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老子》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老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老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课文,背诵孔子赞誉老子的话语。
2.依据注释和课后译文,疏通课文大意。
3.初步了解老子的思想。
教学重点
1.熟练朗读课文,背诵孔子赞誉老子的话语。
2.依据注释和课后译文,疏通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老子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耳”字的演变过程。
同学们,这是什么字?第一个是甲骨文,字形是一只耳朵的形状,它的本意就是耳朵。随着金文、小篆和隶书的.演化,耳的字形也在不断地简化。这就是汉字发展的规律。凡是由“耳”组成的字,大多和耳朵有关。指名举几个例子。
有一个人姓李,名耳,你知道他是哪个大家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老子,初步了解老子的故事。
板书课题
老子是我国道家的创始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二人都是大家。孔子曾到周朝的都城向老子问礼,老子犹龙是孔子对老子的评价
出示老子名字的传说。(初步印象;聪明)
出示目标
二、出示自学指导一(诵读)
大声读课文,读准生字,难读的句子多读两遍,把课文读通顺。
1.学生自由读课
2.指名读
3.师生对接读
4.全班齐读。
三、自学指导二(理解)
1.自己结合注释,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2.同桌互读,一人读原文,一人读译文
学生展示:一人读原文,一人读译文。
思考
通过老子和孔子的对话,你读懂了老子有什么思想?在孔子的话中,你体会到了孔子对老子有什么感情?
老子对孔子的教诲:顺应自然,顺应万物的天性而生活,去除自身的骄傲之气和过多的欲求与志向。
孔子:赞美老子。
四、背诵
让我们一起去体会孔子对老子的赞美之情,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孔子对老子的赞美的语句背下来。
检查背诵。(出示课件填空)
五、拓展迁移
畅所欲言
本文你最欣赏老子思想的哪一点?为什么?
老子的思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可借鉴之处,
老子与我们的生活
(齐读)知足者富
大巧若拙
上善若水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总结:上善若水
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它总是处于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就让我们在心中都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让她生根发芽吧!
《老子》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子这个存在争议的名人。
2.理解“道”这一核心概念。
3.初步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恰到好处地运用于生活和工作。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节选内容运用辩证法思维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老子》五章
老子道家学术孕育三千年的中国心灵鸡汤助您洗涤心灵。 老子是一位出色的智者他所撰的《道德经》是一个知识宝库内藏的哲理使不少迷茫的心灵得到解脱几年前的《纽约时报》把老子列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二、老子以及《道德经》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苦县厉乡今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
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
《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
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但他对“侯王”的告诫如“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却是很精辟的。
《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
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后代不少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自汉以后注释《老子》者不下千家在中国古籍中是罕见的。老子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三、学习第一章
1、学生自读(默读+朗读)。
2、学生讨论(难词难句理解)。
3、师生互动(难句疏通)。
4、老师引导师生明确:(出示幻灯一)
道是《老子》中最高的哲学范畴含义有:
(1)构成世界的实体。
(2)创造宇宙的动力。
(3)促使万物运动的规律。
(4)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
(5)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源自然界最初的发动者。
5、段落小结:(出示幻灯二)
老子设立“道”这一个最高范畴主要是为了方便阐述其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而已。
本章旨在说明:(1)、道具有不可言说性精深玄妙;(2)、道是万物的根源和初始其余的文字都是一个形容词而已。
四、学习第二章
1、学生自读(默读+朗读)。
2、学生讨论(难词难句理解)。
3、师生互动(难句疏通)。
4、老师引导师生明确:(出示幻灯三)
(1)本章总结了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经验中矛盾对立依存转化的例子由此推论出圣人应该遵循的治国之道(无为思想)。
(2)“生”“为”“功成”正是要人去工作、创建、去发挥能动性去贡献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而顺着自然的努力所得来的成果却不必据为己有。“不有”“不恃”“弗居”即是要消除占有的冲动。人类争端的根源就在于人人扩张自己的欲望因而老子极力鼓吹“功成而弗居”的精神。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习第二章
1、组织思考:怎么看待“清静无为”?
2、学生讨论。
3、学生代表发言。
4、老师引导师生明确:(出示幻灯四)
(1)人有思想知识情欲作为有为本是人类生活的自然趋势。而有意地不作为以求返于自然原始实乃违反人之自然天性。
(2)、无为悖乎人类生活之趋势逆乎生活创造进步之主流。受其影响国人生活萎靡不振道家之流毒亦难辞其责。
(3)然叫人减低欲望保养自身亦可救弊亦可养人。
二、学习第十九章
1、学生自读(默读+朗读)。
2、学生讨论(难词难句理解)。
3、师生互动(难句疏通)。
4、老师引导师生明确:(出示幻灯五)
(1)具体论述治国主张反而论述该去除哪些东西。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孔子与老子说课稿10-11
《学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01-09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01-11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9-25
教学教学设计11-17
an教学设计09-16
教学设计08-23
《》教学设计09-27
教学设计08-10
《īūǖ》教学设计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