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3-02-24 09:01:2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说课稿14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美术说课稿14篇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要求学生初步把握撕、贴、包、扭等制作方法的基础上本课加入了简单的捆绑。根据一些海洋动物的特征,在材料上增加了有透明感的包装纸、蜡光纸、和半透明的硫酸纸等使学生对质感有了更丰富的认识。在制作表现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到不同纸质的材料特征,在体验和掌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所学知识,来表现海洋动物的特征。

  2、课时安排:1课时

  3、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水族馆》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来表现海洋动物。

  能力目标:在活动中发展学生有意识的观察力,充满激情的表现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感知人类与动物之间愉快友好的关系,在动手制作中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5、教学重点:

  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海洋动物,用撕、贴、包、扭等制作方法制作出来。

  6、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材料,作成生动创新的作品。

  7、教学准备:牛皮纸、包装纸、蜡光纸、硫酸纸、绳子等废旧材料。

  二、说教法

  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水族馆》说课稿: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提示“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关注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的要求为目标,打破原有的单纯讲画教学模式,力求营造一个“自主,平等,合作竞争”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真正体验到求知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在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启发谈话法:运用谈话能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设情景法:用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景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移到“学”,变“全盘授于”为“启发引导”,导之以学,导之以思,导之以画,导之以创作,在学的过程中,以学为主,以导为辅,帮助学生学会观察自主学习,拉近师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采用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主要有:

  1、观察体验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发丰富的联想,通过自身尝试体验,思维更加活跃,学习兴趣更加高涨。

  2、合作学习法: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拓宽学生思维,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听取不同的看法意见,交流彼此的经验。

  3、练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在本课绘画练习中,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四、说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激发审美期待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见过水族馆啊?想不想跟随老师一起去美丽而又神奇的水底世界周游一番呢?”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适时播放课件中的精彩片断。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水底世界,直观又生动,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海里的主角,学生争先恐后,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高潮。接着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水族馆》,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物象的冲动。

  2、新授

  1)展示课件通过看课件,让学生了解、观察水族馆里的动物。

  引导学生说一说希奇古怪的海洋动物。

  2)制造悬念,激情引趣。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把课前做好的鱼展示出来。“好看吗?你们想不想学”

  3)引导学生探索学习。

  小组讨论学习书中四个步骤图

  4)教师示范

  针对所总结的方法做演示补充说明,示范揉纸,捆扎等技巧。

  5)启发思维

  “你们想做一个什么动物,小组内说一说。”

  3、学生开始创作。

  “你们看老师黑板上有一个水族馆,你们觉得还少了什么?请你们做出漂亮的海洋动物放到我的水族馆里吧。”

  4、作品展示评价。

  在这里,我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不足、完善自我、建立自信,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美的共识。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评: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形状的变化是否生动、材料的运用是否独特。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创意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心灵对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最后教师总结谈话:海底世界非常美丽,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我们在感受它美的同时更有责任去保护它,那怎么去保护呢?请小朋友下课后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让学生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2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在造型中体验乐趣。

  (二)理论依据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还要作用于生活。鲁迅先生说:“美术有利于世,倘其不尔,即不足存。”美术课程中的设计·应用领域课业内容是美术服务于生活的最直接的体现。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是继《花衣服》、《看谁的风轮跑得快》、《不倒翁》之后,又一课对生活中用品的绘画设计课程。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利用身边的废弃物进行小钟表的设计制作与装饰,体验生活设计的乐趣,。

  (二)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课下对学生访谈了解到:学生正在数学课上学习认钟表,了解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如:时针、分针、秒针的特征),但缺少对钟表整体结构的观察和认识。

  2、学生的思维活跃,想法多样,但是在动手方面的能力较弱,从而对孩子将想法转化成手工作品的过程有一定的制约。会出现作业进度慢和手工粗糙等现象。

  3、学生在前面几节课《花衣服》、《看谁的风轮跑得快》、《不倒翁》学习、掌握了一些纸工的知识与技法,制作上有一定的剪贴基础。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在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交叉运用了直观对比法、谈话讨论和演示法,通过观察分析、探讨交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设计,拓宽学生设计思路,领会设计与应用的关系。

  (四)技术准备

  教师准备:1、演示文稿:新颖的小钟表。

  2、课件、教具、彩纸、剪刀、胶棒、废弃的包装盒、废挂历纸。

  学生准备:彩纸、剪刀、胶棒、废弃的包装盒、废挂历纸等。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时钟的基本结构,并能运用造型元素进行时钟的造型设计与装饰。

  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学生设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文稿及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利用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学习、实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制作钟表,教育学生知道珍惜时间。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人文情感,养成细致认真的观察习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抓住时钟的基本结构进行想像与设计制作。

  (二)教学难点

  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滴答、滴答”声,问,这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

  学生答:闹钟、钟表发出的声音。

  描述它的样子。

  2、引导学生欣赏师生课前准备的各种钟表实物及图片。

  3、引出并板书课题《新颖的小钟表》。

  二、讲授新课

  1、师提出问题:你能给这些钟表分分类吗?

  引导学生按机械表、石英表、电子表分类。(随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让另外一名学生找出相应的钟表图片)

  2。放映ppt 欣赏各种小钟表图片,仔细观察,钟表的特征

  (1)小钟表由哪几部分组成?

  表盘,指针,表符(数字)三部分组成 (板书)

  (2)分小组讨论

  A、表的`外形:

  各式各样(动物,人物,物体……)

  B、表盘形状:

  圆形、方形、三角形、多边形……

  C、表符种类:

  点、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

  简单介绍阿拉伯数字和罗马数字(pp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XI XII

  3、 师展示课前收集的古今中外不同种类钟表的图片以及教材中的钟表图片,引导学生赏析。重点讨论、交流分析美术作品中钟表特点。

  (1)师提问:观察钟表的造型和表盘的位置,想一想人们是怎样利用生活中、自然界中的形象进行巧妙设计的呢?

  学生讨论:

  有的利用了小动物的肚子,有的利用了大萝卜、五角星……

  (2)师提问:人们为什么这样来设计表盘?

  学生发言:

  这样可以突出表盘,让我们看清楚时间,发挥钟表的作用。

  4、演示启发

  重点演示:(1)利用学生(中等水平的)准备的作业材料讲解示范。

  (2)对折剪造型、剪圆形。

  三、艺术实践

  1、布置作业:

  (1)利用彩纸、废弃材料(包装盒、纸盘、光盘、日历数字等)制作一个外形新颖、表盘精美、颜色漂亮的小钟表。

  (2)注意剪刀的安全使用、以及不乱扔垃圾。

  2、巡视指导:

  (1)询问了解学生构思,提出建议或适当演示,引导学生巧妙地运用材料。

  (2)及时将学生作业中好的构思和表现在班中共享。

  (3)关注后进生,必要时协助制作。

  四、展示作业

  选5—6幅设计较好的作业投影展示。

  五、评价作业

  自评:介绍设计意图,自评优点与不足,介绍下一步将继续完善的内容。

  生评:举手评选自己喜欢的小钟表投票,评出“最具人气奖”。

  师评:对整体学习态度、作业表现进行评价;点名表扬审美与实用结合较好的作业,和本节课进步明显的同学

  六、拓展延伸

  1、将自己的设计介绍给家长,征求家长意见。

  2、用花草构建的园林大钟使城市更美丽,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能设计出个好的作品来美化我们的环境。

  六、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本课特点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在教学中力图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听、看、说、做多种感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吸引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参与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记忆、分析、想象、创造能力,使学生充分表现,发展个性。

  七、板书设计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3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下面是关于小学浙美版美术说课稿的内容,欢迎阅读!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您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浙美版七年级第一课走进美术。

