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美术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拼剪纸的方法剪出钥匙若干,并用剪好的钥匙拼贴在纸上并进行添画。
2、体验设计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钥匙的对折剪法,如何来设计、粘贴。
2、把各种各样的钥匙组成一份装饰画。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各种各样的钥匙,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以谈话的.形式):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份礼物,你们看:(各种各样的钥匙)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各种各样不同钥匙的艺术美,引起学生对设计的兴趣。
2、学生讨论交流设计与制作方法。
师:我这里一把锁缺了一把钥匙,老师请你们帮忙,来制造一把钥匙开这把锁,你们愿意帮老师这个忙吗?
3、四人小组讨论要运用什么样方法来制造钥匙。
4、老师:对有道理的方法都给予肯定,引导学生说出把纸对折的方法来剪出各种钥匙的图。
5、四人小组商量讨论我要设计什么钥匙(每个人设计要不同)再把钥匙组合成一份装饰画.
三、学生动手剪制作钥匙
老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想像,设计出与他人不一样的钥匙。老师巡视并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
四、交流欣赏
1、全班互相欣赏每组的作品。
2、请学生来说说你最欣赏哪一组的作品,为什么?
五、收拾与
请同学们制作结束后将废纸扔进纸篓,将剪刀、胶水、彩色卡纸等不再使用的东西收起来,将桌子上的东西收拾整齐。
六、课后拓展
用对折的方法还可以剪出许多左右对称的物体,请学生试着剪一剪。
教学后记:
这两节课是通过对拼剪纸的方法剪出钥匙若干,并用剪好的钥匙拼贴在纸上并进行添画。体验设计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审美能力。钥匙的对折剪法,如何来设计、粘贴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好多同学对于对称不是完全的掌握。所以在课下还是不断提醒。
小学美术教案2
课题:感受声音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依靠听觉激发美感情绪,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视觉符号的表达能力。
2、通过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声音节奏的认识与表达。
3、运用线、形、色等诸因素的重叠来体现听觉感受。
教学重难点:
1、启发学生感受声音的旋律和节奏。
2、让学生听音乐并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教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
选择节奏轻柔的轻音乐和节奏强烈的迪斯科音乐让学生感受不同节奏。
轻音乐感觉柔和、优美、甜润、流畅;迪斯科音乐感觉坚硬、热烈、紧张。
2、发展阶段:
启发视觉表现。如果把这种感觉用线来表示,哪些线感觉硬,哪些线感觉柔软?
直线有硬的感觉,曲线使人感到柔和,用线表现节奏如同音乐的节拍,有上下、强弱、长短、起伏变化。由线组成的形有几何形和自由形,通过点、圆、方、三角等基本形,产生规律的运动节奏。
其基本方法是:数量的变化、位置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由此产生各种缓慢、激烈的运动节奏。给人流动、滑行、奔驰、激荡、升腾的感觉。
3、欣赏抽象绘画作品
康定斯基(俄)用圆表现宇宙空间和星系的相互作用。用飘带式和漂浮体造型表现一种活泼、游动不定的`、变幻的感觉。
马列维奇(俄)用直线组成的一个个图形,形成了神秘莫测的宇宙空间。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闭上眼睛听音乐,根据乐曲节奏想象出现的图形,也可以根据乐曲中的乐器奏出的乐音创造符号进行表达,符号需有大小、位置、方向的不同变化。
四、:表扬优秀作业
五、课外拓展:启发学生可选择各种方式和材料来表达声音,如人体动作(舞蹈)、雕塑等。
小学美术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欣赏祖国美丽风光,感受各地不同风情特色,学画风景画。
2.在乘上列车去画画的情景驱动下,观察、感受或想象,画一幅风景画,培养孩子观察捕捉、绘画表现的能力。
3.感受美景对心田的滋养,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通过合作完成作业,培养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启发对美丽风景的观察并进行表现。
难点: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和表现角度描画美丽的风景。
三、教学准备:
1.教具:课件、背景音乐。小火车的背景图版。
2.学具:彩卡、胶水、双面胶、水彩笔、剪刀、胶水、棉花、毛线等。
四、板书设计:
