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密度》教学设计

时间:2021-09-14 09:40:4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高中物理《密度》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物理《密度》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物理《密度》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密度》教学设计1

  [设计意图]

  本节是本章《质量与密度》的第二节。在前一节,我们学习了“质量”和“用天平测量物质的质量”。物质密度的本质正是研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所以从“区分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开始,引入密度的概念。本节基于实验的基础上学习密度的知识,所以教学方法上引采用分组实验和讲授为主。

  知识目标:

  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会查密度表、能联系实际应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能力目标:

  1、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密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密度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讲授法

  教学准备: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和学具]

  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

  [课前准备]课内小组交流5分钟

  一:复习旧知

  1、如何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二:自学导学(以下内容采取自学的方式,在小组内探讨完成并汇报)

  2、密度定义:

  计算公式:密度的公式:ρ=公式变形:m=V=符号的意义及单位:ρ————(kg/m3)m————千克(kg)V————立方米(m3)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

  1g/cm3=1×103kg/m3、

  3、例题自己做一遍和书中的解法对比。反思。

  4、生实验: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体积一样,但是,用手掂一掂,肥皂的质量要比泡沫的质量大得多。

  5、同样的两个烧杯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水和煤油,放在天平上却能平衡,说明它们的质量却又是相同的。提出问题:

  (1)为什么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2)为什么体积不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又相同?

  (3)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4)通过以上思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高中物理《密度》教学设计2

  【整体设计】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学可分为4部分:

  1、课题引入。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分辨,由对于一些物质用通常辨别物质的一些办法无法直接辨别,引到需要用新的科学方法解决来引入。

  2、密度概念的引出。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所以,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电功率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3、密度的公式、单位。要注意公式书写的规范和变形公式的教学。但密度的单位属于组合单位,是第一次在初中物理中出现。教学时应让学生弄清密度单位的组成、符号、读法、写法。㎏/m3与g/m3之间的关系学生易混,也要加以强调。在后面的例题教学时,也要注意强调统一单位。还要运用教材中的小资料来加深学生对密度这一概念的认识。

  4、密度的应用。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补充习题,为了让学生熟练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解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学生“一题多解”。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关键】

  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采用启发和观察实验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学习“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密度”,第2课时学习“密度的应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3、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

  学生:托盘天平和砝码、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和铝块、不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和肥皂块、大注射器等。

  高中物理《密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

  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

  2、对进行公式变形

  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具学具

  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四、师生互动

  活动设计

  1、根据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和、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

  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

  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

  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

  (二)、新课教学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

  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

  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

  2、求质量

  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

  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

  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

  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对比可解决的公式变形问题、

  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

  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

  3、求体积

  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

  4、讲解例题

  例题:有一个体积是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

  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

  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

  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

  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

  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

  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

  是球壳的体积、

  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

  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

  3、总结、扩展

  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

  (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

  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由此得出、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

  (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

  (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

  探究活动

  【课题】鉴别铅球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的、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高中物理《密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密度物理教学反思

2.《密度》说课稿

3.高中物理教学总结三篇

4.精选高中物理教学总结三篇

5.关于高中物理教学总结四篇

6.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7.关于高中物理教学总结4篇

8.【推荐】高中物理教学计划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