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计量时间》教学设计

时间:2023-12-16 10:46:3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用水计量时间》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用水计量时间》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用水计量时间》教学设计

《用水计量时间》教学设计1

  第三单元第2课《用水计量时间》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初始水位高度和孔径不变,流出相同水量所需的时间一致;保持水位高度不变,水流的速度不变。水流的这一特点可用于计时。

  2.能通过实验发现影响水流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能通过观察古人利用流水计时的装置,结合自己的实验探究,理解这些装置计时的方法。

  3.理解古人的聪明才智,对古人的智慧创作产生敬佩之情。在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时能始终保持严谨细致的态度。

  4.了解社会的发展会带动计时工具的进步。

  【学习重点】

  能通过实验发现影响水流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学习难点】

  能通过观察古人利用流水计时的装置,结合自己的实验探究,理解这些装置计时的方法。

  【学习流程】

  一、导入

  1.我们已经知道古人曾用太阳钟、燃香钟计时,但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缺陷,你他们还有哪些技术方法呢?说说古代的计时工具。

  2.(课件出示古代水钟图)认真观察思考:水真的可以用来计时吗?古人的水钟又是怎么来计时的呢?

  3.板书课题:用水计量时间。

  设计意图:课始,首先回顾了古人的计时方法,通过交流,学生知道古人曾经用水钟来计量时间。接着出示一幅古代的水钟图,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人是怎样利用流水来计时的。学生看到插图也许并不清楚,水怎么可以用来计时?古人的水钟又是怎么计时的?于是提出本课的核心问题“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这样自然就引出下面的探索环节,使学生投入到“古代的水钟如何计时”的研究中去。

  二、学程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组装装置,观察水流。

  主问题1.水流是否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流?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探究

  1.出示简易水钟(瓶中盛200毫升水,下面用量筒接水)。

  2.想一想:怎样组装一个这样的简易水钟。

  第二步:互学讨论

  1.小组研讨实验组装步骤。

  (1)透明塑料瓶去底,倒过来盛水。

  (2)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让水从小孔缓慢流出。

  (3)在瓶子里装200毫升水,下面用量筒接住流出的水。

  2.小组合作组装装置。

  3.小组开展实验探究,观察水流速度是否均匀。

  交流研讨:水流是否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流?(预设1:可能均匀;预设2:可能不均匀)

  第三步:展学交互

  1.结合实验记录,汇报研讨问题。

  2.其他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

  设计意图:测量之前,先组装、熟悉装置并对水流进行观察,以积累直观经验,激发学生思考新的问题。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探究200毫升水中分别漏出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需要的时间。

  主问题2.水流速度是匀速的吗?水流速度受什么因素影响?

  学法指导

  第一步:互学讨论

  1.探究200毫升水中漏出50毫升需要的时间。

  (1)明确任务:测量从200毫升水漏出5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

  操作注意事项:

  ①我们用手先堵住瓶孔,往瓶子倒入200毫升水。

  ②准备好计时器,滴水的同时开始计时。

  ③当水漏出50毫升时,暂停时间并记录。

  ④看水位时视线注意要平视。

  ⑤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我们要再重新将水加满至200毫升,反复刚才的实验步骤。

  (2)学生分组实验,及时记录测量结果。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的操作。

  (3)观察各组数据,小组研讨:水流速度是匀速的吗?

  (预设:如果孔的`大小和初始水位高度不变,流出相同多的水,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推测200毫升水中漏出100毫升、150毫升需要的时间。

  (4)实验探究200毫升水中漏出100毫升、150毫升需要的时间,及时记录测量结果。

  (5)观察各组数据,小组研讨交流。

  ①水流速度是匀速的吗?(预设:越来越慢,且不成倍比关系)

  ②水流速度受什么因素影响?(预设:同一装置中,水流速度受水位影响,随着水位下降,水流速度越来越慢。)

  ③怎样能让水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流?(预设:保持水位不变。)第二步:展学交互

  1.结合实验记录汇报研讨问题,小组成员分工汇报。

  2.其他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

  设计意图:水位不同,水流速度是变化的还是不变的,学生凭直觉和观察很难确认,通过重复测量和分析数据,能进一步认识水流的特点。

  三、总结

  1.观察古代水钟,思考并交流它是如何准确计时的。

  思考:古人是如何控制水以固定速度往下滴?

  (预设:盛水漏斗中的锥体用来控制流水孔的大小,盛水漏斗边上的泄水孔用来保持水位高低)

  2.如果你来设计制作水钟,你会怎样做?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

  四、作业设计

  1.2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漏出前50毫升水和最后50毫升水比较(A)。

  A.前50毫升水漏得快B.后50毫升水漏得快C.漏的速度是一样的D.前50毫升水漏得慢2.滴漏的漏水速度与(A)无关。

  A.滴漏中的水位B.漏水孔的大小C.容器的颜色D.容器的形状3.与太阳钟相比,水钟最大的优点是(B)。

  A.更先进B.使用不受天气影响C.更准确D.更便捷

  4.“探究从200毫升水漏出5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C)。

  A.每组实验,反复多次操作B.水位读数时,视线要平视C.盛水瓶子应选择不透明的D.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用水计量时间》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在观察流水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水流动的特点和影响水流速度变化的因素,从而意识到可以用水来计量时间,学习理解水钟的计时原理,也为下节课设计和制作我们的水钟做了知识上的铺垫。

