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班教案模板汇编八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教案 篇1
1、愿意参加音乐活动,感受歌曲表现的欢乐的情绪。
2、能跟随音乐的节奏做动作。
3、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愿意参加音乐活动,感受歌曲表现的`欢乐的情绪。
活动难点:能跟随音乐的节奏做动作。
活动准备:
1、玩具小喇叭、娃娃、小狗、小汽车。
2、音乐磁带《玩具进行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玩具引起幼儿的兴趣。
1) 出示玩具小喇叭、娃娃、小狗、小汽车。请他们向小朋友问好。
二、基础部分
1、玩玩具。
1)引导幼儿说一说,玩一玩这些玩具。
2) 引导幼儿模仿小娃娃吹喇叭、小狗开汽车等动作。
3)教师将瓶子一一打开,把瓶盖和瓶身分开放置。
2、欣赏歌曲。
1)幼儿随音乐节奏分别模仿小娃娃吹喇叭、小狗开汽车等动作。
2)鼓励幼儿创编各种动作。
3、游戏:藏猫猫。
1)用玩具小喇叭、娃娃、小狗、小汽车组织幼儿玩藏猫猫的游戏
三、结束部分
歌表演:《玩具进行曲》
幼儿边唱歌曲,边表演,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2
主题目标:
1、认知红、黄、蓝三原色及其紫、桔黄、粉红等几种色彩,能将色彩标识与四周的物件相配。
2、通过探究、尝试,了解两种色彩加在一块儿会变为其它的色彩的情况,启发孩子探究色彩教学的兴致,累积动手操作经验。
3、了解、理解童谣的内容,学习咏诵童谣,并依照句式开展仿编,加强对色彩的认知。
4、理解小故事内容,了解小故事中小动物色彩的改变,养成专心聆听的良好习惯。
5、能按1——5物品卡相配对应数目的物品,能高声回答问题。
6、欣赏歌曲,体会两拍节拍,能按节拍走或跑,体会游戏欢快。
7、了解冷暖色的不一样,尝试用不一样的色彩涂色,体会冷色调与暖色调使用。
8、练习两脚接连地开展跳,跳时动作轻巧、配合得当。
9、明白种种色彩的菜均是有营养的,养成不偏食,愿意自个儿积极吃饭的良好习惯。
10、明白世上有种种不一样皮肤颜色的人,初步清楚不一样皮肤颜色是因居住环境不一样而产生的。
教学活动布置:
科学:色彩娃娃找伙伴
科学:大伙儿一块儿变
科学:绚烂华丽的彩虹
科学:色彩孩子本事大
语言:前期阅读《漂亮的.色彩》
语言:童谣“小小蜡笔”
语言:变色龙
语言:小故事“亲亲绿色”
语言:散文诗“躲猫猫”
美术:欣赏“色彩的感觉”
美术:漂亮的画布
美术:彩虹的乐园
music:乐曲“色彩伙伴拉拉手”
music:色彩碰一碰
music:五颜六色的世界真神奇
计算:发点心
计算:一样小卡片放一块儿
社会:我喜爱的色彩
社会:不一样色彩的人
健康:色彩餐厅
体育:“酷儿”找家
体育:小青蛙跳彩圈
体育:色彩大风吹
综合:会变得色彩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结合已有经验,加深对生活中几种常见帽子的认识,乐于表达交流自己的发现
2、能积极观察比较,了解帽子的不同质地、不同用途,并能根据帽子的不同尝试设计分类标记。
3、萌发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实物教具准备:投影仪、幼儿用书“多彩的服装”、分类操作作业纸各一个。
学具准备:幼儿用书“多彩的服装”人手一册,分类操作作业纸、铅笔、油画棒、师幼一起收集的各种各样的帽子(绒线帽、草帽、太阳帽、头盔等等)
活动过程:
一、 引导幼儿观察展示的帽子,加深对生活中几种常见帽子名称的认识。
师提示语: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今天活动室里多了些什么东西? 你们认识这些帽子吗?谁认识的最多?这里有你不认识的帽子吗?(一起认认说说)
二、观察感知帽子的不同质地,了解其功用并尝试分类。
1、师:你们喜欢这些帽子吗?那让我们赶快选个自己喜欢的帽子,找个舒服的位子坐下来。
提问:你选的是什么帽子?为什么喜欢它?(自由交流) 你喜欢的帽子是什么材料做的?有什么用?(鼓励幼儿先和好朋友一起相互比比说说,然后在集体面前讲述)
2、在孩子讲述的基础上,老师基本用孩子的原话进行小结:小朋友发现帽子有很多的用处……小朋友还知道制作帽子的材料也很不一样……原来帽子还有这么多的'不同,那小朋友想不想把这些帽子根据他们的不同来分一分呢? 帽子还有什么不同?可以怎么分? 组织幼儿相互讨论并把自己想法设计相应的标记记录在操作纸上。
3、鼓励幼儿相互分享自己的想法,讲述自己的记录方法。
三、 扩展有关帽子的知识和经验。
师: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很不错!那除了这些帽子,你还知道那些帽子呢?(幼儿自由表达) 用实物投影仪打出图片:你们看,这些是谁?他们戴的是什么帽子?