  下面,我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节选自浙教版教材,属于综合课型,七年级的学生随着心理和生理上的发展,文 化知识的增加,对美的感受、对美的判断,即审美感受和审美态度逐渐成熟起来 ,因此发展学生的美术认识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完善人格。提高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培养同学们美的情操和陶冶你们完美的人格。

  二、说学情

  现代学生处于科技发展迅速的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众多,眼界较为开阔,思维较为活跃。一个问题的提出会有多种想法和创意,但是由于对美术缺乏整体了解。必须经过正确引导,以学生为本的自主探究,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采用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并远离误区。

  三、说教学目标

  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联系生活,我设置

  1、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学习美术的种类,初步了解能辨别各类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为: 通过欣赏作品、师生对话、同学讨论等不断递进的互动探究学习,使学生能够准确辨别出国画、油画、水彩和版画等等,学会欣赏各类美术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使学生形成使学生了解美术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四、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了解绘画不同种类的特点及区别。 根据学生平时的作业表现确立本课的

  教学难点为:掌握绘画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画具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 画具等

  六、说教法学法

  通过初次设计—比较分析—提高认识—再次设计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知识的“发现者”。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情中成长”,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被动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转变为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学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点拔学生的思维,实现创造。

  七、说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第一堂美术课,教师得先进行自我介绍。所以,在我的这节课里,我先得自我介绍。接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

  接着,试问同学们心中认为的美术课是什么样的一节课?美术课就是绘画吗?学生的答案有两种,那就是美术课=绘画课,那么这等式成立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回顾小学阶段美术课里除了绘画之外,还学了什么?学生就会一一地想起来。

  知道了美术课与绘画课的关系后,再引入课题,美术到底除了绘画,还有哪些分类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术吧!

  (二)自主学习,探究知识

  1、自主学习课本,快速完成初次作业。(目的一,体现“先学后教”新理念;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是检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所掌握的知识情况摸底。)

  2、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赏析并结合自己初次作业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并归纳出新知识。通过问题式导学,比较式研讨、教师纠正补充等师生、生生的互动环节,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三)实践创意,展示点评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练习时间,并结合初次作业,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完成,提高课堂作业效率,并增强学生量力完成作业的自信心。 展示点评中,我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鼓励为主,自我点评,而评价对方多从建议性出发,让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

  (四)教师总结,课后拓展

  我总结以问题形式出现,设计三个问题:

  1、你学会了什么?2、你的体会是什么?3、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尊重其个体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

  课后拓展

  其中导入2分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10分钟,实践创意,展示点评25分钟,教师总结,课后拓展3分钟。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材的内容,是一节用中国画的形式进行点、线的造型表现课,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第四册教材中有一课《水墨游戏》的内容,让学生对中国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等知识有了一定接触。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而在本节课后安排了《我爱大熊猫》一课学习形体的笔墨造型。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是十分感兴趣的,但对繁杂的笔墨技法较为畏惧。所以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趣是关键。《跳舞的点和线》就是抓住学生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新发现",在不自觉中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本节课的目标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重了解中国画的简单知识,欣赏及尝试点、线的各种造型练习。第二课时则用点、线完成有节奏的造型练习。在这里我将以第一课时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二、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了解中国画的艺术要素、基本常识。增强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操作领域: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现,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提高动手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

  情感领域:通过中国画形式的点、线欣赏研究与游戏式练习,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彩墨在生宣纸上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浓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

  四、教学难点

  。

  难点:用水的多少与用力轻重缓急不同所产生的变化,启发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点、线、面构成探索。

  五、教法、学法分析

  在本课的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利用其在绘画过程中已出现的自发性点、线、面倾向,因势利导,运用多次的观察、比较、总结、创作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观察,从而使学生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表现。

  学生对水墨画充满了好奇心和表现的欲望,在本课中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一次次的欣赏、观察研究出点和线不同的表现方式,再进行独立的造型表现。

  六、教学流程

  1、观察发现,激发审美期待

  (我先请学生在宣纸上画出一个点和一条线)"小朋友,你觉得这样的点和线漂亮吗?想让你的点和线活起来、跳着舞和你见面吗?"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适时课件播放教材中的三幅彩墨中国画吸引学生的视觉,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三幅彩墨中国画,直观又生动,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这三幅画中的点和线为什么会跳舞?分析其中点、线、面构成的疏密、粗细、节奏等韵律变化之美。"原来普普通通的点和线竟然能组成这么多漂亮的水墨画,你也想让自己笔下的点和线会跳舞吗?"接着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跳舞的点和线》,从观察欣赏到课题,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的冲动。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虽然画面色彩丰富,但学生却能发现这些点和线都是有规律的。儿童的造型方法生动、变形、夸张,甚至抽象;让小朋友对结构有所认识,以儿童所特有的天性,绘画语言会更生动,更具表现力。

  2、游戏体验,学习中国画的基本知识

  由于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会存在一定畏惧心理,所以在认识绘画工具后我让学生用笔在宣纸上自由的挥洒,让其在涂鸦游戏中体验中国画的笔与墨、色、宣纸的特性。这一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接下来的过程中将画表现得更加生动打下了基础。接着实物投影展示辨析,评述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规律。我将一边示范一边让学生也试着画一画以此来认识用笔、用墨、染色的基本方式,从而让学生直观的掌握水墨的变化规律。

  3、自主创新,展开创作过程

  有了前面的铺垫和学习,学生都跃跃欲试。在作业之前先让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激起学生创作的欲望。再提问"你准备怎样来表现你心中的点和线?它们会带着怎样的色彩?跳着怎样的舞来和你交朋友"?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材说课稿 跳舞的点和线,标签:美术说课稿,美术说课教案,

  让学生把自己绘制的美丽图画贴到黑板上。在此过程中继续播放刚才欣赏过的图片,循环的图片欣赏,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有所参考,拓宽视野,活跃思维,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和别人不同色彩、不同构图的画,展开比赛,这样就激励学生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4、评画析画,分享创作快乐

  师生共同欣赏黑板上学生创作的作品,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张画最漂亮?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评: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点线的组合是否生动、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

  5、总结

  最后教师总结谈话:中国水墨画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绚丽的瑰宝,那么作为新世纪的小主人你应该怎么去继承和发扬呢?请小朋友在课后多去找一找、多去欣赏一下我们的国粹!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一个好的板书能为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跳舞的点和线

  用笔:中锋、侧锋等

  用墨:干湿浓淡

  染色:薄而透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5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

  教学中既要启发学生思维,又要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将新型的“发现学习”与传统的“接受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作为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呈现的学习材料,采取的是间接提供方式,让学生依据提供的事实或线索去独立发现事物的意义,从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我们身边的植物》是北京市二十一世纪教材小学美术第八册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它与本册《我的老师》形成一个单元,本课目的是通过对植物的写生,引导学生学习精细的观察物象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并让学生学会用线表现植物叶片间的遮挡关系,以及疏密、朝向、翻转等变化,体会植物带给人的美。为五年级《精细的描写》跟《奇异的组合》做了铺垫,它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学会了用简单的线条表现物象,例如他们从学过厨房的一角,学会用线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与遮挡,但是在刻画细节或者物体前后穿差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并且他们观察方法也需要老师的训练与指导。

  学生在本课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由于学生不大会用线表现复杂的物象,应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分析,引导学生细致、认真地观察、感悟植物的形态特征。

  2.学生在作业中往往把线条画得比较死板,植物的叶子千篇1律、缺乏变化,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变化,引导学生多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把植物画得更生动。

