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了解了哪些有关时间的`信息?与同学说一说。
2、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小明刷牙需要2( )。
(2)小红系红领巾用了16( )。
(3)课间休息10( )。
(4)爸爸每天工作8( )。
3、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学生独立完成P63页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
2、完成P63-64页第4、5题。
(1)学生独立计算经过的时间。
(2)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3、完成P64页第6题。
(1)学生先估计,填空。
(2)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进行验证,再填上实际需要的时间。
4、完成P66页第9题。
(1)多名同学说一说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
(2)在课本上完成66页表格。
三、实践应用
1、在书上完成P65第8题。
(1)出示光明小学作息时间表,读时间表。
(2)分小组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然后进行汇报交流。
(3)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提出的问题。
2、完成P64第7题。
(1)说一说你感兴趣的电视节目有哪些?
(2)回家后想办法把它们的开始和结束时刻都记录下来。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单位的转换及经过时间的计算。
2、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幻灯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师用时钟模型拨时间,师提问:
1)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
2)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3)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又是多少呢?
2、1时=( )分 1分=( )秒
3、教师演示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4、引出课题:时间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时、分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例1:2时=( )分
1) 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 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 学生汇报:
①60+60=120分
②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师板书小结:
2时=( 120 )分
60×2
5)巩固练习:
5时=( )分 120分=( )时
2、分、秒之间的单位换算。
1分=( )秒 3分=( )秒
1)学生尝试练习。
2)学生讨论:你是怎么做3分=( )秒的?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
3、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
3时=( )分 4分=( )秒
180秒=( )分 60秒=( )分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4、教学例2。
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说图意:
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1)师拨7时30分到7时45分之间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时间的变化。
2)提问: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①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②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略)
5、生生互动:
学生分组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其他的学生帮忙算一算这位同学从家到学校需要多少时间。
三、巩固新知
1、填空:
1)50分比1时少( )分 ,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2、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题,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8时40分再加上( )就是9时。
3、竞赛: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
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4、下面是小明周末下午的时间安排表。
2:30-2:50做作业 2:50-3:30 看电视 3:30-5:30 画 画 5:30-6:00 吃晚饭
看表回答问题:1)做作业用了多长时间?
2)画画用了多长时间?
3)小明吃晚饭后还可以玩2小时才睡觉,他应该什么时候睡觉?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
五、板书设计:
时间的计算
2时=( 120 )分 5时=( 300 )分
120分=( 2 )时 3分=( 180 )秒
45-30=15,是15分钟
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
2、了解时间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会通过观察、数格子、计算来知道所经过的时间。
3、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时、分、秒进率
板书:1时=60分 1分=60秒
2、填空题
2 时=( )分 2 分=( )秒
180分=( )时 120秒=( )分
1时40分=( )分 6分=( )秒
3、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2)看一场电影要2( )。
(3)小东跑一100米要用16( )。
二、探究新知
1、小学作息时间表
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学作息时间表”学生自读问题,依次解决问题
(1)上午第一节课是从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这一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你是怎么知道一节课的时间,你有什么方法?你会不会列算式。
(老师讲解列算式计算)
板书:8:50 – 8:10=40分
8 :5 0-8 :1 0
4 0
答:这节课上了40分钟。
(2)反馈练习:学生板演,说说自己怎么想的。
下午第七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3)深入探究,10:50~11:30 第四节上了多少时间?
学生先试做,问在计算中发现有什么问题?
重点讲解分不够减,到时退一作60分。
(4)反馈练习:1.小明从家里出发去学校,路上经历了多长时间?先看钟表,再请列式计算。
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学生板演并订正错误。
三、巩固练习
1、王老师看一场电影时刻表如下,请问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2、王华上午在校3小时20分,下午在校2小时30分。他一天在学校多长时间?上午比下午多多少时间?
3、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每天要在7:40到学校,他应该在什么时候从家出发,才能准时到校?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的换算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进一步体验具体时间的长短,进一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点。
2、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的换算和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时间的换算和简单计算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充分的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2、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钟表,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
1、教师出示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学生互相猜测。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1)“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明确:矮子指的是时针,高个子指的`是分针。
(2)教师提问:“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1分)
“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1小时)
“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1小时)
“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12小时)
(3)教师进一步提问:“1时等于多少分”?(1时=60分)
“1分等于多少秒”?(1分=60秒)
3、教师用演示不同的时刻的钟面,指名学生读出时间。
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了认识时间,但如何计算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2时=()分
(2)教师:1时等于多少分?(学生答:60分)那2时呢?
(3)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4)汇报总结(具体说说是怎样想的)列式表示:
算法①:60+60=120分
算法②: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1时等于60分,有几时就是几个60分,反之亦然:每60分就等于1时,有几个60分就是几时。
2、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班上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
60分=1时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例2的情境图,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内容,然后指名学生说说图意,最后明确: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教师提出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两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每格是5分钟,3格就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教师小结:我们可以按照分针走的格数进行计算,也可以用最后的时间减去出发的时间就是经过的时间。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自己完成,在集体订正。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补充练习: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教师补充练习题,显然学生自己试着填一填,在班上集体订正。
3、抢答: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4、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进行实际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家长帮助学生一起完成。
5、完成“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6、完成“练习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教育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
7、补充题目。
(1) 1分=()秒 4时=()分 9分○9秒 36分○2时
5分=()秒 150秒○2分 400分○4时 10分○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补充练习,学生自由练习,最后班上集体订正。
四、总结评价
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
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一节课40分钟。
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1-16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03-20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08-16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05-13
鲁迅与时间教学设计10-17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04-21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04-09
《用水计量时间》教学设计12-16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