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争吵》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争吵》教学设计1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课文讲述的这种心理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学习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谛的感情变化以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那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研读争吵的经过与重归于好的段落,体会克莱谛友好、宽容、高尚的品德。
3、理解“戒尺、胳膊肘、嫉妒、服侍、高尚”等词,会正确书写“缘、承”等字。
〖教学预设
一、课前迁移,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肯定有很多朋友,肯定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走进一对好朋友争吵的故事,去体会一下他们争吵之中的感受和争吵过后的启发。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指课题质疑,预设学生提问: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怎样了?
过渡:那就让我们赶快去带着问题去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2、课文很长,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很有耐心。读着读着,你觉得哪一自然段比较难读,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吗?指名学生选择难度段读。
预设:第1、3、5、7、9自然段。
随机正音:嫉妒、胳膊肘、挨、服侍、哼、线缝
随机指导词义:
⑴ 胳膊肘:摸摸自己的胳膊肘,同学们在上课时要注意姿势正确,胳膊肘放好,特别是在写字的时候,胳膊肘动来动去会影响别人哦。
⑵ 戒尺:请学生谈谈什么叫戒尺,教师补充。
3、读了课文,相信同学们对课文中争吵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了。谁来说说?
⑴ 谁和谁争吵?谁来叫叫两个小朋友的名字──“克莱谛”、“安利柯”,一起叫叫他们的.名字。
⑵ 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由学生大致了解意思即可。
⑶ 争吵后怎么样了?学生大致说意思。师在课题“争吵”下画箭头并板书:重归于好
过渡:咱们现在就去克莱谛和安利柯的吵架现场,读读他们为什么吵架?
三、研读“争吵经过”
1、自由读1~4自然段,思考你认为“我”和克莱谛吵架谁对谁不对?
2、学生反馈后出示句子:
⑴ 他只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指名读,读出克莱谛的歉意,主动认错的语气。
⑵ 我本来会相信他的。可是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
自由读,你读出了“我”的什么心情来?
指名读,教师用评价语指导学生读出“我”嫉妒、生气的语气。
看来,克莱谛得奖,安利柯并不是无所谓的,而是非常──生:嫉妒他
师:所以我想报复他。──引读“过了一会儿……”
⑶ 克莱谛气得脸都红了。“你这是故意的!”说着就举起手来,正好被老师看见了,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指名读,读好克莱谛生气的语气。
过渡:两个好朋友就这样你生我的气,我生你的气,各不相理,多么可惜呀!不过,我们可别急,后来他们怎么样了?(和好),在哪几自然段?我们赶快去读读。
四、研读写“克莱谛”的句子
1、默读9~13自然段。想想谁使得他们和好如初,又成了好朋友。
2、指名分角色读对话:
反馈:是克莱谛主动与“我”和好,表现出了友好、宽容的品德。
3、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
反馈出示句子:
“不,安利柯!”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
“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
再议,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指名读好克莱谛的友好和宽容。
4、克莱谛在放学路上主动表示友好,那么在他们争吵后,克莱谛在课堂上还有什么表现?
出示: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⑴ “瞟”是用眼睛怎样看?我们也用眼睛瞟瞟自己的同桌。
(斜着眼睛看。看情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膘。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膘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⑵ “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⑶ 他这样的眼神,这样的话,他心里想什么呢?
小结板书:宽容 友好
5、联系上文读读,克莱谛的好还表现在哪里?
⑴ 克莱谛是个好人:他帮助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
理解服侍:可以说服侍什么人?反馈:旧式丫鬟服侍小姐等;服侍老人,服侍病人。克莱谛服侍生病的母亲,可见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⑵ 克莱谛帮助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他勤劳、善良、孝顺、懂事、宽容,怪不得父亲说克莱谛是——高尚的。
小结:正是克莱谛这么一个高尚的好人,能够宽容友善地对待同学同学,所以他们才重归于好,但是他们的重归于好,安利柯也表现出他自己的特点,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五、写字指导
1、范写“缘”、“承”。
2、学生各写一个。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研读写“我”的段落,体会“我”在吵架前后的心理变化。
2、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3、理解“挨”、“防御”、“缘故”等词。
〖教学预设
一、复习导入
1、自己选择一句写:
克莱谛上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是因为扛多了柴的缘故。
父亲那么喜欢克莱谛,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
克莱谛眼睛里表示出悲哀,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
克莱谛与安利柯重归于好,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
2、是呀,克莱谛和安利柯重归于好,克莱谛能主动表示和安利柯友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是安利柯就不想和克莱谛和好吗?
二、研读写“安利柯”的句子
1、反复默读第二自然段,读着读着,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反馈:
吵完架后,安利柯的心里很不安、很后悔,很矛盾。
3、根据学生发言出示句子交流:
⑴ 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学生交流要点:“不安”,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个别读,齐读,读出我后悔的心理。
⑵ 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指名读、齐读,读出安利柯矛盾、好面子的心情。
⑶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是要与我重归于好,,“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 “我”的意思与安利柯一样吗?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4、我就这样后悔着,不安着,矛盾着,──出示“终于挨到了放学。”结合上面的内容,说说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5、去读读在放学路上,“我”的表现,你又发现了什么?
⑴ 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理解防御)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⑵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小结:克莱谛与安利柯和好如初,除了克莱谛主动友好外,安利柯的知错认错也是很重要的。
板书:知错 认错
三、研读写父亲的话
1、课文中的安利柯和克莱谛都让我们很感动,课文中还有一个人也很令人感动,令人尊敬,是哪一位?
2、找出写父亲的说的几句话,读读,你能读懂什么?
反馈出示:
应该知错认错
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出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交流: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指导读好第三句话,“脸一沉”换个词。
小结板书:应该 不应该
3、父亲说的几句意义深刻的话,安利柯哪些做到了,哪些没做到?
