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我是什么教案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是什么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什么教案 篇1
一、画水,交流图画
导语: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小朋友们画自己心中的水,下面就来看看大家画的水是什么样子的。
把画拿到投影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课前画水,不管画得单调还是复杂,那都是学生心中的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学完之后,每个学生都应该有更多的想象。
二、猜谜,认识水
1.范读,猜谜。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猜“我是什么”。
2.自由读课文,认识水。
(1)自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
第一项:云 雨 雹子 雪
第二项:池子里 小溪里 江河里 海洋里
第三项:睡觉散步奔跑唱歌 跳舞 开大会
第四项:温和 暴躁
(2)动动脑:
我们给每一项起个题目,好吗?(“我会变” “我的家” “我的活动”“我的脾气”等。)
设计意图:这是对整篇文章的通体认识,整体了解文章,简单了解水的多种表现形式。“动动脑”这一环节,主要锻炼孩子们的语言概括能力。到此为止,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朗读,赞美水
1.自选题目。
接下来,我们要对水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你最想了解水的哪一部分?(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第二项和三项合并为一项来自学。)
2.自主合作学习。
(课件中出现学习伙伴,提出自学要求。)
自学要求:①认真读一遍自选部分;②画出自己不会的字或词,借助拼音或请教他人去认读;③用心读每一句话,想一想,怎样读才能把句子读好?④读给你的朋友听,互相提一提建议。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巡视,给予学生帮助和协调。
3.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提示:以下是预设内容,顺序可以改变。)
(1)“我会变”。
①“我学会了字词”。
出示词语:飘浮 碰到 雹子
A.(课件中出现飘浮的云彩)填空:云在天空中 。
B.(课件中出现一只小船在水上)填空:一只小船在水上 。
思考:“飘浮”和“漂浮”有什么区别?
C.(课件中出现雹子)问学生:这是什么?(许多孩子都没有见过雹子)
D.用“碰到”说一句话。
②“我是小小朗诵家”。
第一段,要读出自豪的语气,很活泼。
第二段,“水珠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小雪花飘下来”这三句话的感觉是不同的,应读出“落” “打”“飘”的不同意思。
个人读、评价、练读、个人读。
③“想象的翅膀”。
想一想:我还会变成什么?
板书:冰、霜……
(2)“我的家”“我的活动”重点指导朗读。
①“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 (课件出示静静的池水)
现在,我们也累了,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用自己睡觉的安静来体会池水的安静。)
个人读、比赛读、悄悄地读给你的同位听。(读出池水的安静)
②“在小溪里散步,” (课件出示静静流淌的小溪)
谈一谈平时散步的情景,读出溪水的悠闲、轻快。
个人读、练读、齐读。
③“在江河里奔跑,” (课件出示奔流的`江河)
说一说你对江河的认识,读出江河的奔腾气势。
练读、读给同位听、个人读、评价、齐读。
④“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谈一谈见到的跳舞、唱歌、开大会的情景。
(课件出示海洋)让学生感受一下海洋的气势,读出海洋的波涛汹涌。
个人读、评价、练读、个人读、齐读。
⑤齐读这一段。
说一说:读这一段时声音、语速应该渐渐怎么样?
练读、个人读、小组合作分句读、评价、齐读。
⑥“想象的翅膀”。
想一想:我的家还在哪里?我还有哪些活动?
板书:稻田里 水杯里 水管里 天上…… 飞舞 慢跑……
设计意图:低年级语文教学应重点放在朗读上,用较短的时间把自然科学知识解决之后,剩下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指导朗读和识记字词。一、二自然段比较活泼,也比较容易读。难点是第三自然段,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声音不同、气势不同,所以读的感觉也不同。通过课件出示实物和联系生活实际来引领孩子们感悟,慢慢提高朗读能力,形成语感。让学生在不同的朗读体会和比较中,慢慢感受到朗读的技巧,学会朗读。
我是什么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浮”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水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为什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大人物,它也有神通广大的本领。想知道它是谁吗?让我们一起来猜猜吧!
2、出示课题,读题。你能读出怎样的语气?(疑问)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是啊,我到底是什么呢,你想知道吗?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两遍,思考:我究竟是什么?
2、认读词语、生字。
(1)出示词语,自由拼读
飘浮
雹子
暴躁
灌溉
机器
庄稼
冲毁
灾害
(2)小老师逐行领读(庄稼:轻声;雹子也可以说成?灌溉什么意思?飘
浮什么意思?
(3)出示生字卡片,齐读
(4)双轨火车
3、交流:我是什么?
三、品读一、二自然段,体会变化。
1、引导质疑:我会变。
师:字词我们已经掌握的很扎实了,那我们就快走进这位大人物的生活吧,看看他到底是谁。
师:拿起书自由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拿起笔在你不懂的地方和你喜欢的地方分别做上记号,也可以写写你的感受。
2、这位大人物有什么神奇的.本领?引导质疑:我会变。(这位大人物的口气还
真不小,你有什么想问它的吗)
3、梳理问题:(1)我会变成什么?
