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02 22:27:3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跳水》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跳水》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跳水》教学设计范文

《跳水》教学设计范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重点:

  1、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2、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教学难点: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列夫.托尔斯泰的有关资料。

  2、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吗?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板书:跳水。)

  《跳水》是谁写的?你还知道什么?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文学家。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等等。)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谁跳水?为什么跳水?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等。)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自学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3、再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熟读通顺。

  4、检查自学情况。交流字、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电脑课件,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

  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把不理解意思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做适当点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朗读课文情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师生进行评议。

  2、学生读书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用几个字说明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2、学生描红临写。

  3、评议:

  (1)学生交换互评。看看临写的字和范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红笔把它圈起来,不像的字请你告诉他(她)哪儿不像,指导他(她)再写一遍。

  (2)师总结,表扬红圈较多的同学。

  五、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我们继续学习跳水,大家齐读课题。

  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还有什么问题不理解,同学读后提出来。

  二、自主合作学习课文。

  1、课件出示思考题: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要求:

  (1)学生自己读书做批注笔记。

  (2)小组内互相交流个人收获。

  (3)在班上汇报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品读感悟,理解重点部分。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不但对课文做了细致的学习,而且还做了认真的讨论探究,这对我们学习文章有很大的帮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尝读书的果实。

  学生品读课文中的段落,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品读以下段落。

  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1)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坐在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和爪子撕。(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

  (2)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反而“笑的声音更大了”。孩子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引导: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面子了。)(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便宜了它。)

  (3)猴子一边不断往上爬,一边回过头来逗孩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着牙做着怪样。孩子气极了,……走上横木去取帽子。(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引导:区分“气急了”与“气极了”,体会孩子“气极了”的心情,也就是孩子走上桅杆顶端横木的原因。

  2、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1)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②从“桅杆到挂帽子的横木的一头有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脚底下就摇晃起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2)出示电脑课件,指导学生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

  引导: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

  3、看到这里紧张吗?你想救他吗?你想用什么办法救孩子?赶快想办法,时间可不等人啊!(让学生各抒己见。)(找海绵垫(床上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上去救孩子……)

  采用小组讨论的办法,逐个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

  4、这些办法实际上都不能行,那么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

  指名读课文第7自然段。说说船长为什么这样做?

  5、研究:如果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小组展开辩论。)

  从课文中找出根据,说明父亲不会开枪。

  6、“四十秒钟以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互相矛盾吗?

  (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人们救人心切,已经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

  四、总结全文。

  1、教师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2、学习课文后,你最佩服谁?佩服他什么?

  (这篇课文作者就是要告诉我们,遇事不要慌,不要束手无策,要想办法,用最好的办法解决。)

  3、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的儿子说些什么?

  (你做错了事,要敢于回头,不要怕别人笑话。

  你为了一顶帽子,差点失足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这不是勇敢,而是莽撞。你想过没有,万一失足,你会给亲人、朋友带来多么大的痛苦。

  你为了赢回一点儿面子,险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今后做事一定要想想后果……)

  五、拓展延伸。

  1、孩子被救上来以后,会说些什么?船长会说些什么?水手们又会说些什么?展开想象,说一说,再写下来。

  2、如果你当时也在船上,回到家,你向亲人讲述这件事后会怎样说?

  六、作业设计。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预习《沙漠之舟》。

  教学反思:

  《跳水》一课情节起伏跌宕,学生乐于学习。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从课题质疑入手,从情感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学习课文。新课改重视读,重感悟,重体验。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促思。对于孩子处于危险那部分,引导学生专心地、投入感情地读书,随着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从而体会孩子的处境,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课上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想象和理解,从而使学生入情入境。在真切理解“情况危急”的基础上,体会到船长的机智、果断、了不起。在讨论想办法使孩子脱险一部分时,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真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跳水》教学设计范文2

  教学目标:

  1、学习“桅杆、海鸥、龇牙咧嘴”等10个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八册《跳水》教学设计。

  2、学习课文,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

  3、理清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变化叙述的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梳理文章,明确表达顺序,学习表达方法。

  2、从“险”入手,体会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

  第一课时

  导读质疑:“三读”课文,梳理文脉,质疑,梳理疑问。

  第二课时

  学前复习(3分钟)

  出示“笑得很开心、哭笑不得、气得脸都红了、气极了”,用上这四个词语说说“遇险”前发生了什么。

  一、立体探究(22分钟)

  1、探“险”

  导入:通过同学们的发言,我们知道,孩子的处境非常危险,课文哪些内容表现了孩子的危险呢?用虚线画出来,认真读一读,看看究竟危险到什么程度。

  预设(选择最有体会的一两句来说)

  (1)“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是啊,前无去路,后无退路,稍一不甚,付出的将是生命的代价。(读出关联词,感受到不管怎么样,都很危险。)

  (2)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桅杆那么高,横木那么窄,孩子居然走上去了,还摇晃起来,真是千钧一发啊。读。(把摇摇晃晃、千钧一发的感觉读出来。)

  (3)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水手的叫声无异于火上添油,孩子腿发抖了,危险增高了,这是迫在眉睫啊!。读出迫在眉睫的感觉。

  (4)肯定还有没写出来的危险,你能用“此时正是万分危急的时刻,……”的句式把险情说具体吗?用一个词概括险情。——面对真实的生死边缘,所有语言的描述都是那么空洞无力,让我们静下来,想象孩子危险的画面,用心去感受这种危险。齐读。

  (5)小结:迫在眉睫、命悬一线、千钧一发、万分火急,关乎生命的危险,几秒钟内的危险,眼看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就要掉下来了,一个如花的灿烂的生命顷刻间就要粉身碎骨了。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救救他啊?

