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教学设计

时间:2023-07-24 18:56:5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角教学设计必备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角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角教学设计必备15篇

角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2~23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以及掌握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角的分类和按给定的度数画角。学习这些内容,对于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以及发展空间观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先教学角的分类。教科书第22页例题先通过转动活动角的一条边,由小到大依次得到大小不同的角,结合出示相应的图形,给出各类角的名称,说明不同的角大小范围或度数,使学生认识分类的标准,掌握不同角的特征。同时引导学生联系不同角的度数,讨论发现直角,平角和周角大小之间的关系。

  接着教学画指定度数的角。教科书第23页例题让学生按已有的经验和认识,画一个60度的角,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画角的方法,并和同学交流,让后着重讨论怎样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初步总结出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并通过“试一试”让学生用总结的方法自己画角,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步骤,学会用量角器画角。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角的大小有了初步的体验,并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且有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器,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用量角器来测量角几乎没有体验。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角的具体分类方法以及之间的大小关系。

  2.使学生会用量角器画所指定的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一些特定度数的角。

  【教学重点】

  1. 掌握各种角的分类以及大小之间的关系;

  2. 能按指定的度数画角。

  【教学难点】

  1. 能按指定的度数画角;

  2. 会运用各种角的分类以及之间的大小关系解决一些问题。

  【教具准备】

  量角器;用木棍做的能转动的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同学们说一说量角的方法有哪几步?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二、教学新课

  ㈠教学角的分类——直角 锐角 钝角

  1.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量一量两块三角尺上的直角和锐角的度数,然后告诉老师,你量出直角是多少度,锐角是多少度。直角是多少度?都一样吗?锐角是多少度?一定的吗?

  2.提问:大家觉得角的度数在什么范围我们可以把它称为“锐角”?什么样的角称为直角?(请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

  3.钝角呢?拿出活动角,先摆出一个直角,然后把垂直的那条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不超过180度,这样我们就形成了钝角。提问学生钝角的范围概念。(只总结出大于90度,接下去学了平角之后补充完)

  ㈡教学角的分类——平角 周角

  1.拿出活动角,先摆出一个直角,然后提问学生如果把这一条边按这样的方向旋转一直转到平,(演示)这是不是一个角?这个角从哪条边到哪条边? (用手势指示)包含了几个直角?(正好两个)是钝角吗?

  这一条边绕它的端点旋转直至转平,所成的也是一个角。这样的.角,我们把它叫做平角。(板书:平角180度)提问钝角的概念还有谁要补充?

  2.把这一条边继续按这样的方向旋转,(演示)当两条边重合时,这还是一个角。(用手势指示:o)

  提问:想一想,从刚才开始到旋转成现在的角,这一边绕端点旋转了多少?

  指出:这一条边绕它的端点旋转了一周,所成的也是一个角。这样的角,我们把它叫做周角。说明:周角是360。(板书:周角是360)

  3.依次演示出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角。

  4.每个同学自己说一说,什么样的角叫做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5. 一起总结各个角的分类。提问学生我们刚刚认识了哪几类角?这些类别是根据角的什么来划分的?这些角分别是多少度。

  ㈢比较大小关系

  提问:周角和平角、直角比,它们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各个角。

  ㈣练习巩固

  完成想想做做1和2。

  二、教学角的画法

  1.自学画角的步骤。

  我们已经能根据角的度数判断它是什么角了。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指定画70度的角。请同学们回忆量角的步骤想想看,你认为如何来画这个角?先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这个角,然后和同桌交流,接着师生共同交流。

  2.总结出画角的步骤。提问:画角要分几步?哪几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先画射线;

  (2)两个重合,对准点点;

  (3)再画射线。

  3.指定画120度的角。

  交流是否有其它画角的方法。得出可以利用三角板30度和90度两个角。

  4.提问:利用三角板还能画出多少读数的角?

  三.练习巩固

  1.帮角分类。

  2.画出指定读数的角。

  四.总结归纳

  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从中你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试着借助长方形和圆形纸板,折出一些特殊的角,量一量,画一画。

  【板书设计】

  角的分类

  锐角 直角钝角 平角周角

  小于90度 等于90度大于90度小于180度 等于180度 等于360度

  画角步骤:

  (1)先画射线;

  (2)两个重合,对准点点;

  (3)再画射线。

角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等于180°。

  2、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经历知识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动手能力,初步感受数学研究方法。

  3、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

  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以及对这一知识的灵活运用。”

  教具准备:

  三角形,多媒体课中。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森林王国里住着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家族,一天平面图形的'三角形家庭传出一片吵闹声,大三角形与小三角形在争论:听大三角形说:“我的内角和比你大”,小三角形不服气,可又不知如何反驳,同学们,你们知道到底谁的内角和大吗?

  二、探究新知:

  (一)、量一量:四人一小组,分别测量本组准备的三角形的内角,并求出和。

  你们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汇报,提出疑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刚好等于180°

  (二)、拼一拼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撕下二个角与第三个角拼在在一起,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三)折一折

  引导学生同桌互相帮助完成,发现三个角形的三个内角折在一起是平角。

  回答大小三角形的争论:大三角形与小三角形的内角形谁大?并说出理由。

  三、巩固拓展

  1、填一填

  ①直角形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是()度。

  ②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45°,另一个锐角是()度。

  ③钝角三角形的两上内角分别是20°,60°;则第三个角是()

  2、火眼金晴

  ①钝角三角形的两个钝角和大于90°()。

  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和正好等于90°()。

  ③淘气画了一个三个角分别是50°,70°,50°的三角形()

  ④两个锐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⑤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3、猜一猜: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四、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角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借助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2)能够运用诱导公式,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由几何直观探讨数量关系式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学发现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过对诱导公式的探求和运用,培养化归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诱导公式的探求,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2)在诱导公式的探求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求π-a的诱导公式。π+a与-a的诱导公式在小结π-a的诱导公式发现过程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推出。

  教学难点:π+a,-a与角a终边位置的几何关系,发现由终边位置关系导致(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关系,运用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导出诱导公式的“研究路线图”。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结合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角的概念已经由锐角扩充到了任意角,前面已经学习过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那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怎么求呢?先看一个具体的问题。

  (一)问题提出

  如何将任意角三角函数求值问题转化为0°~360°角三角函数求值问题。

  【问题1】求390°角的正弦、余弦值. 一般地,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三角函数看重的就是终边位置关系。即有:sin(a+k·360°) = sinα,

  cos(a+k·360°) = cosα, (k∈Z) tan(a+k·360°) = tanα。

  这组公式用弧度制可以表示成sin(a+2kπ) = sinα, cos(a+2kπ) = cosα, (k∈Z) (公式一) tan(a+2kπ) = tanα。

  (二)尝试推导

  如何利用对称推导出角π-a与角a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由上一组公式,我们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一定相等。反过来呢?如果两个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它们的终边一定相同吗?比如说:

  【问题2】你能找出和30°角正弦值相等,但终边不同的角吗?

