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积累与运用三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集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积累与运用三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集合,欢迎阅读与收藏。
积累与运用三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集合1
教学目标
1、了解成语形式的多样性,积累成语;积累歇后语。
2、能清楚地述说自己碰到的问题,能倾听别人的述说,并替别人出谋划策,从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能看图展开想象,把事情清楚、有条理、具体地写下来。
一
(一)温故知新
1、自己读成语,作比较。
2、合作交流,发现规律。
3、 总结拓展。
(二)语海拾贝
1、学生自己朗读,读熟歇后语。
2、课中可鼓励学生针对歇后语的内容提出问题,师生互动解答。
3、学生熟读成诵。
4、拓展:交流自己积累的歇后语。
(三)点击成语
1、借助工具书,自己阅读短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说说“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的意思。
小结:有的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要多读、多积累成语。
3、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能讲给大家听听吗?
(四)自主阅读园地
1、自主学习的方法很多,让我们看看“自主阅读园地”给我们介绍了什么好方法。学生自由读短文,边读边思考。
2、讨论:读了短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开一个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已经掌握的读书好方法和经验,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4、再读短文,积累好词佳句,可先勾画,再摘抄,最后记忆。
二
(口语交际:小小讨论会)
(一)教学目标
1、能提出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并能千方百计地解决。
2、在与别人的交流中,认真倾听,能围绕别人的问题作答。
3、能热情、大方地与人交往。
(二)教学准备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遇到了什么难题?请提前思考。
(三)教学过程
1、出示本次“口语交际”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足智多谋的孙膑、聪明能干的禄东赞、机智勇敢的小姑娘杰奎琳……他们用智慧解决了种种难题。在生活、学习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告诉大家,请大家为你出谋划策。
(1)自读“口语交际”内容要求。
(2)全班交流: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是什么?
2、学生按要求先在小组交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遇到了什么难题?
3、全班交流。
4、集中学生交流中的二至三个问题,再组织学生在小组交流如何解决问题。
5、全班交流:如何解决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评价。
6、 小结:通过今天的交流,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三
(习作百花园)
(一)教学目标
1、按正确的方法观察多幅图,准确把握图意,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
2、能围绕图中的男孩是怎样把皮球弄出来的这一中心事件,合理地展开想象。
3、能口头表达图意,再按一定顺序、清楚地写下来。
(二)教学重、难点
1、能围绕中心事件合理地展开想象。
2、准确把握图意,再按一定顺序、清楚地写下来。
(三)教学准备
1、带领孩子们玩皮球。
2、展开想象把图中的故事讲给妈妈听,请她给你提提意见。
(四)教学过程
1、观察图画,把握图意。
(1)书上一共画了几幅图?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观察?
(2)每幅图讲了什么?谁来讲给大家听听?
2、展开想象,分组讨论。
(1)图中的小男孩是怎样把皮球弄出来的呢?
(2)小组讨论:把你的方法讲给大家听,看谁的方法巧妙,谁讲得清楚,讲得生动。
3、代表汇报,自拟草稿。
(1)仔细倾听,互相学习。
(2)理清思路,拟出草稿。
4、习作讲评,誊写草稿。
5、同桌交换习作,互相欣赏,提出意见和建议。
6、自我修改完善。
7、全班赏析成功习作。
积累与运用三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集合2
教学目标
1、感受、认识排比修辞方法。
2、积累成语;理解笑话故事,知道要正确使用成语。
3、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4、能把活动中看到的、想到的用文字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
一
(一)温故知新
1、出示课文中出现过的两个句子,请大家读读这两个句子,看你能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3、 小结:用上排比句,我们的文章将更具体、更生动、更有气势。
(二)语海拾贝
1、学生自读成语。
2、这些词语大概讲了哪方面的内容?
3、你对哪个词还不理解?交流解惑。
4、学生记词。老师创设语境,学生用相应的成语来回答。
(三)开心一刻
1、自由读。能说说你为什么笑吗?
2、你能给小明提个醒吗?
3、在自己的表达中用上成语或其他的好词都不错,但一定用得恰当,不然就会闹笑话。
(四)自主阅读园地
1、看看题目,你知道这篇文章与原来学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吗?
