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你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可以以连线方式表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解释课文题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古诗,可轻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读。
2、练习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1)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2)以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古诗。
(3)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直觉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
可以自学,也可几个人合作学习,用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学习收获。
(3)质疑:还有什么不懂之处?
老师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动
1、按卡片连词背诵。
请学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并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
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
学生当小诗人,加动作或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的目的。
4、赛诗会。
(1)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两首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2)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富有感情。
课后习题
背诵并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的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飘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学情分析:
学生平时积累了不少的古诗,再加上这首诗是名家名篇,学生耳熟能详,绝大多是学生能够把古诗背诵下来,并且学生通过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能力,能通过预习大概了解古诗的意思。对于诗中蕴含的思乡之情,学生也能略有体会,但是因为诗人所处的年代与学生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却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设身处地地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的意境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难的。
教学目标:
1、认识“忆、异”等6个生字。会写“深、忆、逢、佳”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重点字词,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搜集了解诗人王维。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家乡是出门在外的游子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曾留下许多思乡思亲的千古绝唱。今天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一首王维的思亲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课题。
2、学生汇报对王维的了解,教师补充王维的资料。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唐代诗人,多才多艺,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流传至今的诗歌有400余首,人们又称他为“诗佛”。
3、学生质疑,理解题目中的重点词。(重点理解“忆”、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区别课题中的“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
4、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指名说)题目很重要,是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思念家乡亲人,想念兄弟的事。齐读诗题,注意语调低沉缓慢。
二、初通诗句,整体感知
1、出示带注音诗句,自由读。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去音后男生读女生读,读出节奏。
4、提出生字并归类,小组开火车认读并组词,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在这一课的生字中,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左右结构:忆佳倍插
上下结构:异
半包围结构:逢遥遍
教师范写三个字:“异”(不要把上部写成“已”,上面要封口)。“遥”(要注意后写走之部)。“插”(要引导学生写好笔顺的笔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体会诗中作者的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
1、从叶绍翁笔下的乡愁引入学习王维笔下的乡愁
2、提出初读要求:读四遍。前两遍把诗中的`每一个字读准,把诗读正确;后两遍注意诗中的停顿,读出诗的节奏。
3、学生自由读诗。老师巡视。
4、(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是否把字音读准了。
5、齐读生字较多的两句诗。
6、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是否读的有板有眼。
7、齐读古诗。
二、再读古诗——————读出诗味
1、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还不够,还应读出诗味。老师对比读“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具体告诉学生什么是诗味。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
4、齐读。
三、细读古诗——————读懂诗意,走近诗人
1、谈谈读诗后诗留给自己的`印象。
2、带着诗人的思乡之情读古诗。
3、诗人为什么这样的想家?这首诗讲了什么呢?仔细读古诗及诗下面的注释,努力把诗意读懂。
4、学生自己读诗学诗。
5、老师提两个问题检查读书效果:(1)诗人身在何方?(2)诗人心在何方?
6、(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王维身在他乡心在家乡”)这种远离家乡却思念亲人的孤独感能体会得到吗?
7、带着诗人的孤独读古诗。(配《二泉映月》)
8、老师配乐读。
四、品读古诗——————读出情意,走进诗人
1、(课件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心里反复地读这两句诗,闭眼想想: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王维是如何度过的?
2、指名说说。
3、(课件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边读边想: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王维的家乡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4、指名说说。
5、这样热闹的场面里没有王维,王维只有————(学生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幸福的场面里没有王维,王维只有—————————(学生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6、这时,你们应该问问王维!你最想问他什么呢?
7、介绍诗作的背景。
8、齐读全诗。
五、诗外读诗——————超越诗人
1、孤独、思乡的情愫似乎一直伴随着王维,后来他又写过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读读,说说大意。
2、(课件出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读读,说说大意。
3、每当王维想家时,他就倍感孤独,每当孤独时,他又特别想家。这种相思的潮水挡也挡不住,就化成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齐读古诗。(配乐《牵挂》)
5、王维的心情就是众多远离家乡的人的心情。在《牵挂》的歌声中静静地结束这一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04-2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07-10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09-1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09-27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12篇12-28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15篇07-29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10-28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11-18
《忆读书》教学设计11-28
忆读书教学设计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