4、那么在放学路上,安利柯应该怎么做,才是做到了像父亲说的。想象写放学路上安利柯主动认错和好的情节。指名读,评议。
出示:
终于挨到了放学。
5、小结:
同学们,课文写的虽然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却使我们认识了两个不同寻常的孩子和一位伟大的父亲,两个孩子都那么善良,他们相互理解;父亲呢,如老师一样严格教育孩子。
四、课外拓展
1、你们知道这篇课文出自哪里吗?课件出示《爱的教育》书封面及简介
作者:亚米契斯 意大利作家,(1846~1908)
内容简介:本课选自他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 一译《心》。这本书1886年一经出版,即在意大利轰动一时,仅出版的头两个月就再版40多次。在它出版后的100多年里,已有100多种文字的译本。这本书是以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的口吻来写作的。这部风行全球、脍炙人口的著作,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夏丐尊先生执译并序言:“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文,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庭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教鞭的教师。平时为人父为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书中叙述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得流泪。”
2、布置作业
⑴ 阅读《爱的教育》。
⑵ 抄写父亲说的话。
⑶ 写一件和同学发生的事。
【板书设计】
争吵
宽容、友爱 知错 认错
重归于好
应该……不应该……
【听后反思】
整堂课设计没有问题,只是操作还不够理想。
1、一堂课前松后紧,结果生字还落实不了,最后草草收场。
2、读书百遍,歧义字见。读的时间不够,读的没有层次。
3、三年级了最好做到读写结合,特别是这种心理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争吵》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嫉妒、缘故、诚心诚意、预防、毕竟、不料”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1)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我”和克莱谛争吵的事情中,懂得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一旦发生矛盾应该知错认错,主动请求对方原谅,相互宽容,和好如初。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谛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
1.提出课前预习要求: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2.媒体资源:教学演示课件《争吵》。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每天同学们在一块儿学习、游戏,也不可避免的发生一些矛盾,你是怎样处理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中的两个同学是怎样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的。齐读课题《争吵》.
二、学习课文 探究体验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2.教师板书课题,课件出示问题:
a) 课文讲了谁与谁在争吵?(板书:安利柯和克莱谛)
b) 他们为什么争吵?(板书:弄脏本子)
c) 怎样争吵?
“今天我和克莱蒂吵架,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我”真的不嫉妒克莱蒂吗? 预设一:不嫉妒 预设二:嫉妒
“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
莱谛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谛,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
克莱谛得奖引起的。)
“我”嫉妒后是怎么做的?(报复)
“我”的报复使克莱蒂十分恼怒。如果是你,你恼怒吗?试着
来读读“你这是故意的!”这句话。(讨论中板书:,无意,故意)
嫉妒使他们的友谊出现了裂痕,认识了嫉妒的危害性,相信大
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克服自身存在的嫉妒心理,做一个宽容大度的人。
d)争吵后怎么样了?
自读课文寻找答案
读5-8自然段:
(l)用“——”画出争吵后我的表现的句子。
我的表现:
不安:我觉得不安,气也全消了。
后悔: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矛盾: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2) 用曲线画出争吵后克莱谛的表现的句子。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
哀。
? 他又说:“我在外面等着你!”
? 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
从悲哀的眼神,你体会到克莱谛心情怎样?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此时他们在想什么?俩人想的一样吗?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讨论交流)
读9-13自然段:
“终于挨到放学”为什么是“挨”?从中体会到什么?
挨是拖延的意思,用得很精妙,把“我”的犹豫、矛盾、不知该如何面对好友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独自走在街上,克莱谛又是怎么做的呢?通过克莱谛对“我”的态度,可以看出克莱谛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哪些词可以体现出来? 找出来读一读。
(3)指导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克莱谛的真挚感情,读出“我”的高兴之情。
三、变式质疑 深入体验
当父亲知道整个事情时,父亲的表现怎样?从文中标出来读一读。
(1) 父亲为什么把戒尺折成两段,扔向墙角?
(2) 从父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四、扩展延伸
假如克莱蒂没有主动和“我”重归于好,事情会怎样发展?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说说喜欢他什么?
五、作业
联系你平常的生活,写一件和同学发生过的事情。
《争吵》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1、紧抓文本,通过读读,说说,议议,写写等方式,循序深入,块状推进。把课堂的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和探究发现的操作平台。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在不背离文本本身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3、注重课内和课外的结合,将学生生活和文本整合,读写结合,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学一致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会写14个生字;
2、学会给课题提问题,将答案连起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明白“我”与“克莱谛”争吵的真正原因。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揭题、读题、设疑
1、板书:
争吵,齐读。
2、学生针对课题提问题:
谁与谁争吵?为什么争吵?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要求:
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检查
1、字音、字形:
出示:
嫉妒、石匠、抄写、墨水、故意、报复、服侍缩回、诚心诚意
承认、线缝、缘故、原谅、愤怒、防御、戒尺、既然、高尚
⑴ 指读,请一学生当小老师,其他同学跟读。“嫉”读二声,不读四声,与“忌妒”区别。
⑵ “替”的第一个“夫”字的最后一笔由捺变为点;“承”中间是三个短横,不能多写或少写;“缘”的右半部分是写好这个字的难点;“愤”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右上部分;“戒”的部首是“戈”。
2、检查朗读:
朗读比赛,指明学生读,哪里读断或读错的地方,就坐下,然后共同纠正。
四、了解主要内容
1、指名回答刚才的问题。
2、同桌之间互说。
3、将这些答案结合板书连起来说。
4、同桌互说。
5、小结:
给课题提问,后将答案连起来也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
五、精读“为什么争吵”
1、读完课文后,大家想跟谁交朋友?
