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成针》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铁杵成针》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铁杵成针》优秀教学设计1
一、故事引入,初识文意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等几篇文言文,知道了学习文言文主要用各种读得方法:(课件出示:
断句读;
结合注释理解读;
品读感悟读。)我们今天继续用这种读的方式来学习《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则《铁杵成针》,你知道这个故事是讲了关于谁的故事吗?(出示课件,简介李白)
2、引伸学习:
李白小时候《铁杵成针》的故事我们都知道,现在,故事浓成了很短的文言文,让我们一起穿越到李白的幼年时代,看看你能不能准确地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含义呢?
二、断句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原文)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停顿,用铅笔在课文中用“/”划出朗读节奏。并用小窗发语音。(检查纠正读音。注意“还”的读音。)
2、课件出示断句,学生对照。
3、谁来读读试试?(指名朗读,把握节奏)。读文言文,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要读出停顿;没有标点符号的,根据意思也需要适当读出停顿,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4、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发语音。
5、我们接力来读读试试吧?看谁读音准确,读得流利,朗读过程中注意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三、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1、文章的节奏感读好了,下面请你借助注释读一读,看看能理解课文吗?
2、请同学们小组群内互相交流一下,看看你从文中理解了什么?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可以说文章的出处,或者词语的意思)小窗发语音到群交流。
3、活动检测自学效果。
活动1、下面老师出一个词,你会解释吗?(出示课件词语解释,提问:你是怎样知道它的意思?借以总结理解文言文词语方法:借助注释;组成词语;借助经验)
活动2、你能理解这句的意思吗?发语音解释一下吧?(课件出示句子)
活动3、下面请大家互相考核,一人读原文,请另外一个人说出自己的理解。
预设
铁杵:用来捣米或者捣衣的铁棒。大家看图片,“杵”,本来是舂米或者捣衣的铁棒,要把它磨成缝衣服的针,得需要多长时间?多大的耐心啊,作者正是借用此意,来激励人们做事情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是:这,它和现代文中的“是”意思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个词?
方:正在,也和现代文意思有较大差别。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感:被感动。
媪:妇女的统称,这个我们在第一课《清平乐、村居》一文学过。我们可以借助经验理解
弃:放弃(从“弃”字你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李白不能坚持学习的做法)
卒业:完成学业。指导书写“卒”
4、通过这的故事,我们可以提炼一个词语:铁杵成针
四、指导朗读,加深感悟
1、请大家再次带着感悟去朗读课文,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道理)
2、谁来朗读一下?大家评一评,他读的怎样?
3、你还想试试吗?(展示朗读。)
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谈话引入:像“铁杵成针”这样告诉我们要刻苦学习、持之以恒的故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再看篇《司马光好学》这则文言文故事,用我们学到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1、断句读;2结合注释理解读;3、品读感悟读,自己读明白这则文言文。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①患:担心。
②若:如。
③游息:玩耍休息。
④迨:至,到。
⑤倍诵:“倍”通“背”,“背诵”的意思
⑥乃:才。
⑦尝:曾经。
⑧或:有时
⑨咏:吟咏。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及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骑马走路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所收获就多了!”
六、分层布置作业
A、读熟课文《铁杵成针》,并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B、诗仙“李白”一生诗作颇丰,请搜集其中一首,进行诗配画。
《铁杵成针》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⒊理解部分文言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的`精致与典雅。
教学重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诵读方式,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引新
⒈李白诗歌,比赛诵读。
同学们,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家背了不少吧,你最喜欢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着的小古文,请看课题。
(PPT出示:17、铁杵磨针)
⒉揭示课题,理解铁杵。
⑴读一读
指名读,读后评议。
(读得很正确,很流利,可是中间无停无顿。跟老师来读——铁杵/磨针,这样来读,有什么感觉?对,有了节奏,感觉很有味道,别人听了,会认为你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⑵猜一猜
看看部首,“杵”可能是什么意思?那么“铁杵”呢?
(理解汉字,要看偏旁部首,看“杵”字,是木字旁,就要猜这个字与木有关,“杵”是什么呢?是木头,是木棒?对,是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那么“铁杵”呢?
⑶看一看
请看图片,这就是铁杵,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要把它磨成一根针,不容易啊。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初读文本
⒈出示文本,标好停顿。
⒉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⒊教师引领,慢慢诵读。
⒋标出停顿,自由朗读。
⒌同位互读,互帮互辅。
三、检查自读
⒈读读词语,重点正音。
⒉看看部首,猜猜字义。
⒊指名朗读,纠正断句。
⒋学生齐诵,诵得整齐。
五、细读感悟
⒈观察字形,说说“曰”字。
⒉人物称呼,不断变幻。
⒊联系语句,说说“其”字。
⒋听听故事,组组词语。
⒌调调顺序,感受句式。
⒍猜猜“之”字,一字一句。
六、变幻朗读
⒈变成诗歌,更加醒目。
⒉打着节拍,开心诵读。
⒊娓娓道来,如讲故事。
⒋抑扬顿挫,像说评书。
⒌教师吟诵,音韵悠悠。
⒍总结归纳,提炼方法。
七、尝试背诵
⒈看着填空,尝试背诵。
⒉乐于展示,我来背诵。
⒊眉飞色舞,齐声背诵。
八、拓展延伸
⒈出示谚语,大家诵读。
⒉指名朗读,
⒊齐声诵读。
九、课堂小结
【《铁杵成针》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铁杵成针优秀的教学设计10-17
《铁杵成针》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08-22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一等奖12-26
教学设计优秀(优秀)10-22
优秀教学设计11-07
优秀的教学设计07-06
优秀的教学设计08-24
优秀教学设计04-24
教学设计优秀09-29
《铁杵成针》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