请小朋友阅读操作材料相应画面,师幼一起阅读、讲述,进一步拓展孩子对帽子的认识。
四、激发思维,启发幼儿创造设计的欲望。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帽子,你最喜欢什么帽子?
那你想不想也来设计一顶帽子,你想让你的帽子有什么特殊功能呢?(鼓励幼儿自由到动手区去设计、创造)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走跑交替活动中,锻炼动作的灵敏性。
2、尝试按照信号的指示进行活动。
活动准备:
小塑料圈若干,红绿板各一块,操场上画个大圆圈。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幼儿在教师带领下手持小塑料圈,模仿开车的动作走或跑进入场地大圆圈。
2、游戏:小小驾驶员
(1)幼儿讨论:
——“驾驶员在马路上驾驶汽车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2)教师发出“红灯停、绿灯行”的信号,幼儿按信号“开车、停车”。
(3)教师出示自备“红绿灯”教具,引起幼儿再次活动的'兴趣:
——“这是什么?”
——“我们看见这些标志时应该怎么做?”
(4)幼儿分散在大圆圈内,看到“绿灯”则自由四散开车,听到“慢慢开”就走,听到“快快开”就跑;见到红灯则要立即停止。游戏反复进行。
3、小结:
师生简单讲评,表扬按信号要求活动的幼儿。“小司机”开车会停车场。
小班教案 篇5
【儿歌内容】:
《三条小鱼游》
一条小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两条鱼,水里游。摆摆尾巴点点头。三条小鱼,水里游。快快乐乐笑开口。小鱼尾巴摇,青蛙呱呱叫。
三条小鱼,水里游。快快乐乐做朋友。
【教材分析】:
《三条小鱼游》这是一个相对拟人化,生活化的儿歌。我们每个人都会结交朋友,与朋友在一起。儿歌通过小鱼在水里找朋友的事件,让孩子们知道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快快乐乐的在一起。提升了孩子情感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儿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理解词:孤孤单单。
2.通过儿歌,知道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快快乐乐的在一起。
【活动准备】:
1.三只金鱼缸(分别放一、二、许多金鱼)
2.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发出叹气声)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叹气声)是谁在叹气呢?
2.(出示一条金鱼)师:是谁呀?它为什么叹气呢?(请小朋友说一说,帮助幼儿理解词:孤孤单单)
3.师:你想让小金鱼快乐起来吗?怎样帮助它呢?(请小朋友说一说)
4.(出示两条小金鱼)师:瞧!老师帮它找到了好朋友,现在有几条小金鱼了呀?想想看,它们会怎样呢?(请小朋友说一说)
5.师:你们还想帮它们找朋友吗?
(出示许多小金鱼)师:瞧!这里有几条小金鱼呀?(许多)许多小金鱼在一起会怎样呢?(请小朋友说一说)(丰富词汇:亲亲热热、快快乐乐)
二.欣赏儿歌《小金鱼》
师:小朋友说的真棒!老师把你们刚才说的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
1.教师完整朗诵一遍。
师:你听到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呀?(请小朋友说一说)
2.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也来读一读刚才自己编的好听的儿歌,好吗?(幼儿边看实物边进行朗诵儿歌)
3.根据儿歌进行表演。(加以动作,巩固幼儿对儿歌的理解)
三.教师小结。
1.师:小朋友,你们看,许多小金鱼在一起多快乐呀,它们就像一个大家庭,有爸爸、有妈妈,亲亲热热到在一起,好幸福呀!