  角π-a与角a的终边关于y轴对称,有 sin(π-a) = sina,

  cos(π-a) =-cosa,(公式二) tan(π-a) =-tana。

  〖思考〗请大家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获得这组公式(公式二)的? 因为与角a终边关于y轴对称是角π-a,,利用这种对称关系,得到它们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的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于是,我们就得到了角π-a与角a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正弦值相等,余弦值互为相反数,进而,就得到我们研究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路线图:角间关系→对称关系→坐标关系→三角函数值间关系。

  (三)自主探究

  如何利用对称推导出π+a,-a与a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刚才我们利用单位圆,得到了终边关于y轴对称的角π-a与角a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还可以研究什么呢?

  【问题3】两个角的终边关于x轴对称,你有什么结论?两个角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呢?

  角-a与角a的终边关于x轴对称,有: sin(-a) =-sina, cos(-a) = cosa,(公式三) tan(-a) =-tana。

  角π+a与角a终边关于原点O对称,有: sin(π +a) =-sina,

  cos(π +a) =-cosa,(公式四) tan(π +a) = tana。

  上面的'公式一~四都称为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四)简单应用

  例求下列各三角函数值:

  (1) sinp;

  (2) cos(-60°);

  (3)tan(-855°)

  (五)回顾反思

  【问题4】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获得诱导公式的?研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体会?

  知识上,学会了四组诱导公式;思想方法层面:诱导公式体现了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化归思想;诱导公式所揭示的是终边具有某种对称关系的两个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了化归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具体可以表示如下:

  (六)分层作业

  1、阅读课本,体会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推导过程中的思想方法;

  2、必做题 课本23页13 3、选做题

  (1)你能由公式二、三、四中的任意两组公式推导到另外一组公式吗?

  (2)角α和角β的终边还有哪些特殊的位置关系,你能探究出它们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吗?

角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1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示: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启示: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感觉到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这一道理。

  教学难点:

  对“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两句话的理解。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记叙了邻家小男孩“传”给我一个独特的切苹果方法,使“我”受到启迪。故事浅显而蕴意深刻。

  学情分析:学生一定会被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的魅力所吸引,乐于阅读与学习。对文章中的难点,亦可通过引导与探究有进一步

  的领悟。

  教学方法:激发兴趣,自读感悟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并采用动手实践加强体验。

  教具准备:以小组数为总数的经过反复打死结的细绳(结均打于同一位置),一个苹果。

  学具准备:若干个长方体(可由萝卜、山药等切成)。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预设

  课前小游戏:

  激发学生兴趣,为课文理解埋下伏笔。

  将准备好的'绳结以小组分发,要求学生于1分钟内打开。

  共同想办法解绳结。

  学生在1分钟内无法完全解开绳结。

  教师留下悬念:上课后解决。

  一、复习导入。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为本节课学习奠定基础。

  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苹果里的五角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浏览或默读课文,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回答问题。

  1、课文记叙了邻家小男孩“传”给我一个独特的切苹果方法,使“我”受到启迪的故事。

  2、“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二、精读课文:

  引导学生自读感悟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研读课文。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课前悬念。

  (切题导疑)

  对“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你是怎么理解的?

  (逐步引导)

  a、“魅力”一词的含意。

  b、“苹果里的五角星”的“魅力”表现在哪里?

  查词典

  自主研读课文,搜寻有效信息;独立思考,回答交流。

  a、词典中“魅力”一词的含意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b、“苹果里的五角星”的“魅力”表现在(1)小男孩儿急于显示他新学的本领;(2)“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并将继续传下去;(3)这种切苹果方法,使“我”受到启迪。

  c、“苹果里的五角星”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追问d、“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呢?”

  再次精读课文,合作探究。并能结合实际,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猜想。

  c、因与众不同、“鲜为人知”,才有魅力。

  d、因公平起见、遵循习惯、懒于思考等诸多原因造成了大部分人的“循规蹈矩”,少了创新意识。

  e、相信大家对“循规蹈矩”一词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在大家对“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是不是有了自己独特的体会呢?

  自读自悟

  结合实际,能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想法和做法,不“循规蹈矩”,大胆采用新的思维方式去办事。

  结决课前悬疑:用剪刀从结中心一剪,绳结开了。

  看着老师打开绳结,恍然大悟。

  三、回味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朗读,加深体验,读出感情。

  以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朗读,读出情感变化。

  四、实践拓展:

  让学生亲自动手,对“创新”一词有更深的体会。

  组织活动,引导展示。

  将自己带来的长方体从不同角度进行切割,切出不同的平面图形。

  (每个长方体只能切一刀。)

  可截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平形四边形等平面图形。

  五、小结。

  往大处说,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想法和做法,大胆采用新的思维方式去办事。

  板书设计: 5、苹果里的五角星

  魅力

  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角教学设计5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2、揭示课题,解题激趣。

  ①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苹果里的“五角星”》(板书课题)谁愿意来读一读。

  指导:突出苹果里有什么,怎么读?强调是哪里的“五角星”,怎么读?

  你们看,同一个课题,大家理解不同,读法也就不一样,这就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板书:魅力)在写“魅”字的时候要注意结构,“厶”不能丢。

  ②课题中的五角星为什么要加引号?(这里的“五角星”加了引号,表示一种特殊的意义,并不是真的五角星,而是像五角星的东西。)可是,咱们从国旗上看到过五角星,从军人的帽徽上看到过五角星,怎么苹果里会有五角星呢?读了这篇课文就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语句和课文。

  2、检查自学。

  ⑴读准生字新词:

  清晰 生疏 苹果核 循规蹈矩 感触

  魅力 图案 创造力 鲜为人知

  指导“鲜为人知”中的“鲜”的'读音,猜猜“鲜为人知”是什么意思?