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听一段声音。听好了,这是什么声音?”(播放火车开来的声音)
师:你们坐过火车吗?都去过哪儿?没坐过火车的小朋友也没有关系,这节课,我要带领大家乘着小火车到祖国各地去旅游,一边玩,一边画画,那你开心吗?(板书课题)
2.我们这间教室就是一节超大车厢,看看咱们的幸福列车,你们之前剪好的'自画像我已经贴上了!(展示展板并贴上黑板)现在,大家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播放《火车开了》的音乐,全体起立,左手搭肩,右手臂摆动开火车)
二、引导观赏,自主探究:
1.“小火车到站了,请火车停下吧”征求大家意见,你最想去哪里?(北京、上海、桂林、海南)或者(高山、大海、森林、草原)
2.依次欣赏图片,师生相互交流,共同探究。
3.有的小朋友很厉害,都能把看到的美景画下来,老师相信咱们班的小朋友更厉害,除了绘画之外,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表现呢?(教师拿出剪刀和彩卡启发回答)
板书: 怎么办:画、剪、贴、撕、折、捏、摄影
4.突破难点:师示范重叠剪贴小树,启发白云用什么材料粘贴,师演示用棉花粘贴。
5.师归纳:刚才观赏了那么多风景,我们再来回忆一下,都看到了什么?
师:天空上有有蓝天、有白云、有青山、有绿水、有大树,有小草,那我们就分成五个组:蓝天组、高山组、小河组、绿树组、建筑物组。
板书:
组团结协作,大胆表现。
四.拓展提高,情感升华(爱国主义教育):
师:等将来你们长大了还要到全国各地去旅游、画画。我国地大物博,有世界屋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美丽的上海、西安兵马俑、天涯海角海南岛等等。祖国那么雄壮、美丽,我们更应该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不是?
六、教学总结
小学美术教案4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汽车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交通工具,儿童对汽车有浓厚的兴趣,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对汽车的回忆、观察,从而大胆想象,细心设计,使学生体会思考、设计的乐趣。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分析学习,学习表现不同种类的汽车外形特点。
隐性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个性。
教学重、难点:
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点及表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看,老师刚在黑板上设计了一幅山城交通图(空立交桥),你们帮老师看看,还缺少些什么?
(立交桥上没有汽车)
2.老师正准备画呢,画什么样的汽车好呢?我们一看?
(展示汽车图片,识别汽车种类)
3.这么多汽车,老师都挑花眼了,不知道画什么汽车好了?干脆请同学们帮老师设计汽车好吗?
(揭示课题:画汽车)
二、分析研究,探究学习
1.反问:你们会画汽车吗?
2.考一考:从汽车的外表看,汽车有哪些部分组成?
(车轮、车灯、车厢、驾驶室等)
3.演示画法:车轮车身装饰
4.师生共同分析课本上的学生作业:
l那些作业表现出生活中见过的汽车?
l那些是学生自己创造的汽车,有什么本领?
l你喜欢那辆汽车,为什么?
三、引导学生,拓展创新
1.我们山城的地形特别,什么样的'汽车更能适应有山有水的地形呢?
2.你准备画什么样的汽车?
3.老师将从同学们画的汽车中选择适当的汽车贴在《山城交通图》中。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及时纠正学生画幅过小的问题;
2.及时展示表现夸张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汽车的主要特征;
3.及时展示功能创新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大胆创新设计;
五、展示、欣赏与
1.邀请创意较好的学生到讲台上介绍所画汽车的功能;
2.学生将画的汽车作品剪下来,根据汽车的功能贴在交通图中相应的位置,组成一幅完整的《山城交通图》。
六、课堂,课后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但帮老师完成了《山城交通图》,而且还都成了很棒的“汽车造型设计师”。
2.不过,要当一名优秀的“汽车设计师”,可不那么容易哟,你还需要了解很多的有关汽车的知识。
(如:汽车为什么能在公路上行驶?汽车里面主要有哪些机器?汽车是谁发明的?等)
3.同学们,可以在课后查资料或和家长研究一下,再将你所知道的答案告诉老师。
小学美术教案5
《淅沥的小雨》
教学目标:
1、用一组有方向性的线条来表现雨滴。
2、回忆雨中人、事物的特征,并将他们表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
1、用有方向性的线条表现雨滴。
2、遮挡关系的处理。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
雨点儿落下来了,街上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你是怎样避雨的`?
