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优秀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教学课时]
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课题
1、简介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理解“从军”。(板书:从军)
2、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想去唐朝的边塞,领略一下当时的边塞风光,看看将士们作战的情况吗?现在,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从军行》。(板书:行)
二、解诗题,知诗人
1、《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标题有的加上“歌”“引”“曲”“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2、说说你对王昌龄的了解。(指名说,师补充)
三、品诗句,明诗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再读,整体感知
(1)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2)通过这几遍读,你们能不能感受到诗人在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
3、研读,读懂诗意
(1)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初步感知,把诗读懂。
(2)指名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四、想意境,悟诗情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指名读,教师随手将“暗”“孤”加上点,再请学生读。
(2)透过这两句诗,透过这“暗”“孤”两个字,你的脑海中有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样的画面让你的脑海中又涌现了哪些词?
(3)请你走进这个画面,假如你是遥望玉门关的战士,你心中会想些什么?
(4)将你的体会融入诗句,读这两句诗。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你从这两句中又读出了什么?为什么?(引导学生抓出“黄沙”“百战”“穿”等重点词语去体会环境的艰苦,边地的荒凉,战争的残酷,时间的漫长。抓住“终不还”去体会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
(2)教师用语言去渲染情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诠释,用自己的朗读去表达。
3、感受此诗的.艺术技巧。
(1)一、二句的写景对表现边疆战士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2)小结。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的高度统一是王昌龄边塞诗的一个突出特点。
4、全班比赛读古诗,读出战士誓死戍边的决心。
五、背诵古诗,积累语言看图背诵古诗,体会戍边战士的爱国热情。
六、拓展作业,做爱国卡(播放《精忠报国》)伴着《精忠报国》这首歌,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想用实际行动回报祖国,让我们把“为国家繁荣富强而读书”作为我们的誓言,回家后制作一张“爱国卡”,在上面默写《从军行》这首古诗,让我们以守边战士为榜样,从我做起,为国争光吧!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优秀的教学设计2
一、释题导入
1、板书课题:秋叶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你认为这个题目该怎么读?(秋叶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2、介绍作者陆游及写作背景。
二、读准字音,理解诗意
1、生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诗,师生评价。正音:仞、岳、摩、遗。(课件出示)
3、边读古诗边看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谁来把你的理解带进诗中读一读,试着读出节奏。指名读,师生评。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指名说说诗的大意,随机指导理解“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的虚指写法。
2、疏通诗义后追问:
①这里的“胡尘”,写出的难道仅仅是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吗?
②听音效展开想象:在金兵战马嗒嗒的践踏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
③哀声遍野,生灵涂炭。老人在流泪,小孩在流泪,妇女在流泪,北宋的遗民在流泪啊!(板书:泪)这滴滴流淌的是怎样的泪啊?
④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凄凉、何等悲惨的生活呀!当你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请你怀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首诗吧!
3、参读陆游的《示儿》,深化感悟。
①“南望王师又一年”,你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65年啊,780个月啊,23000多个日日夜夜呀!——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②又一个十年过去了,遗民们苦苦盼望的南宋王师来了没有呢?背诵陆游《示儿》,南宋王师盼到没有,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但悲不见九州同)此时此刻,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③古诗读到这里,你觉得“遗民”的“遗”仅仅是“遗留”的意思吗?(遗忘、遗弃)是谁早早地遗忘了他们?是谁无情地遗弃了他们?
四、整体参读,体察诗蕴
1、朝廷的权贵们在歌与酒的沉醉中昏昏度日,中原的百姓们却在金兵的铁蹄下苦苦期盼、度日如年——学生齐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迎凉有感的背后,是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啊?
2、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自由选择,自由练笔。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3、沉沦的'是无道昏君,堕落的是无耻佞臣。(播放《满江红》视频)面对破碎的河山,面对苦盼的人民,抗金名将岳飞喊出了“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的豪言壮语。
五、拓展延伸
1、小练笔,选择下列一处场景,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1)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你想说什么?
(2)面对侵略者铁蹄下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什么呢?
(3)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你又想说什么呢?
2、积累古诗:《春望》《出塞》《题临安邸》《示儿》《满江红》。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优秀的教学设计3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渲染气氛)随着悠扬的古乐,我们这堂课将走进古诗的画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甫的《春夜喜雨》,谁先来背一背?(生答)杜甫的诗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生答)师相机介绍杜甫及他作品的主要风格。(出示杜甫简介)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首他另一种风格的'诗,是他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初读古诗
1、齐读课题,解题。(重点理解“河南河北”,“河”在古代专指黄河,“河南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地区。)
2、过渡:由于战乱,杜甫一家在他乡异地流浪了整整八年之久,收复蓟北的消息传来,此时,诗人心情会怎样?诗人一听到这胜利的喜讯不禁欣喜若狂,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中吧!
3、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4、再读古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请做上记号。
5、质疑问难。说说古诗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协同解决。
6、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
三、细读古诗,感悟诗情
1、学习后两句诗,感受诗人迫切的心情。
(1)师:请同学们默读古诗,看看自己都读懂了些什么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学生交流汇报。
(3)师:其实,这两句诗就是杜甫回家的路线图,诗中也有明确的指示,那就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指名读这两句诗,感受诗人的归心似箭。
①你从哪些字词感受到诗人的归心似箭?
②动画演示回乡路线图,学生随机用诗应和。
③你们猜想一下,杜甫可能想在多长时间内回到故乡?(学生猜想)
④教师出示诗歌《恨别》,学生读《恨别》前两句,感受路之漫长、路之艰辛。
⑤师:回乡之路可谓千里迢迢,但在诗人杜甫的眼里,故乡就在眼前,亲人就在眼前,家乡的美景就在眼前,就让我们带着同样迫切的心情再读这两句诗吧。
⑥师:诗人流落他乡,过了八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现在终于能够回故乡了,你们想想此刻诗人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激动万分、百感交集、欣喜若狂、喜出望外……)
2、学习前六句诗,体会“喜欲狂”的心情。
(1)学生再读诗句,圈出最能表达此刻诗人心情的词语。(喜欲狂)
(2)小组合作,找出能体现杜甫喜悦之情的言行举止。
四、总结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壮丽的诗篇。
请同学们课下再积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收获。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优秀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部编版古诗《池上》教学设计10-01
部编版《田忌赛马》优秀教学设计10-20
部编版《对韵歌》教学设计01-05
部编版《去年的树》教学设计07-22
部编版《田忌赛马》教学设计09-10
部编版姓氏歌教学设计02-27
部编版《田忌赛马》优秀教学设计9篇12-17
部编版《田忌赛马》优秀教学设计10篇11-13
部编版《田忌赛马》优秀教学设计(10篇)10-29
部编版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