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0的加、减法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0的加、减法 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0的加、减法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通过教学,学生初步认识0的意义。
(二)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三)学会0的写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0的意义及有关0的加、减法。
难点:0的写法。
课前准备
(一)教具:3个放大的茶碗、茶盘图、气球图、蜡笔盒图、放大直尺。
(二)学具:每人准备一把小直尺;0~5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看图写数:
2、填空:
3、口算:
4+1=
2-1=
3-2=
1+2=
2+2=
5-1=
3+2=
5-4=
3-1=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盘子里有两个杯子,用数字2来表示,盘子里有一个杯子,用数字1来表示。如果盘子里一个杯子也没有(出示)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这时肯定会有同学说出用零来表示)对!用零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贴出课题)
1、认识0。
师说:盘子里一个杯子也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板书:0。
师说:这个数字读作“零”,“0”表示没有。“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但它表示什么呢?(表示没有)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意义。
师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回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个。小华有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你们一定还会说出许多这样的例子。现在我们分小组议论,看谁说得最好。
议论后,指名4~5人说。
(2)拿出自己的小直尺。
师说: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对0有了初步的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0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大家拿出你的小直尺。
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在这里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3)出示直尺放大图。
师说:请大家看放大直尺图,0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表示量东西从这里开始。
师问:这个0应排在谁的前面?为什么排在1的前面?(因为0是起点)
指名数直尺上的数:从0~5。
齐读:0~5,5~0。
(4)指导0的书写。
老师边范写边说: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都要相连,写成椭圆形。
自己在课桌上练习写0,注意笔顺。
在书上练习格描写0。
2、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1)学习同数相减等于0的减法。
出示小朋友拿气球图:
师问:
①第一幅图中的小朋友手里有几个气球?
②第二幅图中的小朋友手里有几个气球?
③把这两幅图连起来看,是什么意思?(小朋友手里原来有2个气球,飞起2个)
④原来有2个气球,飞起2个,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还剩几个?)
⑤求还剩几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2-2=0。
指名说:算式中的2,2和0各表示什么?
⑥2-2=0为什么用0表示?
师说:2去掉2就没有了,所以用0表示。
摆一摆:
同学们在自己的课桌上先摆3根小棒,再拿走3根,还剩几根?
算式怎么列?板书:3-3=0。
齐读:2-2=0,3-3=0。
师说:你们还能想出几减几等于0的题吗?
学生说,老师板书:
1-1=0 5-5=0
4-4=0 0-0=0
师说:这些都是同数相减得数是0的题。
(2)学习一个数加0或减0。
出示蜡笔盒图:
师问:
①左边盒里有几支蜡笔?右边盒里有几支蜡笔?一共有几支蜡笔?
②求一共有几支蜡笔,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4+0=4、
指名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老师把两个盒子调换位置:
师问:
①谁能看图再列一道算式?
指名说,板书:0+4=4、
②4加0为什么还等于4?(因为4加0就是4加没有,还应该是原来的数。)
③那2+0,5+0,0+3呢?
师说:这几道题都是一个数加零的加法。
想一想:一个数减零应怎么算呢?
板书:5-0=□。
指名说:5-0=5。
师问:为什么5减0还得5?(因为从5里去掉0个,就是一个也没去掉,所以还是5。)
师问:4-0呢?6-0,7-0呢?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知道了同数相减(指板书)等于0,一个数加0还得这个数;一个数减0还得这个数。下面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好。
(三)巩固反馈
1、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2、看图列式计算:
3、口算:
4+0=
3-3=
2-0=
0+3=
5-5=
1-0=
2+0=
0-0=
5-0=
0+0=
4-4=
3-0=
4、做练习五第1,4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学习0的认识及有关0的加、减法。课堂设计是这样安排的:
一、分三个层次进行新课。
第一层,认识0;
第二层,教学相同数相减等于0;
第三层,教学一个数加0或减0。
0的认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要通过直观演示、观察实物图、动手操作等方法使学生从感性上对0有初步认识。
二、在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时,讲完例题后启发学生动脑筋自己编题,自己计算。
三、在讲完4+0=4这道题后,设计了把两个蜡笔盒调换位置,让学生列出0+4=4进一步加深理解对“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理解。
四、在巩固练习环节,除完成练习五第1,4题的作业,还增加了看图列式计算和口算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关0的加减含义。
0的加、减法 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更加喜爱数学。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一天,猴妈妈有事外出,它给三个孩子每人准备3个桃,并对它们说:“孩子们,今天妈妈有事外出,每人3个桃是为你们准备的午餐和晚餐。”小猴们一听,非常高兴。中午时,老大吃了1个,老二吃了2个,而老三呢,一口气吃了3个。小朋友们,你们猜猜,晚上它们各吃几个桃?
