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卡》教学设计优秀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凡卡》教学设计优秀[通用]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凡卡》教学设计优秀,欢迎大家分享。
《凡卡》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体会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感受他的内心世界。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PPT(音乐图片段落)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前板书课题和作者)
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凡卡》一文,课文重要写了在圣诞节前夜,9岁的凡卡给乡下的爷爷写信的事情。
二、现在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阅读凡卡写的这封信,课件出示:想一想读到哪里,我的心被触动了,我感到难过、心疼、愤怒、疑惑或是其他的感受。请同学们勾画出相关的内容,再把自己的'感受批注的一旁。(教师训视指导,强调是针对这封信)
三、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勾画的内容,先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感受。(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同学们都有什么感受呢?谁先来说一说?(指名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把自己勾画的内容读一读。)
1、学生说出这一部分后,课件出示: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
2、这儿的人都打我。我饿得要命,又孤零零的,难受得没法说。我老是哭。有一天,老板拿楦头打我的脑袋,我昏倒了,好容易才醒过来。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其他同学还从这封信的什么地方有什么体会?
3、……我原想跑回我们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鞋,又怕冷。
4、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
在文中作者只写了这四次挨打,虽然只写了四次挨打,但我们可以看出什么?(随时随地遭受毒打)
5、那么,9岁的凡卡承受的了吗?想想着他的心情,你们想怎么读这段话?(课件出示: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a、自由的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b、指名读。
c、从他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多叫几个学生读这一部分)
d、齐读这一部分,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e、、凡卡在鞋匠家过着怎样的生活,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板书:生活悲惨痛苦)
6、小小的凡卡在莫斯科这座城市里无依无靠,受尽折磨,却找不到人诉说,他把这份苦全部压在心里,现在就让我们结合他的生活和自己的感受来填写这首小诗。(课件出示小诗,学生自己写,教师巡视)在鞋匠的家里。
7、家乡有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凡卡的回忆,看看他的回忆给你怎么样的感受,用文章中的一个词回答。(快乐)板书:回忆快乐。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快乐?
8、请同学们再次去看看凡卡的回忆,看看在快乐、美好的背后,你还读懂了什么?真的就是那样的快乐美好吗?
(他们的生活很穷,很艰苦,很难找到工作……)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读一读。
a、乡下的生活其实很苦,但凡卡却感到幸福,为什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对信的最后一句话的理解,领悟凡卡对幸福的渴望。板书:渴望得到关爱)
b、有感情地朗读凡卡信中的最后一句话。
9.你们认为凡卡的心愿能实现吗?为什么?假如爷爷收到这封信,凡卡的心愿就能实现吗?(在沙俄时代,穷苦人民是没有生路的。板书:心愿无法实现)
10.凡卡认为自己的这个心愿能实现吗?你读到这里心情如何?又有怎样的感受?
11、齐读最后一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凡卡》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内容]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贫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文章运用写信的过程记叙,采用插叙、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会本课的新词,理解词义及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能力)
1、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理解课文内容,总结课文中心思想。
3、通过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并理解他的内心。
(情感)
1、通过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激发学生爱社会主义祖国。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凡卡的悲惨遭遇是又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信中凡卡的回忆着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写的。分清这三部分内容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课前预习课文了吗?谁能说说你预习课文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发言)那你在预习后有什么特别想解决的问题吗?(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文中凡卡的称呼为什么不一样?
2、凡卡为什么会回忆起快乐的往事?既然在农村的生活是那么快乐,那爷爷为什么要把他送出去当学徒?
3、爷爷能不能受到凡卡的信,为什么?
二、疏通内容,感知形式
1、自由朗读课文
a、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b、你认为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把这件事说清楚的?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3、教师适时介绍作者和协作背景,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形式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人物的内心”,鉴于本课独特的表达形式,又考虑到信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袒露,所以可以从信入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新的内容,也就解决了课文的内容,顺其自然的也就了解了课文形式运用的妙处)
1、用笔标画出信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把信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凡卡是个怎样的孩子?”(只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的恰当都可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
2、信中写了哪些内容?以此引导学生细细读信。通过读书、讨论、总解出以下几点:
a、凡卡是个孤儿,只有爷爷一个亲人。
b、凡卡过着非人的悲惨的学徒生活。
c、在莫斯科这个大城市凡卡感到孤独。
d、凡卡央求爷爷带他回到乡下。
3、你读了这些内容,有什么想法?你能选择自己最感动的一部分有感情的读一读吗?
4、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凡卡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他心里又是怎样想的?我们下节课来详细学习。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把这件事说清楚的?
2、信中写了哪些内容?你读了这些内容,有什么感受?
二、找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
1、再读信的内容,画出人物的动作、语言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后,引导学生体会凡卡对爷爷深深的爱和对老板等人的.痛恨和无奈,对现在生活的无望和对以前生活的怀念。引导学生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生评价读的效果。
三、转化内容,理解形式
1、引导学生把文中的话改为第三人称转述,通过与原文的比较,体会作者用第一人写信的形式更名白的写出了凡卡的内心世界,情感更加强烈,文章根据感染力。
2、文章为什么还要插入回忆?爷爷能不能受到凡卡的信,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结尾?
a、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b、全班交流,各小组补充发言
c、教师补充指导,促使学生理解
四、深化内容理解,学习运用形式
1、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对凡卡说的?能否给凡卡写一封信。
(这个练习既是本单元训练重点“体会人物内心”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学生亲自品尝“写信”这一表达形式妙处的绝佳机会,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联想和表达能力。)
【《凡卡》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凡卡》教学设计优秀05-09
《凡卡》教学设计03-17
凡卡教学设计05-15
《凡卡》经典教学设计最新04-28
《凡卡》教学设计15篇03-17
《凡卡》教学设计14篇06-08
《凡卡》课堂教学设计最新11-01
(精华)凡卡教学设计15篇11-24
凡卡教案优秀04-23
凡卡教学反思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