  2、品“跳”

  学生“想方设法”,师生分析合理性。(提示:联系孩子眼下的危险情况——请你盯着黑板上的8个字,你觉得你还有多少时间?)(3个左右)

  导入:看来大家的办法都有争议,那么,船长是怎么做的呢?再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船长的句子,好好读一读,体会船长的办法是否合理,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八册《跳水》教学设计》。

  (1)现在我就是孩子,我就站在最高的横木上,你向我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我站得这么高,没听明白你的话。你要让我听清楚什么,哪个字或者哪个词:快——时间紧迫,不容拖延;

  海里跳——只有跳水,才有生机;一!二!——有节奏的口号,让孩子在习惯的作用下跳水。——小结:看来所有的信息都很重要。(快点,就几秒钟的时间啊,你究竟要让我听清楚什么?——营造紧张的氛围,再读父亲的话,教师续旁白,把故事补充完整:孩子心惊胆战……扑通一声……把他救上了甲板。)(板书:跳水)

  (2)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忧,如“孩子肯下来吗?跳水有没有危险?能承受水的压力吗?”那么可以这样引导:对,孩子有可能不肯下来,那该怎么办呢?跳水肯定有危险,那不跳水行吗?能否承受水的压力?作为一个船长,他肯定非常清楚。“离桅杆一米多,桅杆可能会折断”,是啊,那就更不能再等了。

  (先扶后放,最后点拨: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能感觉到你们和船长、水手一样的心跳,大家都希望孩子能更安全地获救。可是,大家想想,在那种千钧一发的时刻,有时间允许我们采取别的措施吗?除了跳水,还能有别的办法吗?跳水不是绝对安全的方法,但不跳水行吗?)

  (3)小结:总之,当孩子岌岌可危的时候,当水手们都束手无策的时候,父亲却能果断采取措施救了儿子,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个了不起的.父亲。如果用一个词来评价父亲,你会用什么词?(学生自由板书)

  二、拓展迁移(15分钟)

  导入:凭着冷静、机智、果断,船长在危急时刻救下了自己的儿子,这个故事对于我们有什么启示呢?下面,老师想让大家看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1、看视屏《袁媛的故事》

  有一位母亲看了袁媛的故事后,在网络留言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出示):当危险来临时,许多孩子大声哭喊、叫救命都做不到,而你却在关键时刻毫不慌乱,看到还在泄露的煤气,你关上了阀门、捅开了窗户、拨打了电话,最终挽救了父母的生命,你面对危险时的冷静和理性,是所有孩子的榜样,你是我们大家的骄傲,你是中国骄傲。

  2、谈感想。

  读了《跳水》的故事,听了袁媛的故事,同学们心中肯定有很多感想,你能用一段话、一句话,或者一个词、一个字甚至一个符号来表达你此刻的感受吗?写下来。

  3、遇到危急情况时要冷静、沉着、果断,我想这是这节课带给我们的启示,让我们记住这句话。下课。

  第三课时

  一、拓展阅读:

  《十秒钟的故事》《当汽笛响起的时候》《“诺曼底”号遇难记》《火灾中的逃生》

  二、迁移训练:(任选其一)

  1、写读后感。

  2、摘抄表现人物临危不乱、冷静机智的片段。

《跳水》教学设计范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学习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科生字、新词,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返航是“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胀和结果的关系。

  【教学准备】

  自制幻灯片鹏博士教育软件。

  【教学难点】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从《蛇与庄稼》这一刻,你知道了那些联系?学习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

  2、今天我们来学习《跳水》一课,看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和什么之间的联系?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读音微机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提问:跳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主要写了谁与谁之间的联系?出示《资料》部分,了解作者

  三、再度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出示幻灯片自学提纲

  ⑴ 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⑵ 课文有机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⑶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讨论以上问题

  四、细读课文,抓住联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导读第一段

  找出写故事起因的句子

  理解词语:取乐 显然 因而 放肆

  (“显然”写出了猴子放肆的原因,“因而”写出了人们拿猴子取乐的原因)。

  2、指导学习二、三自然段

  ⑴ 默读思考:孩子为什么要去追猴子?从那些词语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⑵ 讨论回答

  3、讲读第四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思考: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遇到危险?

  微机出示插图:指导看图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

  甲板上的水手怎样?

  4、讲读五、六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讨论思考题:船长看到危险情况是怎么做的?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太长了?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1、朗读课文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1、按学习小组朗读

  2、总结提问

  ⑴ 课文主要写谁与谁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⑵ 孩子遇险是由那些原因形成的?

  ⑶ 孩子得救是由于哪几方面的原因?

  ⑷ 这一天“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展有什么关系?

  ⑸ 读了这篇课文逆向到了什么?

  二、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1、找出稳重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口头造句并订正

  3、学生书面造句

  三、作业

  1、抄写生词

  2、预习《威尼斯的小艇》

【《跳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第八册《跳水》教学设计03-03

跳水教学反思04-05

《跳水》教案01-30

跳水说课稿06-13

《īūǖ》教学设计06-09

《》教学设计09-27

教学设计08-23

教学设计07-11

晨光教学设计|晨光教学设计资料|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