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学设计最新

时间:2024-06-07 18:26:5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的人》教学设计最新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的人》教学设计最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的人》教学设计最新

《有的人》教学设计最新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学生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3、学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两种人的含义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揭题

  1949年10月,在北京一座普通的民居里,一位质朴的诗人写下了

  这样一首朴素的诗: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位诗人就是

  这首诗就是

  (出示:《有的人》)一起读。

  2、课前同学们收集了一些鲁迅的资料,做成了演示文稿和电子报,每个小组都做得不错,老师放到了班级网站上,请同学们浏览一下,看完后请同学们说说:你对鲁迅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学生边演示边回答。(教师机调为监控转播)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

  1、引入初读

  师: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远去了,臧克家用短短的一句话两个词,死了活着,来评价鲁迅。

  2、为什么说鲁迅先生死了他还活着?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带着这个问题读全诗,从诗中找答案。

  三、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根据学习建议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1、明确学习目标:(齐读一遍)

  2、师:今天我们利用电脑进行诗歌的学习,你们能不能先谈谈你准备怎样学习这一课?

  生答:

  3、师:老师给一些学习建议

  学习方法:

  1、合作学习

  2、对比朗读

  学习建议:第一步:组长和组员讨论决定选感兴趣的一、二节学习

  第二步:组员们分头独自学习,学习时请参考网页上的“课文学习”和“学习资源”

  重点学习:

  (1)理解诗中含义深刻的字词。

  (2)发挥想象:诗中写了两类人,你可以说说你在朗读诗句时由此的联想:我由此想到了什么人?

  (3)谈谈你的感受或启示。

  第三步:组员们合作讨论感兴趣的话题,准备汇报。

  建议汇报时多用这样的句式:

  我们组学习的是诗歌的第小节

  我觉得……

  我发现……

  我是这样理解的……

  读这句诗,我想到了……

  四、研读品悟,升华情感

  1、在汇报学习成果之前,说说全诗总写的是哪一节?

  (1)学生汇报第一小节(板书:生命毫无价值、思想精神永驻)

  师:每节的前一句的“有的人”指人?

  后一句的“有的人”指人?(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

  师:该怎么读这两句?

  (2)老师读一读,你们听听,老师对这两种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的?

  老师范读第一小节。

  学生回答:

  第一句:轻蔑地、鄙夷地读……厌恶地、痛恨地读……

  第二句:庄重地、惋惜地读……肯定地、赞颂地读……

  师: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全班对比朗读第一节:左边的同学读每一小节的前一句

  右边的同学读每一小节的后一句

  (3)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

  教师总结: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第一节都是先反后正。板书:对比

  2、学生继续汇报其他小节。

  (如第5节:

  师:你们的朗读想告诉同学们什么呢?

  (想告诉同学们对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痛恨;对那些一生为民,给人民作……赞美)

  3、师:同学们的汇报非常精彩,由于时间的关系,其他小组在课外再交流。

  我们六(2)班的同学,每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全诗七个小节,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些小节之间在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

  生答:

  师:我们以二、五小节为例,一起来读读这两个小节,我们要读出人民的爱和人民的恨,读出爱之深、恨之切。

  对比朗读:男同学:2女同学:

  4、师:让我们再想想,有没有发现二、五小节的几句话还有怎样的联系?

  (答案:第五节的第一句是回答第二节的第一句,第五节的第二句是回答第二节的第二句的.)

  师:那就让我们再次来告诉所有的人,告诉他们人民对待敌人和朋友的态度。

  (再次对比朗读,两节诗歌一句一句的对比读,师生一起)

  师:同学们,人民的情感是真实的、真诚的,就让我们通过真情的流露来怀念那些为人民做牛马、为人民服务的人吧。

  男女对比朗读二七小节诗歌

  5、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留下了这样的话:“赶快收殓,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鲁迅最后的遗言。“忘记我”,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鲁迅先生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全中国人民的心里。

  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地回忆他:齐声朗诵这首诗。

  五、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司马迁告诉我们的。你还知道哪些“生”与“死”的名言。

  2、师:鲁迅先生说: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他一生“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的价值观。你们有没有思考过:你活着是为了什么目标?

《有的人》教学设计最新2

  这首诗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所以副题是“纪念鲁迅有感”。“有的人”是个引人深思的题目——指的是什么人?这些人怎样?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

  全诗共七节。第一节,对两种人的生与死进行评价,指出:有的人“活着”,不过是行尸走肉,其实是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里。第二至四节,写这两种人对待人民群众截然相反的态度,赞颂了给人民当牛马的精神,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腐朽和骄横。第五至七节,写人民对这两种人截然不同的态度,给人民当牛马的人,“人民永远记住他”,而骑在人民头上的人,只能落得个可悲的下场。全诗热情歌颂了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情鞭挞了反动统治者。诗歌在表达上的突出之点,是运用对比和反复的手法。

  这首诗中的许多句子都与鲁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联系。如,读到“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读到“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也会联想到鲁迅的著名散文《野草》。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首诗是1949年 11月1日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作者曾说:“对于这样一位巨人作全面的歌颂,那是很难下笔的。我只是概括地从他生前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不想到个人,在他死后人民热烈纪念他这两点上来表现他的伟大。”“为了加强、突出主题的意义,丰富这篇短诗的内容,通篇用了对比的表现方法,题目不写做纪念鲁迅而叫做‘有的人’。”

