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平行四边形教案范文集合五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平行四边形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1
一、创设情境,呈现真实
师: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已经学过关于长方形的哪些知识?(出示长方形,并且让学生回忆有关它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里有两个图形,请大家先测量有关数据,再计算它们的面积。(图略)
生活动后汇报如下:
长方形的长6厘米,宽4厘米,长方形的面积=6×4=24平方厘米
(1)平行四边形底6厘米,另一条底4厘米,它的面积=6×4=24平方厘米
(2)平行四边形底6厘米,高3厘米,它的面积=6×3=18平方厘米
二、否定错误猜想
1、师:计算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家有几种不同的想法,可以肯定其中必定有错误。请大家看清楚,每种猜想的意思,然后作出判断。
你觉得哪种更合理?能不能举个例子,证明哪种是错误的。
生:我觉得可以用底乘底来计算。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如果把一条底边拉直,就变成了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底。
师:这位同学想到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征。大家觉得有道理吗?
生:老师,我不同意这样的想法,按照他的说法,如果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压扁,它的面积难道还是24平方厘米吗?
2、师:(演示平行四边形变形的过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平行四边形在变形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始终没变?
生:我发现平行四边形在变形过程中,面积边了,而两条边的长度始终不变。所以用“底乘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错误的。
师:在平行四边形变形过程中,随着面积的变化,什么也同时发生了变化?(再次演示长方形渐变成平行四边形。)
生:(兴奋地)高!
师:现在,你觉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
生:我觉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高有很大的关系。
3、师:用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呢?
生:把平行四边形多出来的三角形剪下来,补到另一边,看出长方形大,平行四边形小。
师:变成长方形后,面积大小变了没有?
生:没有
师:那么要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么办?
生:要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所以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是6乘3来计算,而不是6乘4。
生:6是长方形的长,也是平行四边形的底,3是拼成后的长方形的宽,也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第二种猜想是正确的。
师:这位同学把“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问题转化成了“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利用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
三、归纳计算方法
师: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剪拼成长方形呢?请同学们任意拿一个平行四边形,想一想,怎样可以把它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课件演示,出现几种拼法(略)
师:这几种剪拼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都是先沿着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剪开,再拼成一个长方形。
生:在剪拼过程中,图形的形状变了,面积不变。
师: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底乘高”来计算?
生:因为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高。
师:这个平行四边形公式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呢?为什么?
生:对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只要沿着底边上的高剪开,一定都可以拼成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我们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底,用h表示高,那么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为S=ah。
四、反思探究过程
师:今天我们遇到了一个什么新问题?我们是怎样解决的?有什么收获?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平行四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过程方法:在对简单图形分类的过程中,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情感态度:鼓励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形状是平行四边形的物体,初步体会平行四边形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下图,认真观察。94页的一组图形,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提出分类的要求。
(2)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3)引导学生从自动拉门、篱笆中找出平行四边形。
2、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⑴学会画平行四边形。
教师掩饰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⑵引导学生找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二、实践与应用
1.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把它涂上色。
2.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大一点的平行四边形。
三、全课小结
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3
教学目标设计:
1、激发主动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体会“等积变形”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合作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矛盾
拿出一个长方形框架,提问:这个框架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你会求吗?你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教师捏住两角轻微拉动长方形框架,使它稍微变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它围成的图形面积你会求吗?你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边长×邻边长
学情预设: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多数学生会受以前知识经验和教师刚才设问的影响,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边长×邻边长。
教师继续拉动平行四边形框架,使变形后的平行四边形越来越扁,到最后拉成一个很扁的平行四边形,提问:这些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等于底
边长×邻边长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板书课题。
学情预设:随着教师继续拉动的平行四边形越来越扁的变化,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体系开始坍塌。这种认知平衡一旦被打破,学生的思维就想开了闸的洪水一样一发不可收拾:为什么用底边长乘邻边长不能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多少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呢?
