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

时间:2024-12-15 07:35:0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正确的互化。

  2、在学习互化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这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复习准备

  1、课件出示复习题。

  张宇跳绳个数是陈聪的1.37倍。

  王志祥跳绳个数是陈聪的6/5.

  刘星宇跳绳个数是陈聪的137.5%。

  思考:这三个人谁跳得最多,怎么比较?

  2、引入新课。

  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统计和分析时,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我们常用百分数表示一些数据。除了用百分数表示,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以及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

  二、活动(二)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回忆小数化分数的过程。

  (2)小数要化成百分数,分母应是多少?怎样使它的`分母变成100呢?

  三、活动(三)百分数化成小数

  1、例1:把0.25,1.4,0.123化成百分数。

  ①小数化百分数分几步进行?

  ②学生回答,教师板书:0.25=25/100=25%

  ③1.4怎样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根据什么?

  ④“做一做”:把下面各小数化成百分数。

  0.38 1.05 0.055 3

  ⑤观察例1的各小数,化成百分数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你所做的练习的各数是不是也发生了同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符合什么?

  ⑥现在你能很快地把下列小数化成百分数吗?(口答)

  2.5 0.785 0.16

  2、例2:把27%,135%,0.4%化成小数。

  学生自己试做,学生总结方法

  ①说一说百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②观察百分数化成小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③把下面各百分数化成小数

  15% 80% 3.5%

  3、小结。

  通过刚才的分析、归纳,谁能说一说百分数和小数怎样互化?

  四、巩固与提高

  1、P80“做一做”

  2、练习十九的第2题

  五、作业

  练习十九的第1题

  课后习题

  练习十九的第1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2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展示教科书本章的章前图,请同学们阅读章前问题,并回答:

  问题1.这个方程属于我们学过的某一类方程吗?

  师生活动:学生整理已经学过的方程类型,复习方程的概念,元与次的概念,观察新方程,分析此方程的元与次,尝试为新方程命名。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某些实际问题的模型,体会学习的必要性,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体系中合理的构建一元二次方程这一新知识。

  问题2.这样的方程在其他实际问题中是否还存在呢?你能再想出一个例子吗?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二次项产生的原因,从熟悉的实际背景中,很有可能从矩形的面积出发,设计情境。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中走出来,走向对一元二次方程产生的根源的探求,在编制情境的.过程中,他们将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部分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自己[]编制情境并列出方程,部分学生可以根据同学给出的情境去列方程,或者阅读课本上的实际问题。

  (二)拓宽情境,概括概念

  给出课本问题1、问题2的两个实际问题,设未知数,建立方程。

  问题1如图21.1-1,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宽50 cm.在它的四个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的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是3 600 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问题2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你说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全部比赛共有______场

  若设应邀请

  个队参赛,则每个队要与其他____个队各赛一场,全部比赛共有___场。

  由此,我们可以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化简得________________.

  问题3.这些方程是几元几次方程?

  师生活动:学生将实际问题中的语言转化成数学的符号语言,体会运算关系,寻找等量关系,学习建模。将列得的方程化简整理,判断出方程的次数。

  【设计意图】在建模的过程中不仅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对二次项产生的根源将更加明晰,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让学生回答方程的元与次,一是让他们体会统一成一般形式的必要性,为概念的形成做铺垫,分解教学的难点;二是让他们明确教学的主线,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

  问题4.这些方程是什么方程?

  师生活动:观察本课得出的一些方程,思考它们的共性,同学们尝试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并且概括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其中

  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

  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给出定义就是对过去所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的类比和对比,概括一般形式是对一元二次方程另一个角度的理解,是对数学符号语言的应用能力的提升。

  (三)辨析应用,加深理解

  问题.请你说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和一个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

  师生活动:可以由学生举手回答,也可以随机选择学生回答,调动学生广泛的参与。追问学生所举的反例为什么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是什么方程?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举例,应用概念,从正反两个方向强化了对概念的理解,在追问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将已有的方程梳理成比较清晰的知识体系,如下:

  开发学生认识的资源,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去深入理解同一概念,让不同的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不同的收获,实现分层教学分层指导的效果。

  (四)巩固概念,学以致用

  教科书第4页:练习

  【设计意图】巩固性练习,同时检验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掌握情况。

  (五)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请学生总结今天这节课所学内容,通过对比之前所学其它方程,谈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认识,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典型错误。

  (六)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21.1

  复习巩固:第1,2,3题。

  3、将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化为一般形式,并指出二次项系数。

  【设计意图】考查化简方程的能力,及对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的掌握情况。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10-19

数学教学教案优秀12-06

优秀数学教案11-12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09-26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09-07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01-14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24

五年级的上册的数学教案11-29

小班数学教案优秀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