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运用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积累与运用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积累与运用的教学设计1
一、教学要求:
1、读背《清平乐》,知道这首词描绘了农村的风光和人们的劳动生活。
2、阅读短文《怎样制作树叶书签》,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和说明顺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树叶书签的制作步骤,并按短文讲述的方法,自己制作树叶书签。
3、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制成精美的手工制品,将制作过程写清楚并写出自己的乐趣或收获。
4、和同学一起参加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开科技知识介绍会的形式,集阅读、制作、展示、交流为一体,在活动中拓展科技知识,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阅读短文《怎样制作树叶书签》,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和说明顺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树叶书签的制作步骤,并按短文讲述的方法,自己制作树叶书签。
2、和同学一起参加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开科技知识介绍会的形式,集阅读、制作、展示、交流为一体,在活动中拓展科技知识,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
三、教学时数:
5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阅读)
〈一〉、完成“读读背背”
1、检查预习,自学这首词。
(1)学生找资料,交流对词牌及作者生平的了解,教师作适当补充。
(2)自学字词,注意读准以下字音:清平乐(yuè)、
媚(mèi)、媪(ǎo)、亡(wú)、赖(lài)、
剥(bāo)、蓬(péng)。
(3)指名读这首词。
(4)分别找出词的上阕和下阕。
2、学习词的上半阕。
(1)学生自读词的上阕。
(2)如果请你根据上阕的内容画一幅画,你会画些什么?(根据学
生的回答,教师相应出示:“茅檐”、“小溪”、“青草”、“正在喝酒聊天的老夫妇”。)
(3)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上阕的'内容。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上半阕。
3、学习词的下半阕。
(1)先默读,再讨论下半阕分别写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2)汇报讨论情况。
(3)教师出示图,请学生对照课文认真观察,找出大儿子、二儿子、小儿子分别在哪里,从而理解方位词:溪东、溪头。
(4)在老农的三个儿子中作者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小儿子的天真、可爱。)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下半阕。
4、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词。
5、指导学生背诵这首词。
〈二〉、完成“阅读”。
1、激趣:
展示几枚精美的树叶书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看到这么美的书签,你们一定想知道是怎么制作的,也一定想动手做一做吧。我们一起来读短文《怎样制作树叶书签》。
2、自读课文。
(1)思考:说说制作树叶书签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在关键词句下面画上横线。
(2)讨论:制作树叶书签有几个步骤?
3、用自己的话说说制作树叶书签的步骤。
4、请做过树叶书签的同学谈谈自己制作的经验。
5、布置课外动手实践。
根据短文讲述的方法,自己动手做一个树叶书签。几天后在班上展示,评出优秀作品。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出示题目,明确要求,展示小制作。
1、同学们心灵手巧,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许多有趣的小制作。谁愿
意展示自己的小制作,说一说小制作的名称?(学生上台展示)
2、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不少作品与大家分享。(展示:蛋壳制作的小
鸡、笔管制作的三个和尚、废羽毛开屏、易拉罐制作的京剧脸谱等。)
〈二〉、学生看着小制作,回忆制作过程。
〈三〉、明确习作顺序。
要写好这篇说明文,请看写作“锦囊”课件(或投影)。
1、写明需要准备的材料和工具。
2、分几步写清楚制作的过程。
3、写写在制作过程中得到的乐趣或收获。
〈四〉、积极参与,动手制作。
1、这节课,我们一起用蛋壳制作小鸡。先瞧瞧,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教师边出示洗净晾干待用的蛋壳、橡皮泥、热熔胶、清油、剪刀、毛笔、颜料,边请学生说出名称,相继板书。)
2、请一位学生上台制作,其他学生观看。
3、多么可爱的小鸡。谁来说说制作过程,注意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
4、先取一个鸡蛋壳横放在橡皮泥上做小鸡的身体,再小心地剪半个鸡
蛋壳作小鸡头,在边上涂热溶胶与身体粘接,接着用红色橡皮泥捏出鸡冠和尖嘴巴,分别粘在小鸡的头部,然后用颜料画上眼睛、翅膀,最后等晾干后涂上清油,这样就做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鸡。
〈五〉、展开想像,抒之以情。
你们喜欢这只小鸡吗?看到这只小鸡,你们都想到些什么?
〈六〉、整理思路,先说后写。
1、你制作了什么小制作,先准备了哪些材料?(先同桌互相说,再指名说。)
2、你是怎样制作的?请分步说。(先同桌互相说,再指名说。)
3、制作小制作后,你有什么收获?(同桌互相说。)
〈七〉、简要小结,指导习作。
1、这次作文要求有三点:
(1)写明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2)分几步写出制作过程;
(3)
写出制作的结果及完成制作时的心情。
2.学生动手写,教师巡视指导。
积累与运用的教学设计2
一、 背诵课外选诗《望洞庭》。
二、 阅读练习。
三、 看图作文。
教学重点:
看清图意,推前想后。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回忆诗歌,背诵。
1、 教师点诗,全班背诵。
2、 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诗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 统计,评选最优秀的诗歌背诵者。
二、 欣赏、背诵《菩萨蛮》。
1、 听教师背诵,学生开始自由想象。
2、 学生齐读。
3、 教师讲述辛弃疾及相关的故事。
4、 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的意境。练习背诵。
5、 检查。
三、 课后背诵有关长江的诗歌。
【积累与运用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10-06
《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11-10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09-11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11-07
《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12-22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11-04
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04-07
《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13篇12-14
《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6篇11-22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15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