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13 16:47:3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1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第3段。

  2.文中描写几种兵种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哪三种?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描写海军、陆军、空军的语句。

  3.讨论。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说出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1)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挺着”是描写战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钢铁巨人”给人以坚强高大的印象。这句话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

  (2)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抛”是描写群众情不自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盖过”是描写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这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

  4.齐读第3段。

  (二)学习第4段课文。

  1.读课文(默读或指名读)。

  2.说出这段的主要内容。

  3.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天安门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描写,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第5段。

  1.指名读课文第5段。

  2.说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话的意思?(“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

  3.学生齐读第5段课文。

  (四)学生合上书,再次听配乐朗读课文,边听边回忆全文内容。

  (五)说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六)巩固练习。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用投影出现下列句子。)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3)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七)小结。

  (八)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一)继续学习课文第3、4、5段。进一步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用词准确、多处运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一)结合课文训练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二)理解文章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三)学习文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简单回顾,典礼主体部分场面描写的方法及人民群众的激动、自豪的心情;

  2.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重点研读。

  1.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阅兵式或群众游行),交代学习任务。

  2.交流学习体会:

  板块A(阅兵式)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抓重点词谈感受。

  ②播放视频: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

  ③感情朗读。

  板块B(群众游行)

  ①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②角色体验。

  ③理解重点句: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④感情朗读

  三、课堂延伸。

  简单交流开国大典历史资料。

  四、课堂小结。

  1.文章场面描写的方法;

  2.场面所表达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及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五、课外作业。

  课外收集建国五十周年大庆图片及其他资料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3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谁去过天安门广场,你有什么感受?其他同学想不想去游览?今天老师就领大家一起去北京游览天安门广场?

  2、课前大家查找了有关资料,对于天安门广场,(出示图片)你们了解多少?

  天安门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建于明代,名“承天门”,重建于清代,改称“天安门”。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

  二、初学

  1、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这些词都能读准吗?(出示字词)

  2、看来大家学得不错,待会儿我们再自己读读课文,要求(出示):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力求读通句子,注意长句的适当停顿。互相交流,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3、老师刚才注意到了,这几个句子(出示)同学们在反反复复的读,是不是觉得太长了,停顿有困难?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广场中央矗立着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广场南端是毛主席纪念堂,东西两侧,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巍峨壮丽的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

  从此,天安门广场成了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4、其他地方还有困难吗?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

  三、精读

  1、谁愿意来读第一自然段?

  2、说说第一次到天安门广场留下了什么印象?(最宽广、最壮观)

  3、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吗?指名读。我们一起来。

  4、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世界上最宽广、最壮丽的城市广场。

  自由读2~3段,注意自学提示(出示)

  仔细读文,先找一找天安门广场上有哪几种典型建筑?用序号标出。

  这些建筑在天安门广场的布局是怎样的?(找到根据,划下相关词语。)

  四、学习2、3节,了解天安门广场概况

  1、谁来做导游,老师友情提醒:首先为我们指点游览路线。(出示方位图)

  2、你真是一位出色的导游,就学着他的样子,互相说一说。

  3、刚才我们是对着方位图进行了模拟演练,马上我们要真正步入天安门广场了,你对其中哪一建筑最感兴趣?待会儿做重点介绍。介绍可以与文中内容有所相同,也可进行补充,还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目的只有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现在抓紧时间准备,把这两段多读几遍。(播放课件)。

  你真是个出色的小导游!听了你的介绍,我真想现在就飞到北京。

  五、学习4、56节,感受其历史意义

  1、天安门广场闻名于世,仅仅是因为这一个原因吗?你还知道天安门为什么令全国人民向往吗?(意为他是新中国的象征),哪一段告诉我们了?你来读一读。

  2、是的,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让我们追溯历史,感受那庄严的历史时刻。

  (播放课件。)

  3、从此,天安门广场成了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多么令人激动的场面,现在让我们用我们的声音再现这辉煌的历史场景。(齐读)

  4、也正因为此,全国人民无比敬仰它,只要有机会到北京就一定会来到天安门,参加庄严的升旗仪式,以表达自己对它的挚爱之情。(播放课件)

  5、仔细读读课文的第5段,你能为刚才的场景配上解说词吗?