  3.学生不会表现叶子的翻转变化,而且枝叶的穿插画的不好,前后关系表现不出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观察植物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并学习用线造型的方法表现植物。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线造型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观察植物生长产生的美和美术作品中植物的美,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植物的生长特点及表现。(通过学生观察、分析,欣赏课件解决。)

  教学难点:

  用线造型的方法表现植物的叶片不同姿态、翻转变化以及叶子间的遮挡穿插。(通过学生实践、研究及分析作品解决)

  三、教学过程

  (一)引导认知阶段

  通过了解植物的作用、认识身边的植物的小游戏,调动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促使教与学的共鸣。利用白板辅助课堂教学环节能促使教与学的共鸣,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得到最佳结合。

  在这一环节中,利用白板的基础功能:借助电子白板拖拽、克隆、批注等功能设计活动。选择相应的`词语对号入座,学生兴趣盎然,主动参与意识大大增加,吸引了学生跟随着老师一步步走进植物的世界里。

  (二)审美感受阶段

  美术教学中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我通过以下两个环节,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身边植物的姿态美,学习运用美术语言来判断艺术作品,以此来引导学生的审美感受。

  1.学科整合——用语言描绘植物的特点。

  老师有一句描写植物的句子,你们猜猜看,我说的像哪盆植物?

  “弯曲延伸的枝条,柔软碧绿的枝叶,像一个个小精灵在跳着欢快的舞蹈。”生:——绿萝

  我们课前也收集描写植物的词句,老师将这些词句精简,展示给大家,你能用这些词句形容一下身边植物带给你的感受吗?

  生:我们这组植物可以用粗粗壮壮,像伸开的宽大手掌来形容。

  作家用语言描绘出植物丰富的美感,也表达了对植物的喜爱,咱们看看画家是如何表现的。

  2.尝试用美术语言欣赏评价艺术作品。

  欣赏两张作品,一张是中国画家黄永玉的,另一张是法国画家卢梭的作品。问题:这两张作品哪里最吸引你?给你怎样的感受?

  老师这有一些平时评价美术作品的语言,看看他们能不能表达出你对作品的感受?……

  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过程,学生们对于身边司空见惯的植物有了更加细致的观察,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植物的美感,理解艺术表现需要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才更具有艺术美的价值。

  (三)自主探究阶段

  游戏——连连看,让学生观察判断哪种线条更适合表现叶子的外形特点,在利用白板直线连线的过程中,学生本着有趣、好玩的心态主动参与,积极主动的思考,寻找正确的答案。通过连线引导学生细致、认真地观察、感悟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叶片的变化,让学生通过比较叶片外形变化的差异,体会如何表现不同植物的方法。

  借助电子白板的放大镜功能,在预设的叶子世界里,请学生找出叶脉的变化,并作深入细致的观察,它们的排列方式是怎样的等等。白板发挥了它的巨大魅力,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探究,一种尝试,一种发现,一种创新的乐趣,使美术课堂充满活力与创意。

  (四)实践解惑阶段

  在课前预习中同学们寻找了自己在画植物时的一些问题与疑惑,学生提出:

  1.怎么画出植物的立体感?

  2.反面的叶子怎么画?侧面的叶子怎么画?其实,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依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借助录像引导学生观察一片叶子在变化角度时,它的外形发生了翻转变化。学生初步体验表现方法,再由师生共同示范的环节,重点解决根据叶片的外形变化,线描穿插转折的表现方法。

  在教师示范时,我利用白板笔直接操作进行构成方式的排列。这一切在纸上演示时则是一个相当烦琐的示范过程,而在白板的强大功能的支持下显得那么的迅速那么的神奇。学生跃跃欲试,纷纷举手上来进行尝试。这样的教学环节由教师示范时的静变为学生参与性的动,突破了理解构成方式的难点,既节省了时间,他们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真是一举两得。

  白板的回溯和重现操作过程功能,可以边重现操作,用画笔修改,添加的功能,让学生直观了解画植物的方法,并解决了叶子间的遮挡与穿插。由于课件与白板的有机整合,使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得到较好的落实,而学生的思维也较好地被调动起来,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拓展评价阶段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美术课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赏析、评价美术作品是重要的美术素养之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评价环节“给我一个小笑脸”,以“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为先,“人人参与”为主要目的。请学生将自己手中的三颗小笑脸送给自己认为画得很好的小朋友。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使学生在互动点评中寻找分享点,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共同进步,体验成功的乐趣。

  同学们都画完了,现在我组织一个“送我一张小笑脸的活动”,请你看看你的作品以及你组里同学的作品,把你认为符合以下要素的作品贴上小笑脸。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鱼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儿童的世界里鱼儿是他们熟悉和喜欢表现的对象,通过看一看动画片、做一做游戏、动一动手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尝

  试用彩色笔、彩色纸、彩泥、树叶、等多种材料制作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鱼儿。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与众不同的鱼儿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鱼儿游游》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本节课前面安排了《淅沥的小雨》、《美丽的印纹》、《纸风铃》等课,已经让学生接触到了用颜料彩笔等工具进行绘画,用彩泥、彩纸等手工材料来表现画面,而《鱼儿游游》这节课是在此基础用“剪纸、撕纸、彩笔绘画、彩泥制作、综合材料”等方法来表现画面,复习运用了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而在本节课后面安排了《我在空中飞》、《鲜花送老师》、《我做的文具》等课,这几节课主要是通过彩纸彩泥以及综合材料来表现画面,为此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鱼儿,感知鱼的外形和色彩,感受鱼的美,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装饰鱼儿,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用绘画、撕纸或剪纸等多种方法表现水中游动的鱼,尤其是用树叶、彩泥等综合材料来做鱼,并注重色彩的搭配。拓展学生对鱼的表现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而《鱼儿游游》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鱼儿。 操作领域:学会运用剪、贴、画、拼接等手段在各种材料上制作鱼儿,锻炼动手能力。

  情感领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在动手制作中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法分析:

  1、观察动画片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图片知道鱼的形状。

  3、做鱼的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4、示范制作方法。

  5、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潜能。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1、动画引入,激发审美期待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见过大海呀?是啊,蔚蓝的大海一望无边,当海面上波涛滚滚的时候,海底却是另外一番景致。想不想跟随老师一起去美丽而又神奇的海底世界周游一番呢?”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适时播放

  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中的精彩片断。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海底世界,直观又生动,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海里的主角,学生争先恐后,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高潮。接着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鱼儿游游》,从动画片到课题,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物象的冲动。

  2、观察发现,感知鱼儿形状

  用课件展示一张不同形状的海洋鱼组成的画面并问是由哪些形状组合而成的?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当鼠标移动时不同几何形外轮廓都会变色,这样虽然画面色彩丰富,但学生却能发现这些鱼都是有什么形状组成的,在这里反复强调鱼的不同几何形状,从而让学生直观掌握了绘制鱼的方法。概括成各种简单的几何形进行组合,稍作裁剪或装饰,再给它们穿上美丽的花衣裳就能创造出许多美丽的海洋鱼儿来。儿童的造型方法生动、、变形、夸张,甚至抽象;让小朋友对结构有所认识,以儿童所特有的天性,绘画语言会更生动,更具表现力。

  3、演鱼赏鱼,走进鱼儿世界

  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让学生戴着鱼的头饰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一下鱼,这一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将鱼表现得更加生动打下了基础。接着课件展示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大量海洋鱼的美丽图片。我特地采用课件制作的方法将图片欣赏设置由黑白色到彩色渐变,这样就让学生在无形学会了通过现象认知色彩,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激活原有学生对绘画的制作方法,问学生:“你会用什么美术的方法来表现鱼儿呢?” “用彩色笔画;用彩色纸剪贴;还可以用彩泥做。”根据学生回答我归纳出四种方法:涂色绘画、色纸剪贴、彩泥制作、综合材料。针对所总结的方法做演示补充说明,如:还可以用树叶等综合材料来做,让他们进一步对今天所学内容加以认识和掌握。我们的教学首先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根据孩子接受技能的特点而采用上述方法。