2.师:你们想不想扮演小金鱼呀?(请小朋友挂上金鱼胸饰,在音乐《找朋友》中游戏。
师:小鱼宝宝,你们找到好朋友了吗?我们一起去玩吧。(听音乐《小鱼游》)
【儿歌内容】:
《手指歌》
一个手指点点点(伸出一个手指点宝宝)
两个手指敲敲敲(伸出两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轻敲)
三个手指捏捏捏(伸出三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轻捏)
四个手指挠挠挠(伸出四个手指在宝宝身上挠一挠)
五个手指拍拍拍(双手对拍)
【教材分析】:
手指谣它是能为孩子提供可操作的内容,可以锻炼孩子双手的精细动作,同时也增强了动作的协调能力以及手的灵活性,从而开发了孩子的智慧。小班的孩子正是处于手部各技能发展的初期阶段,《手指歌》这一个歌谣操作难度较浅,让孩子们五个手指点点、敲敲,让孩子们这样的游戏中发展手的灵活性!
【活动目标】:
1.感知每只手有五个手指,喜欢用手指做游戏。
2.能一边念儿歌一边做相应的手指动作。
【活动准备】:让幼儿学会手指游戏《小手拍拍》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认识自己的小手
小朋友我们伸出你们的小手,我们来一起来玩一玩《小手拍拍》吧。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放腿上!
小朋友,《小手拍拍》好玩么?小朋友把小手拿出来,看看我们的小手有几个指头!
师:对,我们的小手有五个手指,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二.学习儿歌并进行手指游戏
(一).欣赏儿歌,理解内容
1.教师边念儿歌边做手指游戏我们的手指可以跟我们做游戏,今天老师又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首手指的儿歌,听听看儿歌中的手指宝宝们在做什么游戏呢?(引导幼儿说出儿歌中的“点点点、敲敲敲、捏捏捏、挠挠挠、拍拍拍”)
2.请小朋友们再来听一遍,听听几个手指点点点?几个手指敲敲敲?几个手指捏捏捏?几个手指挠挠挠?几个手指拍拍拍?
(二).学习边念儿歌边进行手指游戏
1.尝试跟着老师边念儿歌边进行手指游戏刚刚我们已经听过了儿歌,也看了手指游戏,我们再来听一遍,会念的小朋友跟老师一起一边念儿歌一边来做这个手指游戏
2.幼儿表演儿歌先集体后个别(教师做适当的帮助)
3.完整的朗诵儿歌并进行手指游戏
三.小结提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新的手指游戏《手指歌》,可以一边念一边拍,有空的时候我们可以自己念一念,拍一拍,也可以找好朋友一起玩,在家里也可找爸爸妈妈一起玩。我们还有很多有趣的手指游戏呢,下次老师带我们小朋友再来玩!
小伞花儿
【儿歌内容】:
《小伞花儿》
下雨拉!冒泡拉!
小伞花儿都开拉。
赤橙黄绿青蓝紫,
我采一朵笑哈哈!
【教材分析】:
在开展《小伞花儿》这首儿歌时,执教者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教学:1.花朵的色彩美儿歌中提到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颜色,对于小班的孩子,认识这样的颜色有着一定的难度,所以只是简单了解,重点是感受色彩的丰富多彩。感知下雨天花朵开了,丰富的色彩,从而喜欢下雨天。2.雨天伞对我们的用处。下雨天,小花变伞,可以成为小虫子的伞,遮风挡雨,那么生活中,伞对我们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感受花朵色彩美。
2.知道伞对我们的用处,喜欢下雨天。
【活动准备】:五颜六色盛开的小花朵下雨的视频下雨的音乐
一.交流并观看下雨的视频
观看下雨的视频(注意引导幼儿观看下雨时,雨水滴落是冒泡的样子) 指导语:1.什么天气?(下雨天)
2.下雨了,人们都是怎么躲雨的?