  生:是啊,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每天与旭日一同升起的仅仅是五星红旗吗?(我们的`新中国就像初升的太阳,蓬勃向上,日益强大)。再读这一段,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受。(齐读)

  6、每逢节日,全国各族人民来到天安门广场就像扑进母亲的怀抱,尽情抒发着自己的情感。请用心读第六节,圈划出让你感受到天安门广场壮美的词句,并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讨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华灯齐放、礼花飞舞、一片辉煌、翩翩起舞、纵情歌唱、鲜花与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沸腾。

  是啊,多美的广场!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出示)

  你能把这种感受通过读表达出来吗?通过你的朗读,老师感受到了天安门广场的壮美。

  7、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觉得天安门是花的海洋,是歌的海洋,是人的海洋,是欢乐的海洋……让我们把这沸腾的景象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再读第6段,能背的可以试着背一背。

  六、课后,请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写导游词,要引人入胜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毛泽东的伟大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1、理解文章叙述顺序。

  2、体会重点词句所包含的情感。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一段,训练学生的朗读和阅读速度。

  〖教学过程〗

  一、播放国歌引入:

  同学们,这是一首,听着她雄壮的歌曲,老师眼前不由浮现出了新中国刚成立的`场景。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二、揭示课题

  1、板题,读题。

  2、释“开国”:新中国刚刚成立。

  三、检查复习

  1、指名开火车读生字词。

  2、师指导生字词。

  3、课文讲了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事?

  4、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谁还知道有关这一天的哪些事?

  四、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正确。

  2、思考:

  课文写了几个场面?哪几个场面?

  3、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几段?为什么?

  五、自悟课文

  1、自然第一段:

  ⑴你读懂了什么?在书的空白处写出简要文字。

  ⑵你还有什么不懂?

  2、讨论学生不懂的问题:

  ⑴学生小组讨论。

  ⑵班级师生共同讨论。

  六、练习提高

  七、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词三遍,听写一遍。

  3、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学习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2、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

  3、指导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听写生字新词。

  二、自悟课文

  1、自然课文第二段:

  ⑴这段写了几件事?什么事?

  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你想应该怎么读?读这句话你想到了个么?

  2、自读课文第三段:

  阅读盛况作者写了哪三层?

  3、自读课文第四、五段:

  ⑴这两段你读懂了什么?

  ⑵还有什么不懂?

  ⑶讨论学生不懂的问题。

  三、总结方法

  1、这篇课文很长,刚才同学们在老师的要求下读得较快,回忆一下,说一说怎样才能使阅读快一些?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学了这篇课文,你想了些什么?

  4、如果你是记者,会选什么镜头拍?请介绍。

  四、巩固提高

  五、作业

  1、读熟课文,抄下自己喜欢的语句。

  2、读第二自然段,画出示意图。

  3、背诵课文指定段落。

  【板书设计】

  人海旗浪

  奏国歌

  宣布立国

  开国大典隆重庆典礼炮轰鸣庄严

  宣读公告激动

  检阅三军

  礼节祝贺

  游行呼号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5

  一、概述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26课《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开国大典》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四篇课文。其中,《开国大典》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全文共15个自然段,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

  学情分析: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因此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为教学的难点。理解课文,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采用“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情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进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的初步训练;领悟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面向的是五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同时由于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趣味性浓,动手实践性强的特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乐于探索、勇于创新。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