  整首诗歌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节是第一部分;第二、三、四节是第二部分;第五、六、七节是第三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感触最深的两点,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从对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第三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第二、第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分别进行解说和深入挖掘,形成了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情感主线。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前一句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这是全诗提纲挈领的小节,抓住它品读全文,就会事半功倍。

  ②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呵,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对于鲁迅先生,则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俯下身子”把鲁迅精神表达得多么充分,刻画了鲁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③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④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刻入”一词,真是入木三分。反动统治者硬想留名“不朽”,但事实上,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这里的一个“烂”字,既写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青青的野草则给人以无限生机、无限希望的感受和联想,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和爱戴的深厚感情。“春风”“到处”“青青”这些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是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生命力和精神不朽的热烈歌颂。

  (2)对词语的理解。

  ①“有的人”: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②活: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③死: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④骑:生动地表现了反动派欺压人民,作威作福的神态。

  ⑤摔垮:人民要推翻反动派,打倒反动派,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字上,“垮”作为结果又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的可耻而又必然的下场。

  二、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三、教学建议

  1、本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对鲁迅先生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本课,教师应注意结合学过的课文以及相关的阅读链接,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还可以选择合适的课程资源,包括视听材料,加以补充,使学生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来学习本首诗。

  2、诗中部分字词含义深刻,如,“活、死、不朽、摔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相关诗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其中的含义。教师宜用更多时间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捕捉言外之意,要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3、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教学时要注重对比朗读的训练。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突出。因此,教师在朗读指导中可以考虑采取多种对比朗读的形式,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一是每一小节前后两句话的对比;二是第二小节和第五小节,第三小节和第六小节,第四小节和第七小节的对比朗读;三是更加细化的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比朗读。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

  4、在理解整首诗的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两类不同的人,他们的境遇又有什么不同,从中感受到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这首诗意蕴深刻,但教学时注意不要把本首诗的主题过分拔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让他们在加深对鲁迅了解的同时真切感悟到做人的真谛。

《有的人》教学设计最新3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题目不直接用副标题“纪念鲁迅有感”而是“有的人”?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读自悟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引出鲁迅

  1、出示课件(鲁迅的头像)让学生结合课文谈鲁迅(板书鲁迅人民)

  2、引出课题(板书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3、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

  4、教师配乐范读

  引导读诗理解内容

  1、“有的人”在诗中出现了八次,但它表示两种截然不同的意思,一种“有的人”指的是哪些人,另一种“有的人”指的是哪些人?(用诗中的语句来回答)

  全诗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做了怎样的对比?

  2、从哪些诗句能看出是诗人为纪念鲁迅而写呢?

  3、如何理解截然不同的“有的人”

  4、人民对截然不同的“有的人”的态度。

  5、如何理解“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6、怎样把这首诗读好。

  7、你想对鲁迅说哪些心里话;你想对那些与人民为敌的人发出怎样的呐喊?

  拓展延伸

  1、理解为什么题目不直接用副标题“纪念鲁迅有感”而用“有的人”?

  2、让学生用上“有的人”“奉献”“索取”“我们”写一些东西。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有的人奉献

  有的人人民

  有的人索取

《有的人》教学设计最新4

  学习目标

  1、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

  2、了解诗歌语言的一般特点。

  3、认识本诗所表达的活与死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学习重难点

  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臧克家(1905—20xx年2月5日晚8时35分在北京逝世)我国一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二、自主预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妥协()倾向()摧残()恶劣()

  腐朽()摔垮()

  2、按拼音写汉字。

  狂wàng()保zhàng()坚rèn()

  kuì()败yì()制zēng()恨

  3、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

  疲备不堪()迫不急待()藏克家()峰芒毕露()

  永往直前()开僻道路()不曲不挠()头昏脑涨()

  4、结合句意,解释划线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牛马:像牛马那样。

  B、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抬举:抬起往上托。

  C、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别人:指人民大众。

  D、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活:肉体存在。

  5、《有的人》作者是(),它选自(),是一首()诗。

  6、采用多种方法朗读,感知内容。

 三、合作探究

  1、如果没有副标题,你能知道本文是为纪念谁而作吗?

  2、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作的,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

  3、诗歌中运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四、研读文本,合作探究

  1、第一节中的“死”与“活”具体是什么意思?两个有的人分别指谁?

  2、第2—4节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对比的?第1节与第2—4节之间是什么关系?

  3、第5—7节与前四节在内容、结构上有怎样的联系?

  4、这是一首富含生活哲理的诗。诗中告诉我们哪些通俗而深刻的道理呢?

  5、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四、展示反馈

  五、拓展延伸

  1、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试概括其中的`三个。

  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典范?请列举出来

  3、学了本文,你认为在今天,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呢?

【《有的人》教学设计最新】相关文章:

《有的人》教学反思04-04

有的人教学反思04-04

古诗教学设计最新12-13

最新教学设计07-26

《凡卡》经典教学设计最新04-28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最新04-28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最新04-13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最新08-28

地理优秀教学设计最新12-27

景阳冈优秀教学设计最新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