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4-05-09 13:16:5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优秀,欢迎阅读与收藏。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优秀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和感悟诗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由一枝红杏如何想象出满园的春色,感悟诗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情景导入。

  1.检查预习:背一背古诗。

  我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的韵味。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

  2.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春天的时候,出去踏春呢?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写春天的古诗。(板书:游园不值)

  二、自读自悟,乐于探索。

  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体会诗句该是如何朗读的。

  2.跟读,指名读古诗。

  3.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心底慢慢体会一下诗句的意思。

  三、知诗人,解诗题。

  1、知诗人:叶绍翁,北宋诗人。

  2、解诗题:(强调“值”是“遇”的意思)

  雨过天晴,作者去访友游园,碰巧主人不在,他不得进门,所以题目定为“游园不值”,也就是游园不遇。

  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不遇,那么,他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再来聊一聊。谁愿意读给大家?要求要按照七言的节奏来读。

  四、抓字眼,晓诗意。

  1、结合生活,谈谈认识。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尽管我们才读了几遍,我们跟着叶翁在游园的时候,遇到的有什么?(苍苔、柴扉、红杏)请同学们结合你的生活谈谈你对它们的了解。

  ①柴扉:柴扉是什么意思?(柴门,用柴草编织的门。)是不是这样的呢?(出示课件图片)这样的门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简陋)

  ②苍苔:青苔。——体现出春天到了,生命力的强盛,毛茸茸的、生机勃勃。

  ③红杏:红色的杏花。——美丽,灿烂,生命力强。

  2、抓字眼,晓诗意。

  ①你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意思的呢?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中所表现的古今汉语不同特点。(学生回答的问题略)

  ②解“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门久不开”

  A师点拨:

  “怜”在汉语中有“可怜”、“爱惜”两种解释,这里应该是“爱惜”的意思。 “屐”是古代人们常常穿着用木的一种鞋子,要注意这个字的字形。

  “扣”柴门,为什么不是“敲”?

  (因为作者尊敬主人)“扣”的动作是怎样的呢?(让学生自己用手扣桌子)因为尊敬主人,所以作者轻轻的扣着门,因此在“扣”的前边用了一个“小”字,“小”字本意与“大”相对,这里引申为“轻轻”。

  B小组讨论:为什么会久不开呢?(让学生掌握作者的逆向思维方法,也就是联系上下句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

  C “柴扉久不开”时诗人想些什么?心情怎样?(失望、扫兴、遗憾)

  D让学生在整体把握该诗句的'意思。

  ③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A问:作者游园不得进门,但是他还看到了什么?(红杏)是的,他看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可是,他没有进入到园子里,为什么他会说“春色满园”?

  诗人根据什么想象园内春色满园,你能从一个“满”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述园内美丽景色。

  B想象诗境,视觉体验。

  现在让我们也跟着诗人一起,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想象“满园”是怎样的景色呢?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生:有柳树和各种美丽的花;有蝴蝶、蜜蜂;有浓郁的花香等。)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美景之中,你们想看看我们所想象到的满园春色吗?(在优美的音乐中,出示春天的画面,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C看到这样美丽的春色,你们现在的心情是如何的?(高兴)那么诗人看见一枝红杏出墙来,也想到园内满园春色,他的感情有什么变化?(板书:快慰、高兴)

  D抓“关”和“出”。

  是谁关住春色,用什么“关”住春色?

  红杏是怎样“出”墙来?

  红杏为什么能“出”墙?

  高墙大门关不住出墙的红杏,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是不能禁锢的,它们会冲破牢笼,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发展生长起来。)

  ④ 完整地说说诗意。

  五、回顾所学,思维拓展。

  1、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更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呢?(前两句应该读出扫兴、惆怅之感,后两句应读出欢快、喜悦之情)

  2、延伸探索

  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笔下不息的主题。你会背哪些春天的诗。

  六、作业布置:

  1、春色是如此的美丽,如果被其他的诗人看到这样美的春色,一定也会吟出很多关于春天的诗章。回去搜集哪些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或者叶绍翁的诗句,下节课,让我们大家共同来分享。

  2、结合自己这节课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题诗作画。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赞美春天以及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情。

  2、运用电教媒体,展现出一片春色满园的景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解题: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

  2、介绍作者(用投影片将作者情况演示出来)。

  3、初读,大体了解内容。

  4、听录音,听示范朗读。

  5、随录音磁带播放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6、指名读,其他同学想句子的意思,勾画出不懂的词语。