  开国大典距今六十一年,当时的时代背景远离孩子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如何运用教学手段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这篇课文的关键。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按照从整体——部分——回归整体的教学方法学习课文,先初读整体感知大典进行情况;然后抓住部分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最后再浏览全文回归整体。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入情景,深化体验。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再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自学生字、新词;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让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场景,朗读,想象,谈体会,即通过谈——读——想——体这四个环节,来学习课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有效地展开了与文本的对话。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短片)

  揭题:26、开国大典(板书课题)(边指导书写“典”)

  解题。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读文情况,扫除障碍:

  (出示文中难读的字、词、句,练习朗读,从音准、停顿等方面指导正音。)

  2、长文短读:

  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写了哪些场面?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会场情况”部分。

  刚才咱们从课题已经知道课文写的是一次大典,一次隆重的典礼。请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想想课文中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是隆重的、盛大的典礼?人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画出有关的句子。再在四人小组中交流。

  1、四人小组交流。

  2、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深入研读,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3、根据学生感悟,灵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感情诵读,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引导想象写话。

  5、再朗读第四自然段。

  四、总结布置:

  1、总结“隆重”,感悟人民群众的心情。

  2、回归课题,再读课题。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书写生字及词语。

  3、练习读熟全文。

  六、教学评价设计

  1、让学生自己阅读找出老师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水平。

  2、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有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

  3、因我所教的学生是聋哑孩子,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较困难,所以要在让他们观看电影,加强对课文的理解。

  4、对于聋生自主学习还是较为困难。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26课139-143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整体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

  2.学习掌握课文生字词、鼓励学生学习使用学习工具书。

  3.理清文章的脉络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知道几大部分的主要内容。

  重点与难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

  生:国庆节

  师:国庆节是举国欢庆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开国大典》体验当年的盛会。

  (板书:课题)

  2、看图片回顾历史背景

  l看完图片后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感受,并说说他们预习时查阅相关资料,访问长辈所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l教师补充(结合图片)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3、通过默读、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从整体上把握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和不懂得字词。

  1.让学生提出不懂的,让懂得的同学帮助解决。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应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培养学生的相互学习精神)

  2.教师带读、学写生字词。学生再读生字词,并要求认记。

  3.初步理解词义。(词义的深入理解在以后的课文讲解中再渗透)

  重点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擎:举。

  汇集:会合,聚集。

  瞻仰:恭敬地看。

  2)听录音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小组讨论按记叙顺序可将课文分为几部分,请代表说说你们小组的分法,你们为什么这样分。(比较各组分法,言之有理即可)

  (板书:典礼开始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文章分析深入体会开国大典的盛况,激发爱国情感。

  2、能体会文章按一定的顺序讲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3、懂得用自己的话按一定的顺序记叙一次晚会或典礼。

  教学过程:

  学习第一部分:典礼开始前

  1、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感受典礼开始前的场面,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默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文章一开始就交代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人物。(让学生体会记叙文的叙事特点)为什么最后特别说明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3、看图片了解天安门广场然后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你身处当年的天安门广场,看看会场的布置是怎样的一种氛围。

  4、全班齐读第四第五自然段说说你感受到参加开国大典的群众怎么样的心情,你是从哪里体会到这些心情的。(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直奔会场、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都体现了群众热切的心情)

  分析句子:

  a.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谁能来做一做这两个动作吗)让学生亲身体会生字擎的意思。擎:举。

  b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c.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学习第二、三部分:典礼+阅兵式

  (看视屏听朗读,体会典礼与阅兵式的过程和人民群众的心情)

  1、快速默读第二部分理清典礼过程,并用自己的话总结这个过程。

  板书:(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2、全班朗读课文,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人民群众怎样的一种心情。

  3、你觉得那些句子,表现了大典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大声地朗诵你选的句子。

  分析句子: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排比气势。)

  4、观看阅兵式视屏,体会阅兵部队的整齐、威武、雄壮。

  5、用学习第二部分的方法自学第三部分,理清阅兵式过程,概括出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体会后有感情的朗读,读出阅兵部队的整齐、威武、雄壮,读出群众情绪的热烈。

