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电功》优秀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功》优秀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功》优秀的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初中学生在学习电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运用电学的,它包括: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生活用电常识等。《电功》让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电流是能够做功的,电流做功实质上就是电流通过用电器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过程。通过列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有多少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或者说消耗了多少电能,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本节重点通过探究电流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从而让学生知道电流所做的功就是消耗电能的多少等于电压、电流、通电时间的乘积。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电流做功的形式及其实质。
(2)理解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
(3)知道电功的单位:焦耳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电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功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1、电流可以做功
复习: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学生回答)
出示图片:漂流图
引入新课 :水流可以做功,电流可以做功吗?
演示实验:
问:
①电动机为什么能把砝码提起来?
②这个实验表明什么?
(学生回答)
小结:电流可以做功,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用“W”表示。
问:①砝码上升过程中,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②砝码所增加的机械能从哪里来?
(学生回答)
小结:电流通过电动机做功的过程中,电动机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为砝码的机械能。 问:电流做功还有哪些形式呢?
出示图片:电风扇 、电灯、电饭锅、蓄电池充电
(学生回答)
解释:
电流通过电扇,扇叶转动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流通过电饭锅发热是电能转化为内能
通过电灯发热发亮是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电流通过蓄电池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引出电流做功的实质: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那么电流做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决定电功大小的因素
出示示教板,讲述:实验中,我们通过小灯泡的亮暗来确定电功的大小,小灯泡越亮,说明电流在相同时间里做的功就越多。
启发:小灯泡发光时,灯泡中必须有什么流过?灯泡的两端存在什么?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猜想,(会提到电流和电压)
引导,那我们该如何去研究呢?
点拨:研究这类问题,我们经常使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先使其中某一个因素(如电压)发生变化,而其余的因素保持不变或者相等,找出电功和这个因素(如电压)的变化关系。然后,再使另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而其余的因素也保持相等或者不变,找出电功和另外这个因素的变化关系。
出示串联电路教板(两个小灯泡,电阻不一样)
问:两个小灯泡是如何连接的?
当开关闭合后,通过两个小灯泡的电流又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回答)
问:据此,那我们可以研究电功和哪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呢?
(学生回答)
实验:在两个灯泡的两端各并联一个电压表,(可以边接边讲述有关操作)
学生观察电压表的读数和灯泡的亮暗
设问:哪个灯泡亮?哪个电压表读数大?电流通过哪个灯泡做的功多?两个灯的通电时间如何?那么,电功和电压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学生回答:在通电时间和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压越大,电流所做的功也就越多。 问:那如何研究电功和电流的关系呢?
启发:两个灯泡采用什么样的连接方式?研究电功和电流的关系,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根据学生的设计,叫某个同学到示教板上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
学生观察电流表的读书和灯泡的亮暗
设问:哪个灯泡亮?哪个电流表的读数大?电流通过哪个灯泡做的功多?两个灯的通电时间如何?那么,电功和电流有什么关系?
学生归纳:在通电时间和电压相同的'情况下,电流越大,电流所做的功越多。
问:如果在前两次实验中,通电时间越长呢?那电灯消耗的电能又会怎样?
(学生回答)
问:电功除了和电流和电压有关外,还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回答)
归纳:根据进一步的实验证明: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跟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3、电功的计算
引导学生根据上面得出的结论写出电功的计算公式
(学生回答):W=UIt
问:U、I、t的单位各是什么?
(学生回答)
讲述:那电功的单位是什么呢?我们学过机械功的单位是焦耳,电功的单位也是焦耳,焦耳也是国际单位制中能量的单位。则 1焦耳=1伏·安·秒。那么,1焦耳有多大呢? 在生活中通过手电筒的电流,每秒钟做的功大约是1焦耳;通过普通电灯泡的电流,每秒钟做的功一般是几十焦耳;通过洗衣机中电动机的电流每秒钟做功是200焦耳左右。
举例:我们教室里的灯两端的电压是220伏,通过的电流是0.18安,那么通电10分钟,电流做了多少功?