2、请学生表演雨中情景,引导学生观察,认识遮挡关系
3、下雨时,我们的城市是怎样的情景?
4、下雨时,你最喜欢的或最讨厌的事是什么?
(二)欣赏图片
看看书上的图片,选你喜欢的一幅说几句话?
二、发展阶段:
(一)启发想象,激发情感
1、听故事并补充完整(挂图拼贴)
热热的太阳烤着大地,白云没精打采地飘来飘去。明明背着书包走在放学的路上。哎呀!天空怎么突然暗下来了?呀!下雨了!……
谁来添画落下的雨点儿?
想一想,明明怎么办?或者你怎样帮助明明呢?
2、请学生为明明添画雨具。
(二)观察分析:
明明穿上了雨衣,看起来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了?
(三)鼓励创作:你想画雨中的什么呢?
(四)提出作业要求:
画一幅下雨时的情景,画名叫淅沥的小雨。可以选自己喜欢的部分涂色。
三、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四、作品展示: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互评。你喜欢谁的画?
五、课后拓展:
谁知道,天上落下的雨点儿到哪去了?
六、宣布下课
小学美术教案6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物。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爱护动植物的美好情感。
3、 利用学习过的绘画表现形式,去表现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爱护动植物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是利用学习过的`绘画表现形式,来表现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习用品,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咱们和大家一起学习第二十四课《有人和动物的风景》。说到漂亮的风景和可爱的动物大家都喜欢,我们在生活中要爱护大自然,更要保护我们身边的动物。
三、讲授新课
首先和大家复习一下前节课学习的内容:
同学们以前都学习过写生吧?那么什么叫写生?哪位学生说一说?(写生就是直接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回答的很好, 有的同学又要问了画什么呢?画风景写生。
城市和乡村都有美丽的景色。一块草地,一片树林,一道河湾,一条小径。。。。。。都可以吸引敏感的眼睛。还有身边可爱的小动物也可以入画。
在画画的时候,分一分疏密,分一分主次,分一分近景、中景和远景。把纷繁的景物,提炼概括成一个整体,在有限的空间里,渲染出情调和气氛。
1、 欣赏书中的例图,体会怎样从平凡景物中去发现美。
2、 学习建议:可以用水粉颜料画一幅风景写生,注意画面的气氛和色彩相协调。可以用油画棒,彩色铅笔等工具材料结合水粉色进行作业。
3、 教师讲解写生风景的步骤及方法。
(一)带领学生观察风景。
(二)用铅笔勾形,注意透视和比例关系。
(三)进行图色,注意色彩的搭配。
(四)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评。
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评出优秀作业。
五、总结谈话。
小学美术教案7
课题:
花地毯
课时:
1课时
课堂类型:
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地毯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2、引导学生运用剪贴及绘画方法来设计一块小地毯。
3、引导学生用许多"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绘制、拼贴、欣赏等活动。
2、是否能选择或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图案。
3、是否发挥合作。
4、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教具学具:
旧挂历、画报、油画棒、剪刀、胶水、彩笔、彩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欣赏、讨论:"小地毯"图案怎样组成?"小地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它美在哪里?你还可以把它变化吗?
(在黑板上把"小地毯"拼成"大地毯")
2、讲授
一加一等于二,无数块花纸片就变成了一块美丽的花地毯,你说棒不棒?