[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故事导入,进而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不知不觉地从旧知识中引出新、知识。]
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1、操作学具。
讲述:同样是3个桃,三只小猴吃掉的个数不同,剩下的个数也不同。请你们用学具盒中的图片代替桃,分别演示一下三只小猴吃桃的情况。
学生摆好后,指名上黑板演示:
2、教学例1。
讲述:请大家把书翻到下面写着“42”的那一页。这页书上面的两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把看到的告诉同桌。
指定三人说图意。并提问:要算“现在有几人”,怎样列式?
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等于多少?为什么等于0、指名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3、教学例2。
交代:投影出示两盆花,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提问:谁能算出“两盆一共开了几朵花”?列出、算式。、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为什么列成5+0,为什么等于5。、
4、教学“想一想”。
讲述:刚才大家算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比一比。
(出示0+3和3-0)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同桌交流,小组讨论说说怎样想的,再填在课本上。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板演。
提问:0+3为什么等于3、3-0为什么也等于3、
5、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知识都和几有关,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随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
[评:这一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手脑并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通过一系列活动完成的,体现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研究的精神。]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 “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刚才“老三”把桃都吃光了,晚餐什么也没有了。所以它就出去找食物。后来它发现了两棵树,就印在我们书上,看“想想做做”第1题。树爷爷对小猴说:“只要你能算出一共有几个桃,我就把这些桃送给你。”你们愿意帮助小猴算一算吗?请完成在书上,小组交流是怎样想的。
提问: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猴找到了桃,它是怎么算的?你能算出小猴现在有几个桃吗?晚餐它吃了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小组检查订正。
2、创设情境,发挥想像,培养求异思维。
讲述:一天,小老鼠意外地捡到了4个土豆,可高兴啦。可是回家一看,口袋空空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你们帮小老鼠算一算,它捡了几个土豆?掉了几个?还剩几个?分小组讨论,列出算式,说说是怎样算的? 如果小老鼠发现口袋破了,马上从原路回去把土豆全部捡起来,算算现在它有几个土豆?
分小组讨论,列出算式。
小老鼠把口袋补好了,土豆一个也掉不出来。你又能想到什么算式呢?
板书学生说的算式。
3、 “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做完后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4、 “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你看到了什么?把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再列出、算式。、
5、 “想想做做”第4题(口答)。
口答后,引导比较:横着看发现什么?竖着看呢?
出示:□-□=0,0+□=□,□+0=□,□-0=□
讲述:根据刚才看到的,谁能把每组题整好队,按顺序说一说。
小组讨论,交流。
[评:创设富有情趣的、开放的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力,通过自我探索与合作交流,掌握了关于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总结评价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关0的加、减法怎样算?、
安排学生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
[评:让学生自己总结,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总评]
有关0的.加、减法这堂课的设计,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在引入阶段,通过学生所喜爱的童话故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产生求知欲
。展开阶段,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思考等一系列活动,让他们手脑并用,自主探索研究,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巩固阶段,让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中,验证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加深了理解。总结阶段,让学生回顾这堂课用了哪些方法,学到了什么知识,从而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编者的意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寓教学于活动之中,让学生轻松地投入学习活动。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要学、爱学的数学,学生能够学会、学好的数学。
【0的加、减法 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1-18
《0的认识》教学设计12-21
0的认识教学设计05-25
《小鹿的减法》教学设计 12-27
《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教案08-26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06-15
9加几的教学设计03-05
9加几教学设计02-01
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11-29
0的认识教学设计15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