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05 09:11:3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

  1.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欣赏,激趣引入

  1、指名背诵课前搜集的惜时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搜集有关异时的诗词、文章、名言或警句,现在我们就来比比看哪个同学背的多,哪个同学背的好。)

  2、谁能说说看刚才同学们背的名言警句都有什么特点?

  3、导入:是啊!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懂得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80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新词,检查学生对下列词语的理解:(小黑板板书)

  1)确乎、涔涔、头脑胀痛、潸潸、凝然、徘徊。

  2)指名认读下列词语:头涔涔泪潸潸遮挽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3)读准下列多音字:

  罢bà匆匆罢了散sàn吹散薄bó薄烟

  罢ba偷走了罢散sǎn散文薄báo薄雾

  3.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可一名学生读一自然段,边读边指正或边评)

  4.分组开火车读课文。

  5.说一说:你对课题怎么理解的?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四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6、简介朱自清:朱自清(1899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扬州美丽的山水,如雨露般滋润他的心灵,哺育他的感情,丰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画意。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远的。由于长期的困苦生活和工作劳累,朱自清先生患了严重的胃病。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的时候,他的病情也加重了,然而他顾不得疗养,倒是更加忘我地投入到斗争中去。此时的朱自清先生,已经重病缠身而且无钱医治,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之后立即让孩子把面粉配给证退了回去。8月上旬,朱自清先生病情恶化,入院治疗无效,不幸于12日逝世,终年仅50岁。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遗著编入《朱自清集》、《朱自清诗文选集》等。

  三、自主感悟,初步理解。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2.画出感悟深的句子,在能读懂的句子旁边写写批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

  3.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

  4.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1、摘抄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1.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各组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选重点记录在黑板上。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

  结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师生重点品味以下句子:

  (小黑板出示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感悟作者细腻的写作手法:第一句话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这两句话作者又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

  3.指导朗读。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

  4.有感情齐读本段。

  (小黑板出示句子):“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溜”字你体会到什么?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

  4.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小黑板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间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特点。

  2.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小黑板出示):仿写句子:于是——的时候,日子从过去;的时候,日子从过去;的时候,日子从过去。

  ◇出示句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1.指名读句子,体会作者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写话练习: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

  3.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师: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反复吟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体会,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除了刚才我们体会的句子以外,这篇文章还有许多的妙处呢?我们再来朗读全文,再仔细品味一下作者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三、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体会作者排比、比喻、拟人等写法的精妙)

  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1.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文章都很值得我们去读。

  2.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保尔柯察金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一段话吧!(小黑板出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3、再来看看老师教你们怎么善于把握时间吧!

  早晨起床,用一分钟穿衣裤,一分钟理被子,一分钟刷牙,一分钟洗脸。

  进教室,放下书包,用一分钟给自己和同桌擦净桌凳,一分钟拿出作业本,一分钟按课程表整理书本,一分钟交各门作业。

  下课后,一分钟舒活筋骨,再慢跑一分钟,远望或看指纹一分钟以保护视力,与同学谈笑,喝口水,补充点“能量”,画个画……

  回到家,你能用一分钟泡一杯茶,放一水壶水烧起来,能淘米下锅,能洗一双臭袜子,做十个俯卧撑,能给妈妈打好洗脚水,给爸爸端上一杯水,收拾碗筷……

  五、课外作业,内化感受

  写一篇读后感,课下与同学交流。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匆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篇散文,它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作者通过对时光匆匆逝去,一去不复返的感慨,给我们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有意义事情的启示。

  文章用语讲究:一是巧用修辞,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可视可感的物象。二是句式的整散结合,加上叠词的运用,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里强调:阅读教学应重视主体阅读感受和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根据这点本设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朱自清其人其事,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1、感受语言美,体味文章拟人、排比的修饰手法及优美的语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朱自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收集关于时间的古代诗词、名言、警句。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启动感情

  1、请看大屏幕的钟表。问:你想到了什么?

  2、说几句有关时间的格言。(演示时间格言)

  3、揭题。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并且一去不复返。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匆匆”是什么意思?生活语言中什么时候用到“匆匆”一词?好!让我们感悟一下,我们的日子是怎样匆匆而逝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你想大声读就大声读,你想默读就默读,你想和伙伴读就和伙伴读,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读,边读边画:哪些语句是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

  2、看同学们认真投入的样子,就知道你们一定读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展示交流一下!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这个句子用得是什么修辞方法?