  ⑵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清晰:清楚明白。

  循规蹈矩:遵守规矩,这里指按一般的做法办事。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创造力:创新能力。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如果不是小男孩将这个发现告诉我,文中的我,还有老师,还有你们也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这个图案真是“鲜为人知”。

  ⑶指名分节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读第一段,指导:“大哥哥,我要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小男孩说这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呢?(得意、急切)

  3、质疑:

  (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我想知道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4、问题暂时留到下节课讨论。先说说你读后知道了什么?(课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一次来我家玩时,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他的切法是拦腰切苹果。)

  5、这件事为什么给我如此深刻的印象呢?初步说一说原因。

  三、写字指导。

  1、提示生字描红的注意点。

  2、学生用钢笔描红8个生字。

  四、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思考提出的问题。回家操作: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2、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

  教学过程:

  一、 动手操作,激趣揭题

  1、你们在家切过苹果吗?通常在切苹果之前家人会叮嘱些什么?

  师:这么多规矩呀,做父母的总是希望我们循规蹈矩。(板书:循规蹈矩)(指名读,齐读)每个小组桌上都有四只苹果,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切?然后小组人员一个一个地切。一切由你作主,想怎么切就怎么切。

  2、交流,相机指导学生理解:“拦腰切” “横切面”“循规蹈矩”

  3、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自由阅读课文,在不太懂的地方注上“?”,吸引你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交流。

  (1)出示句子: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指名读,你们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图案为什么鲜为人知?苹果里的五角星究竟有多大的魅力?

角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学关键:

  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三组、剪刀等。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至少准备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一个平行四边形,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我们学校一年级有一批小朋友加入少先队组织,学校做一批红领巾,要我们帮忙算算要用多少布,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帮学校解决这个问题?

  (屏幕出示红领巾图)

  师:同学们,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你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探索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实物,以及帮学校计算要用多少布这样的事例,激起了学生想知道怎样去求三角形面积的欲望,从而将“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

  二、探索交流、归纳新知

  寻找思路:(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

  (1)平行四边形面积怎样计算?(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观察:沿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剪开成两个三角形。

  师: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完全一样)

  三角形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这一剪多问,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与平行四边形及面积的比较,直觉感知三角形面积计算规律,增强了整体意识,同时为下面的进一步探究,诱发了心理动机]

  师:你想用什么办法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指名回答,学生可能提供许多思路,只要说的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评价鼓励。)

  师:上节课,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大家猜一猜: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呢?

角教学设计7

  教材内容解读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借助三角尺感知角的度数。

  2、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对1°角的大小有直观的认识。

  3、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4、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5、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过程,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6、体验角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量角器度量角并能画出特定度数的角,掌握角的分类及各种角之间的关系。难点:画角的方法。

  学法指导 动手操作 合作探究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知角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课件,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演示: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

  师: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形成的角有多大?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和画法)

  师:回顾我们以前学的测量知识,根据测量线段的长度,以及计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方法,大家猜测一下计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应该是怎样的?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但是有一点,测量出来的角的大小,都不是太准确,为了测量的更准确一些,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学习用具——量角器。

  一、角的测量

  ﹙1﹚认识度量单位

  学生讨论并回答

  生1:我用三角尺上的角来测量。发现形成的角有三个∠1那么大。

  生2:我用三角板上的∠2来量,比2个∠2大一些。

  生3:我用折出的∠3来量,有5个∠3那么大。

  生4:我用折出的∠4来量,比2个∠4小一些。

  认识1°角:(多媒体) 出示一个圆,分成360份,然后分为二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

  下面听小电脑博士的介绍。

  板书: 10 =1度

  ﹙2﹚认识量角器

  谈话:刚才我们已经把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就得到这样的一个圆形,请同学们想一想,它和那个学习用品比较像———————量角器

  (1)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对量角器的认识。

  (2)小结(课件演示或用教具演示)

  同桌相互操练。

  3、角的度量

  出示120度角。那么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

  (1)自学尝试。

  A、边自学书上第26页上半部分的内容,边自己也学着量一量。

  B、量的时候想一想,你量角的步骤是怎样的?

  (2)指名汇报,教师演示。

  (3)提醒注意:由于量角器有两圈刻度,读刻度时,要根据测量角的方向选择合适的刻度。

  4、画角

  谈话:给你一个角的度数,你能画出来吗?

  (1)尝试画一个40度的角

  (2)小组内交流画法。

  (3)总结画角的方法,课件演示。

  (4)再练习画几个角。

  三、角的分类和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在不同位置着色闪动。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用10 表示1度

  (1)学生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2﹚①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

  ②内圆的数字称为内刻度线, 外圆的数字称为外刻度线。

  ③以右边的00 为起点,起点处的00 这条刻度线是内刻度00 的刻度线。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沟通,在全班交流。

  学生通过度量和讨论:

  直角是90度

  平角是180度 1平角=2直角

  周角是360度 1周角=2平角

  锐角<90度 90度<钝角<180度

  活动内容

  (1)量一量下面各角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全班反馈总结。

  四、全课总结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何收获?

  生谈发现

  全班交流

  达标测评:

  1、火眼金睛辩对错

  ①三个角组成一个平角,这三个角一定都是锐角。 ( )

  ②把一个10度的角放大5倍打印出来,得到的角是50度。 ( )

  ③角的两边画出的越长,角就越大 。 ( )

  2、填一填

  (1) 1周角=( )直角,( )直角=1平角

  (2)周角是平角的( )倍

  板书设计: 角量与画角

  度“°”

  点重合

  边重合

  找刻度、定点

  再画射线

  画角:先画顶点;再画其中一条边;最后确定另一条边。

角教学设计8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角的分类,使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角的演示,让学生观察角的`形成。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什么叫做角?这些都是那种角?你是怎样判断锐角、直角、钝角的?

  2、认识直角

  找出三角尺上的直角,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个直角是多少度?

  1直角=90°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认识平角:出示折扇活动角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形成的角叫做平角。标出折扇展示、活动角展示。

  (1)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平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形成的角叫做平角。)

  (2)平角是角吗?为什么?平角的角在哪里?

  (3)观察平角与直角的联系:

  1平角=2直角

  平角=180

  (4)、学生练习本上画一个平角。

  区分平角与直线的不同

  强调角的概念:角是从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一个角必须满足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这两个条件。

  2、认识周角:出示折扇活动角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做周角。画出周角,标出带箭头的弧线。

  (1)学具感知周角形成的过程

  (2)画周角并提问:周角的角在哪里?怎么只看到一条边呢?这还是角吗?你能给我们指一指这两条边吗?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最后两条射线重合在一起了。

  (3)一个周角多少度?

