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精选)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初步懂得夏季炎热要注意防晒,不在烈日下玩耍。
2.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协助幼儿认识一两种常见的降温工具,并简单了解人们夏季防暑降温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懂得夏季炎热要注意防暑降温。
难点:了解几种降温的方法。
活动方式:集体与个别相结合
物质准备:
知识:了解夏季的气温特征。
物质:教具:课件:实物:小扇子、凉席、太阳帽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带领幼儿到树荫下、阳光下活动,感受不同的感觉。
小朋友,我们一起到户外去活动,你们感觉一下,在树荫下、在阳光下哪里最凉快?
二、展开:
1、说一说,刚才活动时,你感到哪里追凉快,为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有什么方法使自身最凉快?
问:“夏天里,小朋友都穿什么衣服?”“家里、幼儿园都装上了什么纳凉设备?”“我们都吃些什么来降温?”“夏季里,参与什么活动能使自身凉快起来?”
3.播放课件,进行总结:夏天到了,天气气温很高,人们都采取一些防暑降温的方法:人们穿上了夏季服装,比较单薄;家里、幼儿园都装上了空调、电扇来使人们更凉快;我们还吃一些降温食品,如:冷饮、绿豆汤、西瓜等;夏季里,到游泳池游泳是最愉快的事情,能够降温,还能锻炼身体。
4.讨论夏季防晒措施:夏季里,阳光充分,光线强烈,能把人们的皮肤晒红,怎样来访晒呢?小结:可以涂抹防晒霜,不在阳光强烈的`地方活动,出门带太阳伞、戴上太阳帽,都是防晒的好方法。
5。讲故事:《小狗不热了》小动物也有防暑降温方法,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三、结束:提出希望:小朋友都长大了,希望你们学会自身维护自身的方法,能够健康快乐的生长。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孩子知道鲜花和水果的汁液也是很好的天然颜料
2、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促使孩子主动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和物,亲近大自然。
3、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孩子大胆想象,运用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1、鲜花、水果若干(颜色尽可能多些)
2、操作工具:塑料袋、剪刀、盘子、纱布、小铁锤、小木棍、抹布、棉签、图画纸、宣纸等。
3、师用教具:隐形画范图一幅、电炉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引入
导语:春天到了,春姑娘给我们送礼物来了。
讨论:为什么你们觉得鲜花很漂亮?五颜六色的'鲜花有什么用?
小结:鲜花能美化环境,鲜花的汁液能绘画、染纸。
二、幼儿进行尝试活动
1、尝试活动⑴:
导语:既然花汁能染纸,那花汁是怎样取得的呢?
幼儿讨论并进行尝试活动(挤汁--染纸)
2、尝试活动⑵:
导语:春姑娘不仅给我们送来了鲜花,还送来了丰富的水果,水果除了好吃以外,它能画画吗?
幼儿讨论并进行尝试活动(挤汁---用棉签沾果汁在图画纸上作画)
小结:果汁能画画,但有的果汁干了以后,就什么也看不见。
3、认识隐形画
⑴、出示隐形画,认识什么是隐形画、隐形墨水。
导语:老师也画了一幅画,你们看漂亮吗?它有一个奇怪的名字叫“隐形画”为什么叫隐形画呢?看老师变一个魔术。
(教师在电炉上演示隐形画的变色显色过程)
小结:原本什么都看不见的画,烘烤了以后,果汁变色,画就显现出来了,这就是隐形画,用来画隐形画的隐形墨水就是果汁。(教师帮幼儿烘烤绘画作品,尝试还有哪些果汁是隐形墨水,并进行安全教育)
三、活动结束
总结:鲜花的花汁能作颜料,水果的果汁能作为隐形墨水画出会变魔术的画。你们发现了吗?这些东西到处都有,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它们的这些本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你们没有注意到的东西,它们都有不同的本领。这就要靠小朋友多动脑、多观察、多试试,你们就会有更多、更有趣的发现。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光、物体、影子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2、在不断操作中能控制影子的动态变化。
3、在影子实验中勇于尝试,积极动脑。
活动准备:
1、在墙上贴数根纸条当做竹竿。
2、在距离墙40厘米处拉一根绳子,在绳上挂上几个小猴子图片。
3、手电、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师幼互动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播放音乐《猴子爬树》,师幼按节奏做爬竹竿的动作。
二、探索光、与影子的奥秘。
1、出示小猴子图片、手电等。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都做了小猴子爬竹竿的游戏,这里也有许多小猴子,它们也会爬竹竿,可是今天小猴子想让它的影子学会爬竹竿,你们愿意吗?怎么样才能让小猴子的影子爬到“竹竿”上去呀?
