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两课时优质

时间:2024-06-22 14:34:5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两课时优质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两课时优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两课时优质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两课时优质1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体会文中小姑娘的调皮可爱和祖父园子带给“我”的无穷乐趣。

  2、感受祖父对“我”的疼爱,体会浓浓的祖孙情。

  3、感受文章中的“自由”,体会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1、精读课文,体会文中小姑娘的顽皮可爱和浓浓的祖孙情。

  2、感受文章中的“自由”,体会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童年》歌曲。

  师:你们知道这首歌吗?(生答:《童年》)这首歌唱出了童年岁月里美丽的回忆。童年的时候,一个风筝、一串冰糖葫芦,都可以让我们高兴半天,那如果一整天都在一个美丽的园子里玩心情该有多高兴啊!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我和祖父的园子里看一看乐一乐。

  二、读课文。

  1、师:一走进祖父的园子里,你看到什么?(自由读课文)。

  生大声读课文。

  3、师:刚才我也认真读了课文,每次读我总是忍不住想笑,我觉得文章中的小姑娘实在是太有趣了,小姑娘做的事实在是太有趣了。这么多的趣事你最喜欢做那件呢?(读课文并同桌讨论什么事最有趣)。

  生自由读课文并交流。

  4、师:你觉得什么事最有趣呢?

  师:再读课文,还有什么事也很有趣?(拿不动,爬在地上铲……)。

  师:爬在地上是什么样的?(一点一点往前挪)谁来读?

  师:让我们和小姑娘一起爬在地上,铲一铲!(齐读课文)。

  师:你们觉得小作者怎么样?(天真、调皮)。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我”是个调皮、可爱的孩子呢?(扬、喊、拼尽了力气)。

  谁来读?读出她的调皮!

  师:谁能和小姑娘一样调皮?谁来把小姑娘的动作做给大家看看?

  师:来,大家和小姑娘一起把水扬到天上,一起读!

  师:这场雨下在你的脸上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凉丝丝的……)。

  师:这场雨下到了你的心里了,再一起把这里读读,感受那种清凉。

  师:还有什么事也很有趣呢?生读交流(跟屁虫)。

  男生读祖父,女生读小姑娘。

  交换读。

  师:和祖父一起玩了一天,你觉得快乐吗?

  生:我认为,园子给了她自由。她在园子里,自由地玩耍,无拘无束。想摘黄瓜就摘黄瓜,想追蜻蜓就追蜻蜓,想采倭瓜花就采倭瓜花,想捉蚂蚱就捉蚂蚱,想睡觉就睡在地上,多自由啊!

  生:对,她是自由的,甚至瞎闹也不会受到责备。她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表面上是和他一起干活,其实呢,就是玩,是觉得好玩才跟祖父做的。并且,她还捣乱,把菜种踢飞了,把野草当谷穗留着,把谷穗当野草锄掉,说是浇菜,把水往天空扬,简直就是淘气包。可是,爷爷一点也不批评她,反而笑着问她,耐心地给她讲什么是谷穗。她的祖父多么疼爱她啊!

  生:这一段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没有谁去管它们的事。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段,让我们感受到它们的自由。

  生:(读)。

  师:愿意怎样就怎样,多自由啊!在“我”的眼里,为什么觉得它们是自由的呢?

  生:我明白了,因为她自己是自由的,所以觉得一切都是自由的。

  生:有,园子还给了她快乐。这里有她喜欢的色彩,“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有她喜欢的昆虫,有她喜欢的花和鸟,她可以摘黄瓜,追蜻蜓,这是多么快乐的事啊!

  生:能感受到,她的叙述那么的孩子气,并且能从中感受到她讲这一切的时候,是沉浸在快乐的回忆中的,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师:你能通过读书,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感情吗?请任选一段来读。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请大家都任选一段读一读,也感受一下吧!