  周角=360

  3、探究: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的关系。

  (1)活动:折一折

  结论:1周角=2平角=4直角

  (2)钝角的再认识

  平角和周角是不是钝角?

  小组讨论

  小结:平角和周角并不是钝角,它们各自单独分为一类。刚上课时我们说大于90度的角是钝角,准确吗?应该怎样改一改呢?

  (90°<钝角<180°)

  用“<”或“>”表示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3)全课小结:把五种角的大小编成儿歌

  角的分类真容易,

  可用直角比一比。

  九十度角是直角,

  锐角都比直角小,

  钝角既比直角大,又比平角小。

  一个平角两直角,

  四个直角一周角。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升

  1.说出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构成的角的名称。

  2.把以下5种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

  角的分类

  直角=90

  平角=180

  周角=360

  1周角=2平角=4直角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角教学设计9

  一、概述

  1. 课题《画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2页的内容。

  2. 本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 40分钟。

  3.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射线和角,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的,在学习本节课之间学生已经掌握了度量角的方法和技能,并且能使用一副量角器拼出已知角的和或差,这些都是学生用量角器画角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和步骤,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用量角器画角方法形成的过程,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画角的方法,并能准确地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学习的经验。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学习了直线、射线和角,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的.。

  2.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度量角的方法和技能,并且能使用一副量角器拼出已知角的和或差,这些都是学生用量角器画角的基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启发式、自我反馈式、竞争式、随机导拨式等教学策略,提供学习资源,指导学生利用阅读、创新写作等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量角器、三角板,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谁能回忆起我们昨天学了哪些知识?

  (1)角的分类。

  (2)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这节你最想学习有关角的什么知识?揭示课题:画角

  (二)、探究新知:

  1、画一个65度的角。

  (1)今天我们要画一个65度的角,你认为量角与画角有联系吗?(画角与量角是相对应的)

  (2)教师示范:画65度的角。(教师边画边对应讲步骤)

  A.点顶点。

  B.画其中一条边。

  C.确定另一条边

  另一条边如何确定?自学书本:P58页

  2、学生操作,指导画角。

  (1)教师巡视,同时请一个学生上来画。

  (2)教师总结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①画一条射线,中心点对准射线的端点,0刻度线对准射线(两合);

  ②对准量角器相应的刻度点一点(一看);

  ③把点和射线端点连接,然后标出角的度数。

  3.能不能画一个与刚才所画的角的位置不同的角。

  (三)、合理运用:

  1、在生活区中其实我们能用各种方法确定许多角的度数:

  A.用一副三角板。

  先请说说这幅三角板中每一个角的度数。

  怎样拼成75度角。

  135度、120度、75度、15度呢?

  B.用折纸法:

  能折出45度的角吗?135度呢?

  2、哪种方法更方便、更常用?画什么度数的角使用三角尺方便?

  3、练一练:

  (1)画出40度70度115度的角。

  (2)小芳要画一个15度的角,但她只有两块三角板,怎样利用两快三角板画15度的角呢?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画角,你能想出几种画角的方法?

  七、教学评价设计

  1.教学一开始,教师便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自然地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根据学生学生预习的实情做出恰当的处理,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学习画法。

  3.学生在自然而然之中学会了知识和方法,体现了新课不新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八、帮助和总结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射线和角,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的,在学习本节课之间学生已经掌握了度量角的方法和技能,并且能使用一副量角器拼出已知角的和或差,这些都是学生用量角器画角的基础。本节课是一节技能操作课,画角的方法与度量角的方法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但又有不同之处。需要学生静上心来仔细地去琢磨,去感悟其中和奥秘。数学动作技能的学习不是独立的、简单的一种动作的学习,往往是与认知学习交织在一起的。学习“画指定度数的角”的动作技能,首先要了解:角的知识、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还要明确:(1)画什么样的角?(2)如何画?(3)使用了学具?(4)为什么要这么做???不仅老师心中要有底,而且学生也要清楚。所以在教学时要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铺垫,确保学生具备本节课学习的技能。

角教学设计10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 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展创新思维。

  2、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

  学生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新情境,引入新知。

  1.小朋友,今天我们要认识图形王国里的一们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我们先来欣赏一些图片,它就藏在这些物体中,你们看一看它是谁?

  2.课件出示一些实物,闪烁“角“的部分,引导学生欣赏。

  3.它是谁?这些物体中都有角,角就是我们这节订要认识的新朋友。(板书:认识角)

  二、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自主发现

  1、想:你身边的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谁来说一说。

  2.课件出示几个物体,让生仔细观察,找它们上面有角吗?

  ①(出示剪刀图)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发现了角?给老师指一指。

  ②钟面上的`角又藏哪儿啦?(让学生找出两根针组成)我们把它请出来(课件展示)。

  ③红领巾上的角呢?(课件展示)我们把上面的这些角请下来.原来角就是这个样子的。

  (二)认识角 1.抽象出角的概念。(多媒体:从屏幕中的闹钟、折扇、剪刀等实物图中抽象出各种角,电脑闪烁出)。

  2.摸角并感知角.请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说说你的发现。

  (三)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1.让生摸一摸角,说说有什么发现? 角有个尖,很刺手。两边是平平的、直直的。你能给他们起个名字吗?

  2.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顶点和边 看看这些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呢?

  3.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四)画角、介绍角的名称及读写法

  1.你能在纸上画几个不同的角吗?(学生活动,教师做好指导。)

  2.教师点拨 课件出示(我们先画一点, 这是它的??(点出一点)再从顶点起画一条很直的线, 这是它的??, 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边。)为了便于区别角,我们还可以给它们取个名字。比如第一个角,我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张口的地方,用一个小 “)”线把两条边连起来,然后在它的后面写上数字1。我们把这个角记作:∠ 1,读作:角 1。(教师板书)请同学们给自己画的角起个名字?然后把它记下来,读一读。

  3.学生画角,标出它的顶点和边。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

  1.辨角。

  用你火眼金睛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课件出示相关练习)

  2.找出下边每个图形中的角。

  课本 63页“练一练”中的第二题,你能从中找出角并标出来吗?试试看(学生自己先在书上指出,请一名 学生板演 集体讲评)。

  四、比较角的大小

  1.玩一玩,(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教师出示活动角

  师:这是一个可以活动的角, 就藏在你们课桌里面, 请你拿出来, 玩一玩。在玩的过程, 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活动,老师指导。