3.雨水滴落到地上怎么样了?(冒泡)
二.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今天老师也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下雨天的儿歌,听听看,儿歌里下雨天发生了什么事。
?出示一朵盛开的小花朵,引出儿歌前半段。
下雨拉,冒泡拉!小花伞儿都开拉。
?出示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小花,引出儿歌后半段。
赤橙黄绿青蓝紫,我采一朵笑哈哈!
2.交流儿歌内容,小花伞儿怎么了?都有什么颜色啊?
3.配乐,幼儿完整欣赏儿歌
小花伞儿都开拉,赤橙黄绿青蓝紫,我是怎么做的啊?
4.配乐,根据图片幼儿跟念儿歌
5.配乐,边念儿歌边用动作辅助表演。
三.小结提升
下雨的时候,伞可以为我们来挡雨,那想想看,小花伞儿可以为谁来躲雨呢?回家可以去问问爸爸妈妈。
小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能把大小(颜色)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并能表达分类标准。
二、重点与难点
能大胆表达分类标准。即分类后能说出是按颜色或大小分类的。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积木、雪花片、木珠,几何图形等。
四、设计思路
分类活动属于数前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为幼儿以后理解数概念作心理准备。如幼儿理解数的实际意义,需要对某数所表示的物体的数目进行抽象,而抽象的基础是能够排除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的干扰。这种能力是在分类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所以,小班进行分类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作摆弄形成一定的概括能力。
让幼儿表达分类标准是小班幼儿开展分类活动的重点难点。这是一因为幼儿的概括能力比较差,同时语文表达能力也比较弱。因此,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语给幼儿适当的提示,还可以采用放标记的方法让幼儿先把想法表示出来,然后再学习用语言说明分类标准。
五、活动流程
操作经验——讨论归纳——复习巩固 操作体验 在活动区中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摆弄,积累有关物体的颜色,大小等特征的感性经验。
(1)分雪花片。 材料:大小、颜色不同的雪花片,每种颜色的雪花片4——5片。
指导语:请你把颜色相同的雪花片放在一起。
(2)分积木 材料: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圆柱体积木各不相同4-5块,每种形体的积木放在一起。 指导语:请你把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一起。
(3)分木珠 材料:四种形状不同的木珠,每种 4-5个,颜色不同。 指导语:请你把形状相同的木珠放在一起。或:请你把颜色相同的木珠放在一起。
(4)分玩具 材料:积木、木珠、雪花片。 指导语:请你把颜色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
2、讨论归纳 经过分组讨论帮助幼儿提出和转换分类标准。
(1)给每个幼儿一些不同颜色的,几何图形,每种都有大和小两种。
指导语:请你们把这些图形放在两个盒子里,每个盒子里要放入一样的图形。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分类结果。并证明为什么把这些图形放在一起。或者可以请其他幼儿猜猜他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
(2)给幼儿再次分类 指导语:刚才你们是按图形的颜色(大小)分的,现在你们再用别的方法分一次。
(3)给幼儿两盒雪花片,每盒里都有大小,颜色不同的雪花片,四个空盒子。 请幼儿给两盒雪花片分别进行分类,两次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完后用标记 (大)、(小)表示。然后再让幼儿证明分类标准。 说明 标记应在课前先让幼儿认识。
4、复习巩固 在活动中投资其他材料,并增加每种材料的数量,继续让幼儿操作,学习分类。
《小班数学:“图形分类”教案》摘要:
数的实际意义,需要对某数所表示的物体的数目进行抽象,而抽象的基础是能够排除物体的形状、大孝颜色等外部特征的干扰。这种能力是在分类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所以,小班进行分类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