2、教师:你能用手电筒把小猴子的影子投到“竹竿”上去吗?
3、幼儿尝试,教师鼓励幼儿通过调试手电光源的办法将小猴子的影子投射到“竹竿”上。
4、幼儿集中交流。
教师:你是怎么让小猴子的影子投到竹竿上去的?手电筒从哪里照过去?为什么有的'人用了手电筒,“竹竿”上却没有小猴子的影子呢?
5、幼儿再次尝试用手电投射小猴子的影子。
三、让幼儿尝试改变猴子影子的位置,进一步感知光、物体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1、教师:小猴子的影子都能爬到“竹竿”上了,你能让小猴子的影子站在“竹竿”的最下面吗?
2、教师:你能让小猴子的影子再爬到“竹竿”的最顶上吗?
3、幼儿再次尝试。
4、教师:你是怎么做到的?请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
5、教师:小猴子这次想让影子和我们一起玩音乐游戏,请你跟着音乐让猴子的影子来爬“竹竿”。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的以及水的三态变化。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
3、激发幼儿对水的探究兴趣,懂得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每人两个分别装有水和牛奶的杯子、雪花片若干,大塑料盆,冰块、酒精灯、烧杯等。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新课
师:今天有位神秘的小客人要来做客,我们猜猜它是谁?“一样东西真稀奇,看得见,抓不起,洗衣做饭离不开,洗手洗脸需要它。”(打一自然物:水)
师:小朋友们都玩过水,可是你知道吗?(压低声音夸张状)水呀,还有许多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水的秘密,好不好?
二、探究水的特性
1、看
教师请幼儿出示装有牛奶和水的透明杯子。
师:你们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请小朋友只用眼睛看,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只用眼睛看语气重一些)
幼:水清清的,牛奶浓浓的;水是无色的,牛奶白色的。
小结:水是无色的。
2、尝
教师请幼儿尝一尝牛奶、水有何不同?
幼:牛奶酸酸的甜甜的,水没有味道。
小结:水是无味的。
启发幼儿:水与牛奶比,还可以与什么比尝是无味的?
例如:酒是辣的,酱油是咸的,加深水是无味的。
3、观察
教师在水杯、牛奶杯中分别放入一片雪花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觉,例:你能看见吗?为什么?
幼:水中的雪花片很清楚,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楚。水是透明的,而牛奶不透明。
小结:水是透明的。
启发幼儿想办法: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水是透明的?
例如:把小手放入干净水中,隔着盛满水的瓶子互相能看见等。
4、动
教师用饮料瓶制作一个水槽,下面接一个盆子,让幼儿观察水是怎么进了下面的盆里的,幼儿就会说出是流进去的',从而得出水是流动的。几人一组将杯子里的水倒入盆中,让幼儿亲身感知水的流动性。
师:水的流动性还从哪里看出来?启发幼儿说出如拧开水管、小河流水等。
小结:水是流动的。
5、师幼共同总结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
三、认识水的三态
1、水变冰
师:水对小朋友说:“我还会变魔术。”(压低、夸张状)
幼:啊,变魔术。
师出示事先冻好的冰:“这就是水变得,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冰?”