2、默读1~4自然段,用不同符号画出两人在这件事上的不同表现。
3、对比朗读两人不同的表现,想想争吵的主要原因。(结合理解“嫉妒”)
六、结课
七、作业
在《写字.钢笔字》中,抄写相应的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2、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回顾导入
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是否有与同学发生争吵?都因为什么?这一课中的两个朋友因什么事而发生争吵呢?(“我”的嫉妒,故意弄脏了克莱谛的书)发生争吵之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
二、自学探究
1、自由读课文的5~14自然段,想想争吵之后他们各是怎么做?
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我”心理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它们的含义。
3、小组交流、合作学习,遇到疑难问题做好读书符号。
4、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三、检查汇报
1、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收获:
(“我”与克莱谛吵架后,觉得很不安、很后悔,后悔自己骂了克莱谛,觉得不应该做对不起他的事;心里很想向克莱谛承认错误,又觉得太丢人;心里暗暗说向他认错,可嘴里又说不出请他原谅……)
2、结合自己与同学间发生的争吵,感受“我”矛盾的心理。
四、转换角度,回归整体
1、假如你是班级的一员,你更愿意跟谁交朋友?为什么?从文中语句找出理由。
2、教师依据学生所说的理由,及时加以梳理,确定导向。
⑴ 安利柯错在哪?
(犯了错没主动认错,还误解了克莱谛的意思。)
⑵ 为什么说克莱谛是个高尚的人?
(我故意弄脏了他的本子,他却主动与我重归于好)
⑶ 克莱谛所说的“我在外边等你”同安利何理解的一样吗?
(联系后面的段落“我”举起尺子,做好防御工作可以看出“我”认为克莱谛是要和“我”算帐,而克莱谛的“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结合对“瞟”这个词语的理解想想克莱谛这时在想些什么呢?见了“我”却微笑并温和地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可见安利柯误会了他,克莱谛的意思是要与“我”重归于好。)
3、小结:
我们应从整体上认识人,克莱谛能谅解同学的过错,宽容同学,珍视同学之间的.友情这值得我们跟他交朋友;“我”虽然身上有一些弱点(爱瞎猜、爱面子)和缺点(报复同学),但又能看到长处(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善于反思,是非观念清楚等),“我”的进步也是明显的,由嫉妒同学、瞎猜疑、报复同学到心里不安、后悔、知错,最后能接受同学的友爱,与同学重归于好……
五、指导朗读,深化情感
1、指名读“我”的话。
2、教师指导:
“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读出后悔的语气;
“我又记起父亲……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这一部分,读出矛盾的心理。
3、此时安利柯的心情怎样?(激动)为什么?指导读安利柯说的话“再也不了!再也不了!”师范读,后指名读,然后齐读。
4、合作分角色朗读。
六、联系实际,明理拓展
1、读懂父亲的话:
⑴ 齐读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
⑵ 找出课文中父亲说的其它的话。
⑶ 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我”的行为与父亲的话对照,看看“我”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没有做到?你自己在与同学发生争吵时又有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还没做到?
⑷ 小结:
父亲的话主要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2、读写结合:
写写你在平时与同学发生纠纷的一幕,并写一写你学了这篇文章后,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七、作业
1、把父亲的话抄下来,再体会体会。
2、组织读书小组,阅读《爱的教育》,并做好读书记录。
《争吵》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讲讲课文大概内容。
师:上节课我知道了,这是谁与谁之间的争吵?
板书:安柯利克莱谛
为什么而引发争吵呢?板书:本子弄脏--报复
那么结果呢?板书:生气争吵--和好
根据板书,简单说说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
二、再读课文,深入学习
学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发生的始终。
师:我们发现,这篇课文中还出现了哪个人物?他在文中也起了关键的作用。
安柯利的父亲。
师:那么,大家找一找,这位父亲说了怎样的话?
“应该知错认错。”
“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读一读三句话。
三、找出争吵原因,分析安柯利心理
安柯利错在哪里?
理由1、他先骂了克莱谛
2、他报复了克莱谛
3、知道自己错了,但没有及时认错。
安柯利的心理变化,指导朗读第1到5自然段。
要读出争吵中两个人不同的心理。
克莱谛
“我不是故意的”很友好
“你这是故意的”生气
“我在外边等你。”伤心失落的语气。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同学们说一说。
9、小练笔。写一写关于你和同学之前的.一件小事。
课后反思:
本堂课难点重点都在于父亲的那句话,大家能体会到父亲说的自己错先认错的道理,但是不能深入理解关于“戒尺”。这把“戒尺”到底是什么呢?有的说是不敢勇于承认错误,有的说是对朋友不理解,等等。父亲的话有四方面的意思: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戒尺”。
《争吵》教学设计5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启发。同学之间发生争吵是常有的事,谁没和别人发生过争吵呢?你和谁发生过争吵?为什么争吵,怎么吵的,后来又怎么解决的?请讲一讲。
2.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写的也正是两个同学发生争吵的事,课题就叫《争吵》。(板书课题)这个故事写得很有意思,两个同学从开始发生争吵,到后来很快就和好解决。你读了这篇课文一定能受到不少的启发。同学们齐读课题。
(课文写的是同学之间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所以,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导入课题,一定能激活学生的已有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
二、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主要是根据“阅读提示”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思考,去交流解决,以此来训练独立阅读能力。请同学们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给同学们提出了哪些学习任务。
2.学生汇报。(1)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两位小主人公为什么发生争吵,他们是怎么解决矛盾的,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2)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怎么看待父亲说的话。
(“阅读提示”提出的问题。恰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略读课文的教学任务,就是要突破重点和难点。因此,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是个不可忽略的环节。)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完成“阅读提示”给同学们提出的学习任务,要以读为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得慢些,从容一些;读准字音,第三声的字要读到位;读通句子,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看看是不是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有站起来读书的机会,全体学生都会读了,才算过了初读关。)
3.初读几遍课文,看看这篇课文是写谁和谁争吵。(安利柯和克莱谛。板书:安利柯、克莱谛)安利柯和克莱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说一说。
(张庆老师曾经说过,要加强初读,延时开讲。略读课文的教学不能因为文字浅显而忽略初读,直奔问题。在调研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一些班级,学生学过的课文能读得比较熟练,但读不正确。重视初读,正是“小语姓小”的体现。不过,初读时间的长短与教师适时的指导,可视班级学生的.读书情况而定。)
四、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过渡: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意,这是我们进一步阅读、理解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根据“阅读提示”提出的阅读任务,继续仔细地阅读课文,深刻地感悟课文,完成阅读任务。
1.文中的两位小主人公为什么发生争吵,他们是怎么解决的?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阅读第1~4自然段。
(1)同学们仔细阅读1~4自然段,看看文中两个小主人公为什么发生争吵?(板书:起因)在阅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找出你认为与问题有关的词句,反复阅读、体会。
(2)屏幕出示:①今天我和克莱谛吵架,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②“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
这两句都是安利柯的心里话,前后矛盾吗?(矛盾)吵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安利柯对克莱谛怀有一种嫉妒的心理)怎么读好这两句话呢?