(学生计算)
4、学生小结:通过这堂课学到了什么?
《电功》优秀的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家庭电路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应把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教授给学生,同时也由于现在施工日益注重美观,所以家庭电路中的许多线路都埋在墙内,讲解起来可观察性差,应努力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懂得相线(火线)和零线的概念。
2、理解保险丝的作用。
3、了解插座及家用电器接地的作用。
4、了解测电笔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运用学过的电学基础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激发兴趣,对学生进行尊重科学,遵守操作规程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家庭电路的连接方式。
2、火线、零线、地面之间的电压。
3、电能表的'最大功率。
难点:1、保险丝的作用。
2、电器金属外壳接地的作用。
3、测电笔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1、 本节课的内容是一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有趣、有用的知识,对于基础知识采用谈话的方式让学生从课本上找到、说出即可。
2、 对于各种仪表、仪器的使用采用当堂演示和让学生实际操作的方式教学。
3、 课件虽然不能代替实验但是可以给教学和实验带来很好的辅助作用,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和教学效率,所以用课件演示各种现象也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手段。
学习方法:
1、 自学课本,找到说出掌握家庭电路和各种家用电器仪表的基础知识。
2、 联系实际,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3、 观察演示,观看课件播放,提高学习兴趣,抓住细节和要点,从中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4、动手操作,掌握相关仪表仪器的作用和安装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家庭电路示教板一块,电能表,闸刀开关,三孔插头插座各一个,测电笔二只,
保险丝,铜丝,铁丝,火柴,多媒体课件
学具:测电笔若干组,学生自带的灯座,保险盒等。
教学构想:
由于本节课内容零碎,知识点繁多,又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为了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的:
1、 对于较简单的知识点,采用谈话的方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或从课本上找到答案说出即可,这样就节约了时间,便于学生掌握更多的东西。
2、 对于重点和难点,我利用课件里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材料,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查阅资料,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中进行突破。
3、 在淡化基础、简单知识的同时,强化对疑难问题的探究。
4、 教师少讲,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回答,提高学生的素质。
《电功》优秀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消耗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过程。
2、了解电功的概念,并会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认识电能表,并会由电能表计算一段时间内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电能表和电能的计量
教学难点:对电功的理解及计算电路中电流做的功
【教学方法】
实验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电池组、开关、电动机、细线、导线若干、不同大小的重物2个、感应式电能表4个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天气越来越冷,家里可以开空调取暖。空调是一种特别耗电的用电器。 提出问题1:我们生活中电能来源于哪里?引出电能
一、电能
逐一展示各种发电厂和电池的图片,带领学生回答问题,总结:电能来源于电源。 提出问题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请学生集体回答各发电厂和电池产生电能时能量转化的过程。 总结: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提出问题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用电器的作用是什么?
展示四种用电器,带领学生集体分析各用电器消耗电能时能量转化的过程 总结: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装置。
根据学生情况,可通过“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来类比。 引导学生继续总结: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过程就是电流做功的过程。提出问题:什么是电功?
二、电功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90页第一段,教师板书:
1.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过程就是电流做功的过程。电流做功的多少叫做电功。 分析电能与电功的关系:
电流做功500J?有500J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而电能减少500J 提出问题: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阅读课本90页第二段。演示实验:电动机提升重物
(1)介绍实验电路,并说明电流通过电动机做功提升重物,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2)连接1节干电池,闭合开关,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这个过程中,电流做功将电能转化为什么能量? 总结:电流做功的大小就等于重物克服重力做功。(3)保持电压、电流不变(连接1节干电池),改变电流做功的.时间,比较两次重物被缓慢提起的高度。
让学生比较前后两次实验中哪些因素保持不变,改变了哪些因素。引导学生总结:电流做功时间越长,电功越大。
提问:电功还和哪些因素?