  学习第四部分:群众游行

  1、请同学朗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分析句子: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两个流字可不可以换,为什么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流字写出了一种动态的景象。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

  2、听录音跟读全文。

  小结与作业

  1、浏览课文回顾开国大典的过程。

  2、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背诵第七段。

  3、运用自己的话写写北京奥运会开幕的盛会。

  板书设计:

  典礼开始前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

  奏国歌

  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

  升国旗、鸣礼炮

  宣读公告

  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场面描写中群众激动、兴奋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一、回顾导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复述一下开国大典的过程。(注意课文的写作顺序)

  2、观看《开国大典》的视频,比较与课文的异同。

  3、作者是怎样写出大典的庄严和场面的热烈的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课文,继续学习。

  二、细读课文,学习重点

  (一)典礼过程: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5-10自然段,请你说说哪些地方让你自己感动。

  提示:(1)你觉得哪些句子,表现了大典的庄严气氛,大声地朗诵你选的'句子。

  (2)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人民群众怎样的心情。

  2、教师点拨:

  (1)读一读你划出的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结合你搜集到的资料,说说群众们为什么会这样激动呢?

  A、重点品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排比气势。)

  B、想象说话训练:

  中国割让领土的消息传遍全国时,人民();

  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消息全国时,人民()。

  (2)典礼因毛主席的参与,而更加庄严而隆重,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交流对毛主席的印象和了解,感受毛主席的领袖风采。并指导朗读毛主席说的两句话。)

  A、再读表现群众心情的句子,把关键词中的情绪读出来。如“一齐”、“瞻仰”、“雷鸣般的掌声”、“热烈的欢呼”……

  B、教师小结:群众的反应,一方面是激动、自豪心情的抒发,另一方面表现出人民对毛主席的拥戴,也衬托出主席高大的形象。

  (三)精读阅兵,借鉴写法。

  1、默读11-13自然段,完成以下思考:

  A、开国大典的程序很多,为什么只有阅兵式花的笔墨最多?

  B、“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抓重点词谈感受。

  ②对照12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出解放军的风姿的。

  (注意体会描写顺序、修饰词的作用。)

  ③感情朗读这句话,再次体会人民的心情。

  2、写法小结:

  阅兵表演的直接描写和群众反应的侧面烘托,使大典的场面更加欢庆,内容更加具体。

  四、总结全文,拓展训练

  1、课文不只在典礼过程中描写了人民群众自豪和激动的心情,在其他部分也突出了这样的情绪,你发现了吗?找出来读一读。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上的“红灯”、“红旗”,群众的“掌声”、“欢呼声”?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语言文字去感知当时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与对党、新中国、毛主席、解放军的热爱之情。

  这样集中描写更能表达出人民对国家的热爱。)

  3、得出结论:掌声、欢呼声,红旗、红灯等构成了特定事物,这些特定事物更能写出热烈欢庆的场面。

  4、拓展:试着借鉴开国大典的热闹场面,来描写一下中国“申奥成功”的场面。

  “开头:**年7月13日晚,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喜讯传来……”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理解“瞻仰、欢呼、排山倒海、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欢跃”等词。

  2、理清课文脉络,学习典礼主体部分,重点解读第七自然段。

  3、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悟典礼主体部分中描写群众反应的重点语句。

  教学难点:

  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红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解读课题

  1、谈话,引入课题。

  2、板书课题,解读课题。

  3、小结: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解读了题目,我们就能把握住文章的大概。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说说课文都写了哪几个场面?是怎么知道的?