过渡:“我”对克莱谛怀有一种嫉妒的心理。那么克莱谛是怎样做的呢?
(3)屏幕出示:①他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②正好被老师看见了,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
这两句都是写克莱谛的。第一句,“我”骂了他,他还向我微笑着说话;第二句,老师看见他举手打人,他就急忙缩回了手。从克莱谛的语言和动作,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知错认错、谦虚老实的人)读第一句的时候,注意提示语;读第二句的时候,注意加点的字。
(4)分角色朗读这四个自然段。先 3 人一组分角色练习,然后请一组同学到前台来读,要读出这两个人不同的个性。
2.争吵过后,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心理变化?
引导学生阅读第5~8自然段。
(1)第5~8自然段是写争吵过后的发展。(板书:发展)请同学们先仔细阅读第5自然段,看看吵架过后,安利柯的思想有什么变化?(学生读后回答:安利柯很后悔。板书:后悔。他想到了对方的好处,但又不愿公开向对方认错,心里很矛盾。)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后悔、矛盾的心理,朗读这个自然段。(学生自读,教师指名读。)
(2)克莱谛呢?(生答;悲哀。板书:悲哀)他悲哀什么?同桌同学议一议,然后回答。(非常悔恨自己举手打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深深地自责,为同学之间因为一点小事吵架而感到悲哀等。)为什么要说“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直接说悲哀不就行了吗?(教师点拨:因为这时“我”的心里感到怎样?)你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过渡:吵架过后,一个感到后悔,一个感到悲哀。下面看看他们的对话。
(3)屏幕出示: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
克莱谛吵架过后气消了,后悔了,原谅了安利柯,而安利柯呢?他能理解克莱谛说的话的意思吗?引导学生读好他们的对话。
3.他们是怎么解决矛盾的?
学生阅读第9~13自然段。
吵架过后:俩人都认识了 自己的错误,安利柯很后悔,克莱谛很悲哀,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就好解决了。(板书:解决)按照约定,放学后他们见面了,那么,他们解决问题时的对话该怎么读呢?
请同学们自己先练读一下第9~13自然段。然后请三位同学到前台来。分角色读给大家听听。
4.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这个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呢?先想想,然后再说一说。
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父亲说的话,你赞成他的话吗?请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让学生带着问题。抓住重点词句去阅读思考,去合作讨论,去交流解决,去分角色朗读,去领悟表达。这样做,既是完成本课学习任务的需要,又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领悟到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这就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阅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简单、明了,而且有效。)
五、读写结合,积累语言
同学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在“争吵”这个故事中,安利柯争吵过后能时时想起父亲对他说的话,所以,很快就和同学和好了。可以说父亲的话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了不小的作用。请同学们在课后把文中父亲说的话抄写下来,这对你今后和同学相处是很有帮助的。
《争吵》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前提测评──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认定目标
教学目标1、2。
三、导学达标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⑴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⑵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2、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⑴ 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⑵ 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3、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⑴ “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⑵ “为什么争吵”:
① 自读1~4自然段。
② 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前提测评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认定目标
教学目标2、3。
三、导学达标
1、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⑴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⑵ 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⑶ 学生自读1~4自然段。
⑷ 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 理解“嫉妒”一词。
③ 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⑸ 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 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 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 “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 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 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 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 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⑹ 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 自读9~13自然段。
② 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 指读9~13自然段。
④ 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 分角色朗读。
⑺ 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 自读14自然段。
② 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⑻ 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2、说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三、布置作业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赞许( ) 争辩( ) 聚精会神( )
2、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⑴ 西沙群岛( )风景秀丽,( )物产丰富。
⑵ ( )他们笨,( )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⑶ ( )在校内或校外,我们( )应讲文明。
3、用“不是……而是……”造句。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讲 兄弟俩争论不休
问 同学们各抒己见
听 赞许
【参考资料】
亚米契斯(1846~1908)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意大利作家,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曾参加解放意大利的战斗。退役后担任军事刊物的记者,发表特写、报道、短篇小说,后汇集为《军营生活》出版。他周游世界各国,撰写了许多游记,以明快、新颖的笔触,记叙各国的风土人情,同时贯串了向意大利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
《争吵》教学设计7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读本文的生字新词,读懂“我”和克莱蒂争吵的起因、争吵后各自的表现。
2、技能目标: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
3、情感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品味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认读自己积累的词语。
2、过渡引入:我们在初读课文时,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而争吵,下面让我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的,结果怎么样。这篇课文涉及到学校、路上、家中这样一些地点,按照“争吵”事件发生的先后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受教育,我们前一课时把文章分为四个部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深入理解课文吧!