  4、画鱼做鱼,展开创作过程

  让学生看着小狗潜水员和它的“鲨鱼号”潜水艇的卡通画面,提出“你准备采用哪些方法来表现你心中的鱼?你想要表现的鱼是什么形状的?它穿的是什么花纹的衣裳?”这三个要求,创设情境将绘制过程应注意的问题设计成坐上这艘潜水艇的注意事项,至始至终都让学生沉浸在所创设的海底世界这个情境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绘制的美丽鱼儿贴到黑板上绘有美丽水草和珊瑚的海域,有几个学生直接上去画。在此过程中继续播放刚刚大量的海洋鱼图片,循环的图片欣赏,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有所参考,拓宽视野,活跃思维,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做出和别人不同色彩和形状的鱼儿,展开比赛,这样就激励学生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六、课堂评价

  1、评鱼析鱼,分享创作快乐

  师生共同欣赏黑板上学生创作的美丽海景,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条鱼最漂亮?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评: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形状的变化是否生动、材料的运用是否独特。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

  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心灵对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2、散文欣赏,扩展延伸

  教师谈话:小朋友,刚刚我们用眼睛欣赏了海底世界的美,又用双手创造了海底世界的美,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再一次用耳朵来感受海底世界的美,欣赏配乐散文《海底世界》。学生再一次领略到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海底美景,将文学和音乐整合在美术课中,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大海,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最后教师总结谈话:海底世界非常美丽,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我们在感受它美的同时更有责任去保护它,那怎么去保护呢?请小朋友下课后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让学生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面包是幼儿非常熟悉且喜爱的食品,烤面包的方法不仅有趣,而且新奇。我们选择并设计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特点,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的"烤面包"活动,旨在让幼儿在"涂涂""烤烤""尝尝"的过程中,学习水粉涂色、色彩对印的技能,充分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根据《纲要》艺术领域"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的要求,结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知识目标:巩固对红、黄、绿、紫四种常见颜色的认识,感受色彩的美。

  2、技能目标:大胆选色,学习平涂的方法与蘸色的技巧。

  3、情感目标:体验活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活动的重点:巩固对四种常见颜色的认识,学习涂色,体验玩色的快乐。活动的难点:学会蘸色的技巧,用平涂的方法涂满"果酱".活动的准备:(详见活动设计的准备)。充分有效的活动准备是美术活动成功的前提。本活动准备既关注幼儿已有经验的积累与参与,也注重教具的形象性与作画工具的合理性。如选用的水粉笔,是长水粉笔截掉一段笔杆而成的──这是我们反复实践后确认的,这样更方便幼儿的使用。本活动宜在小班第二学期进行。

  二、说教法与学法

  本活动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讲解示范法和指导法,来适应教学内容传递的需要和幼儿的认知结构特点进行教学。通过操作与语言的紧密结合来突出重点,以变抽象为具体、变生疏为熟悉的办法来突破难点。用简洁的、游戏化的语言进行演示与讲解,使作画的每一个步骤和要求形象化、具体化,易为幼儿所理解与掌握。同时,我还运用兴趣式指导和渗透式指导法。从幼儿出发,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融在一定的情境中。如:蘸色的技巧,是按情节发展,边演示边以游戏口吻强化:"蘸点果酱,舔一舔,涂在面包上""蘸点果酱,舔一舔,果酱涂得满满的"……再如,要求幼儿均匀涂色,是这样说的:"果酱涂得满满的,面包的味道就更好";将涂上的色彩对印:"把涂满果酱的.面包合起来,压一压,免得果酱流走".从而避免说教式的提要求和示范。通过教师的演示,游戏化的强化,幼儿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边听边看,不知不觉领会涂色要领,在边说边操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醮色的技巧,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说活动程序

  总的设计思路是:根据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设计以"兔妈妈收徒弟,兔宝宝学烤面包"为中心主题,以教师的示范幼儿练习为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流程是:讲故事导入→教师示范(取面包→介绍果酱→涂果酱→烤面包→展示面包)→幼儿练习→活动评价(展示幼儿烤的面包,请客人品尝)。具体活动程序如下:

  1、导入:以故事导入课题。创设富有童话色彩的游戏性情境,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富有情感的角色(兔妈妈和兔宝宝),易于促进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时间1.5分钟)

  2、新授:教师示范"烤面包".通过教师游戏化的口吻,准确的讲解示范,使幼儿自然地掌握烤面包的步骤,明确烤面包的要求。同时,又让幼儿体验到"烤面包"带来的色彩美(色彩对印)与成功的快乐,更激起幼儿自己烤面包的强烈愿望。(3.5分钟)

  3、练习:幼儿烤面包,教师巡回指导。教师观察幼儿,并用游戏口吻进行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涂画。指导时注意个别差异。(13—15分钟)

  4、活动评价:请客人品尝。以请客人品尝的形式进行,既合乎主题情节,又利用可借用的教育资源,让众多的听课老师参与活动的评价,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得到他人的评价,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促进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2分钟)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整个活动游戏性、趣味性极强,进一步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情境中,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发展。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8

尊敬的领导:

  你好!

  一、教材分析

  《蔬果的联想》一课是选自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它利用生活中取材方便、利于加工的蔬菜、瓜果,作为天然的雕刻、塑造材料,让学生进行活泼、有趣的立体造型活动,宗旨在于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美”。从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基于对教材和新课标的理解,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做出了一下的制定。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细致、敏锐的观察生活的能力以及奇妙、独特的想象能力,发展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提高对物象特征整体感知能力,掌握切割、插接、镂空等造型方法。

  难点: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处在小学中段,他们在小学低段学习中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理解、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缺乏丰富的联想思维与想象能力,致使他们准备的材料可能比较单一,制约了他们创作的思路,因此学生创新制作能力受到局限,这为完成本科的活动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三、教法

  1、直观演示法:开课时,通过直观演示形式吸引、刺激学生的眼球,以问题记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迫切的心理驱动下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2、谈话法:在探究方法,展开联想的教学环节,我通过谈话法,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联想、欣赏和评议中培养并提高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奇妙、独特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作出更与众不同的作品。从而突出本课重点,解决本科难点。

  3、激励评价法: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各环节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激励评价都贯穿其中。通过评价进一步记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调动学生想象能力和创作思维,从而使学生在原有认知水平上有所提高、发展。

  四、学法

  1、练习法、美术是造型艺术、视觉艺术。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根本方法。因此,通过练习时间与操作,提高学生动手时间能力、造型表现能力。

  2、自主探究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教学理念下创设的以人为本、,民主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的具体体现。通过对精彩图片的观察、分析和评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蔬果玩具的制作原理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演绎,激发兴趣(Flash动画)

  1、教师演示课件:“池塘里的小青蛙”。

  2、学生欣赏、感受由蔬果引发联想而带来的奇妙世界。

  (二)、深入感知,巧妙联想

  1、提出思考:你认为南瓜变青蛙妙不妙?为什么?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4、观察自己带的蔬果和教材第14页小训练中的白萝卜,分组展开联想,然后集体交流一下想法。

  (三)、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教师指导一名学生根据联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出作品的大致造型。

  2、教师提示学生正确使用垫板和刀具,注意安全。

  3、要求学生自学教材,阅读说明文字,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镂、刻、组合、插接等。