  生汇报交流。

  2.角是有大小的。你怎样使得角变大、变小? 生:我把角的两边拉开,角就变大,我把角的两边合拢,角就变小。师:角的两边拉得越开,我们就说,张口变大,相反,就是张口变小。你能说说什么样的角大,什么样的角 小吗? 生: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师:你们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电脑里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

  3.比一比

  既然角是有大小的,怎么比较呢? 请同学们将自已手中的角固定好,然后同位的同学比一比,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指两名学生上前比,说说比的方法

  老师小结比的方法:顶点和顶点对齐,一条边对齐,比另外的一条边,哪个角的边在外面,那个角就大。观察我这儿的两个角(一个边长但张口小,一个边短但张口大),你们认为哪个角大? 学生讨论汇报

  通过比两个角。发现角的大小只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五、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2.同学们,角的用处很大 , 角的秘密还有很多 , 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 , 找到更多的角 , 发现角更多的秘密。

  板书

  认识角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记作:∠ 1

角教学设计11

  一、激趣引新

  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稻香小镇——望亭,鱼米之乡美景尽收眼底。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

  问:看,在这些物体上,你能找到哪些曾经学过的图形?

  师:小明同学也有发现,听,他发现了什么?

  问:你们发现角了吗?角是怎样的呢?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角、认识角、研究角。(板书课认识)

  (设计意图:课前视频《稻香小镇——望亭》动感的画面,震撼的音乐,一方面给学生带来感官的冲击,一方面帮助学生回忆并再现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画面中藏着要认识的新的图形——角,如此忆“形”引“角”,顺其自然地引入了本节课所要研究的新问题,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始。)

  二、探索悟新

  (一)认识角

  1.指角

  师:老师这里有一把三角尺,三角尺上有角吗?请同学们拿出三角尺,指一指角。

  教师用笔描出“.”,然后取走三角尺。

  问:这是角吗?

  师:那应该怎样正确的指角呢?(边示范边讲解)先指这里的一个点,再沿着两条边指,最后像这样在两条边之间画一条弧线,这就是角。

  生跟着老师一起指一指,再同桌互相指一指。指出课件中物体上的角。

  师:这些物体上有很多的角。为了把这些角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物体上的一些角移下来(课件演示角下移过程)标上角的标记,它们就成了数学上的角。

  (设计意图:多次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学生找“角”容易,指“角”困难。教师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对不准确的指角方法进行纠正、示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向“数学化”的过渡,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指角活动,不断强化对角的形状的感知,为之后的抽象和概括提供必要的经验支撑。)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问: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这些尖尖的地方,有它的名字,叫顶点。(板书:顶点)直直的线是角的两条边。(板书:边)

  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指名学生回答,课件依次出示角的顶点和边。

  师:角都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不同的角,找到共同的特征,使学生越来越清晰地建立起角的表象,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二)巩固角的基本特征

  1.判断辨析,再次巩固角的特征

  师:课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北太湖风景区,你们想去玩吗?想去看美丽的油菜花海吗?那必须通过稻草人的考验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吗?

  稻草人1:欢迎同学们来参观油菜花海,请跟我来吧!

  稻草人2:小朋友们,我要先考考你们的判断力。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师:是角的,我们用这个手势表示(√),不是的用这个手势(×)。

  学生判断,指名说说理由。

  稻草人3:你们的判断力真强,我要给你们点个大大的赞!继续跟我来吧!

  2.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稻草人4:小朋友们,角隐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你们能找到身边物体上的角吗?

  同桌合作,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3.数一数图形中的角(想想做做第2题)

  稻草人5:小朋友们,想进入油菜花海大门就必须输入正确的密码。密码是由每幅图角的个数组成的数,看你们是否能顺利找到密码,进入油菜花海!加油!

  指名学生上台数一数,写一写。

  师:小朋友们,你们输入的密码是否正确呢,让我们一起喊出“开门大吉”,好吗?

  课件出示油菜花海视频,视频最后有绿化带工人在修剪树枝。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富有层次。通过角的辨析,生活中找角、指角,以及在图形中找角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巩固角的认识,明晰角的特征,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角作为图形中的一部分,是隐含在很多图形中的。)

  (三)感受角的大小

  师:为了使景区更美,油菜花海路边的绿化带里,园林工人正在修剪树枝。(课件出示绿化带工人修剪树枝的两张图片,一把剪刀张开得大,一把剪刀张开得小。)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角了吗?仔细观察剪刀上的角,你们有什么发现?

  指名回答。

  师:也就说明角是有大小的。(板书:角有大小)

  问: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创造一个角?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神奇的造角工具,请同学们拿出来,创造一个角,完成后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

  学生活动。

  启发:我们做出的角称为活动角。现在我们就好好地来利用这个活动角,看看你的本事大不大!请听要求——

  师:这是老师做出的角,用你的活动角做一个比老师做的角大很多的角。再举给大家看一看。

  问:你是怎么做的?

  用你的活动角做一个比老师做的角还小很多的角。做好的举起来。

  问:你是怎么做的?

  师:通过做角活动,你有什么发现吗?

  指名学生边回答边演示。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下。把角变大,再大一点,变小,再变小一点。

  问:现在你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吗?

  生: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同桌两人各做一个角,比一比谁做的角大一些,谁做的角小一些。做好的角不能变哦。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名交流。

  师发现凭观察难以比出大小的情况,教师让两位学生到讲台前举起角。

  问:这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学生意见不一。

  师:有什么好方法来比较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呢?

  指名学生上台来演示比较的过程,发现这两个角的大小相等。

  问:你是怎么比较的?

  生:把顶点对齐,再把一条边对齐。

  课件出示边长不一样的两个角,问:这两个角呢?哪个大,哪个小?怎么比?

  师:见证结果的时候到了。课件演示重合。

  课件演示把角的两条边慢慢拉长,问:如果把这个角的两条边拉长,角会变大吗?

  课件演示把角的边慢慢缩短,问:角的大小有变化吗?

  问:所以角的大小跟两条边的长短?

  生:角的大小跟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设计意图:本环节,首先通过剪刀张开的大小初步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再让学生每人做一个活动角,并用活动角分别做出比老师做的角大和小的角,力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接着,通过同桌做角、比角,结合课件比较了边长一样、边长不一样的角,但角的大小相等,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注重了学生的操作、观察和体验。这样的活动,能使学生对角的大小获得丰富的体验。)

  三、拓展提升

  师:同学们,最近油菜花海管理人员想在长方形油菜花地地里建一个儿童游乐场,如果割掉一个角把剩下的地用来建造游乐场,猜一猜,这块地还有几个角?

