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级下《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最新

时间:2025-03-28 01:48:5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苏教版3年级下《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最新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3年级下《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最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教版3年级下《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最新

苏教版3年级下《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最新1

  教材分析:

  这首诗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诗歌有两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航运,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能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等词语。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通过课外更多的中国著名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歌曲磁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道城墙建造了20xx多年,是人类历史上建造时间最久的`建筑;有一条河开凿了1779年,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久的人工河流。沐千年风雨,历世事沧桑,它们的名字将永远地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有谁知道这道城墙的名字?

  (出示万里长城的图片):让我们大声地说出这道城墙的名字!万里长城!有谁知道这条河流的名字?

  (出示京杭大运河的图片)让我们骄傲地呼喊这条河流的名字!京杭大运河

  (出示填空:万里长城_________。京杭大运河_________。)那么这位小朋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究竟是怎样的一番壮丽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驾驶谱写不朽创造绸带

  曲折蜿蜒嘉峪关奇迹

  (1)指名读。

  (2)说说字音、字形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峪:读“yù”。

  嘉:上半部是“士”。

  创:左半部为“仓”。

  不朽:指诗歌千古传诵。

  谱写:编写歌谱。

  (3)齐读出示的生字词。

  3、再读课文,读通顺。

  4、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奇迹”讲了哪些内容?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

  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齐读。

  四、作业设计

  1、用钢笔描红。

  2、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驾驶谱写不朽创造绸带

  曲折蜿蜒嘉峪关奇迹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二部分。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运河”比作“绸带”,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课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这两大奇迹吗?

  2、总结:今天,我们乘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其实,祖国的奇迹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多音字组词。

  行xínɡ()曲qū()折shé()

  hánɡ()qǔ()zhé()

  zhē()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古代劳动

  运河(绸带)——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苏教版3年级下《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最新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驾、驶、壮、谱、创、华、丝、首、京、堂”十个生字,积累“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等词语,正确书写“壮、创、华、京、堂”五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诗歌的节奏。能带着自豪的情感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3、能根据提示填空。

  4、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知道它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按诗歌的节奏,带着自豪的感情朗读诗歌。

  2、了解课文内容,找出描写长城和运河特点的相关词语。

  教学准备:

  1、教师方面的准备: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长城和运河的图片、录象资料。

  2、学生方面的准备:收集有关介绍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看长城图、运河图,认识长城和运河。

  (1)说出画面上所画的地方。

  (2)板书:长城运河

  (3)运河:运河就是人工开凿的河道。

  2、揭示课题:15长城和运河。

  二、初步感知,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句子: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幅壮丽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1)学习生字:驾驶、壮

  (2)读句子。

  三、学习课文,了解内容,指导朗读。

  1、读课文,说说:诗中写到的长城和运河是怎样的?并完成课文填空。

  2、指导朗读第一节。

  (1)观看介绍长城的录像片。

  (2)听录音,展开想象,模仿读。(看图,做动作理解:连绵起伏和曲折蜿蜒的意思)

  (3)学习生字:谱、创、华。

  (4)自由练读。

  (5)指名或分组赛读。

  3、展开想象,自主学习,朗读第二节。

  学习生字:丝、首、京、堂。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

  2、总结:长城和运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让我们牢牢地记住它们。

  3、指导背诵。

  4、拓展练习: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其他一些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

  五、复习字词,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壮”。

  3、自行练习,书写其他生字。

  板书设计:

  15、长城和运河

  像巨龙 像丝带

  中华民族的祖先谱写了不朽、动人的诗篇。

【3年级下《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最新】相关文章: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10-14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03-19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一06-09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11-20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11-14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08-23

三年级《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最新11-18

《长城和运河》教案12-25

长城和运河教案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