  2、引导学生读出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正音。

  3、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这些句子的感受。

  三、抓住“一齐”,品读“典礼”

  1、品读“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指名读,指导朗读。

  让学生说说从“一齐”中体会到了什么。

  齐读第五自然段。

  2、品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齐欢跃起来。”

  ①指名读段落,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②引导学生说说声音都传到了哪?你眼前会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③教师范读,故意把后一句的“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读成“它”,把“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读成“全国各地”,引导学生区别表达效果。

  理解“宣告”与“声音”指什么。

  出示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成立的视频,体会“庄严”和“雄伟”

  ④看画面,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圆明园大火熊熊、南京大屠杀、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等画面

  老师解说

  ⑤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

  3、品读“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①指名读

  引导学生用“一齐…一齐”这样的句式说说学校的.升旗仪式的场面。

  理解“瞻仰”一词。

  ②理解“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品读“站”

  4、对比感悟描写群众掌声的句子。

  ①出示句子: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观礼台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②比较句子的不同,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总结

  2、布置作业:抄写、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等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完成作业本6、7题,交流。

  5、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骑、嗓、党、聂”,能正确读写“嗓子、共产党”等词语。

  2、重点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两个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激动、自豪的心情。

  教学重点:

  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教学难点:

  感受伟人风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典礼主体部分的流程,朗读第七自然段。

  2、交流上课时的学习心得。

  二、重点研读。

  1、划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反应的句子,在旁边写读书体会。 2、交流学习体会:

  阅兵式部分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多媒体出示: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抓重点词谈感受。

  ②播放视频: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

  ③感情朗读。

  群众游行部分

  ①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②招聘解说员。

  ②理解重点句: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④感情朗读

  三、课堂小结。

  1、文章场面描写的方法;

  2、场面所表达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及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四、课外作业。

  朗读课文,写出课文梗概;搜集毛泽东等领袖的资料。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能仿照课文写排比句。

  2、初读课文,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教具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祖国母亲的生日,在这一天,我们都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简单说出在国庆节到处张灯结彩,天安门阅兵仪式、各地的文艺庆祝等活动)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回到1949年的10月1日,看看第一个国庆日,天安门广场上的`场景。

  (教师板书。)

  2、读题、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二、自学课文,完成任务

  1、师: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⑴、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⑵、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⑶、解决疑难,发现疑难,不懂的地方打上“?”

  2、学生自学课文,完成教师所给任务。

  3、检查反馈:

  ⑴生字、词语的检查:

  “协”,查什么部?(十部。)

  “瞻”,点拔第11笔:长点。落实“瞻仰”的意思。(恭敬地看)

  “擎”,共几笔?(16笔)

  “诞”,注意读音(dàn,不要误读为“yán”)

  飘拂(招展、飘扬)、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

  ⑵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讨论。

  ⑶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

  (从此句看出“新中国成立了”,“成立”换个词,也可以说新中国诞生了)

  ⑷解决部分学生的疑难问题。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

  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试着给课文分段。

  2、分段练习:

  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4个)这几个场面是怎么连接的?(时间)

  给课文分段。试说根据什么分的。综合板书:

  123456789101112131415

  会场典礼阅兵游行

  四、完成练习,抄写字词

  1、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泽()设()渠()瞻()

  译()投()距()檐()

  2、抄写并确定带点字的部首和笔划数,填在括号里:

  协商()典礼()诞生()融成()

  瞻仰()胸膛()爆发()率领()

  3、抄写课文生字、词语各四遍。

  4、课后认真阅读课文,将文章读熟。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学习排比句、认识双关句。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读熟课文,准确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师: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课件播放开国大典盛况)

  (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3、说说课文大意。

  师: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品读感悟,梳理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开国大典”的含义。(大典:盛大的典礼;开国:建立国家)

  2、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多,场面大,请大家再一次认真朗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开国大典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1)生认真读文。

  (2)小组讨论。

  (3)指名交流。

  (课件展示: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师:这几个部分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四、读中感受,品味理解

  1、课文中还写了大典之前的哪些内容?生自由读课文,指名回答

  (时间、地点和出席的人员。会场的布置。)

  2、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师生合作读)

  3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群中,最多的要数到工人和农民,在课文第几自然段中写到指名朗读

  4、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激动、沸腾、难以平静……)

  5、指名生读。(师指导朗读关键词“直奔”“赶”等。)

  6、男女生合作读。

  7、女生读描写工人的句子,男生读描写农民的句子。

  师:是啊!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读出语气。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

  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会场。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会场的结构和布置?

