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狐假虎威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狐假虎威》选自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
教材简析:
《狐假虎威》是第三单元的主体课文之一,本单元围绕“真伪(现象与本质)”的主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辨别真伪,分清现象与本质。它是一个传统的寓言故事,通过一只狐狸狡猾的骗过老虎,不但使自己逃脱了危险,而且还借着老虎的威风让其他动物纷纷逃窜的故事,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他人。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易被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因此,本课学习起来并不难。
本课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学生朗读的欲望很强,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读文,读后分析人物特点。此外,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让学生在一个活泼、轻松的环境中理解课文,学习词汇,明白道理。
教学方法:
《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家喻户晓,学生耳熟能详,教师应将重点放在指导朗读上。最首要的,灵活选择读的形式,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综合运用。
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读的层次,由读通、读熟到读懂、读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准,以读代讲,在反复诵读中体验课文情境,感悟文章主要思想感情。因此本课采用诵读法和讲解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学媒体为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生动、形象、愉悦的情境中品读、感悟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其中1个为多音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寓言故事,知道“狐假虎威”的意思,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寓意。
2、揭示寓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狐狸、老虎和其他动物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狐狸和老虎的图片)这两个动物你们认识吗。
他们是谁。
2、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你所了解的狐狸和老虎。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坏、谗、狡猾、骗子??)用你知道的词语讲一讲老虎。
(凶猛、凶恶、猛兽、百兽之王??)
3、狐狸和老虎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寓言故事《狐假虎威》(板书课题)
4、课题中的“狐”和“虎”分别指什么。威是什么意思。(威风)
5、《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学了课文我们就会知道了。
[设计意图:狐狸和老虎是两种形象差异极大的动物,读课题时把两者拎出,一方面让学生对课文中即将发生的故事产生兴趣,另一方面,调动以前的学习积累,并对课文中狐狸和老虎的形象进行定位,定下故事的基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尽量不丢字,不加字。
2、认识生字。
3、指名读课文。
其余学生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读书实践,可以使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扎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乐趣”的要求。
只有读懂课文才会有“感”,有“悟”。]?
三、细读课文,感悟文本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1小节,看看这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
2、想像一下,此时老虎心里在想什么。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老虎的凶猛。(指导朗读)自己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老虎的凶猛、狐狸的紧张。
(生练读,动作表演体会。)
(二)学习2-4自然段。
过渡:狐狸被老虎抓住了,它甘愿成为老虎口中的美餐吗。
此时,它又想些什么呢。
1、指名读2—4小节,看看故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在危急时刻狐狸做了些什么。引导体会“眼珠一转”。指生上台表演,理解“扯着嗓子”后指导朗读狐狸的话。
3、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后有什么反应。
4、生读文。
5、全班交流。
预设: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体会狐狸的狡猾。
A、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是在干什么。
谁能来表演一下。
大家一起表演。
B、怎样说才是扯着嗓子说。
C、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说。
师:大家来猜一猜,狐狸说这些话时语气会怎样,表情又会怎样。
师:谁来学着狐狸说一说。比一比,谁演的狐狸最狡猾,能蒙住老虎。
(指名读,生练读,师生评价)??
6、听狐狸这么一问,老虎是什么反应。
师:它相信狐狸的话吗。
有点相信,又有点不相信,这就叫做“半信半疑”
7、哪两位小朋友愿意分角色读一下第2自然段感受一下狐狸的第次与老虎的对话。(指名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过渡:狐狸看老虎半信半疑,为了让老虎完全相信,狐狸又想了个什么鬼主意。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生汇报。)
指名读: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生以不同形式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读一读,画一画地基础上,体会重点点词、句来体会狐狸的狡猾,以各种形式充分地阅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
过渡:森林里的小动物真的是见到狐狸就吓跑了吗。
我们到第5自然段中去找答案吧。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听了狐狸的话,老虎和狐狸是怎么做的。
现在我们就随狐狸和老虎到森林中去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问题:请大家自由读第5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狐狸、老虎表情动作的词。
读一读,想一想,它们各自在想些什么。)
2、学生读书,划词。
3、生汇报。此时森林中的动物有什么反应。是狐狸吓跑了森林中的动物吗。它们怕的到底是谁呢。
4、指名上来表演。
5、百兽真的是被狐狸吓跑了吗。它们到底怕谁。
你能用自己的话把真相告诉老虎吗。
6、揭示狐假虎威的喻义。
(课件出示:借着别人的势力来吓唬欺压别人)
[设计意图: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总结全文
1、你喜欢课文中的狐狸吗。为什么。
师:狐狸其实既聪明又机智。狐狸在生命受到危险的时候,它应该救自己。面对凶猛的老虎,弱小的狐狸不能靠硬拼,只能靠智取。在遇到危险时,为了保护自己,不妨也可学学聪明的狐狸。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设计既可了解学生对文本地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并注意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取向。]?
2、写一写。
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老虎在森林里做了许多坏事,小动物们对它很痛恨,尤其是它那沾满小动物鲜血的“虎牙”。小动物们提出了各种对付老虎牙齿的办法。
最终。聪明的小狐狸想出了大家都赞同的办法,于是……
[设计意图: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设计这个小练笔把课文内容扩展延伸,既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发展思维。]?
板书设计:
抓住
老虎 →狐狸
狐假虎威
(上当)(逃脱)
欺骗。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03-10
狐假虎威识字教学设计01-13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15篇08-24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15篇)11-12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集锦15篇)11-12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汇编15篇)11-29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04-12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04-08
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教学设计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