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的孩子》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07 17:40:4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槐乡的孩子》的教学设计【优选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槐乡的孩子》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槐乡的孩子》的教学设计【优选15篇】

《槐乡的孩子》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槐乡的五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热情好客、潇洒豪放的品格,学习他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

  2、了解槐树、槐花、槐米及槐树种子的知识,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槐乡孩子们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透过文字,走近这群孩子,走近他们的生活。

  2、我们先来欣赏欣赏他们的最爱吧!(CAI有槐花的槐树图片。)

  3、生自由说感受。

  4、能够和这槐树朝夕相处,孩子们一定感到非常……(快乐。相机板书)

  二、初读课文,感受槐树

  1、课文是怎样描写槐树的呢?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把描写槐树的句子划出来。(CAI课文第二自然段。)

  2、生读。(课件出示句子)

  3、从句子中,你发现了槐树的什么特点?

  4、如此可爱的槐树,一定要好好读读,自己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感受。

  5、指生读。

  6、师生减词对比读。

  7、师:香味虽淡,却沁人心脾,飘到你的……

  8、女生读句子。

  9、师:这清香淡淡的,槐乡的孩子闻到了吗?真的闻到了吗?一定闻到了吗?

  师:是的,他们闻到了。清晨,当孩子们推开家门,首先窜入眼帘,问候他们的是那一棵棵槐树;当他们在运动场上跑得大汗淋漓时,给他们遮住炎炎烈日的也是那一棵棵槐树;那么,当他们还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槐树也和他们相伴相依呢?

  课件:

  当________,________。

  10、槐树时刻陪伴着他们,给孩子们带来了无比的……(快乐、温暖……)

  11、槐树除了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还带来了什么?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谁知道了?

  生:学费、希望。

  师:此时此刻,提供他们学费的槐树在孩子们的眼中心中,仅仅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植物吗?他已经成了孩子们的──。(指生答)(板书:亲人)

  三、再读课文,体会槐乡孩子们纯真的友谊

  1、那八月里,孩子们都在干什么呢?请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出相关的句子。(板书)

  (生自由读课文。)

  2、同桌相互读读你划的句子,并交流交流自己的想法。

  3、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读找到的句子。)

  ⑴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去了。

  ⑵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

  ①指几名男生读,生评。

  ②动作是怎样的?可以说一说。

  ③热吗?女孩们,带毛巾凉水了吗?准备怎么做?

  ④请生说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削槐米?(生答)

  那槐乡的孩子们又是带着什么心情削呢?(快乐)

  为什么那么快乐?

  ⑤男生齐读。

  ⑶师:这时,女孩在干嘛?

  课件: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女生读。

  男女合作读,男女生分别读写男女孩的句子,可以加上动作。

  师:因为槐树,男孩女孩们团结协作,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槐树让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4、师:在树上树下,孩子们还会干什么呢?

  5、缕缕炊烟升起的'时候,孩子们要回家了,文中有一个词形容他们回家的样子。

  (满载而归,出示这个句子。)

  师:究竟载着什么呢?

  6、师:是呀,槐乡的孩子尽管住不上城市孩子住的高楼大厦,吃不到美味的汉堡包,但他们却是──

  四、悟情拓展

  师:槐树本是一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植物,但因为有了一群爱他们的槐乡孩子,这种普通的植物有了无穷的生命力。其实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这样,当你笑着看花,花也含情;当你笑着看水,水也含笑。今天,让我们深情地看看槐乡、看看槐树、看看槐乡的孩子们,写一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小诗。当然,如果你想写其他的事物,也可以。

  (生自由创作。)

  (指生读,评。)

  五、小结

  看,当你用含情的眼睛去打量这个世界,用感恩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哪怕一棵无心的槐树也变成有情之物。让我们心中充满爱,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快乐。

《槐乡的孩子》的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懂课文内容。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情感。

  3.练习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略读课文,通过品味重点词句从而初步掌握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三、教学策略

  《槐乡的孩子》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教师不妨更加放手地让学生去自主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配乐、图片欣赏等方法从美入手,表达美,再现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美,以帮助学生解文。

  3.注重抓关键字、词、句,从关键字词句入手,让学生有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概念。学生通过对关键字句的理解,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课,激发学习兴趣

  1.回忆我们连续学习了几篇有关课余生活的课文,体会到了课余生活有许多乐趣,请你说说从《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3课分别体会到了什么乐趣?(学生回忆交流)

  2.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呢?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槐乡的孩子》。

  【设计意图】建立学生前后联系读课文的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悟

  1.简介课型。

  (1)同学们,仔细观察课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2)我们现在学习的课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精读课文,如第1、2、3课;一种是略读课文,如第4课。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它们在编排上有什么不同?

