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纯碱的性质》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纯碱的性质》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纯碱的性质》教学设计1
宋心琦教授曾提到:“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化学专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念,学生能否牢固地、正确的,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
基于此,我在化学教学中紧紧抓住三个方面:
(1)必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或者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
(2)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开展相关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切身体验;
(3)教师予以适当的点拨和体现,引导学生实现相关知识的升华而实现观念性的提升。
以下是我在《纯碱的性质》一课中的教学设计,恳请大家指导。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纯碱的性质实验是本节的重点。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做过探究酸、碱性质的实验,为本节课的实验奠定了基础。
但是由于学生的储备有限,课堂时间也有限,所以本节课按照课本的设计意图将探究实验改为验证碳酸钠的性质,这样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实验,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纯碱的化学性质,至盐的化学性质,使学生尝试由点到面的学习知识的方法。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本节的难点。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在酸碱部分已学过,学生对其反应条件有一定认识。学习了盐的有关知识,再引导学生从离子的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从而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微粒观和科学观。
(二)教材主要内容。
本节课包含以下2个内容:纯碱的性质和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知道酸、碱能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纯碱等盐类物质的性质难度不大,但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不易理解,教师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循序渐进,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三、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由一个小谜语引出纯碱的性质,进而得出盐的性质。在学生进行实验后,由点到面总结出纯碱的化学性质,进而得出盐的化学性质。在针对实验中4个化学反应,分析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在后面的习题设计中,试一试里考察的是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且所涉及的方程式分别从盐+盐,碱+盐,碱+酸,酸+盐4个方面考虑,考察全面。后面的活学活用与前面的小谜语相呼应,而且还结合生活实际,更是对本节课的一个抽查。
最后的习题设计大胆选取中考试题和与生活相联系的题目。第1题是2014年中考题,考查的是离子共存问题,但实质考查的是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第2、3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体会到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最后的实践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纯碱(碳酸钠)等盐类物质的重要性质。
2、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到平等交流、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习兴趣。
2、渗透化学学习方法,使学生乐学,会学。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纯碱的性质。
2、教学难点: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六、教学反思:
在本次授课中,由一个小谜语自然引入纯碱的性质,接下来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并由实验结果总结出纯碱的化学性质。接下来根据纯碱的化学性质分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再由此引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在练习题的选用中,注意考查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并做到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此外,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授课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巧妙诱导,及时有效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并注意:有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学生是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纯碱的性质》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纯碱的物理性质,探究纯碱的化学性质,并能解释一些相关的生活现象。
2、学会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会判断一些物质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能力培养:
通过引导学生对碳酸钠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探究物质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实验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
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及其实际应用,复分解反应实质的理解和应用辅助手段:多媒体、演示实验
实验用品:
碳酸钠固体及其溶液,蒸馏水,无色酚酞,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钡溶液,试管,胶头滴管,火柴,烧杯等
【教学过程】
教学意图
[引言]多媒体展示关于纯碱的谜语,并简单介绍纯碱的一些重要用途。
[过渡]由于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了解碳酸钠的性质,由此引出课题。
[板书]碳酸钠的性质
[展示]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引导]探究物质的性质一般是从观察物质的外观开始,通过观察物质的外观了解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现在请大家来观察这瓶药品。
[展示碳酸钠样品]
一、物理性质
[过渡]通过观察碳酸钠的外观我们了解了碳酸钠的`部分物理性质,那么碳酸钠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引导]分别叫学生演示
1、碳酸钠溶液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结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使无色酚酞变红,故碳酸钠虽是盐类,但却称其为纯碱。告知学生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2、碳酸钠固体与酸反应
结论:碳酸钠可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多媒体展示拓展应用问题,并要求学生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并和以上碳酸钠和酸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比较,得出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结论: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思考:碳酸钠溶液可以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吗?氢氧化钾溶液呢?
4、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结论: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后沉淀溶解。
提示:也可将氯化钡换成氯化钙。
二、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1.溶液显碱性
2.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3.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
4.与某些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
三.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向盛有待测物质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迅速将燃着的木条伸进试管口,木条熄灭(或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
[展示]多媒体展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分析,由此得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四、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酸碱盐电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的过程。
[解释]氢氧化钾溶液不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原因。
[小结]本节课你的收获都有哪些?
观察、总结出碳酸钠的部分物理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个别学生完成演示实验,其他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
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观察并思考
整理实验现象及结论,总结出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思考,并完成练习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到碳酸钠与生活的关系密切。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物质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总结,归纳能力,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
突出学习要点
【《纯碱的性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10-21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07-07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2-19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08-17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1-30
《分数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1-13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2-05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12-09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1-17
《分数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