二、细读课文,深入了解: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了解事情起因。
2、师问:因什么事而争吵?(克莱谛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
这是主要原因吗?(不是,因为他的笑)
师点拨bō难句:“我本来会相信他的,可是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可是”表示转折,说明吵架的真正原因,我认为他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而报复他。)
请生用“可是”说话。
我又怎么做?(把他的笔记本也弄脏了)这种做法对吗?
3、指导朗读:
①“你这是故意的!”表示生气,读出强硬的语气。
②“我在外面等你!”余怒未消读出强硬的语气。请生试读。
【二】学习第二部分
1、请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想争吵后我的心里怎么样?(不安,后悔,但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
2、不安在什么地方?(怕克莱谛报复我。)后悔什么?(克莱谛是个好人。)从哪儿可以看出克莱谛是个好人?
①能帮助父母亲干活──勤劳
②能服侍生病的母亲──孝顺
③穿着有裂缝的'衣服──朴素
④我们全家人欢迎他──友善
3、从悲哀的眼神你看出什么?(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伤和气不值得。)用“不是……而是……”造句。
4、指导读句:“我在外面等着你!”表示强调,语气加重。“我也等着你!”表示我不甘示弱,语气也该加重。你认为两句意思一样吗?(说法不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谛说的“在外面等我”,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面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
【三】学习第三部分
1、生自由读第三部分,说说你读懂什么?(克莱谛用友善化解矛盾。)
2、师小结:克莱谛用包容之心化解了他们之间的矛盾,他们冰释前嫌,重归于好。多高尚的品格呀!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部分
1、师问:父亲知道这件事后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请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2、你认为父亲做得对吗?(教育及时)
【五】总结提升
1、从安利克和克莱谛的争吵经历给你什么启示?
2、师总结:是呀,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人要学会宽容,相互理解,勇于反省,勇于认错。用不存成见之心与人交往,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六】板书设计
争吵
弄脏本子
安利柯争吵克莱谛
后悔悲哀
知错重归于好宽容
《争吵》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课前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五、教学方法:读中感悟,体会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二、说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三、布置作业: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赞许()争辩()聚精会神()
2、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⑴西沙群岛()风景秀丽,()物产丰富。
⑵()他们笨,()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⑶()在校内或校外,我们()应讲文明。
3、用“不是……而是……”造句。
四、课堂小结。
《争吵》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一起生活和学习中,一定因为一些原因产生过矛盾,甚至发生过争吵吧。最后是怎样解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争吵》,看看文中的主人公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
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2、出示生字词:
替 扛 骂 瞟 哼 抄
用齐读、个别读的方式检查。
石匠 墨水 缩回 承认 肩上 缘故 毕竟
戒尺 既然 服侍 防御 愤怒
用齐读、个别读的方式检查。
3、请同学合作读课文,一人读一段。检查读书情况。
4、同位同学合作读书,边读边想:
⑴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写了我和克莱蒂之间因为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的一件事。)
⑵ 课文的叙述顺序是什么样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先写我的本子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本子弄脏了。也就是吵架的原因;再写我为吵架而感到不安,但又没勇气承认错误;最后写克莱蒂用真情化解了矛盾,两人重归于好以及我受的教育。)
⑶ 你能根据这样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吗?
(1~4为第一段,5~8为第二段,9~14为第三段)
三、指导书写
替 承 缘 戒 既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本课生字,初读了课文,同学们对课文内容产生了很大兴趣,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二、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至四自然段。
⑴ 我和克莱蒂吵架的原因是什么?
(他把我的本子弄脏了,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究竟是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⑵ 克莱蒂弄脏我的本子是故意的吗?从哪儿看出来?
(不是故意的,因为他做了解释)那么,我弄脏他的本子是为什么呢?(我是故意的,我想报复他)
⑶ 课文开头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⑷ 从争吵的过程中,看出我和克莱蒂是怎么样的人?
(我嫉妒心强,他宽待他人)
2、默读课文第五到八自然段,在文中画出争吵之后我 的心情的句子:
⑴ 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
我后悔,不该那样做。我在争吵过后为什么不安,又觉得后悔呢?从哪里可证明他是个好人?指导朗读
⑵ 读了这些话,你有什么发现?
(我心理很矛盾,想认错,又觉得太丢脸,道歉的话说不出口。)
⑶ 克莱蒂不时的用眼睛瞟我,瞟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不愤怒,而是流露出悲哀?
(瞟:斜着眼睛看。因为他们平时很要好,他对我今天所做的一切行为表示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⑷ 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你!,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议一议。
3、分角色读第九至十三自然段:
⑴ 挨字用得好,好在哪里?换成等行不行?
⑵ 当克莱蒂走过来时,我为什么举起戒尺呢?
(因为父亲说过,做错了事,别人打你,不要还手,只要防御。)
⑶ 而克莱蒂是怎么的表情呢?找出描写克莱蒂表情神态的词。
(微笑、温和)
说明了什么?又是怎么说的`呢?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你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可以运用。
⑷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思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了什么反应?为什么?
(连说了两次再也不了!)
4、齐读第十四段:
⑴ 这段写了什么?
⑵ 把本想不料换成别的词,让句子意思不变,可不可以?
(原本想,本来想;没想到,没料到。)
⑶ 读父亲说的一句话,想想什么意思?
三、总结课文
1、学了课文,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2、你想对文中的我说些什么?