  (3)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仔细阅读导读提示很重要

  2.导读提示。

  自读“提示”,边读边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指名读提示,交流并归纳出学习要求。

  (1)读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自主读悟。

  (1)对照略读提示,轻声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请你多读几遍。

  (2)边读边用笔画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地方作个记号。

  4.交流收获。

  (1)前后4位同学组成4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2)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

  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5.讨论。

  (1)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是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叫什么?

  (2)槐米有什么用处?

  (3)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6.学生根据问题,读读相关的课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去自主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三)赏读课文,感悟理解

  1.细读品悟。再读读课文并仔细想想,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_____!”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学生发表见解,全班交流。

  预设1:槐乡的孩子真懂事!

  出示句子朗读:“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体会: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预设2:槐乡的孩子真快乐!

  出示句子朗读:“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体会: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从对他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也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感觉,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

  预设3:还有体会“槐乡的孩子真辛苦!”“槐乡的孩子真勤劳!”“槐乡的孩子真可爱!”

  出示句子朗读:“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子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体会: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抒发感受。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

  预设:

  我觉得槐乡的孩子很勤劳……

  我觉得槐乡的孩子很可爱……

  我多么想和槐乡的孩子一起采槐米……

  我想,像槐乡的孩子一样……

  4.赏读品味。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引导学生关注比喻句、排比句、描写形象生动的句子,学会鉴赏等。)

  (2)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热爱劳动,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同时通过多媒体手段,配乐、图片欣赏等从美入手,以读解文,在读中表达美,再现美。

  (四)课外延伸,拓展能力

  说说自己课余所从事过的劳动内容。可以是参加公益劳动的,也可以是帮助家长做家务的。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以文中孩子为例,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五)布置作业

  在劳动中体会快乐。参与一次班级或家庭劳动:做值日、发作业本、洗碗、扫地……说说劳动后的体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快乐。

《槐乡的孩子》的教学设计3

  1.准确、流利、有激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畅。

  2.体味槐乡孩子采槐花的体例,和同窗交流读后的感应感染。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前预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爬山会获得良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欢愉?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经由过程自己的劳动挣钱作膏火,同样糊口得快欢愉乐。那他们的欢愉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进修——《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碰着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会儿读欠亨顺的句子屡次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窗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呈现的.问题互相辅佐更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遴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连系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谈判:

  a,.槐树什么时辰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门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色巨匠都履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6.虽然天色炎热,勤恳的槐乡孩子毫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操练分脚色朗读第二段。按照教室里座位放置,年夜组间开展角逐。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门每组一路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窗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窗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路读。

  各组操练后角逐。赛后师生配合评价。

  赏识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操练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而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经由过程课文的诵读,我们熟悉了槐树,熟悉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应感染呢?

  小结:欢愉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成,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窗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欢愉吧!

《槐乡的孩子》的教学设计4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知识链接: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蕾可以制作黄色染料。花、果以及根上的皮都人中药。

  槐米:槐树的花蕾称“槐花”或“槐米”。

  预习任务:

  (1)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

  (2)划出哪些不懂的地方。

  (3)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4)积累一些好词。

  (5)了解课文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在文中划出来与同学交流。

  槐乡的孩子是xxxxxxxxxxxxxxxxx我从以下几点体会到: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讨论讨论。

  3、学完课文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我来闯关:

  A、想一想,填一填

  ()的清香()的孩子()歌声

  轻松的()火热的()甜蜜的()

  B、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想好以后,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C、读了课文,我的感受是: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课余时间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体会劳动的快乐。

《槐乡的孩子》的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

  虽然采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

  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都是被糖水灌着长大的,不懂劳动的辛苦。通过本文学习,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时的快乐和喜悦。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策略:探究性学习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前面有个﹡。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学习提示,明确学习提示的作用,以及要求。学习略读课文,可以借助前面的学习提示来学习。

  2.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合作朗读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4.再读课文,尽量读准读通。

  5.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6.随机出示课文第一段,感受槐乡孩子与槐树的亲密关系。

  7.谈谈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学习提示的第一个要求)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2.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浸在槐花、槐米的香气里的?联系课文第二段的重点词句说。

  槐乡的槐花是美丽的。(八月,槐树打了话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不仔细闻是闻不到的。)

  槐乡的槐米是宝贵的。(槐米,可以入药,还能做染料。)

  3.指导朗读第二段。

  四、学习课文三四段

  1.你觉得槐乡的孩子怎样?你从课文中哪些词句看出来?

