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班科学教案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根据新《纲要》中的强调,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去进行教育。因此,我园的幼儿的科学教育,不仅选择幼儿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内容,而且也通过幼儿的生活来进行教育。转动这个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在平时玩积木时无意使积木旋转起来,坐上转椅也会转起来等,转动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根据幼儿这个兴趣点我组织了这堂课,让幼儿在尝试转动积木、转椅等操作材料的同时,转动自己的身体,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的现象,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3、体验操作探索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都参与尝试,从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培养幼儿一种运用科学的态度、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风车、陀螺、积木、小碗、伞、圆纸片、轮子、筷子等多种物品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知道在我们生活中游哪些东西会旋转?
幼:(请多数孩子发言)
师:为什么会旋转呢?
幼儿回答,师作小结。(过渡下一环节)
二、基本环节:幼儿探索操作,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
师总结了东西转动的'原因后,给幼儿提供筷子、轮子、小碗、伞、圆纸片、陀螺、积木等,介绍材料并交待活动要求。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东西,我们来看看有什么?
幼:(让幼儿来说名称)
师:你能想办法让这些玩具转起来吗?
幼:(幼儿在小组里交流)
师:请你们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让幼儿在活动中去探究,获得各种体验,积累各种感性经验,主动构建认识。在小组中交流,师小结。
三、 结束环节: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小朋友们,你能不用任何东西,让自己的身体也转动起来吗?你们可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哪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或小朋友了。(自由交流)
四、 延伸环节:游戏“找一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先让幼儿说说转动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全班交流,师再作小结。
教学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转动的知识经验。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幼儿去探索发现。但在交流时,我对幼儿的问题太单一,只是问问孩子是怎么把物体转起来的,忽视了物体转动时的有趣现象,没有作很仔细的观察。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钥匙的外形特点和开关方法及多种多样的锁及其用途。
2.能发现图形规律,准确的配钥匙,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各种锁、钥匙若干、美工操作袋中的《配钥匙》。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看一看锁和钥匙
1.幼儿自由玩一玩锁,并仔细观察钥匙和锁,鼓励幼儿发现其中的'秘密。
2.幼儿探索开关锁的方法,小组内相互交流。
3.观察钥匙,了解钥匙的结构。
讨论:齿像什么? 把手的形状是怎样的?钥匙怎样才能打开锁?
二、回忆童话
1.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童话片段:多萝西他们到达翡翠城时,守门人旁边有一个绿色的大箱子,要想进翡翠城必须要从锁住的箱子里拿出绿色的眼镜戴上才行。可是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钥匙开箱子呢?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钥匙去开别人的锁,并得出结论: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
三、配钥匙比赛
1.提供锁和钥匙的卡片(见美工操作袋),请幼儿给多萝西、狮子、稻草人和铁皮人配一把钥匙。
2.看谁配得最快:将钥匙和锁的图形剪下。5 ~ 6位幼儿为一组,随意抽取一张锁的卡片,看谁最快找到配对的钥匙。
四、游戏“金锁、银锁”。
1.集体学儿歌:“金锁、银锁,咔嚓一锁,看看谁先打开锁。”
2.讲解游戏规则:
一组中请一个幼儿把五把钥匙抓在手中,大家一起念儿歌,当念到最后一个字时,这个幼儿把钥匙洒在桌上,每个幼儿赶快找自己的钥匙来开锁,一组五个最快开出者为胜。
3.幼儿商量轮流分工。
4.游戏3-4遍。
五、幼儿玩游戏后自由结束教学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名称:
《认识球体、圆柱体》 领域:科学、艺术 执教班级:大班 执教人:孟爽 活动目标:1.萌发探索几何形体的兴趣。2.能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分球体和圆柱体。3.认识球体、圆柱体的不同特征。
重难点分析:
重点:
认识球体、圆柱体。
难点:区别球体、圆柱体。
活动准备:圆纸片和球体物体(乒乓球、皮球、篮球)若干;球体、圆柱体的积木每组一筐;木棒每人一根;圆柱体薯片盒、露露盒、电池等各一。
活动过程:
㈠ 导入
出示圆纸片和球体物体,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咱们一起来玩吧”。(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动手操作。)
㈡ 展开
1.认识球体。
⑴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受球体的特点。
操作一:引导幼儿分别转动圆纸片和乒乓球(或者其它球体),通过观察感知两者的不同。
操作二:引导幼儿摸一摸乒乓球的表面,感受球面的特点。
⑵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球体的特征。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它摸起来怎么样?”
小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无论怎么转动看上去都是圆形的,表面摸起来到处都是鼓鼓的、圆溜溜的、光滑的`,像这样的物体就是球体。
⑶联系实际,请幼儿说说日常生活中玩过的、吃过的、看见过的哪些东西像球体。
2.认识圆柱体。
⑴出示圆柱体学具,幼儿操作比较。
师:“这是什么形状呢?请小朋友来玩一玩、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和小朋友说一说!”
⑵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圆柱体的特点。
提问: “你有什么发现?他摸起来怎么样?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吗?上下两个圆一样大吗?”
小结: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是平面的,四周都是圆圆的,很光滑,像柱子一样的物体,我们叫他“圆柱体”。
⑶经验拓展。
①请幼儿在筐子里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引导幼儿了解这些物体尽管大小、高度不同,但都是圆柱体。
②启发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形状像圆柱体。
3.游戏活动:“赶小猪”
玩法:球体、圆柱体的物体制作成“小猪”状,幼儿手持一根木棍,自由驱赶“小猪”,体会求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的道理.
㈢ 结束
1. 教师评价活动。
2. 延伸:区域内投放各种球体、圆柱体供幼儿自由探索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巩固对球体、圆柱体的认识。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0-21
大班科学教案07-2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7
大班科学教案07-23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07
大班《电》科学教案08-19
【优】大班科学教案10-30
【荐】大班科学教案10-31
(优)大班科学教案11-05
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