3、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向克莱蒂学习,学会宽待别人,与朋友和平相处,团结友爱。
《争吵》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 认识13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过程:
一、“人”字新解,导入新课。
1、板书“人”字。
2、谈话:我们在写“人”字时,因为有了撇和捺的团结友爱,互相配合,相互支撑,才使“人”字撇和捺的书写那样,也必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但是,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
一些争吵,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样做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用小黑板出示字词,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把自己认为易错的字指出来,提醒大家注意。
嫉妒 原谅 服侍 承认 防御 高尚 哼 戒尺 胳膊肘 缘故
指名读。 齐读 。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开火车读,一人读一段。
读后交流:说一说课文中主要讲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三、直击“原因”,深化感知。
1、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他们为什么发生争吵吗?
2、课文哪几个小姐是将争吵原因的?找出来读一读。
3、出示“今天我和克莱谛吵架,并不是因为他得奖,我嫉妒他”。“我”真的'不嫉妒克莱谛吗?
4、出示“哼,得了降,有什么了不起!”这句话。
(1)请一学生有感情的读一读这句话。
(2)从这句话你能明白“我”因为为什么原因嫉妒吗?
(3)像这样自己没得到,别人却得到了,心理不平衡,看不起人家,容不得别人开心,这样的心理就是嫉妒心理。同学门平时有过这样的心理吗?举几个例子说说看。
(4)大家有了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
(5)“我”嫉妒后怎么做的?
(6)“我“包袱使克莱谛十分恼怒。如果是你,你恼怒吗,试着来读读”你这是故意的!“这句话。
(7)嫉妒使他们的友谊出现了裂缝,你们认为嫉妒还有什么危害性?
(8)老师总结其危害性:嫉妒者常常自寻烦恼,这是他自己的敌人;过度的的嫉妒会使一个人脱离群体,失去朋友,甚至走上犯罪的道理。
(9)克莱谛的恼怒使他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如果你是克莱谛,你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10)学生自由发言。
(11)教师总结:黎巴嫩文学家纪伯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想这对受别人嫉妒的人是一个很好的宽慰:“嫉妒我的人,在不知不觉之中颂扬了我。“
5、分角色朗读1~4小节,注意体会人物的心理,读出感情。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着重讨论了争吵的原因,认识了嫉妒的危害性,知道了面对嫉妒者的方法,相信大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克服自身存在的嫉妒心理,做一个宽容大度的人。
《争吵》教学设计11
设计的理念:本设计力求体现三年级字词教学的重要性及长课文学习中抓住重点,辐射全文的长文短教法。在教学中,限度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读书、合作交流中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汲取知识的甘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13个生字,会写”匠”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不同心理及变化。
2、过程与方法:根据各部分的意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的原因及吵架后的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懂得同学、孩子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人物的不同心理及心理变化。突破方法:在读中感悟,抓重点词句。
三、教法与学法:教法:
读议法。学法:读悟、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
1、前置性作业的布置: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掌握生字音,形,义的难点部分。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七嘴八舌说“争吵”。
1、板书“人”字。师:有了撇和捺的团结友爱,相互支撑,才有了“人”字的平稳端正。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正如“人”字撇和捺,也必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但是,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发生一些争吵(板书:争吵),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样做呢?讲给大家听一听。
[设计意图]:课文写的是同学之间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所以,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导入课题,一定能激活学生的已有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
二、书声朗朗读“争吵”。
1、课题质疑。
师:古人云:“学贵生疑”,“争吵“一词作为一个故事,一篇文章的题目,你想从中了解哪些内容?(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结果怎样?)板书课题。
2、带着质疑分角色读课文。
要求:(1)字字入目:对照拼音,读准字音。
(2)句句入心:读书时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能读得通顺、流利。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的教学,要让学生在认读,掌握生字的基础上读通读顺课文,于永正曾说:课文不熟不开课、这是扎扎实实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初读感知,识“争吵”。
1、扎扎实实学字词。
(1)检查前置性学习字词的情况。(出示词语:嫉妒胳膊肘骂人哼服侍承认缘故原谅瞟防御戒尺高尚、愤怒)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我说你来猜。a、根据词语的意思猜。b、根据近反义词猜c、根据表演猜d、根据实物猜。眼睛睁大,看谁又快又准呀。[设计意图]:力求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使得要我学变为我爱学,改变生字词教学枯燥的教学方式。
(2)展示前置性作业的学习成果:全班交流:(1)难读的字的读音。(2)难记的字的学法。[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同时享受发现,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并且对前置性作业的完成有激励作用。
2、难句导读。
师:同学们,词语是有味儿的?怎样才能读出味儿来呢?老师告诉大家一个金点子,那就是把词语送到句子中去读。练习读一读,将词语读准确、将句子读通顺。
(1)师:“文似看山不喜平,读文章也一样,要抑扬顿挫。”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
(2)在读中结合上下文理解嫉妒、高尚的意思,强调缝是个多音字。
[设计意图]:把书读厚,由词带出句子;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出示相应的句子,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对难读的句子进行了朗读指导。
3、概括课文的大致内容。
师:会读书的人会把厚书读薄,会读文章的孩子会把文章读成一句话。哪个孩子能将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成一句话。
提示: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结果怎样?那么将这些信息串联起来,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师:这种方法就叫按问题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把书读薄。根据各部分的意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既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又降低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跳一跳能够着的。
四、细读感悟,品“争吵。”
1、抓住重点悟“碰”字。
默读课文1—4自然段,思考,并边阅读边勾画,批注。然后全班交流。问题:(1)这一部分讲的是什么,然后用一个字概括。(碰)(2)进行比较分析。抓住这个“碰”字作第一次比较:“碰”有什么不同?从哪里看出来?师:再抓住这个“碰“字作第二次比较:“我”和克莱谛有什么不同表现?(3)情感地朗读。这一段中有两处写了克莱谛的话,我们应该怎么读呢?(学生先自读,教师再指名读)
师:大家回忆,刚才我们是分哪几步来学习这一部分的?(指名答)(师出示)生齐读:(1)、用一个字概括大意。(2)、比较分析:“碰”有什么不同?表现有什么不同?抓住人物的'心理。(3)、感情朗读。
2、细读感悟品“等”字。
师:小组交流学习课文5—8自然段。(1)、用一个字概括大意(等)(2)、比较分析:“等”有什么不同?表现有什么不同?(3)、感情朗读。
3、在语言训练中深入人物的心理:
(1)在填补课文空白处体会人物的后悔。
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往事一件件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想起了()想起了()还想起了(),