(2)我是怎么变的?
4、交流:水能娈成什么:云、雨、雹子、雪
出示:云、雨、雹子、雪的图片
5、出示句型:我是水,会娈成――,会娈成――,还会娈成――(个别说,
一起说)
6、理解“我是怎么变的”
过渡:这位大人物可真是神通广大,又能变成云又能变成雨,那他到底是怎样变化的呢?
(1)请小朋友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看看水是怎样变成云的。
出示“太阳一晒……管我叫“云””问:你知道他是怎么变的吗?从这几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A、水是通过什么来变成汽的?从课文中哪儿知道的?
在生活中,我们见过汽吗?在哪见过?(水经过加温会变成汽、开水演示)
B、理解“无数”“极小极小”
C、水不仅能变云,这些云还能变色呢!(课件出示句子3,理解不同时,不同色。生:齐读)你们看,课文用了有时候……有时候……这样的句式,把云的三种颜色写出来了,让我们感到非常神奇,你们愿意读吗?齐读,师引读
用“有时候……有时候……”说话
(2)水遇热之后娈成“汽”,升到天空变成“云”,它们还会变成什么呢?谁能
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答案来?(板书:雨、雹子、雪)
A、雨点、冰雹、雪花又是怎么变成的呢?(生:答)
云遇到冷风就变成……(雨),再冷就变成……(雹子),再冷就变成……(雪)
B、雨点、冰雹、雪花要从空中到地面上完成一次旅行,它们是怎么下来的呢?课文中用了哪三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来写它们从天而降的?在文中圈出来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落、打、飘”)从这三个动词中,你感觉到了什么?(落:不轻不重;打:有力量,重;飘:轻轻地)能不能把这三个动词换一下?
师:其实小水珠、小硬球、小花朵都可发说成落下来,但是你看作者用了3
个不同的词:落、打、飘,使语言变得更加丰富起来了;而且用这3个不同的词更好的体现出了他们下落时的轻重。作者的语言多么准确生动啊!谁能试着读一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来感受他们下落的轻重。(个别生读,生评价:齐读)
(3)水真是一位变化多端的魔术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看到过水的哪些变
化(雾、霜、露珠)
(4)同学们,我们能体会到“水”为自已变分多端而感到……(高兴、自豪……)
好!现在,你们就把自已当作“水”,把你们体会到的感受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齐读)
过渡:同学们,见识了水的本领,课文还留给我们一些生字,会写吗?
四、写字
1、出示“浮”字,引导观察。
2、说说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练写,展示反馈
5、再次书写,展示
我是什么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用词准确性。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4.借助图片,能学习课文仿说拟人句,能用“有时候……有时候”说话。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积累喜欢的语句。
教学难点
能学习课文仿说拟人句,能用“有时候……有时候”说话。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会写“浮、冲、池”。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
2.能有感情朗读一、二、三自然段,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知道水在不同的地方呈现不同的状态。能背诵第三自然段。能观察图片运用拟人句说话。
【预设流程】
一、直接揭题,导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巧学生字。
(如学生预习不充分,则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1、根据课文大意填空。随机认读填入的生字。知道汽、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
2、认读生字词。书空“浮”。
3、集中识跟水有关的字,渗透构字规律。
三、 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要求:认认真真读课文,读准字音,标上小节号。
四、精读一、二自然段,感知变化,品味语言。
学习第一自然段,在丰富的视觉想象中领略“云”的变化,品味语言的生动性。
1、检查朗读情况。
2、观看云图,指名说出云的名字。
3、出示句子: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在具体场景中亲历水的变化,感悟语言的准确性
师:多美的云哪!云穿着美丽的衣服在空中飘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了(手指板书)雨、雹子和雪。
1、自由读课文,找出云在变化中不同的三个动作词。
2、生交流,师板书。
3、通过换词,体会用词的准确。
(1)请学生说说把这三个词换一换,可以吗?
(2)观看有关雹子的图片,感受其特点。
(3)指导朗读。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五、品读第三自然段,积累语言,进行语言训练。
1、水娃娃都把家安在哪里?
2、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理解品味“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的含义。
3、指导背诵。
4、借助图画进行说话训练。
师:课文把水娃娃在哪里干什么写得多有趣呀!现在,水娃娃变成了雨点儿考考你们,你们能不能把她在哪里干什么也说得那么有趣吗?
雨点儿:雨点儿在哪里干什么,在哪里干什么,在哪里干什么?
小雪花:小雪花给什么怎么样,给什么怎么样,给什么怎么样?
