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生课外阅读欣赏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欣赏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进送别诗,品味送别请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你们有父母在外打工的吗。
生:有(一个个都高高地举起了那胖乎乎的小手)
师:那在父母外出的时候,你们去送过行吗。
生:送过。
(非常爽快地答应)
师:那送行中,在要与爸妈分别的时候是什么情景呢。谁敢说说与大家分享呢。
生:有一次,我送爸爸,开始一点没在意,可当爸爸的车开动时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妈妈哄着我,“过几天就回来。”在心里有些不高兴。
生:爸爸上车之前说:“乖儿子,在家要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别调皮。
”爸爸上车的时候,我缠着妈妈要爸爸,说着说着,心里就像被一个什么东西给堵住了嗓门似的说不出话来。
爸爸这时回头看我,也好像突然有些眼红。
生:我有一次去送爸爸妈妈,当着他们的面,我没什么,可当他们一走,转身眼泪就夺眶而出,心里特别难受,说话都有些哽咽。
生:我有一次在春节后,看见爸妈在准备出门的东西,顿时心里一沉,眼泪禁不住就流了出来,说着说着就伤心地哭了起来,没法往下说了。(这孩子真重感情)
生:爸妈走时,给我好多的钱,我当即就说,妈妈爸爸我不要钱,我要你们不离开我,就在家里,我使劲地拽着爸妈的手不放,哭丧着脸,喊叫着:我不要钱,我要的父母的爱。后来无奈之下,只好放手,说爸爸——妈妈——保重——身体,祝你们——一路平安。爸妈也千叮咛万嘱托:乖孩子,听话,我们会经常打电话的,学习上需要什么,尽管跟爸妈讲,在学校听老师话,认真学习,在家听爷爷奶奶的话,也照顾好爷爷奶奶…….
师:家人离别,千言万语,依依不舍,情景感人。
师:是啊,分别时总有那么多的话要叮咛、嘱咐,分别时也总是那么的难舍难分。古时候交通不便,人们一旦分别更是难以见面,那么他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亲朋好友送别。
又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节课外阅读欣赏课:走进送别诗,品味送别请,去感受诗人们送别时的情怀。
二、学习《别董大》
1.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这首诗的题目是《别董大》,我们知道“别”即离别、送别的意思,那么诗人要与谁告别呢。题中的“董大”指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注释,简单了解一下董大。
(董大:是作者的一位朋友,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在音乐上有很高的造诣。
)
教师可补充:董大,他的名字叫做董庭兰。因为在兄弟中排行老大,故称“董大”。所以,此诗题目的意思就是送别董庭兰。
(2)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关于本诗的作者,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高适这位诗人呢。他是唐代有名的诗人。高适早年家境贫寒,二十岁时曾西游长安,功名未就而归。
诗人在写此诗时,正处于四处飘泊,仕途不达,贫困交加的境遇中。而董大虽然是当时有名的琴师,却受到朝廷的冷落,失意之时,愤而离开了京城,好友高适就为他送行。
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当时送别的情景吧。
2.读懂全诗,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先认真听一遍课文录音,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难读的字词以及节奏和停顿。
(教师提示:“曛”的读音与写法;“己”和“已”的区别。)
学生自由轻读
谁愿意起来把诗读一遍。?指名读
(2)齐读第一、二句诗。
读了这两句诗,我们知道这是写景的句子。现在,请同学们用笔把描写到的景物勾画出来,看看作者都写了那些景物,他是如何去描绘这些景物的?
(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 ? ?(板书)
(3)黄云。
我们平常看到的、听到的的云都是白云或乌云,这里怎么会是黄云呢。大家猜猜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千里黄云”中“千里”就是一千里的意思吗。
(教师点拨:当时他们分别的地点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漫天,所以云也显出黄色。“千里”在这是虚指,意为满天都是。)
接下来,这里的“北风吹雁”中的“吹”是什么意思呢。“雪纷纷”又是什么样子呢。
(吹:在此是“送走”的意思。纷纷:形容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
(4)到此我们知道了这些字词的意思。看看有谁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景色呢。
(北风呼啸,黄沙漫天,原本灿烂的太阳也黯然失色,变得惨白昏暗了。
乘着疾驰寒风,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一群大雁离开故土向南方飞去。)
(5)面对着这样的情景,结合诗人的遭遇,想一想诗人此时的心境是怎样的。
诗人写景的用意又是什么。
(一方面表达了诗人仕途不畅,生活困顿的内心积郁;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前途、命运渺茫的忧虑。写景渲染了离别时的悲壮氛围,也为后两句的劝慰之辞积蓄力量。)
(6)学生齐读全诗。
作者在描绘出如此悲壮的情景之后,立即对友人说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诗中的“知己”是什么意思。君又是指的谁。
(知己:知心的人。君:古代对男性的尊称,在此指董大。)
请同学们结合这两个词意,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不要问前途担心,你走到哪里,都会有知心朋友。)?