我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我们曾一起(),一起(),
他帮我(),帮我(),
克莱蒂,他是个()的人呀,我不该这样做。
(2)在训练中体会“我”的矛盾心理。
虽然(),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虽然(),可是“请你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虽然(),可我心里却在想着父亲说过的话。
(3)在对比中体会人物不同的心理。
克莱德说:“我在外面等着你。”他想:()。
我回答说:“我也在外面等着你。”我想:克莱蒂肯定会(),
我()。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教,就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达到以后不用教的目的,让学生受用一辈子,是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体现。教师教学第一部分学习时明确学习方法,扶着学生用学法,让学生自己读文,自己理解,然后全班交流。第然后引导学生归纳三步读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二部分,放手让学生用学法,讨论学习。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显然,放手让学生进行阅读,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师: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最后,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宽容这首小诗,来结束今天的课。
《宽容》
拥有宽容,
就会拥有更多的爱
拥有宽容,
就会拥有更多的朋友
因为宽容
所以天空广阔壮美
因为宽容
所以高山雄伟无比
因为宽容
所以海能容纳百川
因为宽容
所以生活绚丽多姿
学会宽容
我们才能体会到爱的幸福与快乐
[设计意图]:在教师和学生激情的朗读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让“宽容”这个词深深印在学生的心中。
六、作业布置:
1、读《爱的教育》。
2、抄写生字、新词和父亲说的话。
[设计意图]:读《爱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加大课内外的衔接,从,《争吵》这篇课文,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天地。抄写字词是积累语言的需要。
《争吵》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⑴ 自读1~4自然段。
⑵ 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⑴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⑵ 理解“嫉妒”一词。
⑶ 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⑴ 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⑵ 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① “我觉得……多好!”
② 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③ 指读。
⑶ “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⑷ 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⑸ 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⑹ 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⑺ 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⑴ 自读9~13自然段。
⑵ 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⑶ 指读9~13自然段。
⑷ 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⑸ 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⑴ 自读14自然段。
⑵ 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板书设计】
弄脏本子
“我” 争吵 克莱谛
重归于好
《争吵》教学设计13
第15课《争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李波仪陇县大寅镇小学校
一、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主要讲的是“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谛弄脏了,“我”认为他是故意的,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虽然“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我”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克莱谛却主动要求与“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从“开头”到“我在外边等你)讲“我”和克莱谛吵加的原因
第二段(从“我觉得很不安”到“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讲“我”后悔和克莱谛吵架。
第三段(从“终于挨到了放学到“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讲“我”和克莱谛重归于好。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父亲对“我”的教育。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朗读能力,通过自学能够自由地朗读课文,并对课文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分析。此外,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较贴近,因此,学生在理解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上也会较容易。
课时目标:
1.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2.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小练笔:写写和同学发生过的一件事。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读懂“我”和克莱谛争吵后各自表现。体会争吵前后的心里变化。
2、技能目标
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
3、情感目标
体会父亲说话的含义,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品味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语。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回顾词语,导入课文
1、开火车读词语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以填空的形式,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师出示答案,师复述时板书)
争吵
我 克莱谛
故意 无意
和好
(五)品读感悟,体会心理变化
1、教师:当“我”故意把克莱谛的本子弄脏后,克莱谛脸都红了,举起手又缩回去,那“我”看了克莱谛的表现后,心里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下面我们来学习第5—8自然段。
2、学生各自放开声音朗读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3、交流反馈(讨论)
1“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
为什么不该那样做?能用书上的话说出来吗?(“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
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的“好”体现在哪儿?(“我想起那次去他家玩······母亲的情形”)(师总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懂事、勤劳(“还有他来我家的时候······种种情形来”从这里知道他是一个十分(惹人喜爱)的孩子。“我用眼角偷偷地看他······缘故吧”
2“我”认识到了自己做错了,可为什么不向克莱谛道歉,说明了什么?(生自由○
说:说明了“我”爱面子、没有勇气面对错误,承认错误。)
3课件出示“我在外边等着你!” “我也等着你!”看看这两个句子,请同学们思○
考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先同桌互读,再分角色读。男女生读,指名学生来评价,那你能和你的好好朋友一起来读一读吗?(注重评价、朗读这两句话,朗读时要语气,应读出文中人物他们当时心里想的语气)
克莱谛说的在外面等“我”,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面等着你,误解了克莱谛的意思,以为他要报复我,要打我,我只采取防御措施)
我们明白了俩人想的不一样,应该怎么去读。(学生试读,评价,教师指导朗读第一句要表示强调,语气应加重,第二句表示“不甘示弱”的语气,也应稍重。)
4画出父亲说的话,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三处,勾画) ○
a.“应该知错认错。”(要勇于承认错误)
b.“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要是错了,别人打你,只要防御,不要还手。)
c.“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一定要在读中去体会,(单个读,同桌互读,小组读,)小组讨论体会,由代表汇报,师再总结板书)
