种方法制作果汁。
②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幼儿遇到困难不退缩,大胆尝试,在适当时教师给予帮助。
目标:提高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与幼儿一起观察果汁的颜色,鼓励幼儿大胆创新的幼儿。(把几种果汁混合在一起)
四.品尝会
请幼儿品尝自己做的果汁,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延伸
出示榨汁机:人们越来越聪明了,发明了榨汁机,我们小朋友长大以后也当发明家,好不好?
设计意图:
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应用不同的方法去观察、去感知科学现象或操作发现科学现象,从而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大胆地寻求答案。因此,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体现了幼儿大胆探索、创新的过程,对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科学活动时,教师应大胆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尝试,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师作为一名辅导者,在幼儿遇到问题时给予他们适时的、提示性的指导。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合作性,让幼儿在与他人合作过程中,逐步摆脱了自我中心,懂得如何去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适应集体的要求。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还要注意启发幼儿动脑筋想办法,允许幼儿决定操作的步骤方法;允许幼儿提出问题和要求,鼓励幼儿用不同于常规的方法去认识事物,支持他们的创造,从而激发他们再探索,再创造精神,让幼儿形成超越意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器材:杯子、手帕、大玻璃缸、蜡烛、尼龙袋子、气球、打火机、水。
2、课件-空气污染
趣味练习
空气污染的原因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发现天气是经常变化的,初步了解变化的天气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2、培养幼儿关注天气,探索自然变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已做好的气象记录。
活动过程
一、讨论气温的变化。
1、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几天的气温有什么变化?(幼儿发言谈及每天气温是不同的。)
2、温度变化说明什么道理?(天气是多变的,有时气温很高,有时气温很低。)
3、温度高的时候你感觉怎么样?温度低的时候你感觉怎么样?
4、温度高的时候你穿的衣服怎样?温度低的时候你穿的衣服又怎样?温度高的时候草、树木长得怎样?温度低的`时候又怎么样?
5、小结:气温是不断变化的,气温的高低与我们的穿着、生活有关系,与植物的生长也有关系,温度很低时农民就要注意防冻。
二、讨论近期天气的变化。
1、今天是什么天气?大家回想一下,上个星期的天气有什么变化?哪几天是晴天?哪几天是阴天?哪几天是雨天?
2、晴天是什么样的?在晴天你感觉怎么样?阴天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有阴天?阴天会变化成什么天气?(因为天空中积多了云,遮住了阳光,就变成阴天,阴天可能变成雨天,也可能变成晴天。)
3、你喜欢什么天气?为什么?引导幼儿讨论天气与人生活的关系,晴天光线好,教室里亮堂堂舒服,大家在太阳底下晒晒太阳暖和,洗的衣服容易晒干……阴天使教室里黑乎乎的,不舒服,雨天出门不方便,要带雨具。
4、小结:天气是不断变化的,有时晴天,有时雨天,有时阴天,有时还会下雪。
三、讨论近期风力的变化。
1、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几天风也是不一样的?幼儿充分讨论。
2、你怎么发现风力不一样的?风力大小与我们生活有没有关系?你知道风力大小与什么人关系最大吗?为什么和渔民的关系最大?(风大浪就大,船出海就有危险,渔民最关心天气预报中的风力大小。)你们有没有注意过风吹过来的方向是不一样的?以后你们多注意幼儿园里的国旗,看看国旗往哪个方向飘。
3、总结:天气是不断变化的,今天和明天就可能不一样,上午和下午也可能不一样。天气变化与我们大家的生活有关系。我们每天应听听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天气预报。
四、延伸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气象,听天气预报。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感知各种物体在空中都会自由下落。
2.通过动手操作,探究物体的下落速度跟重量、形状与掉落方向有关,学会做记录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3.对物体下落的现象产生兴趣及探索欲望。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每组相同的普通纸两张,大小相同的黑卡纸一张,橡皮泥一盒,积木一块,石头一块,剪刀一把,笔一支,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探索物体都有下落现象。
(1)教师引导:教师手里拿着一块积木,提问如果松开手会怎么样,教师操作,并用多种方式抛、扔。提问,所有东西都会这样吗?
(2)幼儿试验:请小朋友运用多种材料试一试,看看和刚才的猜想是不是一样。
(3)幼儿分享结果,教师总结。
2.比较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
(1)提问:刚才你们都扔了那些东西?它们落下来的速度一样吗?哪些快哪些慢?
