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老王》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30 07:40:0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公开课《老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公开课《老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公开课《老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的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独立阅读,发表有独创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学会善待他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瞎眼的乞丐向大文学家雨果乞讨,他便在乞丐面前的纸牌上写了一句话:“春天就要来了,可我看不见她!”于是,被感动的路人纷纷把钱放入乞丐的铁罐。

  多美的诗句,春天就要来了,可我看不见她。写出了瞎眼乞丐的无助与茫然。

  多美的举动,身为大文学家的雨果没有忽视卑贱的乞丐,而且施以援手。我相信他的举动让瞎眼的乞丐知道生活中是有黑暗,但也有温暖。雨果送给他的不仅仅是诗句,送给他的是温暖,是春天,对吗?

  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杨绛写的《老王》,她有没有送给我们的主人公老王一个春天呢?

  二、听课文录音思考:

  1、请找出课文中杨绛把春天送给老王的具体行动。

  2、老王的处境如何呢?为什么说杨绛这样做是把春天送给他呢?

  教师总结:

  1、具体表现在: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关心老王的生活。

  提醒学生注意,这个帮助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真诚的同情能给不幸者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让他们明白,这个世界上除了灾难、自私、冷漠之外,还有温暖和关爱。

  2、职业——蹬三轮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身体——残疾(一只眼瞎另一只眼也有病)居住条件——差(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如果说这个仅仅是物质上的贫寒,精神上呢?

  “孤独、无亲,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饱经沧桑、吃尽人间疾苦、凄凉、痛苦等。

  如果说地位相当,处境差不多的人,这样做可能是礼尚往来,是联络感情,是丰富生活的调剂品,那么对于另一些人,处在温饱的起跑线上,处在生死的边缘,这种救助就是送给他一个春天。

  3、对我的善意,老王是看在眼里,铭记在心里,他还以实际的行动来报答我,你觉得他的回报最感人的是哪一处?临死前送我香油和鸡蛋。

  4、个别朗读,(让学生有时间细细体会老王死以前要送我东西时的情感。)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地位卑贱,被人凌辱忽视的老王,面对我的关心,尊重,同情和帮助,他送的难道仅仅是香油鸡蛋吗?他捧出的是一颗心,感恩的心呀。

  我一定要把钱给他,绝对不是为了抵偿东西的价值,而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怜悯、同情和帮助,对吗?

  5、谁是幸运者,谁是不幸者?那么杨绛真的就是大家说的那么幸运吗?

  杨绛,生于1911,她是学习作家、文学翻译家,《洗澡》是她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如果大家有机会的话,就一定要读读这本书。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她的丈夫是著名的文学家——钱钟书先生,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就是《围城》,这也是一部不错的作品,看上面的资料,杨绛确实是功成名就的高级知识分子,在社会上处于高层。是幸运儿。但是那个时候她处在革期间,社会上很多的知识分子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比如老舍不堪凌辱跳湖自杀,《傅雷家书》傅雷夫妇也悬梁自尽,他们只能以这种方式来捍卫他们坚守的人格。我们没有经历过文革,但是他们的死至少让我们明白这个时代的悲剧,杨绛和她的丈夫不幸生活在这个悲剧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你说他们会说自己是幸运吗?

  好多人不会,但是杨绛说了。她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6、愧怍什么?

  自己做得还不够。还不够关心他,帮助他,让他的生活真正有改善。日子过得像春天般美好。为什么有愧怍?

  因为自己幸运,他不幸。幸运的人理所当然要帮助人,做好了应该,做不好惭愧。理所当然该做的事。这是责任。

  7、试问,你会把这种责任往自己身上扛吗?杨绛为什么有这种责任感呢?意识,思想不一样。有一种平等观念,有人道主义思想。简爱说:站在上帝面前我们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应该是平等的。人没有贵贱之分。就是基于这样的思想,杨绛关注着卑贱的老王,救助着贫穷的老王,同情着不幸的老王。他的关注,同情,救助,为老王的生命带去了春天般的温暖。让老王感受到凄苦生命中也有美好,温暖。

  8、同学们,生活中哪些人正在等待春天呢?你愿意送给人家春天吗?学生自由谈。

  出示图片,询问你该如何做,为什么。关注他们的生活,改善他们的处境。

  三、总结:

  毕生为消除人类的贫穷和疾病而努力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一些触手可及的事情,让有人在无助的时候可以抓住我们有力的手。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不要按捺住自己的热情,拿出来为别人打通去往春天的道路。

  康春艳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文中所写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深入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

  2、拓展法: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文本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问:你知道三峡吗?知道些什么?

  播放有关三峡的风光片,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去过三峡的人,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走进文本,解决字词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明确听读要求(划出难读的字);显示生字及其注音;提出小组合作理解句意的具体要求;多媒体逐步显示各个句子大意。

  学生流利朗读课文,理解句意,整体感知全文。

  听(边看)课文录音,找出难读的字准备发问;掌握生字词、难读字的读音;流利朗读课文、读通节奏;小组讨论理解句意,口头翻译全文。

  三、细读文本,体会情感

  多媒体显示附带文字的三峡四季图片。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小组讨论,领略三峡的美,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

  1、学生边读课文边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翻译和体会其中之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峡的美丽的景色,以及好句子的表达效果。明确归纳文中三峡山水四季之美: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三峡的夏水:暴涨迅疾,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三峡的秋天:凄凉萧瑟,凄美。

  2、提出疑问:

  1)为什么会出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现象?2)为什么作者写水不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写?

  3)从“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你想到什么?

  4)你怎样理解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作者感情?

  学生讨论后回答,再明确参考答案。

  a、仔细读课文,思考问题,提出质疑,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

  b、小组合作交流有关句子,并在合作中翻译这些句子,回答质疑,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c、全班交流,在保持文章原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峡的山、水之美。从中领略作者用词的精妙,说出这些句子中的词语好在哪里。

  四、拓展文本,小结延伸

  小结课文内容: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同时表达了对山河自然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比较阅读:

  幻灯片显示《三峡》与《早发白帝城》,两文对照,提出疑问,让学生说出两文的异同点。

  一起来背诵《早发白帝城》这首诗。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三峡工程:

  (多媒体演示三峡的今天:“高峡出平湖”照片)

  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20××年春秋两季,长江流域遭遇百年大旱,也有人认为是三峡工程造成的气候异常,就这些,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由古及今,让学生关心三峡的今天和未来的命运,培养社会责任感。

  布置作业:

  背诵并书面翻译课文。

  板书设计:

  山

  高峻美

  三峡

  夏----奔放美

  水

  春冬--清幽美

【公开课《老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老王》教学设计优秀05-11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02-04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08-29

谈生命公开课教学设计06-07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09-05

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教学设计12-24

自相矛盾公开课教学设计11-09

公开课《秋天的雨》教学设计优秀12-09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