  (四)、赏析作品,创造表现

  1、作品赏析。

  2、分组自由创作。

  (五)、教学评价与延伸

  1、自由欣赏,自由交流。

  2、集体评议最佳创意奖。

  3、教师拍摄作品。

  4、欣赏石玩作品。

  5、蔬果的联想特征:形体色彩纹理

  联想:圆鼓鼓黄绿色黄绿相间的条状花纹步骤:选材想象制作方法:切割插接镂空本课恰当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蔬果,进行“以形造型”地创意设计。用精美、有趣、生动图片展示,直观形象的满足了学生视觉感官,为学生的创意制作学习提供充分的准备,开拓了学生的联想思维,对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有效的帮助。通过欣赏图片并让学生总结制作方法,实现教学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本节课以浓厚的兴趣贯穿教学始终,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通过想象加工,孩子们思维火花在课堂上尽情绽放。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9

  人教版小学美术说课稿(一)

  《小鸟的家》是人教版第5册第6课。本课教材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用粉画颜料、吹塑纸等多种材料和拓印的手段,让学生体验造型的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

  粉印版画是用不透明的粉质颜料来套印版画,颜色厚重,具有较强的覆盖性,因此在印刷时可以先印重色,后印浅色。在讲到画面色彩搭配时,提醒学生回忆第8课"风景色彩画"中讲到的"色彩的明度对比和冷暖对比".粉印版画学生从没接触过,而本课后面"快乐的小鸟"、"有趣的脸谱"、"美丽的瓶花"这几节课又都是属于版画类(有脱胶版画和吹塑纸版画),那么,要上好这一节课就显得尤其重要,可以说这是一节"承前启后"的课。而教参中本课只设1课时,我认为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根据学情的需要,我把它改为2个课时。

  根据《课标》提出的目标,本课教材的特点,联系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思维的特点,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 知识目标:让学生关注小鸟和它的家,并能学会用粉印版画的方法表现他们。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透过开放式的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小鸟的录象,感受母爱的伟大,感受祖国大自然的美,从而唤起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粉印版画的制作,让学生感受艺术表现形式的美感及与生活美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粉印版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粉印版画的方法把小鸟的结构形态及鸟窝生动有趣地表现出来。

  二、 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特点的需要,本课我采取了情境法、启发式教学法、赏析教学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下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融形、声、画为一体的优美的教学情境,扩大学生视野,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学得兴趣盎然,教师则只在关键之处作出精要的点拨或总结。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高效地掌握了新知。

  2. 引导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适合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因此,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我注意引导他们感受艺术的形式美感,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环境的关系。

  3.赏析教学法:赏析、品味祖国优秀的美术作品,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三、 说学法

  1.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因此,我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你知道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吗?"等,启发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大胆想象,各抒己见,逐步解疑。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体验到喜获知识,迈向成功的欢乐,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2. 自学尝试法: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也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一个人如果不具备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那么他将再也无法生存和发展,更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说,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时代的需要,是美术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在讲到粉印版画的制作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大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他们说说、谈谈、画画,动脑、动口、动手,自己学会思维,学会分析,学会表达,不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3. 合作学习法:我们培养的是跨世纪的人才,他们除了自身要努力学习、勇于创新外,还必须具备真诚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及善于与人合作的精神。能够处理好与他人的协作关系,集众人之智慧取长补短,是跨世纪优秀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讨论、交流的机会,让他们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

  四、 说教学程序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我按照审美激趣、赏析探究、练习感悟、评价提高四个环节来设计这节课;还根据学情,将学生分为8个组,每组6—7人,设有一个小组长。组长负责做好小组记录和记分工作。下课前,将小组的分数统计,得分高的组会得到大家的表扬。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意 图

  (一) 审美激趣

  1、 创设情境:在轻音乐声中,我让学生轻轻的闭上眼睛,接着把音乐换成森林里鸟鸣的乐曲。"让我们用心来感觉,用耳朵去"看",呆会儿,请大家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2、 在音乐渐渐的由小变大时,我也让学生漫漫的睁开眼睛。这时学生也七嘴八舌的说开了:看到了小鸟、森林、天空等。

  板书课题:小鸟的家

  3、 教师引导提问:播放有关小鸟生活记录的课件,适时的放一些特写镜头让学生观察,并不时的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这小鸟的嘴是怎样的?它们有什么特点?

  小组内讨论并回答,小组长作好记录。(引导学生从外形、羽毛、色彩、鸟窝等去观察、讨论)4、 引导学生联系自然科知识,分析小鸟与森林的关系(食物链之间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二) 赏析探究

  1、欣赏几幅有关小鸟的家的美术作品(课件演示),让学生分辨作品的种类(国画、油画、剪纸、粉印版画)及不同的构图所带来的形式美感,能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对作品的感受。

  2、指出粉印版画这幅作品(每个小组中都有一幅,便于学生观察)问学生:你知道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吗?引导学生在纸上试一试,找出正确的制作步骤。

  3、小组内试着合作一张粉印版画,注意表现出小鸟的神态特征、母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色彩的冷暖对比、鸟窝的多种表现形式。

  (三) 练习感悟:每人制作一张粉印版画的作品,引导学生注意用各种线条来表现鸟窝的机理效果。不断的运用一些鼓励性及强的语言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此时,教师只是一位积极的引导者。

  (四) 评价提高

  将学生作业全部在黑板上展贴,学生之间互评,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小鸟形态、等方面去评价。

  (五) 评选出本课优秀小组及先进个人

  (1)在音乐声中,学生如临其境,触"境"生情,引起学生们情感上的反响和共鸣。学生愉快的心情马上高涨起来。

  (2)电脑多媒体的优势在于视听结合、声图并茂。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持续长久。

  (3)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鼓励独到性和多样性,教师不是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与问题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去得出结论。

  (4)综合自然科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增强其环保意识。

  (5)初步感知作品艺术美与生活美,激起学生艺术表现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6)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深入感知阶段,强调感悟和创造意识,培养学生在感悟中爱美、审美的情趣。

  (8)使学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品、审,发现自己与他人作品中的闪光点,提高他们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9)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竞争意识。

  五、 说板书设计

  美术课要突出 "美"的原则,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简洁、形象,并充分体现课文重点。

  小 鸟的 家

  粉印版画的制作步骤:

  1、 制模版

  2、将模版与印纸重 叠,固定

  3、上色、印

  人教版小学美术说课稿(二)

  一 、教材分析:

  这节课我所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八课《狮子大王》。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面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剪、贴、撕、画的基本技能基础上来学习的。本节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狮子的形象,各种以狮子为题材的作品,引导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特点,掌握突出表现动物特点的方法是后续学习第九课《可爱的动物》和第十课《介绍我的玩具》这两课的主要方法之一。所以,学好这一课的知识是学习后两课的基础。

  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是,认识常用的色彩及形状,体验不同的媒材,不同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用不同的材料撕、剪、贴、画等方法进行创作,表现自己的想法。可见本课在本册中的重要位置。基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确定如下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抓住狮子的特点,并能够进行创造性的表现特点。

  难点:狮子头部特征的表现。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狮子五官特点,以及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欣赏狮子及其艺术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的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画画、做做、演演狮子的形象,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 、教学准备

  狮子"吼"的录音,狮子、猞猁、小熊猫的图片,表现狮子的艺术品,范作,手提袋,旧报纸,彩纸等。

  三 、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位学生坚信自己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的‘学点’".帮助他们在学习美术中去发现自己学习能力的学点"闪光点",从而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树立信心,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做好铺垫。因此,我结合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的特点以及本课的特点,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 、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四个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课的一开始,我用猜谜语和听狮子"吼"的声音引出课题。通过听—忆—看—说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唤起学生对狮子已有的记忆和认知,使学生感受体验狮子大王的凶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动机,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为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二)、分析自然界中狮子的特征