小班教案 篇7
提图片有讲究
在游戏“找朋友”环节中,教师提供了过多的与诗歌内容无关的图片,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对色彩鲜艳、形态可爱的动物形象产生兴趣,从而无法体验“热闹”与“安静”的意境,对小班教案《太阳和月亮》的更多建议。由此,我认为这个环节提供的图片应与儿歌内容完全匹配,为第二个环节利用图片理解儿歌打好基础。
在“创编诗歌”这一环节,教师可提供较多的诗歌内容以外的图片,让每个幼儿选出自己喜欢的图片,排一排、说一说,感受创编的乐趣。
让幼儿亲身感受
在第一环节第二部分中,教师提供橙色背景纸和黑色背景纸,随音乐提示幼儿“太阳公公出来了”“月亮阿姨出来了”,鼓励幼儿将小图片送到不同的背景纸上。在这里,教师的提示剥夺了幼儿的感受和体验,幼儿无需倾听音乐,只要根据教师的提示,将图片贴到相应的背景纸上即可。所以,我觉得教师应充分挖掘、利用“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的价值,引导幼儿亲身感受,并自主选择匹配对象,在这一过程中完整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关于活动准备
可以将诗歌内容制作成有背景音乐的动态的课件,这样更能吸引幼儿,更能帮助幼儿轻松表达,幼教之友《对小班教案《太阳和月亮》的更多建议》。课件中一个画面可分成左右两部分,左边为橙色,呈现白天太阳下小动物活动的场景;右边为黑色,上有月亮以及小花、小草睡觉的场景。播放白天“热闹”的场景时配以欢快明朗的音乐,播放夜晚“静悄悄”的场景时配以摇篮曲风格的音乐。
原方案中让两种颜色的背景纸和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同时出现。看似给了幼儿多种感官的.刺激,实则会使他们无所适从。小班幼儿对颜色的辨别以及对音乐风格的判断能力还比较弱,所以多方面的刺激并不能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诗歌。建议将背景以及音乐隐藏于课件中,让幼儿在倾听、欣赏中感受诗歌中“热闹”与“安静”的不同。
简洁与准确
我觉得有些活动太复杂反而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如活动开始环节,教师设计了一大段引导语,这就不符合小班幼儿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另外将原诗句“太阳出来了。小狗醒来了”演变成“小狗是太阳的好朋友”,有点牵强,不太合适。不如直接抽出“太阳”“小狗”的图片.并提问:“谁出来了?谁醒来了……”这样直奔主题,既简洁明了,又能让幼儿充分表达。
在活动前半部分,教师一直强调“太阳公公出来了”“月亮阿姨出来了”,而诗句是“太阳出来了”“月亮出来了”。由于小班幼儿容易混淆,所以教师应尽量用诗歌里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以给幼儿正确的第一印象。
注重体验
原方案虽利用游戏、音乐、图示来表现作品的热闹与安静,但各环节之间缺少连贯性与递进性。幼儿基本都处于静态的感受中,没有自身动态的参与和体验,所以对该作品的理解只停留在内容上,不可能产生意境体验上的共鸣。我觉得教师可创设简单场景,把用图片做游戏环节和跟随音乐进行动作表现的环节结合起来,利用多种手段让幼儿充分感受诗歌中热闹和安静对比所产生的意境美。
小班教案 篇8
游戏目标
在活动中来复习学过的知识。
通过传花训练幼儿反应速度。
游戏准备
小鼓一个。
花球一朵。
卡片(儿歌、拼音、数字)
游戏玩法
1、教师把凳子围成一个大圈,让孩子们坐在一起,教师站在孩子们的中间。
2、教师面前放好卡片和小鼓,把花球放到孩子们的手里。
3、游戏开始,教师击鼓,鼓声响起孩子们就要快速传动手中的花球,一次只能传给一个人,必须传到手里才能往下个人传,循环继续传,
4、鼓声停止,花球就要停止传动,花球停在谁的.手中,谁就要抽取一张卡片,把内容读给大家听。如有读错的地方,教师要给及时改正。
游戏规则
1、要按照一个顺序进行传动,不可以传错方向。
2、鼓声停止,花球就不可以在传动了。
3、传花球的时候要每个人都必须传到,不可以跳传或者漏传。
4、在场的孩子们都是监督员,要互相监督伙伴。
5、违反游戏规则的也要抽取卡片读出内容。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精选]09-28
(经典)小班教案12-11
小班的教案07-15
小班教案(精选)08-01
小班教案【经典】10-10
(精选)小班教案12-13
【精选】小班教案09-30
(经典)小班教案05-03
(精选)小班教案08-12
小班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