(7)下面,有谁愿意起来描绘一下全诗的意思。
学生回答。
(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
大家看,诗人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临别赠言写的多么的鼓舞人心啊。
现在我们弄懂了全诗的大意,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次齐读全诗。
3.反复思考品读,入境悟情。
(1)我们学习古诗,不仅要了解诗的大意,更重要的是还要能体会到诗人的感情。下面老师来读一下这首诗,大家听一听,想一想诗的意境,体会体会。
教师范读课文。
(2)听老师读了,我想大家对诗人的感情有了初步的感受。
现在,我们要更深入的体会他的感受。在这样的情境下(播放背景音乐,出示图片),假如你就是诗人,此时送别,你准备用什么话来安慰董大呢。或者你就是董大,此时,你听了诗人的话后心情怎样。又有什么话对诗人说呢。
指名学生回答。
(3)听了大家的回答,老师发现在刚才你们是“诗人”的时候,有同学这样对董大说“亲爱的朋友,请不要难过,离别以后要彼此珍重,相信我们很快会在见面。
”大家想一想,这句话中有怎样的情感。
在送别时,说这样的话是想表达你的——依依不舍。
除了包含着依依不舍的赠言,我们还有同学是这样说的:“朋友,快扬起人生的风帆,努力冲破激流巨浪。
不要担心,我永远给你自信的目光,灿烂的笑容,你一定会成功。”从这句话中,你可以看出什么呢。这是不是在劝说朋友要继续努力,激励朋友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放弃呢。
(4)大家看,在送别时,我们有大致两种情感可以表达,一种是我们的依依不舍,另一种是我们的劝慰和激励。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一下这首诗,看看这首诗里有哪些情感。
有没有同学刚才说的那些情感呢?
有依依不舍吗。在哪里。有激励和劝慰吗。又在哪里呢。
(从全诗可知,有从依依不舍的悲凉之情到慷慨激昂的劝慰激励之情的转变。)(板书)?
(5)在介绍背景时曾提到当时高适和董大的遭遇十分相似,他们两人都处在仕途不达的境遇中。大家想一想,在这个时候,这后两句诗除了可看作诗人高适送给董大的离别劝慰之言外,是不是也可把这两句诗送给高适自己呢。
如果是送给自己的,这里面又包含了怎样的情感。
(诗歌虽名为“别董大”,但实际上也是在抒发诗人自己的胸怀抱负,表达了对自己前途的必胜信念。)(播放《送别》歌曲。
三、运用以上学习方法,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并填写好表格后班上交流
师:回顾《别董大》的学习方法: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自主学习《送别诗》、《劳劳亭歌》、《芙蓉楼送辛渐》三首古诗,再合作完成表格,班上汇报交流。
师:预设问题:用什么方式送的。抓住了哪些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师:展示学习成果:《赠汪伦》
生:《赠汪伦》:以歌相送;抓住踏歌声,桃花潭水,表达作者对孟浩然的依依不舍之情。
题目
谁送谁
在哪里送
到哪里去
用什么方式送
表达什么情感
抓住了哪些景象表达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送孟浩然
黄鹤楼
扬州
以目相送
依依不舍
孤帆、碧空长江、天际
赠汪伦
汪伦送
李白
桃花潭
。
以歌相送
依依不舍
踏歌声、
桃花潭水
师:针对表格中的“。
”解说,李白是大诗人,他喜欢喜欢祖国的大好河山,喜欢游山玩水、更喜欢饮酒,在饮酒之后,诗兴大发作出一首首千古流传的好诗,所以对于去哪里,他没有固定的游览路线,这就任凭我们想象。
生:《别董大》:以话相送;黄云、白日曛、北风、雁、雪,表达作者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生:《送元二使安西》:以酒相送;朝雨、客舍、柳色。
生:《芙蓉楼送辛渐》:以话相送;寒雨、江、楚山。
师:讨论——这些送别诗有哪些不同点。又有哪些相同点。
不同点:送别的对象、地点、方式、所抓景象都不同。
相同点:都抓住景象来表达情感;送别时的真情相同。
师:小结:
诗人们在送别时,虽然送别的方式不同,所抓的景象不同,但诗歌所传递的情感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四、结课
师:“送别诗”在古诗中所占数量不少,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与“送别”相关的诗或词,进一步学习。
最后,让我们伴着优扬的乐曲一齐来诵读清代大师李叔同的《送别》,让这份送别的真情永驻心田。
板书
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
题目
谁送谁
在哪里送
到哪里去
用什么方式送
表达什么情感
抓住了哪些景象表达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送孟浩然
黄鹤楼
扬州、广陵
以目相送
依依不舍
孤帆碧空长江天际
赠汪伦
汪伦送
李白
桃花潭
。
以歌相送
依依不舍
踏歌声、
桃花潭水
别董大
高适送董大
京城
以话相送
依依惜别
黄云、白日、北风、大雁、雪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送元二
渭城客舍
安西
以酒相送
难舍难分
朝雨、客舍、柳色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送辛渐
芙蓉楼
洛阳
以话相送
依依惜别
寒雨、楚山江
【小学生课外阅读欣赏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05-15
小学生垃圾分类教学设计11-05
垃圾分类小学生教学设计11-07
小学生心理教育教学设计12-22
课外阅读教学计划06-12
瑶族舞曲欣赏课教案08-26
音乐欣赏课教案04-20
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01-11
小学生垃圾分类教学设计8篇01-18
小学生心理教育教学设计15篇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