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举手的秘密》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举手》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举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举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露”“调”,会写6个字,参照词语库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故事中的“我”是怎样进步的,感悟到尊重、信任和鼓励能使处于困境中的人产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4、使学生认识到课文中的高老师之所以能巧妙的给予“我”鼓励和信任,是出于她对学生的热爱。爱护别人,与人为善,才能有效的帮助别人,启发别人克服困难。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懂得学习要充满自信的力量。
2、了解高老师的做法,理解她对学生的“爱”。知道爱护别人,与人为善,才能有效的帮助别人,启发别人克服困难。
教学准备:
生字卡、磁带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有自己的秘密吗?谁愿意悄悄的告诉老师听?有一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上三年级,他有一个秘密,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举手的秘密。
2、师范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词,初读指导
1、各自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文中生字新词,想办法记住字形、弄懂词语的意思。
(2)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能说出故事的大体内容。
2、检查初读效果:
(1)小黑板或投影出示生字词:
A、谁能准确地领大家拼读这些生字词?指名领读。擦去拼音再读。随机抽查生字词读音。
注意多音字:
lù tiáo
露调
lòu diào
找出课文中这些字读什么音,读读这些句子,再练说几个句子。
B、小组内相互交流:
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字形、弄懂词语意思的?
C、组织集体交流,教者适当总结带有规律性的办法。鼓励学生要有创见。
比如:记字形,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办法。记“仍”,把“扔”(或“奶”)的偏旁去掉,换上“亻”(单人旁)。“份”还可以用加一加,记“况”,左边“冫”,右边“兄”。“题”:左边是“是”,右边是“页”,注意“页”字要写在“是”字最后一捺上。
(2)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A、各自练习说。
B、指名当众讲述。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下面各组字,组成词。
仍( )偏( ) 急( )兄( )分( )
扔( )扁( ) 隐( )况( )份(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对话,尝试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试一试,你能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吗?
隐约 虚荣心 露馅儿 声调 习惯
仍然 心照不宣 水份 情况 偏旁
2、出示句子:
“那浅浅一笑,照亮了我快乐的童年。”
指名读。那是谁的笑,为什么会这么大的魔力?今天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感悟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说说“我”遇到了什么困境?在遇到困境后,“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直接描写:不敢举手、出于虚荣心、动作、表情描写:“脑袋嗡地一下蒙了”、“低着头从座位上站起来,脸红得发烫……眼泪很快流下来”)
(2)结合实际,谈感想:你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我”这样的困境?在困境中,你最希望什么?
(3)指导朗读:想一想该怎样读,为什么。
(4)指名当众朗读,说出自己所读内容的感受。
(5 )师生评议。
2、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在“我”很伤心的时候,高老师是如何对待我的?(“一双温暖的手搭在我的肩膀上”“亲切的笑容”)如果将课文中的“搭”,换成“打”或“搁”你认为行吗?为什么?(用动作实践辅助区别这三个字的意思。)看到高老师“亲切的笑容”,想想“我”会怎么想?
(2)思考:高老师是怎样引导“我”走出困境?
“当你真的能回答问题……如果你不会……我就知道……”
高老师对“我”说,“这样我就知道你到底是会还是不会了”,想一想,高老师知道以后,会怎样做?
(3)高老师提出今后“我”怎样举手,是对“我”一个人说的,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高老师不当众提出这种办法呢?
(高老师对我十分尊重。举左手、举右手是师生二人独特的沟通办法,既维护了“我”的自尊心,又使高老师知道了真实情况,可谓巧妙,看出高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是师生俩的秘密。点题
(4)齐读三、四自然段。
3、轻声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想一想:
(1)高老师引导“我”走出困境了吗?指名读课文中相关句子。
(2)当“我”再次在课堂上与高老师的'目光相遇时,我俩都心照不宣地相互一笑。请同学们仔细体会这种情形,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高老师和学生心心相印,情感交融,联系课题,体会师生俩的秘密非常美好)
(3)如果你是当时的“我”你有什么话想对高老师说?
(4)男女生比赛读。
三、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采取分组读,师生共读等方式。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体会题目《举
手的秘密》中的“秘密”二字,为什么用这个词?
2、你喜欢课文中的高老师吗?为什么?
3、你学到了什么?
4、你希望老师跟你之间有什么“秘密”吗?可以用小纸条告诉老师。
五、作业
1、小组同学合作:将课文改编成三个场景的课本剧。
2、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14、举手的秘密
露陷儿 (不自信)
秘密
(老师的爱) 从容 (自信)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再现课文。
(1)火车接龙朗读课文。
(2)指名表演编好的课本剧。
提示指导:
a、可增加一个角色--“我”的同桌,通过我的“我”与同桌的对话表现“我”的内心活动。
b、在表演的过程中,安排小记者采访:
(如:谈谈你对这位老师的看法。当你身边的同学回答问题时由于紧张结巴起来,你觉得该怎样做?)