  7、用投影仪演示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字的意思。

  ①应: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

  怜:爱惜。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柴扉:柴门。

  久:很长时间。

  ②指名逐句理解,每句诗的大意是: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院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8、有感情地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①老师范读,指导有节奏,读出重音。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②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9、启发想象:

  ①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

  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

  a、有柳树,有美丽的,各色的花。

  b、有蝴蝶,有蜜蜂。

  c、有浓郁的花香。

  10、学生讲完后,自己动手设计,画画。

  11、将满园的春色展现出来(打在投影仪上)。

  12、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来描写园中的春景。

  编儿歌或诗:老师示范

  春色满园绿青苔,鸟语花香蝶蜂缠,花红柳绿笑开怀,红杏出墙引客来。

  13、背诵诗句。

  14、小结: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

  作业:背诵、默写《游园不值》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内容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学习《绝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发展目标:通过领会诗句的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说说《绝句》所描绘的意境。

  媒体准备

  时间

  课时安排

  第一教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齐背《游园不值》

  2、游园未遇主人,本是扫兴之事,但却有意外之喜――“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所以诗人的心情还是很高兴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春天的古诗,今天学习的诗中诗人在毛毛细中去观赏春景,心情又如何呢?

  复习旧知,并与前一首古诗对比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出示《绝句》,听录音读。

  2、指名读,齐读,读通全诗,读出韵味。

  3、知诗人:简介诗人志南

  4、了解《绝句》的来历:“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自己的感爱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

  5、明诗意

  (1)小组自学诗句,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2)组织交流,理解诗意: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已经弄懂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改诗句:我拄藜杖过桥东。)

  古木:大树。杖藜:拄着拐杖;藜:藜杖。短篷:有篷的小船(看图)。杨柳风:柔和的风。杏花雨:清明时节杏花开时下的'细雨。

  (3)指名连起来说说诗意,然后齐读诗句。

  在理解诗意时,先让学生自学,在自学的基础上再组织讨论,有利于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另外绝句的题解,为下一环节给全诗另立题目相照应。

  三、悟诗情

  1、外面一片春光,勾起了诗人的游兴,虽然细雨绵绵却游兴不减,你能感受到诗人此时是怎样的心情吗?(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观赏春光的喜悦之情。)然后组织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创设情景,听音乐,看画面,想象。

  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指名看图练习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4、你能根据这首诗的内容给它重新起个题目吗?(游春、踏春)

  通过疑问的解答来感悟诗人的感情,再通过创设情景想象诗所描绘的景象,时而熟读成诵。

  四、拓展阅读

  1、学完了诗人志南描写春光的《绝句》,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杜甫描写春光的《绝句》,比较一下,他们对春光的描写有什么不同?

  2、出示诗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学生自读,指名读,再初步理解诗意。

  3、这首诗是不是描写春光的呢?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诗人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句。

  5、你还能给这首诗确定一个题目吗?(怎样跟第一首诗区别。)

  同样是描写春光的古诗,但角度不同,春光也不同,但诗人的心情是一样,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中比较、欣赏。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优秀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自学本文中的两个生字,理解重点字的意思。能有感情诵读古诗,提高理解与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形式地读,结合书下注释,利用手中工具书理解“应”“屐齿”“小扣”“怜”“柴扉”这些词及这些词所在诗句的大意。

  情感与态度:

  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善于发现春天,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生机勃勃。

  教学重点

  理解“应”“怜”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作者在游园不遇时由一枝红杏而联想到园内早已是春色满园,从中体会到春天向征着新生,有生命的地方是关不住的。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一板块我们学习了对联,知道这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及其语言魅力。如果说对联在古代文学中一直薪火相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那么古诗便如一壶陈年的佳酿,意蕴悠长,耐人寻味。这节课上我们一同来品读南宋江湖派诗人叶绍翁的一首《游园不值》

  二、解题

  1、通过预习结合书下注释,谁能说说“值”是什么意思?“不值”呢?

  用自己话理解一下整个题目

  2、既然是不遇,由此我联想到带有“不遇”的.古诗,你知道吗?试着背下来。

  诗人都把这些不遇记下来,一定用他们值得回忆的地方,今天我们一起品诗意,悟诗情

  三、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方式读诗,结合书下生字,自学并理解。

  2,指名读诗:注意读诗的韵味(平长仄短)

  3,同桌欣赏读:思考,你从哪里知道诗人没有遇见。

  4,交流:从“小扣柴扉久不开”

  为何不开?引出第一句:应怜屐齿印苍苔。

  利用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怜、应、屐齿

  那么诗人在不遇中又遇到什么呢?(苍苔,柴扉,红杏)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事物是怎样的?对于苍苔园主人是如何对待?