请学生当当小作家,把雨点儿和小雪花写下来,上传到学生成长日志中,跟更多的人一起分享。
六、指导写字。
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师生点评。
我是什么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能结合课文语句及词语认读“浮、雹”等11个生字,会写“冲、晒、池、浮”四个字。
2. 通过朗读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3. 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美。教学重点:认读书写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精美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
1. 今天我们再去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拿出你的小手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指多名读题
2. 如果加上一个标点符号,你会加什么?师板书“?”,指名再读题,全班齐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3.“我”倒底是什么呢?它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相信会读书的小朋友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
1. 示自学提示:a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与同桌一起读读生字,交流下难记的字;
c.想想“我”到底是什么。
2. 生自学,师巡视。
3. 自学展示:
a.出示词语,不带拼音生自读,指名读,每行请两名,难读的师领读正音。(温和、暴躁、灌溉、淹没、庄稼、机器、冲毁、灾害)
b. 男女生赛读
c. 开小火车认读其中的生字,请四列。
4. 回答“我”是什么?板书:水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 让我们都做一做水娃娃,一起来变一变他会变成什么呢?指名读,其余仔细听,找找答案,做上记号。指名说板书:云
2. 水娃娃能变成云,真是太神奇了,那你们能不能告诉我水娃娃是怎么变的呀?读读课文,找到后马上划下来。指名交流,出示第2、3句话,谁来读读书上的句子——还有谁想读?
3. 小水珠变成的这些点儿实在是太小了,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极小极小
这些极小极小的点儿(板画)要想连成一片,那得要多少这样的点儿呀?——无数,无数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说
4. 现在谁想读读这两句话?指两三名读
5. 这些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就成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云,你见过怎样的云?
是呀!云还有好多衣服呢!让我们穿上各种衣服吧!(欣赏图片)
a. 晴空万里,蔚蓝的天空中我们穿上“白衣服”,心情真舒畅
b.天灰蒙蒙的.,阴沉沉的,因为我们穿上了“黑衣服”
c.瞧,在清晨和黄昏,这个时候我们又换上了“红衣服 ”,分别被称为“朝霞”和“晚霞”
6.让我们穿 着这些衣服,来读读书上的兔子。
自由读,指名读,赛读
7.当你们变成云后还能把自己的衣服变得这么多姿多彩,真美,咱们一起美美地读读第1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漂浮在天空的云还会变呢!云会变成什么呢?自己先去读读第二段吧! 读完后思考这个问题:
我是云,我会变成( )、( )和( )。指名说,说完整。
老师根据回答板书:雨,雹子,雪
2.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找到会变成这些雨,雹子,雪的?
指名读,出示句子。
3.你想变成什么就读哪一句
指名读谁能变成雨来读?想变的都起立读
谁能变成雹子来读?你见过雹子吗?图片感知,齐读
谁能变成雪花来读?
4.听着你们读,老师也想读,仔细听,安静地听我读完最后一个字(故意把三个动词读混)
指名评议,多媒体强调这三个动词,解析为什么要两相对应。
5.看来,我们生活中的东西重量不一样,它们掉下来的姿势也不同,所以用的动词也不同,你能用你的声音表示出来吗?
6.我们又变成了这么多的东西,你能夸夸自己吗?请用上这样的话:有时候我变成了……,有时候我变成……
7.学了这两个自然段,你一定更了解你自己了,再自己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吧,这次要求你能美美地读。看看你是否真的读懂了,大作业本最后一题,独立完成。
五、书写生字
1. 出示本课要写的四个生字:冲、晒、池、浮,观察生字结构有什么特点(左右结构),说说左右结构的字书写要注意些什么(左窄右宽)。
2. 同桌之间说说你有什么要提醒对方的,指名说,说最容易错的地方。
3. 师范写,讲解注意点:
浮:右半部分被竖中线对分
4. 生描红临写
我是什么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初步感知课文从不同方面来介绍水的不同变化。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云、雨、雹子、雪的`形成。
教学难点:
了解运用拟人从不同方面介绍水的变化的写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2、小组按自然段读、指名读课文:读得正确。
3、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班级汇报。
5、指导写字:重点指导“晒、害、灾、黑”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教师范读: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二、朗读感悟。
1、指名读课文:说说“我”是什么。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具体说说“我”是什么。
3、读好课文:应该怎样读出感情?
讨论交流。
教师重点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平静的池水、缓缓流淌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波涛汹涌的大海。教师范读、学生品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实践活动。
画一幅水的变化的连环画。
【我是什么教案】相关文章:
我是什么教案10-21
《我是什么》教案05-31
我是什么教案10-19
我是什么优秀教案11-02
《我是什么》的优秀教案12-21
我是什么的教案12-28
《我是什么》优秀教案08-28
《我是什么》教学教案12-29
《我是什么》教案(15篇)09-10
【精选】我是什么教案4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