  学生先猜一猜,再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回答展示,课件同步演示。

  问:你们还能想到不一样的剪法吗?可不可以拐着弯剪?

  师:看,这样拐着弯剪,就会剩下6个角。如果这里拐的弯越来越多,剩下的角就会越来越多。你看我们数学就是这样的变化无穷又充满乐趣。

  (设计意图:这个拓展练习,学生通过猜想、验证,交流提升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让学生在练习中,大胆的猜想,愉悦的思考,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角。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师:你们的收获可真多呀!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让我们用一个手势来表示一下成功的喜悦。你看到角了吗?

  师:因为有了角的存在,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关于角的知识还有很多,课后大家可以继续探究角更多的奥秘。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成功的喜悦,有人用V字,有人画√,使学生感受到角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再看角多了一份数学的眼光。)

角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4—6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

  3.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能创造性使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作角.

  【教学难点】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一些实物或图形。

  活动角的模型;制作角所需要的一些材料和工具(纸若干张、剪刀、扇子、钟面、毛线、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引入新课。

  1. 创设情境:出示书上64页主题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这幅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我们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在这些图形中还隐藏着一位新朋友,想知道是谁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把它找出来。(多媒体演示,抽象出角)你知道它们都叫什么?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发言)

  2.出示:上面的图形都是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操作实践感知,自主建构。

  (一)抽象角——观察感知,建立表象。

  1.感受角的基本特征

  谈话:看到这么多角,想不想自己动手摸一摸。(出示三角板)学生摸角的顶点和边并说出摸的感觉。

  让学生摸摸一个顶点,有什么感觉。(尖尖的)顺着点往两边摸,有什么感觉(直直的)。师:我们刚才摸到的就是角。

  2.学习画角

  师板书画角:先画点,顺着点画一条线,这条线什么样的?顺着点再画一条线,这条线也是什么样的?这就是数学上的角。(画出角的符号)

  3.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数学家为了称呼方便,给各部分起了好听的名字: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这条直直的线也叫角的.边。(多媒体演示画角,学生书空)

  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找一找:在你的周围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可让学生具体指出某一平面上相应的角的顶点和边,以突出角的定义)

  (二)判断比较,深化表象。

  听说我们今天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客人,都争着说自己是角呢,那它们到底是不是角呢,请看大屏幕。(“想想做做”1)

  1.学生判断思考,哪些是角,对于反例只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

  2.继续看,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想想做做”2)

  (三)制作角——提供材料,操作内化。

  1.尝试操作,实践体验。

  既然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那小朋友们想不想做个小小设计师,自己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角,好吗?那现在,用准备好的材料,小组活动,开始。

  2.独立尝试。请学生合理选择自己身边的材料亲自做几个角。

  3.合作交流。小组合作交流制作方法,比一比哪一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要求小组内交流时说清楚是用的什么材料,是怎么做出来的?

  4.展示成果。

  展示作品,介绍一下你做的角,说出各部分名称。

  (四)比大小——自主探索,意义建构。

  1.动手操作,感悟体验。

  其实除了小朋友的这些方法外,我们的钟面上也可以造出一些角来呢,请看大屏幕。

  ① 出示65页例题,转动钟面上的指针,引导学生:钟面上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明确角是有大小的)你能看出那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② 两位同学,一人拿一个活动角。先一人做一个角。

  谈话:他们两做的角一样大吗?怎样比较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让学生体会两个角重合比较大小的方法)

  提问:你能做的比现在这个角大一些吗?大家看,他是怎么做的?那你能把这个角边小一些吗?他又是怎么做的呢?那我们看现在这两位同学做的角,谁的大,谁的小呢?

  使学会体会:要改变角的大小,就要改变两条边叉开的角度。

  2.实践比较,迁移内化。(“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演示,说说扇面或剪刀上的角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进一步讨论:什么情况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来越大;什么情况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来越小。(打开时,上面的角越来越大;合拢时,上面的角越来越小。)

  总结: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三、学生总结角的特征。

  如果你是角的话,你怎么向大家介绍你。

  四、展示生活中的角。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其实我们就生活在角的世界里。在我们的身边就隐藏着许许多多的角。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欣赏生活中奇妙的角。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角,其实角还有很多奥秘需要我们去继续探索和学习。

角教学设计13

  教材依据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线与角)第六课时(画角)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度量之后学习的,本节课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会角的画法而且能进一步理解角的度量。学生在学习角的度量、画法时需要准备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为了确保课堂活动人人都可以积极参与,课堂伊始老师让学生拿出三角板,检查学习工具,借着检查三角板之机请学生画出自己喜爱的一个角,由此拉开探索画角的序幕,在探索活动中以小组合作共同进步的方式进行,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是问题的发现者,同时也是问题的解决者,最后学生还是问题经验的总结者,本节课设计充分遵循《课标》倡导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用量角器、三角板画角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学会倾听、学会互助。

  教学重点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利用三角板灵活的画角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正确画角的能力

  2、会利用三角板、量角器灵活的画角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教案、三角板、量角器;

  2、学生准备:三角板、量角器、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检查学具、习惯养成教育

  昨天我们学习了角的度量,同学们还知道我们需要使用那些测量工具吗?今天的学习我们还要使用三角板和量角器,请同学们用右手拿出你们的量角器,不错同学们准备很充分,好放下。请同学们用左手拿出大一点的那个三角板。

  2、激发兴趣、牵出课题

  老师发现我们每个同学都准备的非常充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左手中的三角板它有几个角,大小一样吗?你最喜欢那个角?你能把它画出来吗?试试看。今天我们来学习画角(板书课题画角)

  设计思路:通过课前检查学生文具,一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保证学生做好学习的准备工作,二是通过学生动手和观察等操作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满足了小学生爱动手、爱操作的心理特点,通过以上活动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探索的顺利开展做好了铺垫。

  二、合作探究 共释疑难

  1、用三角板初探角的画法

  活动一:学生独立画,老师巡视检查

  生 学生独立尝试利用三角板画一个自己喜欢的角

  师 巡视检查,主要观察学生画图中存在哪些问题

  设问1 角的三要素是什么?

  生 一个顶点二条边

  设问2 你画的角符合角的三要素吗?