  交流:怜在字典中的意思有两种,在这里应选哪种解释?是“爱惜、怜爱”。由怕木头鞋在苍苔上留下脚印,我们感到园主人怎样?(怜爱苍苔)那么对于诗人呢?

  5、再读这一句:现在应该带着怎样情感去读?抓住诗眼“怜”。

  诗人带着满心的怜爱走到柴门前:引读第二句

  面对这自然而古朴的柴门,诗人怎样扣的?理解:小:轻轻地。

  为什么要轻轻地敲?鼓励学生想象,发表自己看法

  (怕惊扰园主人,怕惊吓园内小鸟,怕吵醒了园内一切生物......)

  6、再读这一句:读出“小扣”

  作者有多怜青苔?扣门有轻?那么就有多么的怜爱这一切。而当他久敲而无人应时,他发现了什么?

  7、引出:一枝红杏出墙来。

  而当柴门紧闭时,它却探出墙头,这是一枝怎样的红杏?

  8、你都收集哪些有关红杏的诗句?

  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枝幽幽探出墙头的红杏预示着什么?(园内已是万物复苏、满园春色)

  9、齐读后两句

  三、整体把握大意

  苔自生,门自闭,红杏自出墙,他日遇园主人时,叶翁会向他讲述怎样的游园过程呢?发挥自己想象,创造的表述一下。

  1同学交流

  四、课堂拓展

  1陆游《马上作》

  五、写法指导

  学习古人善于推敲。及对景物的侧面描写。

  六、小结

  人生有许多不遇,但有时在不遇中有遇,诗人游园不值,在不值中有值。在不经意中你会看到希望,看到春天。只要心中有梦想,就像那枝出墙的红杏。

  七、板书设计

  游

  园 怜

  怜春

  不 扣 敬春

  值 赞春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优秀5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学会〈春日〉、〈游园不值〉中的4个生字;能借助注释说说〈春日〉、〈游园不值〉的意思,并熟读这两首诗;感受这两首诗所描绘的自然美第一课时

  一、揭题。

  二、出示第一首古诗的题目,齐读题目。

  1、看注解

  (1)了解作者。

  2、自渎课文,要求:

  (1)自学生字。

  (2)读通诗句。

  3理解诗意。

  (1)读诗。

  (2)读注解2-6。

  (3)指名逐条讲注解。

  (4)指名连起来说说第

  1、2句诗的意思,集体评议,补充或矫正。

  (5)教师针对学生试讲中的问题进行指点。〈这两举诗写的是诗人春游时看到的景色: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沿着泗水河边去寻找美丽的景色,看那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下子都换上了新装。〉

  (6)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这两句诗。

  (7)指名连起来说说第

  3、4句的意思,评议,矫正。

  (8)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点。〈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抒发的感受:在春游中那么容易的就看到了春风的面容,百花吐艳,万紫千红,原来就是春天美丽的化身!

  (9)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全诗。

  三、出示第二首古诗的题目,读题目。

  1、看注释

  (1)了解作者。

  2、自渎课文,要求:

  (1)自学3个生字。

  (2)读通诗句。

  3、释题。借助注释

  (1)理解题目的意思。指名试讲题目的意思。(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没有能进到园里去。)

  4、理解诗意。

  (1)读诗。

  (2)读注释2-4。

  (3)提出不懂的字词,讨论它的意思。

  (4)指名连起来说说第

  1、2句意思。评议,矫正。

  (5)教师有针对性的指点。(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小径上的`苍苔,怕人家进去时木鞋把它踩坏,尽管诗人轻轻地敲那柴门,敲了好久,也没有人来开门。)

  (6)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这两句诗 。

  (7)指名连起来说说第

  3、4句的意思,评议、矫正。

  (8)教师有针对性地指点。(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来。这两句从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联想到满园的美好春色,形象的反映了春天万物勃勃的生机,并蕴涵着一个道理:一切富于生机的东西是关闭不住、禁止不了的,它能冲破束缚,茁壮成长。这一句因而成为千古名句。)

  (9)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全诗。

  4、作业

  (1)熟读古诗。

  (2)、做作业本上第

  3、4

  (1)题。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07-25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02-08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04-26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范文09-13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5篇02-11

《游园不值》教案09-14

《游园不值》 精品教案08-25

优秀教学设计08-01

优秀的教学设计06-16

优秀教学设计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