二、另辟蹊径,探究新知
1、寻找根源,另辟蹊径
教师边演示长方形渐变平行四边形的过程,边引导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不能用长方形的长与宽演变而来的底边长与邻边长相乘来求面积呢?
引导学生思考:原来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变得越来越小了,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与什么有关呢?该怎样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学情预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在教师的操作过程中,底边与邻边的长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底边长与邻边长相乘的积应该也是不变的,但明显的事实是学生看到了平行四边形在越拉越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越变越小。看来此路不通,那又该在哪里找出路呢?
2、适时引导,自主探索
教师结合刚才的板书引导学生发现,我们已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了,是否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求面积呢?
(1)学生操作
学生动手实践,寻求方法。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三种方法出现。
第一种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做的高剪开,通过平移,拼出长方形。 第二种是沿着平行四边形中间任意一高剪开。
第三种是沿平行四边形两端的两个顶点做的高剪开,把剪下来的两个小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再和剪后得出的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2)观察比较
刚才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在操作时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为什么要这样呢?
(3)课件演示
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
3、公式推导,形成模型
既然我们可以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那么转化前的平行四边形究竟和转化后的长方形有怎样的联系呢?怎样能想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讨论,如小组有困难,可提供“思考提示”。
A、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什么变了?什么没有改变?
B、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C、你能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学情预设:学生通过讨论很快就能得出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用完整、条理的语言表达其推导思路:“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并将公式板书如下: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4、变化对比,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比较前后两种变化情况,思考:第一次的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与第二次的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这两种情况有什么不一样?哪种变化能说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来源呢?为什么?
5、自学字母公式,体会作用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1页,告诉老师,如果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
面积计算公式,应该怎样表示?你觉得用字母表达式比文字表达式好在哪里?
三、实践应用
1、出示课本第82页题目,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停车位底边长5m,高2.5m,它的面积是多少?(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出列式的根据)
2、看图口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分米 2.5厘米
3、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会求吗?你是怎样想的?
4、分别计算图中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单位:厘米)这样的平行四边形还能再画多少个?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相等的性质。
2.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平行四边形的计算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论证。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2.难点: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3.难点的突破方法: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之一,学好本节可为学好全章打下基础。
学习这一节的基础知识是平行线性质、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知识。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在小学里学过,学生是不生疏的,但对于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并不深刻,所以这里并不是复习巩固的问题,而是要加深理解,要防止学生把平行四边形概念当作已知,而不重视对它的本质属性的掌握。
为了有助于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本质属性的理解,在讲平行四边形定义前,要把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让学生认清楚。
讲定义时要强调四边形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两个条件,一个四边形必须具备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才是平行四边形;反之,平行四边形,就一定是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一个四边形.要指出,定义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判定方法,又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新教材是先让学生用观察、度量和猜想的.方法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这两条性质的,然后用两个三角形全等,证明了这两条性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知识的自学能力。
教学中可以通过大量的生活中的实例:如推拉门、汽车防护链、书本等引入新课,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的基础上去探索数学发展的规律,达到用问题创设数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答有关应用题。
2.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口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12米,高7米;
(2)高13分米,底6分米;
(3)底2.5厘米,高4厘米
二、指导练习
1.补充题: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2)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克?
①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②生独立列式,集体讲评:
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010000=1.95公顷,
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
(3)如果问题改为:一共可收小麦58500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又该怎样想?
与(2)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讨论归纳后,生自己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
(4)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练习,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题,都是要先求面积,再变换成地积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否则就会出问题。
2.练习第6题:下土重量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1)你能找出图中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吗?
(2)他们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3)生计算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4)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3.练习第10题: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分析与解答: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如果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平方米,底是7米,求高就用面积除以底就可以了。
三、课堂练习
第7题。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了吗?
【平行四边形教案】相关文章:
平行四边形教案05-06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07-24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07-30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07-09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案07-1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03-30
平行四边形教案4篇05-22
平行四边形教案四篇05-29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优秀03-13
关于平行四边形教案五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