  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

  (4)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

  ……

  2.那他们又是怎样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

  3.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三段。

  5.同桌合作朗读,练习后比赛。师生共同评价。

  五、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4.引导小结:快乐不只是来自于休闲、享受,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反馈练习

  一、照例句写两个句子

  例1: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斩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

  七、板书设计

  勤劳懂事

  槐乡的孩子 可爱 吃苦耐劳

  以苦为乐

  ……

《槐乡的孩子》的教学设计6

  第一课时:“三读读通课文”

  一、读字词

  1、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拼读带拼音的生字。

  2、自查互读,认识生字。

  二、读句子

  1、自读、互读、齐读带生字的句子。

  三、读课文

  四、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第二课时:“解决两个问题”

  问题一:“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实录:

  师: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板书:离不开槐树)

  生:我是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师: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这是为什么呢?你从这一段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槐乡的孩子从小就和槐树结成了伴,槐树是他们的好朋友。

  生:海边的娃娃经常和海在一起生活,山里的孩子经常和石头在一起,槐乡的孩子周围有许多槐树,时间长了,就有感情了。

  师:是啊,槐树和槐乡的孩子生活在一起,已经成了孩子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师: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还知道槐乡的孩子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板书:上学钱,槐米换)

  生:读“勤劳的槐乡孩子……换来的。”

  师:老师想知道,你们的上学钱,还有平时的零花钱是怎样来的?

  生:爸爸妈妈给的,还有过年的时候亲戚给的压岁钱。

  师:是啊,这些都是别人给的,可是槐乡孩子的上学钱是“槐米换的”,他们可从不向父母要钱。

  师:还有呢?课文还讲了什么?

  生:我还知道八月,天很热。

  师: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八月天很热呢?(板书:炎热)

  生:读“八月,天多热。鸡热得…………叫着‘知了,知了’。”

  师:天多热。怎么热呢?多热是怎样热啊?热到什么样子呢?书上是借哪三种动物来写的?

  生:书上是借“鸡、狗和蝉”这三种动物来写的。

  师:怎么写的呢?

  生:鸡热得耷拉着翅膀。

  师:是啊,天太热了,对连撑起翅膀的力气都没有了。

  生:狗热得吐出舌头。

  师:狗实在受不了了,喘着粗气说:“太热了,太热了”。

  生:蝉热得……

  师:知道热了,知道热了。(生:哈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情景吗?是什么时候?

  生:夏天的中午。

  师:那这个时候一般你都在干什么呢?

  生:我在家里吹电扇。

  生:我呆在空调房里不愿意出来。

  生:我在吃西瓜和冰棒,这样就不热了。

  师:哈哈,是啊!这样的生活多美好啊,可是槐乡的孩子这时在做什么呢?

  生:他们的`在山上采槐米。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爬到小山上了。”

  师:是啊,他们不怕炎热。(板书:不怕)文章还写了什么呢?

  生:我还知道了他们每天都起得很早,回来的很晚。

  师:说得好,用一个词来形容,叫“早出晚归”。(板书:早出晚归)

  师:你从什么地方知道他们“早出”的呢?

  生:槐乡的孩子不怕热……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

  师:从这句话什么地方看出“早”?

  生: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

  师:是啊,天还没有亮呢,槐乡的孩子已经出去采摘槐米了。你又从什么地方知道他们“晚归”呢?

  生:当缕缕炊烟………快乐的歌声。

  师:你又从什么地方知道“晚”的呢?

  生:我从“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知道的。

  师:是啊,家家都开始做晚饭了,太阳都快下山了,他们才从山上采槐米回来。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然,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他们“劳累了一天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师:经过一天的劳动,他们实在太辛苦了,所以“带着甜蜜的微笑入梦乡”。(板书:微笑入梦乡)

  生:我还知道他们第二天,又要冒着炎热,早出晚归出去采摘槐米。

  师:说得真好,你从哪一句知道的,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孩子们的小床下放着………炎热的劳动中………”

  师:通过读课文,我知道同学们对槐乡孩子的生活有了了解,知道他们生活中为什么离不开槐米了。

  问题二:你认为槐乡的孩子怎么样?

  师:了解了槐乡孩子的生活,你知道觉得槐乡孩子怎么样呢?

  生:我觉得槐乡孩子很勤劳。

  师: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呢?

  生:他们的学费都是靠自己采槐米换来的,从来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

  师:那你知道“槐米”是怎么来的?

  生:槐米是槐乡的孩子早出晚归,冒着炎热采来的。

  师:那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槐乡的孩子是用劳动换来了自己的学费,他们可不像同学们那样总是依靠父母。你还从什么地方知道他们很勤劳?

  生:他们不怕炎热,那么热的天都还在外面采槐米。

  生:他们还早出晚归,天不亮就出去,到傍晚才回家。

  生:他们劳累了一天,可是第二天还要出去劳动。

  师:是啊,从同学们的话中,我知道大家已经感受到了槐乡孩子的勤劳。劳动是辛苦的,可是在槐乡的孩子看来,劳动是不是辛苦的,让人讨厌的事情呢?

  生:不是。

  师:那劳动带给他们的是什么呢?

  生:是快乐。

  师: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槐乡的孩子很快乐呢?

  生:“当缕缕炊烟……快乐的歌声。”

  师: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了快乐?

  生:快乐的歌声。

  师:劳动了一天,他们并不觉得劳累,还很快乐地唱着歌。你从这句话中能找出他们为什么快乐吗?