  生 邀请老师检查

  师 在每组找到两个正确的画法指定他们为组长

  活动二:小组讨论,明确三角板画角的方法,评价各组的学习效果。

  生 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确定角的画法,两个组长负责

  并检查组员的画法

  师 明确评价方法和标准:我们将以组间互查的方式检查每组的学习结果,根据各组正确的作图个数为各组加分。

  生 抓紧时间讨论,相互请教,相互帮助,形成学习的合力

  师 观察各组的进度,把握学习时间,宣布检查。

  生 小组开始互查,组员用端正的坐姿迎接检查

  师 表扬坐姿端正的小组并给加分鼓励,处理学生之间因检查产生的分歧,宣布检查的结果并点评各组的情况

  师 老师给各组的赋分是否准确无误呢,请同学们对照老师的画法,看看小组长检查的准确吗?板演用三角板画一个角。

  师 表扬听讲认真的小组,让学生看看自己组的得分;老师再给大家一次得分的机会,哪个组能总结一下三角板画角的.方法。

  生 总结画法:用铅笔描画三角板的一个角,画完不封口。

  活动三:

  小组比赛 练习巩固 引出疑难深入探究 师 画一个30度的角 画一个90度的角

  生 画

  师 抽查并宣布抽查结果。肯定各组的表现

  师 请同学们画一个150度的角,引出探究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设计思路:活动三目的有二,第一是巩固三角板画角的操作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二在学生情趣高涨时设计画150的角,产生疑难,为下文探究量角器的画法做下伏笔。

  2、探究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活动

  一、探究150角的画法

  师 设置疑难请同学们画一个150度的角,怎么画呢?想一想

  生 独立思考一分钟,试着画

  师 提示同学们可以看看课本P29用量角器画角的步骤

  生 打开课本自学用量角器画角

  师 设问引导学生自学:量角器画角一共有几步?每一步分别是什么?

  生 读一读画一画

  师 巡视各组优秀学生的画法,指导检查他们的操作,帮助他们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师 点评各组表现好的同学,命令各组开始组内互帮互学,研究用量角器画角的步骤。

  生 开始集体学习,优秀学生指导组内学困生练习画法,讨论画法步骤。

  师 请各组长汇报自己组学习情况,存在什么问题。

  师 板演示范量角器画角

  设计思路:用量角器画角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设置大角150度角的画法激发学生探究用量角器如何画角,在这里为了引导学生联系用量角器研究画角,教师通过提醒学生看书自学的方法完成,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教师指导各组组长正确掌握量角器的画法后,组织组长们指导帮助组员学习画法达到共同进步,为了提高组长的威信和明确画法,最后老师在同学们基本掌握的情况下板演用量角器画角,让学生体会画角的步骤,此时画角的步骤仍悬而不说。活动

  二、牛刀小试,探究规律

  1、用量角器画60度的角

  师 我们比赛看哪个组画的又快又好可以相互请教

  生 合作完成,组间互查,并赋分

  2、用量角器画80度角

  师 同学们要不要再比试比试,我们再比赛画个80角,激发学生斗志。

  生 独立完成,组间互查,点评赋分。

  3、想一想量角器画角有哪几步?

  要求:分组回答,每组只说一步,赋分鼓励

  设计思路:活动二紧跟在初探量角器的使用后,由于部分学生只是简单的感性认识,并不会归纳出量角器画角的步骤,因此特设此两道练习题,使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量角器的画法,练习完成后学生便能水到渠成的归纳出量角器的画法,注重启发学生、提高课堂效率,在学生展示上采用每组只说一点的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三、练习拓展

  1、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面各角。

  30度 80度 105度 160度

  活动要求:

  1、在规定的时间内各组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相互检查帮助完成2、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老师从各组抽查部分同学的作品投影出

  来师生共同检查。

  3、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各组做最后一次学习成绩赋分。

  设计思路:本节课知识点少,操作简单,但学生活动较多,时间紧,因此在练习设计上设计了一道发散型习题,不仅能让学生训练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统筹的思想观念,特殊角可以用三角板快速画出。

  四、课后小结

  1、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分组谈一谈,不要重复噢!

  2、教师和学生一起小结各组的课堂表现,选出最美组。

  五、作业设计

  1、用量角器画出下面各角

  30度 80度 105度 160度

  设计思路:本节重点内容是用量角器画角及选择恰当的方法画角,为此我在作业上设置了画四个大小不同的角的题目,有用三角板直接可以画出的,也有用量角器直接可以画出来的,其中三道题目是要用量角器画角的,用量角器画角必须要让学生掌握。板书

  画角

  一、画你最喜欢的一个角。

  3、画60度角

  二、探索用量角器画角。

  4、画80度角

  比赛:

  1、画30度、90度角 画法:

  1、画射线

  2、标点

  2、画150度角

  3、连线。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处: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本节课属于操作性较强的课型,因此学生都能很容易的参与进来,合作学习能极大的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2、在评价法式上采用组内自查、组间互查的方式,这样能更有效的调动和激发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学习效率的有效达成。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采用学生互学互查的学习方式需要很多的时间,教学任务难以保障按时完成。

  2、由于组大,教学时很难做好每个学生的任务落实工作,部分同学可能老师没有检查督促到位。

  解决措施:在今后同课型教学时,每组多培养两名组长,当下的主要工作是加强对小组长的培养,使他们尽快成为老师课堂中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小老师,发现学生的能力并发挥学生互学互助的能力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案例点评:

  1、本节课注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创设了生动的活动情景,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解决问题,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完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2、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能够联系前后教学情景创设问题导入新课,使教学内容彼此之间联系紧密,课前通过检查学生文具的准备情况,培养了学生课前良好习惯的养成,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很好的发挥组长的带头作用,让组长辅导本组组员合作学习,一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

  3、本节课教师采用了积分评价法,教师根据各学习小组的学习热情、学习结果分别给以积分表扬,很好的调动了全体学生为本组的荣誉而努力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用奖罚积分制很好的管理了课堂纪律。

  4、本节课在知识点的呈现上,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学生自己试验自己总结出用三角板、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模式以启发引导为主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注重了学生思维和语言的综合性培养

  5、本节课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个别同学还没有能积极参与进来,个别学生课堂技能的掌握还不到位,有些学生还不能熟练的应用量角器画角,分不清楚量角器数据的具体使用,教师要在这方面想想办法,课堂中如何能更好的关注角落里的学生,怎样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参与度,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机勃勃,更加完美。

角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4页试一试上面。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通过教学,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平角、周角的特征。

  学具:做活动角的小棒,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重温角的有关知识

  1、认识角的形成过程。(课件显示一个角)

  师:这是什么?角怎样是怎样组成的呢?