  师:写出了八千多日子在时间的流里是非常 的。

  师:谁来把这短暂的时光给大家读读。

  师:你从“没有声音,没有影子”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请带着想象将这无声无息的时间读一读!

  师:你读的真不错,让我们感到了时间的无声无息。作者为这匆匆而过的日子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头涔涔而泪潸潸”是什么意思?作者是一种什么情绪?请同学们带着这种伤心、着急再来读一遍。

  评价:读的不错走近了作者的心灵。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3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课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对时光稍纵即逝的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文章极有些地方写得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年龄小,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领悟重点句段的含义。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4.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感悟文章重点句的含义。

  结束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匆匆

  1.同学们,听,这声音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时光匆匆)

  播放时钟的滴答声。

  2.配背景画面范读课文。

  教学设计意图:

  (一)时光是无形无影的。著名特级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开课伊始我就注意营造氛围,以轻快的钟表的滴答声,引领学生初步感知匆匆。这样的导入简洁轻巧,突出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配乐范读,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情境中,从整体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形象的画面带动学生的思维,为后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初读文本,感受匆匆

  1.喜欢读吗?其实文章还可以这样来读——以诗的形式展示第一自然段(配乐朗读)

  2.诗中有一句话,在文中不止出现一次——引读最后一段: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3.读着读着,我感到诗中有一种淡淡的——(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初读时的感受,一种无奈、惋惜与淡淡的'惆怅)

  4.默读课文这种无奈、惋惜与淡淡的惆怅就弥散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边读边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或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读后,与同学议一议。教学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把语段变换成诗歌的形式再现出来,既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又凸显本文语言优美,轻巧、婉转的特色,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如沐春风,享受语境中飘洒的甘霖。

  三、细读课文,感悟匆匆

  (一)品读二、三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语句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了这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

  (2)展示课件,感受作者的八千多日子相对于时间长河的渺小。

  教学设计意图:“……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话含义深刻,学生缺乏具体的生活体验,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作者虽运用了化无形为有形的比喻的表达手法,但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特别是对“时间的流”的概念,学生更是模糊。为了使学生对“时间的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通过视频播放时空变迁的大致历程,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十秒的时间里,感受到宇宙时空的无限,人生的短暂,以及“八千多日子”的稍纵即逝。帮助学生感悟唯其渺小更值得珍惜的道理,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3)引读:师:“针尖上一滴水滴在浩瀚无垠的大海里”

  生:“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我的日子滴在这亿万年的时间的流里”

  生:“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想到这,“我不禁——”

  生:“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4)此时你有何感受?用朗读告诉大家

  2.引读第三自然段,时光究竟是怎样匆匆溜走的呢?

  (1)快速默读课文,捕捉时光轻轻悄悄地挪移的身影。

  (2)出示: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通过重点词语的感悟,体会时光脚步的匆匆,作者心灵的颤动。

  教学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读写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触摸文本,与文本,与作者对话,而对话的中心是每个学生。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真切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还能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齐读第四自然段,面对匆匆溜走的光阴,作者只有无奈与惋惜吗?

  (1)读后谈感受

  (2)出示他24岁前的经历。

  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

  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

  (谈感受,指名读本段。)

  (3)再出示他24岁后的资料。

  1923年发表的《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

  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

  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

  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谈感悟,再读本段,体会惋惜和不愿虚度光阴之情)

  教学设计意图:【作者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抒发自己的情怀,语言含蓄,含义深刻。而且学生在语文课本中初次接触到朱自清的文章,对其人其事都不太了解,这就对学生感悟文本造成了障碍。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及时有效地分别补充作者24岁前后的成就资料,可以很快地引领学生走近作者,并深刻感受到作者伤感而不气馁,彷徨而不消沉的情怀,从而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四、回顾整体,拓展延伸

  1.在这匆匆而过的40十分钟里,你曾留下怎样的“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知识盘点,也进一步领悟不能虚度光阴的含义)

  2.40分钟无声息,2600秒已逝去,让我们再读——

  出示:

  匆匆,是燕去燕还

  匆匆,是花谢花开匆匆,如薄雾蒸融

  匆匆,如轻烟消散,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不,不——留住他们轻轻悄悄挪移的脚步,就不会白白走这一遭!