  生:孩子们满载而归。

  师:“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

  生:疑

  师:他们回来的时候,带着什么呢?

  生:槐米。

  师:而且是很多很多的槐米,这就是“满载而归”,意思是说收获了很多东西,得到了很多东西。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吗?

  生:他们采到了许多槐米,就能换许多钱交学费了。

  师:是啊,他们还就能上学,学习很多的(知识)了。他们能不高兴吗?你还从什么地方感觉到他们的快乐呢?

  生:“月落柳梢,劳累了……微笑进入梦乡。”

  师:你知道他们为什么笑着进入梦乡吗?

  生:因为他们采到许多槐米。

  生:因为他们用劳动换来了自己的学费。

  生:因为他们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生:因为他们很喜欢采槐米,觉得很有意思。

  ……

  师:这就是槐乡的孩子,多么勤劳,多么纯朴的孩子,他们热爱劳动,能从劳动中寻找到快乐,相信他们给了你们很多的启示。

《槐乡的孩子》的教学设计7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的语言。

  3.品读重点语句,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

  4.结合课文语段,想像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槐乡的孩子》

  设计教师

  高新区第三小学 xxx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槐花图片,欣赏槐树、槐花的美丽。

  重点出示“槐”字,“槐”指的是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蕾可以制作黄色染料。花、果以及根上的皮都人中药。

  2.导入:

  (1)板书补充完整课题,读课题。本课以“槐乡的孩子”为题,直接点出来课文内容,简洁明了。

  (2)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一)阅读要求(出示)

  1.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字典读准字音。

  2.边读边思考,你从课文知道了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儿,槐乡的孩子可爱吗?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二)检查自读:

  1.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2.辨识下列形近字并组词

  辫( ) 篮( ) 撒( ) 碌( ) 炒( )

  辩( ) 蓝( ) 撤( ) 绿( ) 吵( )

  3.解释下列词语。

  旋涡:急速自旋的水流。

  惹眼:引人注目,显眼。

  显山露水:比喻张扬,突出自己。

  耷拉:向下垂。

  暮霭:黄昏时的雾气。

  笼罩:广泛覆盖的样子。

  满载而归:装得满满的回来。形容收获很大。

  4.课文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1-4)槐乡的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5-10)槐乡的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指名背诵你喜欢的段落。谈话导入继续品读课文的学习。

  二、品读课文,感悟美

  1.你最喜欢槐乡的那个季节?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预设一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

  (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

  师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2.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可爱之处有以下几点: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从对他们带着甜密的微笑进人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压抑之感,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

  三、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

  师引导学生重点领悟:

  1.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

  如: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2.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

  出示句子:

  (1)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p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

  (2)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3.配乐品味朗读,想像生动形画面。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指名朗读自己喜欢段落。

  2.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师小结:快乐不仅仅来自于休闲,来自于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五、课外拓展

  说一说,你平时进行了哪些劳动(活动),怎样做的?

  学生欣赏槐树、槐花的美丽图片,给学生视觉上的刺激;近距离感受槐乡的美丽。出示课题后的提问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来感悟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情,达到对课文的初步阅读的目的。

  形近字,词语的理解,为更深入的理解文章奠定基础,这一环节,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理清文章的大致脉络,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自主感悟课文内容,将课堂真正给了孩子。

  小组合作是高年级应具备

  一种能力。从扶到放,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让学生学会品读字词,体会文章语言、意境的美和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特别是拟人与比喻的应用。

  拟人与比喻的应用,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激发学生的想像,使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真实生动的画面。

  语文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课外延续拓展。

《槐乡的孩子》的教学设计8

  教材简介:

  《槐乡的孩子》是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

  本课共1个课时完成。

  教学理念:

  1、小学语文中跨越式发展理念:通过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丰富扩展阅读材料,使学生在课文学习及阅读中认真思考,深切体会,并进行写作表达;在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

  2、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的理念。

  3、《课程标准》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层次整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给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的学生是三年级学生,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对语文阅读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略读课文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它的学习还必需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学生能借助课件自主学习,对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写作等较有兴趣。

  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阅读、写作积累,表达能力尚可。

  教学策略的选择:

  1、综合运用启发引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教学策略,提供大量学习资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学给学生学习方法,明确目标让学生自主进行。

  2、利用跨越式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资源准备:

  1、多媒体教室。

  2、供学生阅读的跨越式课外阅读材料。

  3、制作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无论是在草地上玩耍,还是去野外登山,文中小朋友的童年生活都给我们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也和他们一样充满了快乐。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槐乡看看那里的孩子有什么快乐的事情?