  请看图片,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生自读)

  师小结:,课文主要事件写了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典礼是从第几节到第几节?(5—10节)

  师:高声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自由读这部分内容。

  全班交流朗读感受。

  第5节:重读“排山倒海”,它表现了人们激动的心情。

  重读“一齐”,它表现了人们想急切看到毛主席的心情。

  第6节:你对哪句话感受最深?为什么?

  (因为毛泽东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是最令人激动的!)

  (指导朗读:声音应该是高亢、洪亮的。)

  师:让我们亲眼来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媒体再一次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在场的30万人和全中国人民的心欢呼起来……(全班齐读第7段)

  四、,总结布置作业

  1、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啊,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激动人心的一天。请你摘抄本文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句子

  2、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自我感受,我们应该写:(时间、地点、人物、典礼、阅兵式、游行、人员的心情)

  板书:

  开国大典

  大典前会场

  大典中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大典结束充满光明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

  (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并按照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提纲。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按课文叙述顺序分段,并列出段落提纲。

  (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掌握一句一句读书的方法,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1)正确读生字。(提示学生注意区别檐与瞻的读音的不同)

  (2)查字典,联系字义,记住字形。

  “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例如:房檐、廊檐等。课文中指天安门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

  “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瞻”字左半部是“目”。

  “擎”上下结构,注意下面是“手”。“泽”注意右半部“”的下面是“”,而不是“丰”。)

  2.检查学生读课文。

  (三)听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概括的了解。

  (四)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准备讨论。

  学生讨论: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程序写了三个内容,即:第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第三,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写完这三件事,写阅兵式的.盛况,再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群众游行的情况,最后写大典后光明充满北京城。)

  2.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

  3.列出段落提纲。(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第2段: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第3段:阅兵式盛况。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五)作业: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1. 引导学生自主读文,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2. 了解课文大意,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 初步感受典礼的隆重、盛大和群众兴奋、激动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审题

  1.(出示课题:开国大典)读一读,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把你所了解的.告诉大家;若不明白,把你的疑问提出来。

  2.指名说。

  二、 自学读文

  1. 初读课文,你觉得该完成哪些要求?(指名说)

  2. 出示要求:

  自学要求:1)划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把课文一句一句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划出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用“”)

  3. 学生自学,并拿起笔来圈圈划划。

  三、 检查

  1. 通过自学,你完成这些学习任务了吗?对照自学要求,一项一项讨论。(指名说)

  1) 挑几个容易写错的词写一写。再默写下列词:

  诞生 协商 瞻仰 检阅 率领 排山倒海 吹拂

  (互相检查、批改;纠正错别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2) 提出较难读的句、段;(指名读)

  同桌比读,并用☆△表示你的评价。

  2. 你还读懂了什么呢?

  1) 文中解释课题的是哪句话?

  2) 还读懂了什么?(指名继续说)

  ①从参加的人及人数,看出什么?读一读(隆重、盛大)

  ②会场的布置觉得怎样?读一读(庄重、肃穆)

  ③群众老远赶来,那么早赶来,说明什么?读一读(热情高涨、激动、兴奋)

  3. 还有吗?(板书:会场大典阅兵游行)

  1) 看板书,对照课文,老师为什么这样写?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2) 按以上顺序分段。

  (板书:1——4 5——10 11——13 14——15)

  分段时,文中有些句子已经帮我们起到了提示作用,你找到了吗?(指名说)

  3) 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自由说,指名说)

  四、 总结

  1.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呢?(指名说)

  2. 启示下堂课内容:这样隆重、盛大的开国大典,你想不想参加?好,下堂课,让我们也跟随群众的队伍,走进会场,去感受那一份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 作业:作业本第1、2题。