  本课教材围绕本单元“计量时间”的核心概念,设计了两个实验活动,第一个实验是观察水流的速度,第二个实验是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学生将通过这两个实验来探究和认识用水计时的原理。

  水流实验中,水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不是匀速的,那么这种情况下用水计时就存在问题,而准确地计时需要水流的速度不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本课中影响水流速度的因素主要有水位和孔径两个,教材注重启发学生想办法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即保持水位相同,最后结合对古代水钟相关知识的研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用水计量时间的理解和运用。

  【学情分析】

  在观察水流的速度的实验中,要充分考虑塑料瓶盖上孔径的大小(影响实验时间和测量误差等)、观察一次所需的时间(要考虑一节课的时间限制)、测量的误差(如量筒的粗细等)等多种因素。学生通过重复测量,不难发现如果孔的大小和初始水位高度不变,流出相同多的水,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如果测量比较准确,还会发现水在下流过程中是不匀速的,随着瓶内水位的下降,水流速度将会越来越慢。随着实验的逐渐递进,学生对水流流动速度的认识也更进一步完善了。另外,本课的实验操作性强,需要小组成员之间密切配合,教师需要在指导好小组分工与合作的前提下,保证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与实验探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初始水位高度和孔径不变,流出相同水量所需的时间一致;保持水位高度不变,水流的速度不变。水流的这一特点可用于计时。

  科学探究目标:

  能通过实验发现影响水流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能通过观察古人利用流水计时的装置,结合自己的实验探究,理解这些装置计时的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理解古人的聪明才智,对古人的智慧创作产生敬佩之情。

  在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时能始终保持严谨细致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

  了解社会的发展会带动计时工具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发现水流的主要特点以及影响水流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和认识用水计时的原理。

  【材料准备】

  能容纳

  200

  毫升水的

  塑料瓶子、200

  毫升量筒(量杯)、记号

  笔、工字钉、透明水杯。

  【教学过程】

  1.导入

  观察洗碗时流水的照片。

  教师提问:水可以用来计时吗?

  学生思考:水能否用来计时?水怎样可以用来计时?

  教师提问:古人是怎样利用水计时的呢?

  学生思考:古人利用水钟计时,水钟是怎样计时的呢?

  教师活动:提炼用水计量时间,引入水钟的概念,并板书。

  设计意图:以“流水”导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发学生对于水是否可以用来计时以及怎样用来计时的思考,接着教师再次抛出问题:“古人是怎样利用水计时的呢?”学生思考水钟计时的原理。在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情境里,提炼出用水计时的.科学概念,在此基础上,逐步衍生出新问题。

  2.探索

  学生活动1:学生做实验,观察水流的速度。

  设计意图:用水计量时间的的核心问题是流水的是否速度均匀以及如何用来计时?学生在课堂导入环节被问题吸引,顺利投入到接下来的探索环节,研究水流的流速是否均匀。因此,这里设计学生观察水流的速度的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可能会发现水流的速度是均匀的,也可能会认为水流的速度并不均匀,这为后面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的活动提供了必要性。

  学生活动2:学生做实验,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记录观测结果。

  设计意图:水流速度到底是不是均匀的呢?学生自然会想到可以用秒表来测量一下。于是,进入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的活动:测量从200毫升水中流出,5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通过重复测量,学生会发现:如果孔的大小和初始水位高度不变,流出相同多的水,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水在下流过程中是不匀速的,随着水位的下降,水流速度将会越来越慢。观察和测量水流的速度的实验是本课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探究活动,观察、测量水流的速度形成了逐渐递进的结构,学生通过这两个实验探究和认识了用水计时的原理。

  学生活动3:学生观察古代水钟结构。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观察和测量水流速度的实验,已经认识到水流速度是不均匀的,水位高低的变化会引起水流速度的变化,保持水位不变才可以保持水流速度的均匀。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观察古代水钟结构,分析各构件的作用,理解古人的设计原理,了解古人如何做到保持水位高度相同从而控制水流速度不变,从而掌握用水计时的科学知识。

  3.研讨问题

  (1)水流的速度是否均匀

  教师提问引导:水流的速度是均匀的吗?怎样才能让水以均匀的速度速度往下流?

  学生思考并用实验验证水位变化会引起水流速度变化,保持水位不变既可以保持水流速度不变。

  (2)水钟的相关知识

  教师提问引导:古代的水钟用水滴有什么好处?人们是怎样控制水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滴的?

  学生思考水钟用水滴的好处以及人们是怎样控制水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滴的,并与同学交流们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研讨问题从水流的速度是否均匀到水钟的相关知识,贯穿于实验探索的活动过程及之后,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对于水流速度以及水钟的认知逐渐深入,进而引发学生对于用水计时的更多思考和求知。

  4.思考与拓展

  教师引发思考:随着探索实验活动以及研讨问题的进行,我们已经掌握了用水计时的知识理论基础,那么我们可以自己做个水钟用来计时吗?

  学生思考:制作水钟需要什么材料和工具?做个什么样的水钟?怎样制作水钟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具备了制作水钟的知识理论基础,站在工程设计的角度,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制作水钟,从而有机会综合所学的各方面知识,体验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用水计量时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鲁迅与时间教学设计10-17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05-13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04-07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04-09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04-08

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设计12-22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15篇06-25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4篇06-26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14篇06-26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15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