小朋友知道地毯的`作用是什么?(它很漂亮、它的功能:防滑,保暖、装饰房间。)
3、刚才我们一起讨论出制作"小地毯"可以运用剪贴、绘画的方法来综合设计,可以选择不同的图案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的独特设计。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欣赏一些图片。
(1)地毯的图片(2)图案的书籍(3)民间剪纸作品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启发?你准备用那一种设计方法来制作。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学生运用剪或画的方法设计一块"小地毯"。
四、讲评
五、
六、收拾和教室环境卫生
七、课后拓展:
让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旧材料(如:布、绳、绒线等)来设计制作"小地毯"。
小学美术教案8
教学目标:
1、培养创造能力
2、学习标志的一般知识
3、掌握标志的设计知识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标志的意义和用途,标志的表现形式和设计过程
2、怎样设计简明、传递信息准确、独特完美的标志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标志范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案范画数幅,简单归纳图案设计的方法和表现形式,使学生加深对图案设计方法的印象。
二、观察比较
出示三幅范画:静物素描、色彩风景、标志,比较三幅图后,:标志和图案一样是平面的,它不但有优美的艺术形象,完整的'构图,还能起到传递信息和识别形象的作用。
三、观察、欣赏解释
(1)出示投影片,观察、欣赏标志范画。
(2)通过观察和欣赏后归纳
标志:是人类社会中识别和传递信息的视觉符号。
用途:识别示意、传递信息,用一个符号代表一个事物。
种类:交通标志、生活标志、体育标志、商业标志。
要求:设计意念新颖,主题表达明确;形象简练、概括、美观、易识别,有一定的寓意性。
四、教师演示设计和绘制过程
1、构思
2、起稿
3、着色
五、学生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六、作业
小学美术教案9
一、手指游戏《毛毛虫》,进入主题。
二、出示小汽车,引起幼儿的兴趣——问:“朋友你看这是什么?”
三、出示范画
让幼儿观察范画里的'小汽车。提问“你们想不想也做这样的一辆小汽车呢?”告诉幼儿这是用什么制作的。
四、教师示范粘贴。
——拿出一张画好的小汽车画纸,请幼儿认真观看。 ——把小汽车画纸固定好,将白乳胶均匀涂抹到画纸上(提醒幼儿不要涂抹太多)再把海绵碎块一个一个粘到画纸上。
五、幼儿操作
——请幼儿回位置坐好,将准备好的白乳胶、海绵碎块放到桌子上,供幼儿使用。
——发放画纸,请幼儿动手操作。
——幼儿动手操作期间,教师巡回指导。
六、活动结束
请幼儿把粘贴好的画,送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
小学美术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课与第三课构成一个单元:水墨游戏。水墨游戏贯穿于小学美术低中高三个阶段,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内容是在前两次学习基础上的安排,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笔墨体验,所以本课水墨游戏相对提高笔墨要求。但是这并不等于要上成纯粹的技法课,要在水墨游戏中尝试、体验,得出一点笔墨技法。
不同于以前,本课题《水墨游戏》后还缀以“山水”二字。但它不同于山水画教学,更不同于专业的山水创作。大可信手涂来,或峰、或岭、或云、或谷、或石、或木,随意表现一颗幼稚的心对山水的新奇感知。
本课教材选取了两位著名山水画家石涛、傅抱石的作品各一幅,要引导学生欣赏它们都各自表现了作者心中的山水,水墨表现大异其趣,可贵之处在于敢于创新,是另一种境界的.水墨游戏。教材中还选取了若干幅儿童水墨山水,画面显得舒展、自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水墨游戏中对山水的笔墨表现感兴趣并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水墨表现方法。难点是在水墨游戏中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水墨表现方法;能完成一幅比较满意的水墨山水习作。
(二)教学目标
①观察或回忆看过的山山水水,以树木、山石、水流、人家等为素材,画一幅山水画。
②注意点、线和墨块、色块的合理运用,培养对水墨画的兴趣。
③通过体验,发表对水墨山水作品的见解。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1、笔、墨、纸、调色盒、颜料、盛水盒。
2、山水图片。
●教学策略:
从真正的水墨游戏开始(自由画心中的一座山或一片云或一棵树),引入对水墨名作的欣赏,理解水墨游戏的最高境界。了解笔墨变化规律,着重摸索水墨表现技法,不怕失败,鼓励创新。
●注意事项:
水墨游戏不等于让学生凭空涂抹,要先视图资料,让学生眼中有山,心中有山,才能启发他们笔下摸索出不同笔墨的山。
●作业过程:
先尝试笔墨变化,再进行水墨习作。
●课后拓展:
留意不同场合所见到的水墨画,仔细揣摩笔墨技法:画家是通过什么笔墨来表现不同特点的山水的。
三、学习建议:
●能否在水墨游戏中表现出对传统绘画材料和方法的兴趣。
●能否完成一幅水墨山水作业。
●能否对别人的、自己的水墨作业发表见解。
小学美术教案11
教材分析:
扎染与蜡染都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本单元就是通过学习,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多元文化,使学生意识到绘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表现艺术,制作起来又简单,所以学生会很感兴趣。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掌握扎染与蜡染的表现技法。
3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其表现的欲望。
教学重点:对扎染与蜡染艺术的美感体验及表现技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自主表现与创造力的体验。
总课时数:3课时
课时:2课时
课业类别:绘画表现课
教材分析:
扎染是我国传统悠久的染色工艺。通过扎捆与染色就可以制作出各种美丽的图案纹样。本课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充分感受扎染的天然合成之美。
教学目的:
1.了解感受扎染艺术的形式美感,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2.通过自身的体验,了解扎染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对扎染艺术美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自主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
教学准备:
教具:丝巾,生宣纸、水粉色、毛线、调色盘、毛笔、剪刀、胶水。
学具:生宣纸、水粉色、毛线、调色盘、毛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 欣赏丝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块丝巾,看它与其他丝巾有什么不同?
2. 小结:这种效果是进行了扎染的方法制作的。你想了解我们民间扎染艺术吗?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欣赏并制作。板书课题——扎染剪贴。
三.新授
你们认为这种染色美吗?它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这是我国传统悠久的染色工艺——扎染,撮起或折叠的被印材料经过紧紧的、不同花色的绑扎或缝扎,在用色浸染时,紧皱处不能渗入色水,就可以在材料上留下有趣的花纹。你们想学吗?下边我们一块来欣赏老师是怎么制作的,教师示范:
(一)撮扎:
1. 将纸撮起
2. 用毛线缠绕
3. 沾色
4. 干后打开
(二)折扎
1. 将纸折起
2. 毛线缠绕
3. 沾色
4. 干后打开
让学生欣赏电脑里的'扎染作品,学生边观察,教师边介绍。并让学生谈一谈这些作品美之所在。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提出注意事项:等颜色干后再打开,以免色纸损坏,打开时一定要仔细。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用上节课制成的扎染作品进行剪贴装饰。
一.组织教学
二.讲评上节课的作业。
评析上节课的作品,给学生予表扬鼓励。
三.欣赏课本:课本上这些美丽的画就是用我们上一节课的作品剪贴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尝试一下做法。
四. 教师示范
在示范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参与,培养他们表现的欲望。
1. 思
2. 选材
3. 剪贴
五.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 小结
小学美术教案12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看各种花灯,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彩的灯会场景,抓住灯会活动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回忆、想像,让学生了解花灯这种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
(2)操作目标:通过学习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讨论、绘画、制作、表现彩灯的有关探究活动中,更好地体验花灯给我们的生活用品、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绘画花灯或节日灯市的表现出方法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风俗的了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及表现事物的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2、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花灯,收集有关花灯的资料,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表现花灯。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看、说说,由浅入深地感受过元宵节----花灯活动,掌握花灯和节日灯市的绘画方法,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民间艺术节和传统节日中的风俗活动。