2、请大家把自己当做一名播音员正在解说这场比赛,读读这段话,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
3、交流感受。
二
(口语交际:应聘班级服务员)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自己的想法。
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从中吸取别人的'好的表述方法。
3、能接受别人的建议,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好习惯。
(二)教学过程
1、自读题目,理清要求,激发兴趣。
(1)默读题目,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你觉得班级服务员其实就是什么?(小干部)
(3)所以争当班级服务员很光荣。
2、小组活动,交流点拨。
(1)请根据自己的特长为自己设计一份班级工作计划,想想你将为大家做些什么。你将如何做好?
(2)在小组内交流,请同学上来交流。
(3)交流。适时点拨同学们在说的过程中的不足处。引导他们注意介绍自己要承担的工作时要落落大方,充满自信。
(三)总结
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只要我们树立服务意识,发挥我们的特长,我们就能为集体分忧解难。
三
(习作百花园)
(一)教学目标
1、能清楚明白地记下活动的过程。
2、能不拘形式地展现活动经过。
3、感受习作的快乐,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活动中的一些照片。
(三)教学过程
1、读题,明确要求。
2、引导大家回忆活动过程。
3、重点点拨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进行选择的,把自己选择工作时复杂的心理活动写细腻。
4、教师点拨写法。我们既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也可以像照相那样,选取你认为最值得写的镜头组合在一起,还可像写应聘书那样写……总之,形式是多样的。
5、学生习作,教师相机指导。
6、同桌交换习作,互相欣赏,提出意见和建议。
7、自我修改完善。
8、互相赏析习作。
积累与运用三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集合3
教学目标
1、了解比喻句的两种形式。
2、积累俗语,了解成语。
3、能够清楚、明白地介绍自然风光;并能学习课文的写法,把景物生动、形象地写下来。
一
(一)温故知新
1、出示课文中出现过的两个句子,读一读。请大家区别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2、谈发现。
3、 小结:说说还可以换上哪些比喻词,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二)语海拾贝
1、学生自读四则俗语。
2、读完后谈体会。
3、你还知道哪些赞美某个地方的、言简意赅的俗语?说给大家听一听。
(三)点击成语
1、学生默读提供的材料,读完后复述故事。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3、能用这个成语说一句话吗?
(四)自主阅读园地
1、请大家默读《读不完的大书》。
2、交流自学情况。
3、再读短文,积累好词佳句,可先勾画,再摘抄。
二
(口语交际:美丽的自然景色)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美景或奇妙的见闻。
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从中吸取别人的好词好句,或者好的表现方法。
3、能接受别人的建议,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请同学回忆自己心目中的美景,可以带那个地方的有关资料。
(三)教学过程
1、自读题目,理清要求。
(1)默读题目,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提出注意点:这次是讲美丽的自然景色,奇妙的见闻也应围绕你所选择的景点。
2、小组活动,交流点拨。
(1)请在小组内交流,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来介绍。
(2)交流。适时点拨同学们在说的过程中的不足处。引导他们介绍那个地方要按一定顺序,注意要展现那个地方的特点。
3、 总结。
美丽的景色需要大家用美好的语言来描绘,希望大家能用上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让自己眼中的美景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和大家共同分享。
三
(习作百花园)
(一)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看到的美景生动、形象地写出来。
2、能生动形象地展现大自然的美景。
(二)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写景的好词佳句。
(三)教学过程
1、读题,明确要求。
2、引导大家回忆自己印象中最美的自然景色。拓宽学生的视野。
3、 小结:自然景色是天然形成的,山水树木都是我们极好的作文素材。
4、教师点拨写法,我们既可以采用总分的形式,也可以按照一定顺序,还可以像照相那样,选取你认为最值得写的镜头组合在一起……总之,形式是多样的。
5、学生习作,教师相机指导。
6、同桌交换习作,互相欣赏,提出意见和建议。
7、自我修改完善。
8、全班赏析成功习作。
积累与运用三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集合4
教学目标
1、感受汉语表达的灵活有趣,并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加以注意。
2、积累语言。
3、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4、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5、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乐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
(一)温故知新
1、学生自主阅读三个句子。
2、讨论、交流第一句中三个短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再读二、三句,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4、试着说一说类似的句子。
(二)语海拾贝
1、学生自主读词语,不理解的通过查字典,与同伴讨论解决。
2、说说这些词语的共同特点。
3、哪些词语用在好的事物方面?哪些又是用在坏的事物方面?