争吵
我克莱谛
故意 无意
和好
团结友爱
以诚待人
(六)拓展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去处理矛盾,你在生活中与同学有发生过类似“我”和克莱谛的事情吗?设置几对曾经有矛盾的学生,请上讲台来以不同的方式和好(握手、拥抱、语言)
2、安利柯和克莱蒂最后的'和解归功于谁?讨论交流。
3、师小结:希望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宽容别人,珍视友情,与别人团结友爱,做一个人人都喜欢的人。
五、教学反思
《争吵》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最后解决矛盾的事,表现了克莱谛主动认错和安利柯知错就改的品质。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一文围绕“我”和克莱蒂之间因为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情,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新课标提出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三方互动的“对话”中,尤其以“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为最终出发点和归宿。因为只有学生和文本真正对起话来,才能真正建构起文本的意义,为学生体验情感内化语言做好铺垫。因此,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朗读,再让学生反复读重点句。
1、主要抓住我的表现的两个句子:“终于挨到了放学。我愣住了。”展开教学。自
我感觉在教学“挨”时比较成功。我先请学生朗读,从读中感悟出此时我觉得时间过得很漫长。在层层剥茧,平时不觉得时间漫长,今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我到底在想些什么?在给“挨”字换词。第一个学生换了一个“等”,学生马上有不同意见,认为“等”的心情并不一定是我现在的心情,有同学马上想到了“熬”这个字。在请学生举例说说自己平时觉得时间难挨的情况。学生也能从不同的情况出举例,有的说被关在门外等妈妈下班,挨了批评不好受??。最后走进我的内心,朗读训练。对于克莱谛的表现我主要抓住第十段展开教学。让学生从克莱谛的动作、神态、语言中去体会他对朋友的宽容和友爱。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很棒,很会说。父亲教育我的话,我在教学时这样处理:先解决今天是怎么教育我的,主要告诉我什么;再联系全文,平时又是怎么教育我的,对于父亲的教育,那些我已经做到了,哪些我没有做到。自我感觉整堂课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学生的发言面比较广。但对于一些问题的引导上指向不够明确,学生无从答起。还有教师的应变能力不够,对于滑出教师答案的回答有的无措,拉回比较生硬。
2、教学本课,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找出描写争吵后“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为课文讲述的这种情况,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只有多想别人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最后让学生齐读父亲的话,说说父亲说的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道理。
3、在学习完课文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安利柯和克莱蒂最后的和解归功于谁,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是克莱蒂,因为克莱蒂心胸宽阔,当安利柯骂他时他也没有还口而是主动地去讲和,和好。而有的学生却在大声说应该归功于安利柯德爸爸,当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时,学生说到安利柯最后之所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向克莱蒂认错是因为他有一位了不起的爸爸,他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是爸爸
长期教育的结果。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引导,使学生深刻理解父亲的话的意思。引导学生讨论文中人物的行为,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还要互相宽容、团结友爱。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只有多想别人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
《争吵》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简)
一、谈话导入,交流入题。
1.谈话揭题: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与别人争吵过吗?
2.由争吵指向课文内容:文中的“我”和克莱谛为什么会发生争吵呢?
二、初读课文,交流感受。
1.问题引领:“我”和克莱谛为什么会发生争吵
2.学生读课文,进行初读检查后再次思考上面的问题。
三、想象情景,体会内心。
1.争吵时“我”和克莱谛有着怎样的'表现呢?自读画出相关的词和句。
2.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体会克莱谛和“我”的心理活动,在此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
3.“我”为什么会觉得自己错了?从文中的词和句上体会“我”心里的变化;
4.父亲话的深刻含义;
四、总结全课。
1.补充“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教育学生要有大度的胸怀,要知道友谊的来之不易。
2.总结课文,结束全课。
《争吵》教学设计15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知识要求: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能力要求: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父亲说的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事;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常规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课文《她是我的朋友》,知道了阮恒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不惜献出自己的鲜血,甚至是献出自己的.生命,这多么令人感动,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同学之间、朋友之间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而发生争吵,这时,我们双方都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中我们也许会受到启发。
二、布置自学
1、读读课文带拼音的字,想想它的意思。
2、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不明白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请学生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学习课文
1、理清课文层次。(全班讨论)
①默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原因
③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发生争吵后我和克莱谛的表现
④哪几个自然段写放学后,克莱谛主动找我,我俩和好了?
老师归纳: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发生争吵――我很后悔――重又和好――父亲教育
2、学习第一部分(一至四自然段)
①读这部分内容
②先同桌讨论,后全班讨论: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发生争吵后双方的表现各是什么样的?你体会到什么?
3、学习第二部分(五至八自然段)
①读读这部分内容
②自己默读,在书上批画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的心情。
③读读自己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老师小结:这部分内容对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的矛盾心情写得非常真实具体,非常符合常理,一般人做错事后,也常常是不安、后悔――想承认错误――又怕丢脸,没有勇气。
4、引导弄清两个问题
①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这是为什么?(对我的所作所为感到不理解,为我的表现感到悲哀。)
②克莱谛两次说“我在外边等着你”而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两人想的是一样的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习第三部分(九至十三自然段)
①读这部分内容,找找描写两个人表现的词句,你体会到什么?
②全班分两组,一组说我的表现,一组说克莱谛的表现。
6、读最后一段,理解父亲的话。(全班讨论后老师总结)
一个人不但要认识到错误,而且要敢于认错,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错上加错,不友好待人。
【《争吵》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争吵》教学设计08-22
争吵教学设计11-12
《争吵》教学设计12-30
争吵的教学设计11-02
《争吵》教学设计优秀(经典)05-08
《争吵》教学设计优秀12-13
课文《争吵》的教学设计04-21
争吵教学设计优秀08-17
争吵教学设计15篇11-18
《争吵》教学设计精选15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