  2、板书课题:槐乡的孩子

  3、认识略读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你们有谁知道,什么是略读课文呢?所谓略读课文就是将一篇文章简略地、无须细致推敲的略读,能读懂课文的大致内容即可。

  设计意图:回忆前面所学课文。然后,通过一个问题,引出课题并板书,与前面的文章进行对比,发现课题的不同,区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

  二、了解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1、向学生介绍略读课文的特点:

  (1)没有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2)以自学为主:(3)只要大概读懂课文的内容就可以了。

  2、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课件出示):按照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借助课文中的拼音把课文读通,思考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并要求思考,画出有关的句段来理解,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设计意图:了解略读课文的特点,教学给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

  三、按自学要求自学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槐乡的孩子生活的快乐吗?从课文哪些描述中知道?

  (3)读了课文你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培养自读能力。

  四、读后交流,老师适时指导。(课件出示重点句段)

  1、槐乡孩子的快乐不是在玩中,而是在摘槐米的劳动中,所以让学生反复朗读摘槐米的劳动过程,从中体会他们用劳动换取上学的钱和摘到槐米满载而归以及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的愉快心情。

  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课文中比喻句。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使学生知道槐乡的孩子具有勤劳、自立、自强、勇敢、懂合作、爱学习的好品质。无论是对课文的理解还是对语言的体会和品味,都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五、质疑: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

  六、课堂小结: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槐乡孩子的品质和课文表达方法两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七、课外阅读:

  跨越式发展课外阅读材料53页《体验乡村生活》58页《劳动的乐趣》。

  八、课外拓展:

  1、说一说,你平时进行了哪些劳动(活动),他们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和快乐?

  2、回顾自己在学校或家里参加某项劳动的经过再把它写下来。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经验进行口语训练和练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让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槐乡的孩子》的教学设计9

  1.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2.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自己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自读课文的能力。 2.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3. 教学用具

  ppt课件

  4. 标签

  槐乡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体会到,无论是在草地上玩耍,还是去野外爬山,我们的心中都会充满快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二、预习课文,初步感知(ppt2)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要先读自学提示用序号标出本课学习的两个任务。

  2、我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3、对照略读提示,轻声读课文,画出描写槐乡孩子可爱的语句。

  三、检查预习

  1、读准词语(ppt3) 一般花苞耷拉塞着缕缕炊烟磨刀

  2、理解词义(ppt4) 耷拉:下垂。入药:用做药物。满载人归:课文中指装满了东西回来,形容收获极丰富。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结荚果圆筒形,花蕾可以制作黄色染料。花、果以及根上的皮都入中药。槐米:槐树的花蕾称“槐花”或“槐米”。

  3、认识槐树、槐米(PPT5、6)

  四、合作探究

  1、分小组读课文,读完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原因。

  3、那些句子写出了槐乡孩子的可爱?(ppt6、78910)

  (1)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从这句话我体会到槐乡的孩子懂事。

  (2)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子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从这些语句中,我体会到槐乡的孩子们勤劳。

  ⑶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从这些语句中,我体会到槐乡的孩子们快乐。

  五、诵读全文,加强积累

  1、我要再读一遍课文,读出槐乡的美,槐乡孩子劳动时的快乐。

  2、我课后要把喜欢的.句子抄写到我的摘抄本上。

  六、课后拓展(PPT11)

  说说自己课余所从事过的劳动内容。可以是参加公益劳动的,也可以是帮助家长做家务的。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槐乡的孩子》的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槐乡的五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热情好客、潇洒豪放的品格,学习他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

  2、了解槐树、槐花、槐米及槐树种子的知识,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槐乡孩子们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透过文字,走近这群孩子,走近他们的生活。

  2、我们先来欣赏欣赏他们的最爱吧!(cai有槐花的槐树图片。)

  3、生自由说感受。

  4、能够和这槐树朝夕相处,孩子们一定感到非常……(快乐。相机板书)

  二、初读课文,感受槐树

  1、课文是怎样描写槐树的呢?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把描写槐树的句子划出来。(cai课文第二自然段。)

  2、生读。(课件出示句子)

  3、从句子中,你发现了槐树的什么特点?

  4、如此可爱的槐树,一定要好好读读,自己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感受。

  5、指生读。

  6、师生减词对比读。

  7、师:香味虽淡,却沁人心脾,飘到你的……

  8、女生读句子。

  9、师:这清香淡淡的,槐乡的孩子闻到了吗?真的闻到了吗?一定闻到了吗?

  师:是的,他们闻到了。清晨,当孩子们推开家门,首先窜入眼帘,问候他们的是那一棵棵槐树;当他们在运动场上跑得大汗淋漓时,给他们遮住炎炎烈日的也是那一棵棵槐树;那么,当他们还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槐树也和他们相伴相依呢?

  课件:

  当________,________。

  10、槐树时刻陪伴着他们,给孩子们带来了无比的……(快乐、温暖……)

  11、槐树除了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还带来了什么?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谁知道了?