4、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说”的词语。
(三)开心一刻
1、学生读笑话。
2、说说笑话让人发笑的地方在哪里,应该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
3、要求学生回家后把笑话讲给家人听。
(四)自主阅读园地
1、提示本单元学习的阅读方法。
2、学生自主阅读,进行批注、勾画。
3、学生互相交流阅读感受、体会、收获。
二
(综合性学习:学会购物)
(一)教学目标
1、能在购物市场上与别人进行交际,在生活中用语文。
2、能将自己的购物经过清楚地讲给同伴听,并能认真听对方的讲述。
(二)教学准备
教师:拟定活动方案和注意事项。
学生:了解基本的购物知识。
(三)教学过程
1、教师提出本次活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2、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购物,师生共同评价其得失。
3、学生到市场实地购物。
4、分小组交流自己的.购物情况,注意互相评价。
5、分小组到全班汇报情况,师生共同评价。
三
(习作百花园)
(一)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感受较深的一次假日生活清楚、具体地写下来,表达自己的快乐之情。
2、能把自己的习作有感情地读给同学听,让同学分享快乐。
(二)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学生假日生活的图片、影像片断等。
学生:回忆自己的假日生活。
(三)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学生假日生活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讲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次假日生活,注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讲清楚、具体。
3、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讲述。
4、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5、学生动笔作文,把自己所讲过的用文字记下来。
6、写完后进行修改润色,再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7、小组推荐本组的优秀习作到全班朗读、展示,让大家分享快乐。
积累与运用三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集合5
教学目标
1、了解表达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
2、积累词语。
3、自主阅读短文,感悟良好的学习方法。
4、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喜欢的电视节目。
5、能展开想象不拘形式地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一、欣赏录像,引入新课
1、播放维也纳的风光片,教师配乐介绍。
2、引出课题:音乐之乡。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维也纳的风光和那里人们的生活。
2、说说自己读了课文以后,对维也纳的印象。
3、用笔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们听。
三、品读课文,感受意境
1、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乡”?
2、把最能表现维也纳是“音乐之乡”的语句找出来,多读几遍,边读边细细体会。
3、把你的体会说给同学听一听。(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第2题的重点词语来谈体会,在谈体会时还要注意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
4、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课文,把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四、课堂练笔,拓展延伸
1、请学生欣赏一段施特劳斯的.《春之圆舞曲》,边听边想象。
2、把自己欣赏时想象到的意境用语言描绘出来。
参考资料
☆贝多芬(1770—1827)曾在维也纳留下很多足迹。根据房主名字命名的“帕斯克拉蒂小屋”建造于1791年至17xx年期间,贝多芬在1804年至18xx年期间多次在此居住。18xx年,贝多芬在“哈利根施塔特小屋”立下了遗嘱。哈利根施塔特过去离市区很远,现在成为第19区的一部分(德布林区)。1803年至18xx年期间贝多芬在“英雄”小屋写下了著名的同名交响曲。
☆舒伯特纪念馆
舒伯特出生的小屋现在四周风景美丽如画。过去,这套公寓里共住了16户人家。室内陈列的油画、素描、手稿和吉他,让游人在想起它们当年主人的同时,也想起那副总是戴在鼻子上不肯摘下的眼镜。舒伯特为了能在醒来后立即投入作曲的状态,即使是在夜里也不肯摘下眼镜。
身患重病的舒伯特在他哥哥家里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几个星期。1828年这位孜孜不倦、辛勤工作的作曲家与世长辞,在舒伯特离开人世的那间小屋里有架钢琴,他就是在这架琴上演奏了生命中最后的篇章。现代的多媒体技术使游客们还可以看到、听到当年舒伯特的生活。
☆多瑙河华尔兹小屋中的施特劳斯纪念馆
施特劳斯(1825—1899)曾于1867年在这间小屋中写下了他最著名的“蓝色多瑙河华尔兹舞曲”,这支曲子是奥地利的非官方国歌。
1863至1870年间,施特劳斯和他的第一任妻子曾居住在这间小屋里。这里向游客们展出的是这位伟大音乐家曾经使用过的家具、乐器、生活用品以及他的画像、照片、文稿和乐谱。
市公园中的施特劳斯纪念碑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合影留念。19xx年,在为纪念碑揭幕时,维也纳交响乐团就在此演奏了“蓝色多瑙河”。施特劳斯的墓碑就树立在离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和施特劳斯父亲的荣誉墓碑不远的地方。
【积累与运用三教案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04-07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02-20
《积累与运用二》教案08-31
积累运用七课堂教案设计08-26
下册科学教学设计01-29
四年级下册语文《将心比心》教学设计11-14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01-14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11-21
四年级下册《扁鹊治病》教学设计02-19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