  教师出示自然界中狮子图片,提出问题:狮子一家中谁最具有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抓住雄狮子长着鬃毛这一特征。所以,雄狮子在狮子一家中最具有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头部长着鬃毛。然后,教师出示一组图片:雄狮子、猞猁、熊猫。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观察、比较、分析,狮子大王与猞猁、小熊猫比五官上有什么特点?在前面利用了观察、比较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适时引导下,准确地归概括出:狮子大王具有,鬃毛、吊眼、鼻子大、嘴巴大、牙尖、耳朵圆,六个特点。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分析雄狮子特征,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 、分析艺术作品中狮子五官的突出表现

  新课程理念强调,美术学科要注重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的联系。美术教学也是文化教学。这一环节我利用中国传统的狮子形象,以北京故宫门前的铜铸狮子和民间艺人雕刻的石狮子为例,让学生感受艺术家是如何抓住特点创作、怎样突出表现特点。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狮子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出艺术做品中狮子的嘴巴比真实的还大,露出的牙齿更尖利等。

  解决教学难点。增加了美术文化的含量。通过对艺术家作品的'观察、分析,自然的把学生带入到深层次的思维空间,在学生观察、对比、发现的过程中,不仅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而且体验了探究的快乐,得到了心里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四 、分析学生优秀作业和学生范作中狮子的表现《美术新课程标准》为美术教学活动提出的要求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不同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艺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探索的过程。"这一环节,教师根据这一要求引导学生分析小朋友优秀作业中的狮子大王的表现方法;分析学生优秀作业是怎样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的;分析小朋友的手工作业是用什么材料制做的以及制作步骤。

  人教版小学美术说课稿(三)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迷彩服》。《迷彩服》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六课。它主要是通过对动物的基本认识和对花纹、图案的观察进行联想,经过剪、贴、画等各种方法为动物们创造出各具特色绚丽的服装。

  《迷彩服》这一课是属于3年级学段的学习领域中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的这一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形、色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观看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一看,画一画,做一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逐步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动眼、动脑、动口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想象,充分表现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动物和爱好,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教学本课时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收集不同类型所需要的材料

  2、能通过观察,充分展开想象,用学过的各种手法(如绘画、拼贴等)将收集到的材料为动物们穿上绚丽的迷彩服。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本课内容和小学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我把如何利用学到的各种手法将收集到的材料为动物穿上绚丽的迷彩服为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我把如何利用不同的制作方法为动物们穿上绚丽的迷彩服并涂上不同的颜色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本课我坚持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相互原则。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评比表扬法"和"演示法"等教学方法。

  在学法上我采用"观察"、"联想"、"设计"、"评价"、"拓展"的几个环节来完成本课。

  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多媒体出示动物图画,森林里的景物。(教师)油画棒、水彩笔、彩色卡纸、动物形状、毛线和剪刀。(学生)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五个环节进行。

  (一)观察

  1、导入

  孩子们对一些新颖的物体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和对一些动物的喜爱非常热心,为了使学生快速走进课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语言导入:

  "小朋友们,快来呀!森林里要举办一场动物联欢会,小动物们都想穿上一件新颖,别致的迷彩服参加联欢会。动物们高兴极了,但是它们有些担心:谁来为它们设计制作服装呢?"我想你们一定会愿意帮助它们吗?我想你们一定不会让它们失望的。()(引出课题:迷彩服)2、在大家设计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动物身上的花纹都有哪些特点?这时我用多媒体显示动物图像让学生观察动物。说说哪些动物是由点。线。面组成的。(课件展示豹子。斑点狗)。刚刚是以一组不同的漂亮的点组成的动物花纹,(斑马)这一组是由流畅的线条组成的,大家看看最后一组图片有什么规律?(奶牛)是由块组成的,也就是不规则的面。教师总结:动物身上的花纹是由点。线。面组成的。

  (二)联想

  看完动物的花纹后再来欣赏一下作品:打开课本上的图片,讨论一下,这些作品是如何表现的?同时找出动物身上哪些是由点、线、面组成的,(分四人为一组讨论,说出点、线、面的图片)口头表扬观察仔细的的学生。接下来过度提问:老师这里有一种给动物们装上漂亮衣服的特别方法,非常简单,你们想学吗?在这一环节中,我利用提问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勤动脑、动口说出自己的想法共同交流,并在交流中获得各种适合的制作方法来设计一套绚丽的迷彩服,以此进一步的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动手的良好习惯。

  (三)动手制作

  教师板书示范步骤:1、用纸对折。2、一边画动物的斑纹,一边剪出动物的外形。3合上后便可以剪出(鱼的外形)。

  老师还帮动物们设计几套迷彩服,举例说说蝴蝶和斑马它们的主色调(五彩色和黑白色)。

  同学们,我们的小动物已经等不及了,你们马上用你们的小巧手为它们设计不同的迷彩服,可以直接画(点、线、面),也可以用老师刚才讲的方法或者用手中的材料拼贴在动物的身上(学生讨论任选一种)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巡回辅导:1、利用不同的材料勾画出不同的外形。2、绘画的学生要注意色彩的搭配。3、制作的学生要注意动物的大小,用过的废纸不要随地扔。

  (四)作品评价

  分组评价(自评、学生评、老师评),最后,每组选一副漂亮的"迷彩服"粘贴黑板上,动物有了漂亮的迷彩服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五)拓展

  大家帮小动物们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它们一定会感谢你们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怎样对待这些动物们呢?将你这节课上学到的本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如桌布、衣服 会有什么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呢?回去试试看吧!

  五、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是体现在制作作品所需要的材料和制作的步骤,这样让学生一看就明白所需要的材料和制作的先后步骤。我的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10

  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4课《艳丽的大公鸡》。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分析

  本课属于xx造型表现xx领域。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单一色调以及xx冷、暖色的基础上,xx学习对比色的应用xx,让学生了解体会xx色彩对比xx的魅力,为后面复杂色彩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情感和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从而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认识形、色、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不同美术工具与媒材进行表现,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冷色、暖色的色彩知识,体会冷暖色搭配的美感。

  培养感受色彩美的意识,逐步提高学生观察、表达和创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欣赏、绘画等方法,感受冷、暖色对比运用,使画面产生艳丽活泼的感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创作色彩画的兴趣,并学会运用色彩知识为生活服务。

  根据以上三维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冷色、暖色的色彩知识,体会冷暖色对比的美感。

  难点是:运用冷暖对比的方法,创作特色鲜明、姿态生动、色彩艳丽的大公鸡。

  二、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紧扣新课标,在本节课我将以引导者的身份,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对比法、讨论法、示范法、展示评价法。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本节课我运用了两种学法:探究性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法学法的灵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同时,课前的准备工作有: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铅笔、彩色笔、图画本、公鸡图片

  下面我将说一下重点部分:

  三、教学过程

  为了充分体现多元化评价,健身、益智、多彩童年的美术课堂教学理念,

  本课我共设计了5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课的开始,我将以猜一猜的形式,进行谜语导入:头戴大红帽,身披五彩衣,好像小闹钟,清早催人起。同学们通过特征猜出是大公鸡。引导同学们对大公鸡的特征有了初步了解。

  同时我引出课题——《艳丽的大公鸡》

  第二环节:新授知识

  1.欣赏交流

  同学们拿出课前搜集的大公鸡图片,让学生观察:单脚立地、行走、吃食、打鸣等形态各异的大公鸡。学生小组讨论,大公鸡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以及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合作,教师总结得出大公鸡有高昂的头部和美丽的鸡冠,披着彩色羽毛的身体,粗壮的爪子,翘起的尾巴。