  生读课文。

  师:你们真会感受!园子是她童年的乐园,给了她自由,给了她快乐,所以这个园子在她心中,才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温馨,那样的难以忘怀。但是,你不觉得,她的自由快乐,还来源于领她到园子的慈爱的祖父吗?所以她称园子是祖父的园子!

  三、作业: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任意选择一题做答。

  a在本文中找出你喜欢的五个词语各自造一个句子。

  b回忆一段自己儿时的趣事,象作者一样用快乐的笔调描述出来,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让文章细腻有新意。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两课时优质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精读全文,在祖孙二人相关联的情境中感受我的淘气以及祖父对我的宽容、引导,细致挖掘祖父言行对“我”的影响。

  3.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两种方法:借物抒情和叙事抒情。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

  同学们,自由地看看,你看到了什么?看来,你们的眼睛很敏锐!老师想来考考你们的反应是不是很快?好,听口令:起立、坐下、微笑、大笑,希望在我们的课堂能听到这爽朗的笑声。

  伸出你的左手,再伸出你的右手,拍一下,拍两下,想拍几下就拍几下。真诚为别人鼓掌的人是最智慧的人,希望在我们的课堂上能多听到这样的掌声。

  我所教的学生都说在我的课堂上很自由,你认为这种自由的状态是什么样儿?是啊,想说就说,想笑就笑,想读就大声读,倘若你不愿意也可以轻声地读。

  一、回忆课文,质疑导入。

  1.师:这一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我和祖父的园子(生读题)这是珍藏在萧红记忆深处的大园子!再读题。

  2.师:在《呼兰河传》里,萧红用了大量的文字写这个园子,尽力去捕捉她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每一个细节。一个看似普通的园子,为什么让萧红念念不忘呢?让我们走进园子。课文有两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这个园子,打开课本,把它找出来。

  二、读说想象“自然之园”。

  过渡:好,让我们到园中去漫步吧!(出示第2自然段)。

  1.同学们,读书就是欣赏,需要慢慢地读静静地想。听老师读,看看你的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相机指导把话说生动。)。

  2.眼前的画儿活了,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4.总结:原来,她只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她眼中的自然状态下的园子。(板书:自然之园)。

  三、赏读感悟“自由之园”。

  过渡:我们继续到园中去漫步!自由读第13自然段,你的心中一定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1.读着,读着,你的心中会跳出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园子?

  2.师:(引读)你们的感觉和课文中的“我”相通了!读着、读着,园子中的一切—(点红本段中心句)。

  3.你从哪里最能感受到自由?拿笔画下来。

  根据交流相机出示: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也没有人管。

  a、这几个描写自由的句子很特别,大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句式整齐中还有变化。)。

  d、还有谁想来读的?想读的就一起来读吧!这次你要听清楚了,跟上老师的节奏哟!(句式拓展朗读:愿意在地上爬……愿意开两朵谎花就……愿意结一堆黄瓜就……)自由吧!

  4.同样是自由,植物和昆虫的写法还有变化呢!谁来读出蝴蝶的自由(ppt出示蝴蝶那一句)。

  b、总结:这园子里不管是好看的还是不好看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

  5.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ppt出示:花开了,就像……鸟飞了,就像……虫子叫了。)。

  a、同学们,你们注意到“睡醒”这个词了吗?如果把它改成惊醒行不行?

  b、师生配合总结:是的,别小看了这个睡字啊,自然地睡醒才是一种自由的状态。花儿愿意睡到什么时候,就……鸟儿愿意怎么飞,就……,它若想要飞上天去,也……虫子愿意怎么叫,就……愿意和谁说话,就……一切都是活的,一切都是……咱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6.是啊,园子里的一切景物都活了,都是自由的,来,我们一起再来配合着在音乐中美美地读读这一段。

  7.同学们,读书还要联系上下文来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萧红眼里看到的自然之园。第十三自然段又向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个鲜活的、自由之园。(板书:自由之园)其实,园子里的植物、动物本无所谓自由,为什么在我的眼里是如此自由呢?(是啊,我的心里自由,看到什么都是自由的,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

  叙事抒情的表达方法。

  1.古人说境由心生,高兴时看什么都好,不高兴时看什么都不顺眼。因为我是自由的,所以看什么都觉得自由。原来,这儿的景物描写是为了抒发我心中的自由之情!