  生:学费、希望。

  师:此时此刻,提供他们学费的槐树在孩子们的眼中心中,仅仅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植物吗?他已经成了孩子们的──。(指生答)(板书:亲人)

  三、再读课文,体会槐乡孩子们纯真的友谊

  1、那八月里,孩子们都在干什么呢?请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出相关的句子。(板书)

  (生自由读课文。)

  2、同桌相互读读你划的句子,并交流交流自己的想法。

  3、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读找到的句子。)

  ⑴ 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去了。

  ⑵ 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

  ① 指几名男生读,生评。

  ② 动作是怎样的?可以说一说。

  ③ 热吗?女孩们,带毛巾凉水了吗?准备怎么做?

  ④ 请生说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削槐米?(生答)

  那槐乡的孩子们又是带着什么心情削呢?(快乐)

  为什么那么快乐?

  ⑤ 男生齐读。

  ⑶ 师:这时,女孩在干嘛?

  课件: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女生读。

  男女合作读,男女生分别读写男女孩的句子,可以加上动作。

  师:因为槐树,男孩女孩们团结协作,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槐树让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4、师:在树上树下,孩子们还会干什么呢?

  5、缕缕炊烟升起的时候,孩子们要回家了,文中有一个词形容他们回家的样子。

  (满载而归,出示这个句子。)

  师:究竟载着什么呢?

  6、师:是呀,槐乡的孩子尽管住不上城市孩子住的高楼大厦,吃不到美味的汉堡包,但他们却是──

  四、悟情拓展

  师:槐树本是一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植物,但因为有了一群爱他们的槐乡孩子,这种普通的植物有了无穷的生命力。其实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这样,当你笑着看花,花也含情;当你笑着看水,水也含笑。今天,让我们深情地看看槐乡、看看槐树、看看槐乡的孩子们,写一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小诗。当然,如果你想写其他的事物,也可以。

  (生自由创作。)

  (指生读,评。)

  五、小结

  看,当你用含情的眼睛去打量这个世界,用感恩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哪怕一棵无心的槐树也变成有情之物。让我们心中充满爱,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快乐。

《槐乡的孩子》的教学设计11

  《槐乡的孩子》一文介绍了炎热的八月,槐乡的孩子为了换学费进山采槐米,男孩子爬上树割槐米,女孩子在树下捡,互相配合,欢快劳动的情景。文章语言流畅,人物形象刻画细致生动,通篇洋溢着劳动的欢乐。它虽然是一篇阅读课文,但对于拓宽“课余生活”这一单元主题的内涵,实现“热爱劳动,自力更生”的价值引导来说,是一份文质兼美、不可多得的好教材。为充分发挥优质教材的教育价值,主要教学步骤设计如下:

  一、回忆旧课,凸现差异,激发动机

  “我们连续学习了几篇有关课余生活的课文,体会到了课余生活有许多乐趣,请你说说从《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两课分别体会到了什么乐趣?”

  在学生回忆交流后,教师提出问题,揭示一种与玩乐、探疑、健身砺志等不同的快乐:“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槐乡的孩子》。”

  当今的独生子女很少参加劳动,劳动的快乐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不可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突出了与其他课余生活乐趣的差异,引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顺势导入新课,他们便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初读课文,解决知识难点,为理解全文作铺垫

  学生自读、分小组读、派代表全班交流教师指点等多轮读书活动,保证学生对课文语占有充分的感知,此时转入了解槐树、槐米的环节。

  1、槐树是一种怎样的树?请大家根据课外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结合课文介绍一下。

  2、槐米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它有什么用途?请结合课文中的语言说一说。

  许多地方的孩子可能没有见过槐树,图文资料的交流,解开了认知上的疑难点。特别是第二题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弄清“槐米”称谓的所指、由来、功用、槐乡孩子采集的原因,在疏解课文的同时也就理解了全文的.背景,在此基础上朗读,以声释情,不难传达出对槐米的喜爱、自己采槐米换学费的自豪。

  三、扩充想象,唤起自身生活经验,为体会文章主题蓄势

  槐树开花的时节正是八月份,天气很热的时候。课文中以几种在酷热中的动物的反应来加以具体表现。酷热的天气情形学生也经历过,为拉近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文本内容形成回流,有利于学生对下面课文的重点部分获的更深的体验。所以教学中安排了一个扩充想象的环节:

  “八月份,天气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也经历过,下面我们回忆一下这炎热的情景,然后来描述一下。”

  学生勾起自己的经历,可能会说出种种情景,如:早晨一起来,太阳就射得人睁不开眼;泥地被烤得白白的,都开裂了,太阳下冒着白烟;水泥地更是像火烤过的铁板一样,光脚踩上去会起泡;柏油路面都融了,踩上去倒是软软的,可一不小心鞋会被粘住;河里的水发烫,本想泡在水里凉爽凉爽,可根本呆不住;鸡鸭都钻到树荫下,张着嘴不停喘着气,喉囊不住地张缩,脚爪使劲刨土,张开翅膀把胸脯贴着土想散散热……

  此时教师导入下文:“槐乡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天气去割槐米的。”对炎热天气的强烈感受自然为学生下面体会槐乡孩于劳动的艰辛、他们的勤劳蓄了势。