  设计意图:学生深入了解大公鸡的形象特征,为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奠定基础,便于后期的造型表现。

  2.探索色彩

  学生观察课本34页农民画《金鸡展翅》,说出画中所用的色彩,并指明在色相环上的位置,教师引导学生从冷暖色的角度归纳色彩,得出画面中的大公鸡,把冷色和暖色一起运用,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感觉色彩艳丽动人。学生小组讨论总结:红绿、黄紫、蓝橙是给人感觉最为强烈的三组对比色。

  设计意图:复习之前学习的对比色知识,感受对比色与冷暖色的关系,解决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攻克教学重点。

  3.深入积累

  观察图片:一幅是运用同类色装饰的图案,另一幅是运用冷暖色搭配装饰的图案,引导学生欣赏、比较,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进行小结:冷暖色穿插变化丰富,给人的视觉冲击力较强,进一步探究使作品更加艳丽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视觉艺术积累,对后期的绘画创作也有促进作用。

  4.微视频示范

  通过播放微视频,讲授大公鸡的绘画步骤,教师示范色彩搭配的方法,讲解色彩搭配的注意事项。运用新媒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理解知识。

  第三环节:创作实践

  通过以上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启发学生用真实,想象,幻想,抽象多种手段来表现自己心目中,艳丽的大公鸡。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学生进行创作。我进行巡回指导,将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优秀的作品及时表扬,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第四环节:展示评价

  我设置了欣赏评价作品这一环节,为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展示,并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保护学生自尊心,采用人文性的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有效评价不仅使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都得到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四、板书设计

  我将黑板的左侧作为知识讲授区,写出本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更加清晰明了,

  将黑板右侧作为范作展示区,为学生讲解创作过程,

  并在黑板的中间设置学生作品展示区,为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展示。

  (题目)

  姿态、冷色、暖色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擦黑板!结束。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11

  一、说教材

  熟悉教材是上好一堂好课的前提,本节课选自江西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9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学生了解编织物的材料、用途等,掌握相互交错和钩连的编织方法,设计并制作一款造型新颖、美观的编织作品。在此过程中体会编织艺术的趣味,提高对民间传统手工艺术的热爱,养成对美术的浓厚兴趣和创作欲望。

  二、说学情

  深入分析教材后,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四年级的学生在观察、接受、模仿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升,尤其是动手制作能力又显著的提升。编织物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如何设计并制作一款造型新颖、美观的编织作品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结合学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发挥想象力,动手制作编织作品。

  三、说教学目标

  好的教学目标如同指路的明灯,能够明确课堂前进的道路,因此我将目标设置如下:

  知识与技能:了解编织物的材料、用途等,掌握相互交错和钩连的编织方法,设计并制作一款造型新颖、美观的编织作品。

  过程与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编织品,分析其不同用途、所需材料和编织方法。通过示范和实践练习,掌握编织的方法与步骤,运用生活中的常见材料编织一件实用又美观的小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编织艺术的趣味,提高对民间传统手工艺术的热爱,保持对美术的浓厚兴趣和创作欲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材内容、学生学情及教学目标后,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掌握相互交错和钩连的编织方法,能够自己编织出一件作品。

  难点:能够从造型、色彩设计生活物品并进行编织。

  五、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只有方法得当,教师才能有条不紊地施教,学生才会兴趣盎然地学习。所以本节课我将采用提问法、讨论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好的教学准备可以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因此,我在课前准备了多媒体课件以及塑料绳、竹条、布绳及彩纸等基本制作材料。

  七、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实践主线”的原则,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活动一:趣味情境导入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好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基于此,我会向学生展示《两只蟋蟀》编织作品,并引导学生思考表现的是什么动物?两只蟋蟀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编织并补充:编织是我们民间美术中重要的一类,在生活中应用广泛,随处可见,拥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进而引入课题《巧手编织》。

  活动二:作品图像识读

  美术课程强调关注文化与生活,因此我将展示收纳篮、果盘、中国结等实物,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在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学生积极踊跃回答,我顺势总结出:编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种类繁多,包括实用的生活用品和美观的工艺品。

  接着,我会从实用与美观两个角度入手引导学生欣赏编织作品。我将以小组为单位分发编织物品,并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这些编织品是用什么材料编织而成的?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易取的材料可以利用?学生能够快速地回答出玉米叶、草绳等。对于他们的回答我会给予肯定并做出补充塑料绳子、竹条、彩色布绳、鞋带等均可作为编织的材料。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手中的编织物品,并小组讨论这些编织品在造型和色彩上分别有什么特点?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我会与学生共同总结出:编织品的造型多样,色彩丰富。

  从生活物品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思考,在锻炼了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到了生活与美术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作美的能力。

  活动三:技法表现探究

  编织方法是本课的重难点,我会先请学生观察小组内的编织物品,并思考他们是如何编织出来的?鼓励学生大胆的尝试。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探究结果,并赞许他们的探究能力。

  结合学生的探究结果,我会以《彩鱼》为例示范编织的制作方法:首先,先用一根彩色长绳从中间对折,再沿中缝向两侧翻折;其次,添加纵向彩纸与横向彩纸交错叠压,边缘翻折为横向,重复此操作直至形状完成;最后,整理细节,修剪多余彩纸。

  学生先探究,教师后示范的方式符合新课标指出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活动四:美术创意实践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因此,我设置了艺术体验的小环节。首先请学生搜集身边的材料并从造型、色彩等方面思考设计思路。然后选择身边易取的材料,编织一件实用又美观的小作品。学生在构思和实践创作过程中我会巡视指导,并从选材,编织手法,色彩搭配等方面给出指导意见。引导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艺术作品,提高课堂作业效率。

  活动五:多元展示评价

  同学们创作完成后,我会创设“编织大观园”的趣味情境,引导学生勇敢分享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主要从编织的材料、手法、造型和颜色等进行多元化评价。在相互交流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审美判断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六:小结升华作业

  科学精炼的结束语能够起到优化课程的效果,为此,我将多媒体展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中编织的相关视频,再次引导学生认识到民间美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的情感。同时再次强调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艺术,我们应该用美的眼光去发现美、创造美。

  最后,我将请学生将创作的物品装饰生活或者应用于生活。

  八、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本节课以总分式的结构——理清教学内容的“主干”和“枝叶”,以下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12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民族纹样的样式美

  2、画画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能在平面图形设计中选择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装饰

  3、尊重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纹样的艺术魅力,发现并创造生活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民族纹样的造型美和形式美,把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装饰在平面图形中

  2、难点:能把喜欢的民族纹样运用于平面设计,体现出较好的色彩搭配和构成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具有民族纹样的物品,彩笔、画纸 (教师)有民族纹样的相关物品,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1、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普通花布和有民族纹样的花布(最好是实物)。

  比一比,两块花布的纹样有什么不同?

  小结:民族纹样的花布更别致,这些民族纹样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学习《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2、了解民族纹样的运用

  (1)出示:民族风的服饰、鞋、包。

  体会:民族纹样使服饰、鞋、包更漂亮

  (2)出示:民族风的家居布艺

  体会:民族纹样使布艺更美丽、环境更舒适

  4、认识民族纹样

  (1) 美在变化与统一

  ① 出示:白族刺绣小围兜

  猜一猜:这个小围兜为谁设计?美在哪里?

  口水兜上有什么纹样?

  纹样是怎么构成的`?

  小结:图案中有动物纹样和植物纹样,对称的构成方式,色彩丰富 ② 出示:彝族刺绣肚兜

  看一看:肚兜上的图案美在哪儿?

  肚兜上有什么纹样?

  花纹是怎样构成的?

  选用哪些颜色搭配的?有什么寓意?