幼儿:天冷时?在冰箱里。
小结: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变成冰。
2、观察体验冰变水
(1)请幼儿用手摸一摸,说出感觉(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
(2)师:想一想冰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
幼:天气暖和了放在热水壶上加热
教师把冰放入烧杯里在酒精灯上加热,验证幼儿的猜测。
小结:冰在温度变高时就会慢慢变成水,而且温度越高化的越快。
3、操作实验水变水蒸气、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①玻璃杯里的水加热会怎么样?
②爸妈烧开水时你发现了什么?
③热水杯上盖一张纸,你会发现什么?
(2)实验观察
①在酒精灯上给水加热,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幼:“有热气出现”“有水气”
小结:水变成了水蒸气
②在热水杯口盖一纸片,请幼儿观察纸片变湿了。
小结:水蒸气随温度下降变成了水。
4、师幼共同总结水有三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
四、讨论水的用处
师:小朋友们分小组讨论“水有什么用处?你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如果没有水,会怎样?我们怎样保护水资源?”
幼儿讨论得出:水对人类,对植物、动物用处特别大,水可以洗澡、洗脸、洗菜、浇花、浇庄稼,动物也离不开水。
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播放多媒体,加深幼儿对水的认识及增强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总结:水对我们用处很大,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
【活动延伸】
教师同幼儿在手工区一起制作宣传节约用水的图片,增强幼儿节约用水意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弯道和直道的测量方法。
2、能有秩序地动手实验,初步建立测量的概念。
3、喜欢科学探索活动,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跑道示范图一张,4个小动物图片,磁性大围棋子若干,猜测记录表一张。
2、幼儿跑道图,勾线笔,围棋子果敢,记录表人手一份。
3、活动前每人设计一张名片贴在胸前。
活动过程:
一、导入动物运动会情节,引起幼儿的测量兴趣
教师:今天这里要开小动物运动会,请你们来做小裁判,好吗?(教师边演示图片边导入小动物进行跑步比赛的情节)
(1)教师出示跑道:你们看,这时什么?跑道上的数字代表什么?(第一跑道等)
(2)教师:小动物从哪里开始起跑?又跑到哪里?(幼儿指出)
(3)教师出示小动物图片,并开始比赛,比赛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比赛结果:比赛结束,小动物们发生了争执,有人说不公平,你觉得呢?
(4)幼儿自己选择,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各条跑道的长度不一样长。
二、幼儿自己动手测量,感知弯道不同的长度
(1)教师:各条跑道的长度是否一样呢?我们可以有什么办法知道每条跑道的长度呢?(量一量)用什么量呢?
(2)教师出示测量工具围棋子,介绍记录表,提出操作要求
(3)幼儿测量跑道,并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三、讨论测量结果
(1)教师引导幼儿看记录表,发现新的问题,并展示幼儿的记录表,幼儿个别讲述。
(2)教师小结:现在经过用围棋子测量后发现比赛不公平,因为四条弯道跑道不一样长。
四、找各跑道不同的'起点,巩固测量方法
(1)教师:既然四条跑道的长度不一样长,说明刚才的比赛不公平,既然比赛不公平,就要重新比赛,那么才算是公平的比赛呢?(引导幼儿说出“要跑一样长的距离)
(2)教师:经过商量,小动物们决定都跑13个围棋子的长度,不过他们有个要求,终点不变,请你们帮小动物们找出起点,怎么找呢?幼儿讨论
(3)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找起点的方法,引导幼儿可以从终点往回摆棋子找不同的起点
(4)幼儿操作,找起点、教师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
五、展示操作结果,评价幼儿的操作
(1)请个别幼儿介绍。
(2)播放课件,观看运动员跑步比赛起跑的图片,进一步感知运动会上弯道跑道的不同起点。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10-16
大班科学教案11-0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3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26
大班科学教案07-23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10-05
大班教案科学教案12-18
大班科学教案10-20
大班《电》科学教案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