  3.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自由的小事。

  引读:祖父……,生接……。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水,我也抢过来浇。”

  …………。

  4.你们看,萧红的文字很朴素,但是读起来却很洒脱,很孩子气,字里行间跳跃着两个字——自由,我们再来读一读。

  交流咀嚼,预设如下:

  (铲地时,爬在地上,用锄头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抢水瓢浇菜)。

  把这份自由、快乐大声喊出来!

  (第11节)。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数一数,这段话中有几个“又”字,再轻轻地读一读,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自由)。

  6.师总结:在这个园子里,我想闹就闹,想玩就玩,等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不用——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你们看我的快乐、自由就藏在栽花、拔草、铲地、浇水甚至睡觉这些生活小事中。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叙事抒情。(板书:叙事抒情)。

  三、批注释疑“爱之园”

  1.什么是自由,这就是自由,什么是快乐,这就是快乐,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你觉得这自由是谁给我的?课文中描写祖父的地方并不多,让我们回头默读3——12自然段,找出描写祖父的细节,凝神静气地读,把你的体会选择几个关键词写在旁边。

  2.同桌互相交流,如果你们关注的细节相同,那是心有灵犀,如果不同,那再切磋切磋。(一个劳动工具,传达着一份疼爱;一声嘱咐,透露出一份悉心;一张笑脸,无限宽容。)。

  3.是啊,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人,他会给你造一座天堂。这园子就是祖父为我撑起的一方爱的天堂。(老师板书:爱之园)。

  4.现在,你还觉得它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吗?

  5.总结:是啊,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它所表现出的自由和爱,正是萧红一生的憧憬和向往。一想到这个天地,萧红就感到快乐、幸福;一想到这个天地,她就涌起了写作的冲动;这个园子不只是祖父的,它是我和祖父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再读题!

  四、回忆课文,拓展阅读。

  1.同学们,了解一个作家的生活经历,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萧红一生坎坷,悲凉。18岁,祖父就去世了。离开祖父,寂寞孤独的时光里,她常常回忆起和祖父一起——(在这个世界上能有人疼爱是多么幸福啊!)。

  20岁时,她离开家乡,一直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写下这些文字时,她正流浪在香港,身在异乡,遥望家乡的目光里,她仿佛又看见了园子里的景物——(在这样的园子里生活是多么快乐啊!)。

  3.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她提笔就想到了童年,想到了她和祖父的园子,想到了那个生她养她的地方——呼兰河。《呼兰河传》,就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ppt出示)。

  孩子们,走进《呼兰河传》,你会走进萧红的内心世界,读到不一样的滋味!

  附:板书。

  自然之园。

  叙事抒情。

  借物抒情。

  爱之园。

  教后反思:

  在大家关心的目光里,我于4于22日参加泰州市课堂教学比赛,执教了《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一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精致的课堂凝聚着周主任、沙主任、以及大家的智慧,我和孩子们一样在姜堰小语的园子里快乐、自由地呼吸着、成长着!痛苦并快乐着的磨课经历,让我在文本解读、教学设计、细节打磨方面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一、关注自由与关注语言表达并重。

  舞蹈家邓肯有一句名言:最自由的身体里蕴藏着最高的智慧。文本中大量诗意的景物与事件的抒写,彰显着自然、自由的意义。五年级的学生能够读出字里行间流淌的自由情愫,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揣摩作者如何表达这种情绪的。在教学中,抓住两处景物描写,让学生在朗读想象质疑,赏读体悟情趣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揣摩两处景物描写的异同,渗透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教学时自然流畅,不着痕迹。

  二、关注人物个性与人物关系并重。

  “我”与祖父不是永远交叉的两条平行线,祖父智者般地带领一个好奇的孩童触摸未知的世界。是祖父庇佑着她那稚嫩的心灵,点燃她烂漫自由的梦想,启蒙她的文学之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默读3—12自然段,找出表现我自由调皮的事件,在细读体味中,感受“我”的无忧无虑。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是谁给了我自由?学生凝神静气地默读3—12自然段中描写祖父的细节,咀嚼中明白祖父是给我自由力量的赐予者。祖父守卫并呵护着这颗种子的生长,而“我”的血液里流淌着祖父的智慧和品格。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深入浅出,不过分架空拔高!

