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项令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2 09:12:5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强项令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强项令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强项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积累文言常用实词,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义。

  教学重点

  了解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应用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用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曾任尚书吏部郎、宣城太守,后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掌管禁旅,参与机要。后因事被杀。《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能隶书,晓音律。”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八十卷,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二、人物介绍。

  董宣是东汉一个执法严格的官员,被刘秀赏赐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强项令”,意思是脖子刚强、不肯低头的县令。他为官正直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势,不仅赢得了汉光武帝刘秀的信任,敢于大胆任用他,而且也受到当时人们的称颂。他的事迹被写进了《后汉书·酷吏列传》,流传至今。

  三、教师范读、正音。

  晔( ) 圉( ) 匿( ) 骖乘( )叩( ) 叱( ) 箠( ) 楹( )敕( ) 桴( ) 臧( )

  四、课文解析。

  课文主要记叙了几个故事来表现人物?又是怎样记叙故事的呢?请你找出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1、 在这个故事中,汉光武帝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他的变化?

  2、 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3、 董宣为什么被称作“强项令”?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4、 课文在塑造董宣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用了什么手法?

  5、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采用过这样写法(侧面烘托)的篇章?请举例说明。

  五、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介绍董宣执法的故事,赞扬了他刚正不阿、执法严明、清廉的优秀品质,侧面反映出刘秀知过能改、爱才的特点。以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为主塑造人物形象,课文语言精练、详略有致。作者在记叙故事过程中客观地交代故事,不加以议论。

  六、课堂练习。

  准确理解下列重点句子。

  (1)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明确: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人,因为藏匿在公主家,府吏不能够捕获(他)。

  (2)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明确:等到公主出门,(他)凭家奴(的身份)陪乘。

  (3)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明确:董宣在夏门外的亭子等他(看到车马),就拦住车马,用刀在地上比画着,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呵叱(那)家奴下车,就打死了他。

  (4)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明确:陛下圣明德政复兴,但是纵容家奴杀害(无辜)百姓,将凭什么治理天下呢?

  (5)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明确:董宣不顺从,勉强使他跪下,董宣两手撑在地上,始终不愿意低头。

  (6)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明确:公主说:“您是平民百姓时,隐藏逃亡犯和死刑犯,官吏不敢到门前(来捉拿)。”

  (7)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明确:因此,(他)捕捉打击豪强,(那些人)没有一个不害怕得发抖的。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及配套练习册。

【强项令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08-23

教学设计07-11

《īūǖ》教学设计06-09

晨光教学设计|晨光教学设计资料|09-05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4

《阳光》教学设计04-15

《鲸》 教学设计04-17

《屈原》教学设计09-19

匆匆教学设计08-29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