(4)保持电流做功时间不变,改变电源电压(连接1节或2节干电池)。比较两次电流做功的大小。
分析:为使在不同电压下,保持电流做功时间不变,我们调整重物的质量,使两次试验重物均缓慢上升,从最低点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不变。
引导学生集体表达:调整重物质量后,重物质量越大,提升重物过程中电流做功越多。 总结:电压、电流越大,电功越大。
科学家通过更精确的大量实验发现:电功W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U、电路中的电流I和通电时间t的乘积。
表达式:W=UIt
强调单位统一,即1J=1V·1A·1s
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例1,教师巡视,并引导学生正确规范解题。 课件展示规范解题步骤,强调单位换算。
提出疑问:生活中用焦耳作为家庭电路消耗电能的单位不方便。 引出度(千瓦时)。
三、电能的计量
板书:1度=1kW·h=1×103W×3600s=3.6×106J 将例1的计算结果转化为以千瓦时为单位。我们家里的用电器不止一盏电灯,一个月通电的时间也远不止1小时,我们也就没办法通过计算得出我家里11月份消耗了多少电能,那我们如何得知每月消耗电能的多少呢?
引出电能表。
板书2.电能表:用来测量电路消耗电能的仪表。 分小组观察电能表,并讨论分析电能表上重要参数的物理意义,并要求完成导学案上的相关内容。
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讨论。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讨论结果,并做准确评价。 强调额定最大电流是电能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对于600revs/kW·h,提问:转盘转动1圈,表示电路中用电器消耗多少电能?
播放视频,观察40W灯泡和1000W电热水壶分别单独工作时电能表转盘的转动情况。 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例2。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部分同学的计算过程,强调“1200r/kW·h”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 课件展示例3,通过电能表读数计算11月份消耗的电能。请学生读数,提示:最后一位数在方框内,有什么特别之处? 说明:电能表最后一位为十分位。 课件展示电子式电能表。 思考:3200imp/kW·h带什么含义?课件展示图片,教师讲述:消耗1kW·h的电能不仅仅可以是脉冲等闪3200次,更可以采掘原煤约100kg,电炉炼钢约1.6kg,电车行驶约850m。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发1度电要消耗0.35kg标准煤,排放0.872kg二氧化碳及污染性气体,可见1度电来自不易。而被我们随意浪费掉的1度电,还可以灌溉农田330平方米,让洗衣机工作2.7小时,还可以让电脑工作5小时。所以,请珍惜每一度电,节约能源。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电功》优秀的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消耗电能的过程,了解不同用电器能量的转化;
2.知道电能表是测量电能的工具,了解电能表的参数;
3.结合实例理解电功,知道电能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二)过程与方法
认识电能表的各项参数,会使用电能表测某段时间内电路消耗的电能,会通过电能表计算电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1kW·h的电能的作用,对节约用电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由电能、电能的计量和电功三部分组成,电能是由各种各样的电源提供的,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认识电能,它也是各种用电器工作的能量来源,离开了用电器来谈电能是毫无意义的。电能的计量,电能表的认识是与生活联系较紧密的知识点,可以结合实际电能表来学会利用电能表来测量电路消耗的电能。由于电功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利用类比的方法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认识电功。
重点:电能和电能的计量。
难点:对电功的理解及计算电路中电流做的功。
三、教学策略
电流流过用电器时电流也会做功,要消耗电能。结合生活中各种电源来认识电能的来源,电源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生活中各种用电器都是来消耗电能的,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认识电能。电能表的认识与读数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对此已经有初步认识,再通过展示电能表与实物投影,把电能表接入实际电路,观察电能表转盘的转动、电能表数字的跳动,了解电能表的参数与读数,使学生实际体验电能表的参数与读数。把不同功率的用电器接入电路中,观察电能表表盘的转动,介绍1度电的作用,使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对节约用电有进一步的认识。
在力学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力对物体做功的问题,功和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例如利用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可以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电流做功的过程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它是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从能量的角度来认识电功。电流做功的多少与电流的大小、电压的高低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限制,在本节课中不作为探究实验研究。在本节课中是在介绍了电功的计算式W=UIt之后,引导学生尝试去结合实例来分析影响电功大小的三个因素,能举例说明,并不需要通过实验得出具体的结论,体现控制变量的思想在实验设计中的应用。同时本实验设计还使用了转化的思想,把电路消耗的电能转化为电流做功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突出教学中物理方法的重要性,使学生不仅学习了物理知识,还掌握了物理方法。
四、教学资源准备
电能表、家庭电路演示板(含电能表、插座、开关等)、功率不同的用电器(灯、取暖器等)、秒表、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电费缴费单。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5分钟)
展示各种各样的发电厂、电源的图片,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人们如何使用电能?