  小结:直立对称的构成方式。中间是人物纹样和花草纹样;周围是连续花草纹。 它主要有三种颜色:红色表达热情、豪放;黑色表达严肃、尊贵;黄色表达和平、亲切。

  (2) 美在对称与平衡

  出示:白族扎染方巾

  想一想:在抽象的图案中你看出了哪些纹样?

  这个图案花纹是怎样构成的?

  用什么颜色搭配的?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13

  教材分析:

  过年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特殊的几天,是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天涯的游子在此时回来相聚;农民们忙着庆贺一年的丰收;工人们忙碌的奔波着准备年货;小孩子们穿上了新衣点燃了鞭炮……在此时幸福的笑脸是一样的,快乐的心情是一样的,祝福的心愿是一样的。

  本课学习内容是以过年的活动为主题,通过让学生说一说过年的习俗和祝福的方式,画一画过年快乐心情的活动,了解民间春节的风土人情及其相应的民间美术形式(门神画、年画与吉祥符号、农民画等),培养学生借助民间习俗和民间特有的美术形式表达审美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生活与美术绘画学习的感悟和理解,获得生活与艺术的情感熏陶,在回忆、接触与表现的活动中体验生活的快乐与艺术的美感。学习活动方式属于“造型与表现”领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年的来历,以及过年的风土人情、活动方式,

  2、能力目标:掌握绘画构图知识和人物的基本表现方法。

  3、情感态度:调动学生对过年习俗的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4、利用齐齐乐教学互动软件,促进师生交流互动,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学情分析:从知识掌握程度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已经知道了过年的一些风土人情与活动方式。从学习能力来看,学生能通过观察对比和齐齐乐的选题测试,归纳出表现过年氛围的方法。通过情感态度上看,学生能够感受到过年时的快乐心情,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画中人物表情、动作的表现。

  教学难点:

  从人物、环境、物品的细节上突出过年时的氛围。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猜谜)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课件播放谜语,谜底—鞭炮)

  一根藤儿结满果,

  颗颗果子红又红,

  藤儿朝火往上窜,

  果子噼啪往下落。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的游戏引出鞭炮这一话题,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2、师:什么时候用鞭炮?(生:有喜事、过节……)

  3、师: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里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生:过年)

  板书课件展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方式揭示课题——过年)

  二、交流激趣

  课件展示三个话题,学生小组讨论,点名任选其一回答。

  1、学生说一说自己熟悉的过年情景。

  2、简介过年的习俗

  3、祝福新年的方式。

  教师播放动画简述年的来历

  (设计意图:营造一个温馨愉悦的氛围,通过交流、欣赏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过年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三、分析与探索

  1、组织学生阅读欣赏教材内容

  思考:过年时与美术有关的活动①画年画、农民画②贴对联、门神、③剪吉祥福字、窗花④编装饰物。(通过画面内容分析表达的寓意)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了解各个地方不同庆祝新年的方式,感受美术活动的丰富多彩。)

  2、师生展开交流,说一说这些活动的意义。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14

  老师们:下午好!我今天的说课将采用"五说"的说课模式。 即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课后反思。理论根据将贯穿在以上流程中。

  1、说教材:

  我今天说的是"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内容的课业,是综合性很强的课业。因此,本课内容无论从形式到内容在设计上都贯穿了很新的教学理念,完全符合《二期课改》中的"基本理念"的要求。本人对教材的理解是:由于孩子们从小就对大树和小鸟有着特殊的情感,因此,这节课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与创作空间,而且在设计中"隐藏"了一部分创作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学习、思考的空间,能够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出发,达到了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的完美统一。

  由于本课是一节"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综合美术课,因而在备课上我充分考虑了教学内容多与学生好动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二期课改提出的"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关注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的要求以"快乐求知"为目标,打破原有的单纯的讲画教学模式,力求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平等、合作、竞争"的课堂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真正体验到求知的快乐。

  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对教材的理解制订了以下教目标。

  认知领域: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绘制各种形态的小鸟的家。

  操作领域:通过听、看、想、说、演、画、玩等不同的活动形式,使学生能够表现出一个美丽温馨的小鸟的家。

  情感领域:通过小鸟的家的综合活动教学,加强学生的爱鸟护鸟的意识,以增加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小鸟的家的认识、掌握、表现。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师生间的互动、学生间的互动。解决措施:

  2、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方法:1.游戏法2.情景法 3.交流法 4.竞赛法

  3、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性观认为:在优化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中人会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因此我采用人性化的方法指导,在为学生创设尊重,情性,理解的人文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启发教给学生听、说、做、玩、画、演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4、说教学过程:

  二期课改强调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游戏导入、引出主题。

  {1、游戏:猜猜小鸟的名字。2、欣赏:小鸟在森林里欢声歌唱。}(引出小鸟的家在美丽的森林里)

  第二环节:新授课——重视知识"活化".获得知识就意味着发现,意味着解决。在学生面前展现出直观鲜明的形象,结合教师巧妙的启发,引导学生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美术的知识与技能。具体操作:

  1:融入角色,启迪想象。

  运用对比的手段体现小鸟有家的快乐A:让学生扮演鸟、树、花等表现小鸟在森林里的快乐生活。(让学生感受小鸟有家的欢乐)B:插入灰暗的画面和小鸟的哭声。 讨论:"小鸟为什么会失去了家?

  进入关键:思考: "你能给小鸟做点什么?"结论:师生一起用大块的纸样"栽植"一片美丽的森林。(引导学生找到帮小鸟解决痛苦的办法:重建美丽的家园。)

  2: 观察生活,激发创作欲望。

  A:多媒体播放:学生家里的照片。(引出家的涵义:温暖、舒适、安全)

  B:幻灯画面观察小鸟的生活。了解自然状态中各种各样的鸟窝、鸟巢(树上的、草地上的、水边上的、人工构造的)(引导学生了解鸟窝构造的基本特点,结合家的涵义进而激活思维发散再提出创作要求:"你会给小鸟设计个什么样的家呢?")(注意:鸟窝和"家"的区别)

  C:小组讨论(请个别学生先谈谈自己的想法。)通过上述游戏表演和教师的启发提问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第三个环节:当堂练习——重视个人创作与集体创作结合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给小鸟设计美丽的家。(绘画设计,彩纸粘贴)。

  要求:给小鸟设计一个造型独特、色彩完美、形式多样的家,并把设计好的家贴在前面的树林里。在学生明确了作业要求后进行创作,把个人创作与集体创作结合起来。除了个别辅导外,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创作感,激励学生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小鸟的家,达到启发想象力和创新,()同时增强了集体协作精神。

  第四个环节:小结——重视知识的导入和发展

  这节课采取了学生自评,互评和师生评相结合方式,使学生在横向联系中拓展思路,体会了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情感目标。具体操作是

  当小鸟的家设计好后1、请学生自己谈谈成功之处2、请同学投票选出最佳设计3、教师总评并和学生一起体会小鸟重获家园的喜悦。

  5、说课后反思:

  学生:作业展示(附小朋友的话)

  教师:

  1、总之,这节课教学效果不错,教学过程成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技能、认知、情感、各项预定目标,在寓教于乐中圆满完成,体现了二期课改要求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形成了对综合美术的持久兴趣。

  2、由于是对综合美术的初次尝试,对一些环节的估计不足。

【小学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说课稿03-15

小学美术说课稿15篇06-14

小学美术说课稿13篇06-11

小学美术说课稿(15篇)01-04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02-21

【精华】小学美术说课稿8篇03-23

【热门】小学美术说课稿3篇04-09

有关小学美术说课稿五篇04-27

小学美术说课稿范文5篇05-17

关于小学美术说课稿三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