  (分角色再读红体字并写感受)

  3.向学生推荐有关朱自清名篇的网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设计意图:【在这里,教师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拓展学生阅读面。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小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决不能局限于课本,要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外辐射,以一篇带多篇甚至多本,让名家名作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扎根,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厚加宽。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作业:

  1、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选读朱自清散文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4

  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字词。

  2、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

  3、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⑴注意“涔、潸”的读音。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4、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5、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6、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7、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朱自清基本资料信息:

  姓名朱自清

  职业作家、诗人、教授、民主战士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别名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东海

  出生日期1898年11月22日(戊戌年)

  逝世日期1948年8月12日

  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1948年,朱自清患严重的胃病。6月18日,他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8月12日,朱自清因胃穿孔在北大医院去世。毛泽东则在文章《别了,司徒雷登》中说朱自清是不吃美国救济粮饿死的。

  朱自清作品:

  散文集

  1、 《匆匆》

  2、 《歌声》

  3、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4、 《温州的踪迹》

  5、 《背影》

  6、 《航船的文明》

  7、 《荷塘月色》

  8、 《女人》

  9、 《后记》

  10、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11、 《怀魏握青君》

  12、 《阿河》

  13、 《儿女》

  14、 《哀韦杰三君》

  15、 《欧游杂记》

  16、 《飘零》

  17、 《说梦》

  18、 《白采》

  19、 《海行杂记》

  20、 《一封信》

  21、 《序》

  22、 《春》

  23、 《绿》

  说几句有关时间的格言送给别人或自己。

  揭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交流对作者以及其作品的认识,教师作适当补充,并介绍当时社会背景。

  二、初读,感知课文大意。

  (一)、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荐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

  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

  (二)、交流学习体会。

  三、细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认真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说说自己画了哪些句子。

  出示句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读句子,思考:作者为什么是这种感受?

  指导朗读:画横线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呢?只有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理解:徘徊罢了匆匆罢了

  问一问自己,能做些什么

  问一问自己想问的人能做些什么

  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雪,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呢?我何曾有着些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理解画横线部分,体会作者感情。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

  反复吟读,说说自己的感想。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品读好句,感悟文采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品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些写法值得你学习,你也来一两句。

  五、综合活动:与时间老人真情告白。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5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教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

  1 用“匆匆”说一句话

  2 作者所说的“匆匆”指什么?

  二、听录音或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时间的“匆匆”?

  四、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在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地方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旁写上一两句话。)

  五、交流

  六、有感情地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采取各种方法朗读,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学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视学生朗读中谈体会和朗读中的师生评价,交流。

  七、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重点研读第三节

  1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 读具体描写时间匆匆的语句

  3 让学生仿写

  4 交流,写的好的,让学生记录下来

  二、课外推荐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自读

  三、激发兴趣,为问配画

  1 激发兴趣,提出要求。

  朱自清的散文成就很高,因为他的文不仅是文,还是画,更是诗,诗情画意,读后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他的《荷塘月色》被拍成MTV,请大家欣赏。

  2 放录象

  3 再读课文,感悟散文已经,为下一步的图画创意打基础

  4 小组合作,构思图画,画外配音

  这一环节,请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创作一两段内容。要求有朗读,有画中景的描述。

  如生(甲)一望无际的田野,金黄一片,丰收在望,一派丰收的景象。高高的天空,燕子们呼朋唤友,相约一起飞向南方。春染大地时,它们又飞到这去年住过的地方。

  生(乙)朗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生(丙)描述场面燕子飞过清清的柳梢,飞过鲜艳的花朵,好一派迷人的春色

  生(乙)朗读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

  5 交流展示

  小组学习后,充分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相机评价,鼓励

  四、交流惜时的句子

  五、动手实践,扩展学习

  读好课文后,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惜时的现代诗歌古代诗词,名言警句,故事等办专题手抄报。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09-03

朱自清《匆匆》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02-05

朱自清背影教学设计05-16

朱自清《背影》教学设计05-24

朱自清背影教学设计03-02

匆匆教学设计08-29

《匆匆》教学设计07-08

《匆匆》教学设计11-22

背影朱自清教学设计02-15

朱自清的《背影》教学设计优秀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