学生说出不同的电源中能量的转化,总结出:它们是把不同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引入新课
(5分钟)
展示生活中各种用电器的图片,你知道它们的作用吗?播放停电的视频。
电能的单位是什么?电能是如何来计量的?
学生说出不同的用电器工作时能量的转化,总结出不同的用电器是把电能转化为不同形式的能。
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培养分析与总结能力。
新课内容(25分钟)
电能的单位是kW·h,也叫“度”,物理学中能量的单位是焦耳,它们之间如何换算?
1kW·h=__________J
学生利用组合单位的方法把kW·h换算成J。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熟悉单位换算。
电能的计量是利用电能表,展示电能表实物,了解电能表的参数。
“220V”
“10(20)A”
“600revs/(kW·h)”
“50~”
给出一张电费缴费单,你能读出上月家中消耗的电能,需要缴纳的电费吗?
介绍分时电能表、IC卡式电能表等不同电能表。
学生阅读课本上电能表的各参数。
利用电能表读出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计算电费。
培养观察思考、自学能力,会读电能表
电能是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资源,你知道1度电可以做哪些事情吗?
介绍生活中一些用电器工作中消耗电能情况,如电饭锅烧一次饭需要消耗0、5 kW·h电能等。
把不同用电器接入电路,观察电能表的转盘转动情况。
学生阅读课本中“1kW·h电的作用”,了解电能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说出其它生活中1kW·h电的作用。
知道不同的用电器接入电路后,电能表转盘转动速度不同。
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
展示工作中的用电器。
电功就是电流做功,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举例说明电功。
电流做功的多少跟电流的大小、电压的高低、通电时间的长短都 有关系。举例说明。
电功的计算:
W=UIt
举例说明电功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有关。
1、手电筒和家用白炽灯的电流差不多,相同时间内白炽灯消耗的电能比手电筒多;
2、空调和白炽灯的工作电压相同,但流过空调的电流大,相同时间内空调消耗的电能多;
3、同一用电器工作时间越长,消耗电能越多。
结合实例说出电功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有关,培养学生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在黑板上演示下面例题的计算过程。
例题:有一只节能灯接在220V的家庭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为0、09A,计算这只灯使用5h用电多少千瓦时。
解:W=UIt=220V×0、09A×5h=0、099 kW·h
所以,这只节能灯工作5h消耗的电能为0、099 kW·h。
练习:有一辆电动自行车,其蓄电池上标明电压为48V,容量为10A·h,它充满电后大约储存了多少电能?
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练习
解:W=UIt=48V×10A×1h
=1、728×106J
所以充满电后大约储存了1、728×106J的电能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5分钟)
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能利用电能表测量某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吗?
3、你会利用电功的计算公式计算电功或电能吗?
拓展:如何利用电能表的参数测量较小的电能。
提示:可以利用电能表上的600revs/(kW·h)参数。例如电能表转盘在某段时间内转过了n转,则电路消耗了多少电能?
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
1、认识电能表、电能的单位及计算。
2、可以利用电能表的某段时间内读数的差值来测出电路消耗的电能。
3、电功的大小可以利用W=UIt计算。
【《电功》优秀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电功的教案09-01
有关物理电功和电功率的教案10-08
教学设计优秀(优秀)10-22
《功》物理教学反思07-03
优秀教学设计11-07
优秀教学设计04-24
优秀的教学设计08-24
优秀的教学设计07-06
教学设计优秀09-29
《绝招》优秀教学设计优秀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