(2)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教师引导要在同一高度松手来比较。
(3)幼儿再次操作,并将结果记录在纸上。
(4)教师将结果贴在黑板上展示,请幼儿回答发现了什么,幼儿猜想为什么有些速度快有些慢。
3.探究物体下落速度与什么有关。
(1)教师引导幼儿正确操作,比较普通的纸和黑卡纸的下落速度不同,请幼儿回答发现了什么,验证速度与重量有关。
(2)幼儿操作,不增减东西,怎样使两张相同的普通纸掉落的速度不同,再交流讨论。验证速度与形状和下落方向有关。
活动延伸:
将材料投放到区角内,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对生活中的落体运用现象进行新的设计,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
活动反思:
1、第一个环节没有让幼儿充分体验物体都是下落的,示范的时候关于如何抛和最终结果这两个指令不明确。这个环节只作为初步感知,不应该占活动的大部分时间。
2、第二个环节比较时,应让幼儿在五中材料中随意选择两者进行比较,如果五种比较则很难有明确结果,也浪费时间。在幼儿操作之前我引导幼儿应该在同一高度松手来比较,但是幼儿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都这么做,有的根本没有两两比较就凭感觉写结果,幼儿较乱,应该让幼儿上来分享他是怎么比较的.,也可以让幼儿将下落的过程画下来。
3、材料选择:用纸来做实验每次都受空气阻力会导致速度不同,而且形状不固定。应选用重量相同形状不同、形状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来比较,这样更加能控制变量,要先从幼儿最易认同的经验来探究。材料投放的时候应随着环节的递进一步步投放,不应所有的都放好。
4、科学活动目标应该是让幼儿学会怎样探究,而结果并不是很重要。
5、第三环节应该让幼儿操作之后再得出结论,挑战幼儿原有经验。
小百科:物体,指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切有形体的物质,一般分有气态、液态和固态。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目的:
1.启发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现实生活中仿生现象的有关经验。
2.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
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带锯齿的茅草,放大镜,粉笔。
2.匹配图片8幅:鸟、飞机;鸭、小船;鱼、潜水艇;蝙蝠、 雷达。
3.锯子一把,奖牌若干,故事挂图两幅。
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知茅草有锯齿的特点。
1.出示茅草,要求幼儿轻轻地摸一摸,用放大镜仔细地看一看,小心地在粉笔上划一划,找一找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
2.引导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活动。讨论:你发现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茅草的边缘有什么?像什么?
3.有的小朋友发现茅草的边缘有一排小锯齿,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
4.幼儿再次观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茅草边缘锋利的小锯齿。
5.刚才你们都发现了茅草很特别的地方,真聪明。古时候也有一个聪明人,他的名字叫鲁班。
二、 引导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初步经验。
1.出示挂图,有表情地讲述故事《鲁班造锯》(附后)。
2.提问:鲁班发明了什么?(出示锯子。)锯子有什么用?他是怎么发明的?(出示茅草。)锯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鲁班受到茅草的启发,发明了比茅草更加锋利的锯子。事实上,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机器和工具也是受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启发才制造出来的。不信,我们来看一看。
3.出示匹配图片,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并连线匹配。
小结:大自然中的事物真奇妙,瞧,鸟会飞,鸭会游,蝙蝠会使用超声波,鱼儿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们仿照它们的特点,制造出了对我们人类非常有用的飞机、船、雷达和潜水艇。
三、通过竞猜游戏,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
1.教师说出一种人造物,请幼儿猜一猜它是受哪种动物的启发而发明的。说对的小朋友将戴上美丽的奖牌。
①渔网(蜘蛛网)。
②母子雨衣(袋鼠)。
③电鼻子(猎狗)。
④脚蹼(蛙蹼)。
⑤迷彩服(动物保护色)。
2.小结:你们想做个“小小发明家”吗?那好!请你们平时多去观察周围事物,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模仿这种特点能发明什么有用的东西。如果有什么好主意,赶快来告诉老师,好吗?
活动延伸:
在科学角中提供各种动、植物卡片让幼儿观察,同时准备一些奖牌,以便随时奖励“小小发明家”。
附 鲁班造锯
古时候,有个聪明人叫鲁班。不但会盖房子,会造桥,还会制造工具。
有一次,鲁班要建造一座大宫殿,他和徒弟们带着斧头去南山伐木。用斧头砍树,又累又慢,砍了十几天,木料还是远远不够,鲁班心里十分着急。
这天,鲁班去一个险峻的山上寻找木材,正艰难地走着,忽然手指被茅草划了一下,鲜血直流。鲁班想:小小的茅草为什么这么厉害?他忘记了疼痛,聚精会神地研究起茅草来。他发现,茅草边缘上长着又密又锋利的细齿,他用小细齿在手背上划了一下,果然又是一道口子。这使鲁班高兴得跳了起来,他想,要是在铁条上打出细齿,不就可以锯树了吗?他马上去找铁匠帮忙,打了许多带细齿的铁条,用这些铁条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不久,木料就备齐了。
鲁班也就这样发明了锯子。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体验听诊器可以使声音放大的现象,产生操作兴趣。
2、产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准备:
听诊器1-3个,塑料漏斗,像皮管,酸奶杯,线,回形针。
过程:
1听听说说:
引导幼儿把手放在胸膛上,感觉心脏的跳动。
引导幼儿趴在同伴的胸前听一听心脏跳动
的声音。
鼓励幼儿戴上听诊器听一听同伴,老师心脏的跳动声。
——“用听诊器听到心脏的跳动声和趴在前用耳朵听到的心脏跳动声有什么不同?”
小实验:
教师提问。
——“我们能运用桌上的.材料来做一个传递声音的实验吗?”
教师示范制作方法:在俩个酸奶杯低各挖一个小洞,用线穿过,再用回形针卡住。
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打电话游戏:
用自制电话通话。
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握住线。
——“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教师小结:声音是通过线来传播的,如果把线握住,声音就传不过去了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0-21
大班科学教案07-2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7
大班科学教案07-23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07
大班《电》科学教案08-19
【优】大班科学教案10-30
【荐】大班科学教案10-31
(优)大班科学教案11-05
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