  三、关注课本节选与小说全景并重。

  在课文节选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自由自在的萧红,纵观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中萧红的一生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她用毕生的能量捍卫自由。在教学的最后,引导学生结合萧红人生的历程,回忆童年的美好生活在她生命中的影响,温情的后园在她一生中的精神寄托。既还原了小说的真实原型,有为学生课后阅读《呼兰河传》做了铺垫,点到为止,不喧宾夺主。

  课毕,回忆,反思。祖父关爱的园子给萧红以生命的韧性,这何尝不是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带给学生的呢?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的我,在一些教学细节上还缺少一些耐心与等待,好在我有一股勤学之劲、一群良师益友、一个凝聚力强的团队,相信我会走得更从容!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两课时优质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精读全文,在祖孙二人相关联的情境中感受我的淘气以及祖父对我的宽容、引导,细致挖掘祖父言行对“我”的影响。

  3、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两种方法:借物抒情和叙事抒情。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

  同学们,自由地看看,你看到了什么?看来,你们的眼睛很敏锐!老师想来考考你们的反应是不是很快?好,听口令:起立、坐下、微笑、大笑,希望在我们的课堂能听到这爽朗的笑声。

  伸出你的左手,再伸出你的右手,拍一下,拍两下,想拍几下就拍几下。真诚为别人鼓掌的人是最智慧的人,希望在我们的课堂上能多听到这样的掌声。

  我所教的学生都说在我的课堂上很自由,你认为这种自由的状态是什么样儿?是啊,想说就说,想笑就笑,想读就大声读,倘若你不愿意也可以轻声地读。

  一、回忆课文,质疑导入。

  1、师:这一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我和祖父的园子(生读题)这是珍藏在萧红记忆深处的大园子!再读题。

  2、师:在《呼兰河传》里,萧红用了大量的文字写这个园子,尽力去捕捉她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每一个细节。一个看似普通的园子,为什么让萧红念念不忘呢?让我们走进园子。课文有两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这个园子,打开课本,把它找出来。

  二、读说想象“自然之园”。

  过渡:好,让我们到园中去漫步吧!(出示第2自然段)。

  1、同学们,读书就是欣赏,需要慢慢地读静静地想。听老师读,看看你的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相机指导把话说生动。)。

  2、眼前的画儿活了,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4、总结:原来,她只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她眼中的自然状态下的园子。(板书:自然之园)。

  三、赏读感悟“自由之园”。

  过渡:我们继续到园中去漫步!自由读第13自然段,你的心中一定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1、读着,读着,你的心中会跳出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园子?

  2、师:(引读)你们的感觉和课文中的“我”相通了!读着、读着,园子中的一切―(点红本段中心句)。

  3、你从哪里最能感受到自由?拿笔画下来。

  根据交流相机出示: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也没有人管。

  a、这几个描写自由的句子很特别,大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句式整齐中还有变化。)。

  d、还有谁想来读的?想读的就一起来读吧!这次你要听清楚了,跟上老师的节奏哟!(句式拓展朗读:愿意在地上爬……愿意开两朵谎花就……愿意结一堆黄瓜就……)自由吧!