  四、分角色朗读,组际比赛,促进感悟积累

  课文第三段对槐乡男孩、女孩采槐米劳作的情形写得很细致,是课文精彩之笔,重点之处,是需着力感悟积累的部分。为了调动学生读悟的积极性,故安排学生组内分角色朗读,组际比赛。

  根据教室内座位安排,以一个小组为一个合作单位,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然后组际比赛。教师安排分工合作方法:第三段的1~3句各小组齐读,第 4~5句写槐乡男孩的,由小组内男生读,第6句写槐乡女孩的,山小组内女生读,最后一句小组齐读。练好后小组际比赛。充分实现优质教材的整体价值。

  教师交代方法后,学生组内合作,组际竞争,读悟替代了教师的分析讲解。角色替换的意识认同,竞争带来的推助力,自然会更有利于实现优美语言向心灵的浸润内化。

  五、赏读评析,深化感悟,总结提升

  “你喜欢课文里哪些句子,请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并且说说为什么喜欢。”

  在学生对课文有较深入的理解后,让学生赏读课文,可促使他们从语言与内容的结合上进一步加深感悟。

  “通过对课文多次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热爱劳动,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学生畅谈感受,教师点题总结,在学生心有悟而不能言或言不尽时,教师以简练的语言恰当地点示,学生也许瞬间会觉得心灵敞亮,精神得到一次升华。

  益知启智、浸润内化语言、提升精神,经过精心选择、打磨的优秀语文教材应该具备这样的整体价值,教者应该通过精心设计及组织教学过程去实现之。充分实现优质教材的整体价值

《槐乡的孩子》的教学设计12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槐乡的孩子很勇敢,你看男孩敢爬那么高的树。”

  这是我班孩子们通过读课文后谈的自己的感受。这个问题的设计,很容易使孩子们思维活跃起来。与前一个同事的课堂相比较,不难发现:前者为什么出现困难?就是因为老师的一个"可爱"把同学们的思维限制住了,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可爱究竟可以怎么理解呢? 这个词语在稍大的孩子来理解可能会更宽泛一些,但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就比较狭隘。显然,课堂上教师设计的提问是整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中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而前者把一个感受强加给孩子们,这样孩子们的思维就受到了限制,因而课堂上出现学生卡壳现象,交流不积极,交流面狭隘。而后者则是没有框架无拘无束畅谈,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件小事,给我很大触动。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要学会善于设计关键问题,这样才能和学生很好地互动和沟通,挖掘他们的独特感受。而要设计好这个“关键问题”,就要求我们教师自己首先要深究文本,站在孩子的立场先去读课文,猜想孩子可能会有什么感受。然后再站在教师的立场去读课文,思考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更易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在自读自悟中达到本课教学目的。其次,还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认真学习,多看一些特级教师的案例,学习取经,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出发,去设计关键的"好问题",那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变成精彩、活跃的课堂,才能变成自主、平等的课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认真、细致地寻找那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吧!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 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说自己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当时有部分学生说第三段写的槐乡孩子干活时的样子写得很好,当时天很热他们还在干活。我就趁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热,又读一读描写干活时的句子,学生体会到孩子们劳动时是很快乐的。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涵,但总结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点,看不到面。

  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都是我直接参与指导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着走的,属于半放半扶。下次的略读课我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

  4、槐乡的孩子 教学反思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为了落实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经验,让语文教学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

  低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运用语言的经验,也积累了相当的生活经验,特别是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说“生活经验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的观点,完全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

  在本堂课中,有许多把学生生活经验引入课堂的成功例子:例如从家乡的树引出槐树,从槐乡引出“橘乡”“鱼米之乡”。既理解“乡”,又扩充了生活积累。在学习槐乡孩子的劳动情景时,让孩子们想象是在怎样的天气中进行的,通过调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既让他们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辛劳也让他们感受了那份快乐。

  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源头活水不断;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显得厚重和丰富;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真正为学生所喜爱。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课堂上,我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说了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当时有部分学生说第三段写的槐乡孩子干活时的样子写得很好,当时天很热他们还在干活。我就趁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热,又读一读描写干活时的句子,学生体会到孩子们劳动时是很快乐的。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读 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点,看不到面。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都是我直接参与指导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着走的,属于半放半扶。下次的略读课我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

《槐乡的孩子》的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独立阅读的潜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3、感受槐乡的孩子以苦为乐的品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平时生活中做哪些事情会让你感到快乐?(得到关怀、帮忙他人、锻炼身体、学习知识等会让人感到快乐。)

  2、这天我们一齐去认识一群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齐读。

  那么,槐乡的孩子又有什么样的快乐呢?让我们一齐走进他们的生活吧!