  板书

  会场1——4

  典礼5——10

  开国大典 阅兵11——13

  游行14——15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15

  教学理念:

  1.实现“长文短教”,抓住“大典”,达成两个层面的对话:大典的程序、大典的重点段和关键句的品读,力求体现教学设计简洁明朗。

  2. 采用图文、音像拓展方式力求帮助学生走进那个时代人们的内心世界,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感情,实现语文教学之人文性特点。

  3.突破从注重内容,从内容入手的一般模式,力求实现“关注语言形式”与“理解内容”之间的和谐交融。具体体现在:习得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小标题,关注作者按照大典进行的顺序来清楚明了、有详有略地写出大典的隆重、盛大。抓住“三十万人”、“一齐”、“一阵”这些词语感受语言描写上的特点――反复。抓住重点段感受语言描写的层次和层层递进,

  教学目标:

  1.用概括小标题的方式了解开国大典的过程,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提升学生概括小标题的能力。

  2.抓住“大”,聚焦课文5―10自然段,通过朗读、比较、想象等方法品析句子,感受作者用反复的写法和语言描写有层次,写出了大典的隆重和人们的心情、感情。

  3.通过图文、音像的拓展感受人们激动、自豪、喜悦的心情和热爱新中国、热爱毛主席的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

  播放《今天是你的生日》――这首歌唱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那就是。

  课件显示,学生齐读:

  我们祝福你的生日 我的中国

  祝你永远没有忧患 永远宁静

  我们祝福你的生日 我的中国

  愿你月儿常圆 儿女永远快乐

  课中:

  一、开门见山,揭题解题。

  1.今天,就让时间回到62年前,回到我们的祖国诞生那神圣而庄严的时刻。

  我们来学习(课前板书:开国大典 生齐读)。

  2.“大”是什么意思?(板书:隆重、盛大)――再次齐读课题,读出这是大典。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0分钟)

  1.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来描述这隆重、盛大的典礼的`呢?这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昨天已经预习了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大典进行时的盛况的?(5至14自然段)

  2.课件显示: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开国大典的全过程有哪些程序?用小标题的形式写在相关自然段旁的空白处。

  (教师提醒:大典从第5自然段开始,小标题可以从第5自然段开始写。)

  2.学生交流小标题。

  教师引导可以说得更精练,并粘贴小标题的卡片,如下:

  主席出场 阅兵仪式

  宣布开始 群众游行

  宣告成立

  升国旗

  鸣礼炮

  宣读公告

  3.请同学们读读第9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你们发现哪两个小标题需要调整?(升国旗和鸣礼炮是同时进行,应并排放)(教师调整)

  4.要是把这六个字的小标题也提炼成四个字的小标题,这些小标题就有了一种工整的美。能提炼吗?(学生提炼,教师调整为:升旗鸣炮)

  5.同学们,开国大典的全过程都在黑板上了。我们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6.5至14自然段是写典礼时的盛况,那么1至4自然段就是写(典礼前),第15自然段就是写(典礼后)。(粘贴:典礼前 典礼后)

  7.教师小结:同学们,作者就是按照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这样的顺序来写开国大典的,其中典礼时写了这些程序,把隆重、盛大的典礼写得清清楚楚、有详有略。

  (同学们,有一种设计师叫作家,作家是语言的设计师。这么隆重的大典,作者是怎么构思的呢?作者就是按照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这样的顺序来写的,其中典礼时写了这些程序,把隆重、盛大的典礼写得清清楚楚、有详有略。使得我们能够如此清晰地把整整四面长的课文内容一网打进在黑板上。)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04-21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04-15

《开国大典》说课稿11-20

《开国大典》说课稿7篇01-14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4

教学教学设计06-15

教学设计07-11

晨光教学设计|晨光教学设计资料|09-05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4

《池上》教学设计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