  4、同样是自由,植物和昆虫的写法还有变化呢!谁来读出蝴蝶的自由(ppt出示蝴蝶那一句)。

  a、你们看,作者认为不太好看的黄蝴蝶、白蝴蝶又出现了,这一次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b、总结:这园子里不管是好看的还是不好看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

  5、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ppt出示:花开了,就像……鸟飞了,就像……虫子叫了。)。

  a、同学们,你们注意到“睡醒”这个词了吗?如果把它改成惊醒行不行?

  b、师生配合总结:是的,别小看了这个睡字啊,自然地睡醒才是一种自由的状态。花儿愿意睡到什么时候,就……鸟儿愿意怎么飞,就……,它若想要飞上天去,也……虫子愿意怎么叫,就……愿意和谁说话,就……一切都是活的,一切都是……咱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6、是啊,园子里的一切景物都活了,都是自由的,来,我们一起再来配合着在音乐中美美地读读这一段。

  7、同学们,读书还要联系上下文来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萧红眼里看到的自然之园。第十三自然段又向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个鲜活的、自由之园。(板书:自由之园)其实,园子里的植物、动物本无所谓自由,为什么在我的眼里是如此自由呢?(是啊,我的心里自由,看到什么都是自由的,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

  叙事抒情的表达方法。

  1、古人说境由心生,高兴时看什么都好,不高兴时看什么都不顺眼。因为我是自由的',所以看什么都觉得自由。原来,这儿的景物描写是为了抒发我心中的自由之情!

  3、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自由的小事。

  引读:祖父……,生接……。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水,我也抢过来浇。”

  4、你们看,萧红的文字很朴素,但是读起来却很洒脱,很孩子气,字里行间跳跃着两个字――自由,我们再来读一读。

  交流咀嚼,预设如下:

  (铲地时,爬在地上,用锄头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一个“爬”字,一个“乱勾”,活脱脱的一个泥娃娃呀!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抢水瓢浇菜)。

  把这份自由、快乐大声喊出来!

  (第11节)。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数一数,这段话中有几个“又”字,再轻轻地读一读,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自由)。

  6、师总结:在这个园子里,我想闹就闹,想玩就玩,等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不用――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你们看我的快乐、自由就藏在栽花、拔草、铲地、浇水甚至睡觉这些生活小事中。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叙事抒情。(板书:叙事抒情)。

  三、批注释疑“爱之园”

  1、什么是自由,这就是自由,什么是快乐,这就是快乐,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你觉得这自由是谁给我的?课文中描写祖父的地方并不多,让我们回头默读3――12自然段,找出描写祖父的细节,凝神静气地读,把你的体会选择几个关键词写在旁边。

  2、同桌互相交流,如果你们关注的细节相同,那是心有灵犀,如果不同,那再切磋切磋。(一个劳动工具,传达着一份疼爱;一声嘱咐,透露出一份悉心;一张笑脸,无限宽容。)。

  3、是啊,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人,他会给你造一座天堂。这园子就是祖父为我撑起的一方爱的天堂。(老师板书:爱之园)。

  4、现在,你还觉得它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吗?

  5。总结:是啊,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它所表现出的自由和爱,正是萧红一生的憧憬和向往。一想到这个天地,萧红就感到快乐、幸福;一想到这个天地,她就涌起了写作的冲动;这个园子不只是祖父的,它是我和祖父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再读题!

  四、回忆课文,拓展阅读。

  1、同学们,了解一个作家的生活经历,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萧红一生坎坷,悲凉。18岁,祖父就去世了。离开祖父,寂寞孤独的时光里,她常常回忆起和祖父一起――(在这个世界上能有人疼爱是多么幸福啊!)。

  20岁时,她离开家乡,一直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写下这些文字时,她正流浪在香港,身在异乡,遥望家乡的目光里,她仿佛又看见了园子里的景物――(在这样的园子里生活是多么快乐啊!)。

  3、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她提笔就想到了童年,想到了她和祖父的园子,想到了那个生她养她的地方――呼兰河。《呼兰河传》,就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ppt出示)。

  孩子们,走进《呼兰河传》,你会走进萧红的内心世界,读到不一样的滋味!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两课时优质】相关文章: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06-25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1-30

《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09-02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精选15篇)03-27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12-16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01-22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05-03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12-02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