  二、检查预习状况

  1、读一读词语

  槐乡花苞米粒般染料耷拉黎明一簇簇塞着缕缕炊烟觅食满载而归月落柳梢甜蜜磨好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

  1、同学们,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

  2、交流感悟:

  ◆槐乡的孩子,从小就和槐树结成了伴。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槐乡的孩子与槐树交朋友,多与众不同呀!指导用奇特的语气读一读。

  ◆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1)你明白槐米有什么特点吗?

  (2)槐乡孩子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你们上学的钱是怎样来的?

  (3)多懂事多勤劳的孩子呀!你们喜欢他们吗?读出喜欢、敬佩之情。

  ◆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1)请大家读读这段话,读着读着,把他们读成一幅图,然后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体会“爬到树上”、“一下又一下”、“长长的”等词,理解男孩采摘槐米的辛苦。

  (2)男孩削槐米很努力,女孩拣着槐米很快乐。读读描述女孩的句子,说说各自的发现。用上“有的……像……”说话。

  (3)采摘槐米是辛苦的,但是孩子们却觉得这是快乐的。指导读出欢快的情绪。

  导语:还能够从课文的哪些句子看出槐乡孩子快乐的情绪?

  ◆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了梦乡。

  (1)哪些词语更能体现孩子们很快乐?

  (2)收获了槐米,孩子们是快乐的。指导读出快乐之情。

  (3)引读:是啊,尽管劳动十分辛苦,可孩子们却是快乐的。孩子们的小床下又放着――明天,只要――

  四、总结课堂

  1、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米,认识了槐乡的孩子,此时,你明白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吗?

  2、小结:快乐不仅仅来自于休闲,来自于享乐,还有通过劳动取得收获的快乐。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去品尝槐乡孩子劳动的快乐吧!

  3、全班有感情自由朗读全文。

  五、写作积累

  1、通过想象,之后写一写槐乡孩子快乐地劳动的情景。

  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中。他们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抄下来。

《槐乡的孩子》的教学设计14

  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 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说自己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当时有部分学生说第三段写的槐乡孩子干活时的.样子写得很好,当时天很热他们还在干活.我就趁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热,又读一读描写干活时的句子,学生体会到孩子们劳动时是很快乐的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涵,但总结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点,看不到面.

  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都是我直接参与指导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着走的,属于半放半扶.下次的略读课我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

《槐乡的孩子》的教学设计15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能感受劳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能感受劳动的快乐。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视频)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一)、生活在海边、江边的孩子们有机会去划船、捕鱼,生活在山区的孩子们有机会上山去采野果。这节课,我们跟随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去看看他们做了些什么?(板书:槐乡的孩子)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让学生对课文相关背景材料——槐树的初步认识。

  (提示: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2、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查字典。

  二、交流展示

  (一)、教师抽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读、写的掌握。

  如:槐、苞、般、耷、塞、缕、炊、磨

  (二)、介绍略读课文的特点及学习要求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什么叫“略读”?

  略读的意思是阅读时,不必细细地读,只是粗略地读。

  2、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读懂文章的大意,理解重点、难点。

  3、略读课文的主要方式

  以学生个体自读为主,课堂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自读与学生间的交流,教师适当引导。

  4、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主要靠学生独立阅读,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略读方法主要有扫读、跳读等,要学会快速默读,提高阅读速度,有时,也会综合运用到一些精读方法,对一些重点字句作深入理解。

  略读课文通常还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完全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布置这篇课文的.学习任务

  思考以下问题,并互相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槐乡的孩子们快乐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在课文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划下相关句子。

  3、你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4、记下不懂的地方,和同学讨论。

  三、反馈纠正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事情。作者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

  2、槐乡的孩子们快乐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在课文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划下相关句子。

  提示:快乐。

  (1)他们采摘槐米,靠自己的劳动换取上学的费用,他们为能减轻家庭的负担而快乐;

  (2)从劳动过程的描写及他们出发前的描写看,他们很快乐。

  相关句子:

  (1)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2)劳动过程: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男孩子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子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地,像觅食的小鸭子。

  (3)劳动后: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4)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3、你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孩子们以苦为乐;作者写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带着甜密的微笑进人梦乡,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来他们很快乐。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没有令人感觉很辛苦、很劳累,也说明了孩子们以苦为乐。

  4、学生讨论不懂的问题,可以自由讨论,也可以提出问题,全班讨论。

  5、思考并讨论:槐乡的孩子们去采集槐花辛不辛苦?但是,他们仍然感到很快乐,这是为什么?

  提示:劳动可以带来收获,所以,劳动是快乐的。

  四、达标测试

  这次课,我们学习了《槐乡的孩子》。课文主要说的是槐树的孩子们采集槐花换取上学费用的故事。他们很辛苦,但同时也很快乐。从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体会到劳动是快乐的。

【《槐乡的孩子》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06-19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02-14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02-05

《槐乡的孩子》的教学设计09-07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15篇06-17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04-09

《槐乡的孩子》教案04-01

《槐乡的孩子》说课稿11-22

(精选)《槐乡五月》教学设计06-11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