教学难点:回忆丰富多彩的灯市场景和各式各样的花灯,抓住灯市活动中最热闹欢快的灯市场景或绘画出造型独特的花灯。
2、建议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活动方式建议
课前准备:有关灯市活动和花灯的大量视频录像、图片、磁带,各种与元宵节----赏灯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范作、课件等。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花灯的风俗图片和文字,以及绘画工具。
环境准备:教室里挂些花灯,窗户上贴些窗花,营造出节日的气氛。
教学思路:
(1)观看视频、激发兴趣:观看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供给灯和灯市的有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花灯节欢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多媒体展示)
(2)讨论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所看过的花灯,并尝试介绍这些花灯有什么特色。
(3)老师介绍花灯历史:老师结合课件介绍观灯活动的来历及相关花灯的品种和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对节日风俗活动和民间艺术的了解。
(4)展示交流花灯: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花灯,介绍花灯外形、结构、制作及材料方面的特点。
(5)师生欣赏交流讨论:欣赏课本图片,讲述图片中灯市活动的构图方法和色彩的表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观灯活动中的细节,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6)老师示范:示范绘画一幅体现观看花灯时的热闹场面,以灯为主要表现对象。
(7)学生作业: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选择利用自己所带的工具材料画出一幅能表现灯市热闹气氛的画。
(8)展示:优秀作品欣赏、评析。
(9)课的拓展:欣赏有关元宵节----赏灯活动的照片、诗词,在诗词中寻找传统节日的活动,体验古人在诗词中表达出的对于节日情感的流露。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了解传统节日,引导学生热爱传统观念文化。
小学美术教案13
教学目标:
1.了解京剧脸谱图案和色彩的象征意义,能够根据谱式绘画一个京剧脸谱。
2.在绘制过程中,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基本特点。
3.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培养对京剧脸谱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脸谱的知识
1. 脸谱的特点:象征性、夸张性。
2. 脸谱的色彩:
红色——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
黑色——刚正威武,不媚权贵。
白色——阴险奸诈;刚愎自用。
紫色——刚正威武,不媚权贵。
黄色——勇猛而爆躁。
金色——神仙高人。
绿色——勇猛,莽撞。
蓝色——刚强阴险。
3. 京剧脸谱在应用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谱式:
① 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
② 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而是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块瓦,称之为“三块瓦脸”或“三块瓦窝”。
③ 从脑门顶至鼻子尖,用黑色或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额头涂白,有灰色小圈眉子,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
④ 与整脸相反,脸谱色彩、构图最复杂的称之为“碎花脸”。
⑤ 色彩、构图不对称,表现人物形象反常、丑陋的脸谱谱式,称之为“歪脸”。
4. 京剧脸谱的描绘着色方式有揉·勾·抹·破四种基本型。
揉脸:是用手指将颜色揉满面部,再加重眉目及面部纹理轮廓,是一种像真性的脸谱。
勾脸:是用毛笔蘸颜色勾画眉目面纹,填充脸膛色彩,成为五光十色的图案。有的贴金敷银,华丽耀炫,光彩夺目。
抹脸:是用毛笔蘸粉把脸的.全部或一部分涂抹成白色,表示这一类人不以真面目示人,是一种饰伪性脸谱,又称粉脸。
破脸:是指左右图形不对称的脸谱,揉、勾、抹三种脸中都有破脸,是一种以贬意为主的脸谱。
二、绘画脸谱
按脸谱谱式在铅笔勾勒的图案上用水粉上色。
(强调:不能在颜色上来回涂染,以免将下面颜色带起。)
三、展示与评议
1. 依据不同谱式或色彩,分类展示学生作业。
2. 说说自己绘制的人物和绘制的感受。
3.教师点评,表扬有创意的作业,肯定学生耐心、细致的作业态度。
4. 教学拓展:
欣赏利用各种材料绘制的京剧脸谱,鼓励学生进一步尝试。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11-18
小学美术教案02-18
小学美术教案08-15
小学美术教案优秀08-21
小学教案美术创意05-22
小学美术教案【热门】12-11
小学美术教案【热】08-31
小学美术教案【荐】11-18
小学美术教案【精】07-24
【荐】小学美术教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