  生: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同学们看屏幕。

  演示课件:(出示顶点,由顶点引出两条射线)

  师小结:由一个顶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复习锐角、直角、钝角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认识了哪些角?

  生:锐角、直角、钝角

  师:现在请同学们利用活动角摆一个直角,摆好的把它举起来,让我们大家看看。(板书:直角)

  师:怎样的角叫直角?

  生:两条边互相垂直时所组成的角就是直角。

  师:那锐角怎么摆呢?摆好的把它举起来,让我们大家看看。(板书:锐角)怎样的角才是锐角?

  生:小于直角的角叫锐角。

  师:请同学们继续摆出一个钝角,摆好的把它举起来,让我们大家看看。(板书:钝角)

  师:怎样的角叫钝角?

  生:大于直角的角叫钝角。

  师:同学对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知识掌握得很好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锐角、直角、钝角的形成过程。请看屏幕,课件演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探究新知

  师: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利用活动角通过旋转,可以得不同类型的角,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探究“旋转与角”的问题。(板书课题:旋转与角)

  (1)认识平角

  师:如果固定活动角的一条边,转动另一条边,当旋转到钝角后,我们还能旋转吗?

  生1:能!

  师:好!请大家观察老师的“活动角”,看它继续旋转会得到什么角?

  生2:平角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角的什么特点?

  生3:角的两条边在同一条线上(角的两条边旋转形成一条直线)。

  师:角有顶点吗?

  生4:有

  师:在哪儿?

  生5:让学生到讲台上指着老师的活动角来说

  师:像这样,角的两条边旋转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我们称它为平角。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平角的形成与画法。(板书:平角)

  师:请同学们也旋转自己的活动角,使它成为一个平角,并与同伴说一说它的边和顶点。(请一位学生演示旋转的过程,并指出它的边和顶点。)

  (2)认识周角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操作能力挺强的!现在我们接着转。这个角比平角要怎么样?(大)那现在(两条边重合)呢?它还是角吗?它是什么角?

  生:周角。

  师:它是怎样形成的?

  引导学生回答:角的一条边绕着顶点旋转一周,角的两边重合在一起了。

  师小结:像这样“角的一条边绕着顶点旋转一周,两边重合在一起了所形成的角”我们叫它作周角。下面我们再来认真观察周角的形成与画法。(课件显示)

  师:请同们也旋转自己的活动角,使它成为一个周角,并与同伴说一说它的边和顶点。(请一位学生说说)

  2、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平角、画一周角

  3、 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师:如果让你来给这几个角排队,你想让它们怎么站?(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看看谁能把队伍排得又快又好!

  三、板书设计:

  旋转与角

  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或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假如有学生疑问:大于平角小于周角的角叫做什么角?

  教师可以这样回答:大于平角小于周角的角叫做优角,优角大于180°而小于360°.

角教学设计15

  一、教学内容:角的度量教材第26~28页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量角器,认识内刻度线、外刻度线、0刻度线和中心点。知道角的计数单位“度”及相关知识。

  2、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四、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

  五、过程:

  (一)导入

  教师:昨天我们根据角的边张开的大小认识了几种角,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说后,请他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即: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大家会比较角的大小吗?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相近的角,问同学:∠a和∠b谁大谁小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a和∠b究竟谁大呢?那大多少呢?大一点?这一点又代表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相信学过这节课后,你就能解答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通过以问题的形式引出量角器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究中学习。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

  教师:为了使测量更准确,描述更清楚,就产生了标准的测量角的工具——量角器。(板书:量角器)

  出示一个量角器。教师边说边演示: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板书:度1°

  提问:你知道一个周角是多少度吗?(360度)

  一个平角是多少度呢?(180度)

  介绍: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它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

  2、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指导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小结:量角器上有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和外刻度线。

  3、量一量。

  教师:我们了解了量角器上有什么,究竟怎么使用它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1)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27页“试一试”,写出∠a和∠b的度数再读一读。

  教师:通过观察以上两组角,我们会读角的度数了,那该怎样量角呢?请你与同学交流量角的方法。

  学生交流完之后,请两位学生到前面演示说明。

  通过学生的演示度量,老师组织学生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

  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教师:我们可以把这三句话概括为四个字“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

  设计意图:通过角的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体验充满探索与创造的数学活动。

  (2)突破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圈刻度的难点。

  提问:量角器上为什么有内外两圈刻度呢?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疑问研究。

  出示130°和50°的两个角

  教师:左边这个角的度数是多少?

  是130°还是50°?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刻度线上的数?

  学生明确:这个角的度数是130°,要读外刻度线上的数。

  教师:右边这个角应该看内刻度,还是外刻度?是多少度?

  学生:这个角是50°,应该看内刻度。

  质疑:为什么左右两个角看的刻度线不一样呢?什么时候看内刻度?什么时候看外刻度呢?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几种情况

  学生甲:我们小组认为,在读度数之前应该先判断这个角是钝角还是锐角,如果是钝角肯定大于90°,是锐角要小于90°,然后再找刻度就不会错了。

  学生乙:我们小组认为,要先找0刻度线,如果一条边压住的是外圈的0刻度线,那么肯定读外圈刻度。反过来压住的是内圈刻度的0刻度线,就要读内圈刻度。

  ……

  教师:这几个组的方法听起来都挺有道理,我们不妨试一试,哪种方法更好。

  设计意图: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

  (3)学生练习量角,巩固新知。

  小结量角的方法——两合一看

  提问:看角的度数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要注意是看外刻度线还是看内刻度线。

  问:什么时候看外刻度线,什么时候看内刻度线呢?

  小结:找0刻度线,如果一条边压住的是外圈的0刻度线,那么肯定读外圈刻度。反过来压住的是内圈刻度的0刻度线,就要读内圈刻度。

  设计意图:学生先独立练习,再交流订正,使学生能在练习中进一步将知识内化,并相互帮助提高。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自主测量角,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28页第1题。

  学生在找出正确答案后,应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教材第28页第2题。∠1的方向是朝下,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量角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度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角的度量,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怎样读角的度数?

【角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角教学设计03-01

角的教学设计06-23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07-27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08-08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06-28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01-31

《旋转与角》教学设计04-28

《画角》教学设计06-04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06-09

《线与角》教学设计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