二、游戏巩固,识记生字
①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②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
a.将生字分类:
左右结构的生字:仍、况、份;半包围结构的字:题、越。上下结构:室
b.学生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换偏旁等方法记忆生字。
③给生字组词。
三、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①出示生字卡,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生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写字。
a.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学生安静,正确执笔,摆好坐姿。
b.学生对照范字临写。每个字写两遍。
c.教师巡视,及时评议。遇到共性问题可以范写指导。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即时展示。
四、词语积累
①自己读、记词语。
②将好的词语收录到自己的词语库中。
五、作业设计
1.把你心中的小秘密写下来。
2.自制本课生字卡。
《举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在语境中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2、在阅读中,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感受“我”是怎样进步的,感悟老师巧妙的做法是对“我”的尊重、信任、和鼓励,从而使人产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举手对我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上课回答问题要举手,有问题请教老师也要举手。举手会有什么秘密呢?现在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小组合作探究、导引释疑
1、在学习中,“我”遇到了什么困境?当时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方法提示:a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 b结合实际,谈自己遇到类似困境时,最希望什么?c有感情的朗读来感悟我的心情。
2、正当“我”伤心时,高老师是怎样对待我的,后来又用什么巧妙的方法帮我进步的'?为什么高老师不当众提出这种办法呢? 方法提示:a有感情地读3、4自然段来感悟 b结合重点词句理解 c充分发挥想象力。
三、全班展示
预设:
当“我”不会回答问题举手露馅时,心情会怎样?应怎样用读来表达呢?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并适时指导朗读。
2、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自己最希望:有人来帮助自己脱离困境或鼓励自己走出困境
“举手的秘密”是指什么?后来我走出困境了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中,使我能体会到高老师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关心和鼓励、、、或在遇到困境时,别人的鼓励、尊重能使自己树立自信和勇气,从而走出困境等)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那浅浅一笑,照亮了我快乐的童年”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看出“我”克服了困难,并拥有了快乐的童年。如果你是当时的“我”,你有什么话想对高老师说?
2、你希望老师跟你之间有什么“秘密”吗?可以写在小纸条上告诉老师。
板书设计:
14、举手的秘密
露馅儿(不自信)———从容(自信)
秘密(老师的爱)
《举手》教学设计3
教材理解: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学习生活的叙事诗,它采用对比的方式写了两个学生对待提问的不同态度。当老师问“谁有问题请举手”时,学习委员高高举起了手,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受到老师的夸奖,我则犹豫不敢提出问题。最后两人脸都红了。教育学生质疑问难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举手发问是勇敢的表现。该诗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光对学生,同时对老师也是一种教育。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7个生字,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记忆“豫”“犹”“缘”的字形;
2、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了解“议论不休”和“犹豫不决”的含义;
3、在充分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知道“我”和学习委员脸红的不同原因;
4、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增强积极参与课堂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树立自信心,大胆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发表个人见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会举手吗?什么时候要举手?在你想举手的时候,你都敢举手吗?指名说。
(简析:第一个问题看起来好像是废话,但是用意是明显的,意在引导学生知道:我是会举手的,可能是其他的原因导致了我不举手。第二个问题意在唤起学生对生活的记忆。第三个问题就切入了本课的教学中心,切入了本课教学的要害)
2、平日你在课堂上遇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简析:设计的意图就是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和新课标的`理念一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对等的)
3、今天,有两位同学也遇到了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是怎样解决的。下面我们就去学习《举手》。(教师课件出示课题)
二、探究学习
1、它们的问题都解决了吗?指名说。
2、我俩的脸都红了,脸红了,却不是一个缘由。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小节的?(课件出示句子。重点“俩”“缘由”)
3、你能用上“俩”来说一句话吗?
4、研读课文,探究学习
我俩的脸红了,脸红了,却不是一个缘由。
为什么我的脸红了?(因为我没有举手。学习委员举手了,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感到难为情)结合学习“缘”。你有好的办法记住它吗?
为什么学习委员的脸红了?(因为他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得到老师的表扬而高兴激动)
结合理解什么叫大海上勇敢的水手?你见过大海上勇敢的水手吗?
自由读——指名读——自由读
我为什么没有举手?(担心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担心遭到同学们的嘲笑)
练习生活理解“犹豫不决”“哄堂大笑”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曾经犹豫不决?什么时候教室里会发出“哄堂大笑”?
自由读——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指导说话
①假如,你就是当时稳中作者的同学,你会举手吗?指名说
②假如你就是那位学习委员,你会对作者说些什么?
③假如你就是作者,听了学习委员的话之后,你想说什么?
5、指导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6、感悟说话
老师有一首小诗想献给大家。(课件出示小诗)
我
愿做你的朋友,
成为你学习路上的帮手。
我
愿你也把我当作朋友,
大胆说出你心中的疑问。
虽然,可能你的问题会将我难倒。
但是,我最想看到的是
你们高高举起的小手,
如林的小手。
让我们
大手牵小手,
一起朝前走。
按照中国古代的习惯,要互相和诗,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用小诗的形式写几句对老师,对同学,对自己说的话。
(简析:对于诗歌。我不善写作,这段文字仅仅可以算是打油诗或者顺口溜而已,但是意在通过这样一个环节,将老师想说的话告诉学生,唤起学生说话的欲望)
学生写诗,教师巡视—汇报评议
7、写字练习缘犹豫
三、激励导行
1、课文学到现在,谁有问题请举手?鼓励发言质疑问难,师生探讨释疑
2、今天还有想举手但没敢举手的同学吗?
3、齐读课文。
4、总结:有问题不要紧,重要的是有了问题勇于去解决它,敢于提出来。最后,老师送大家几句话:善于发现问题的人是会学习的人,敢于提出问题的人是勇敢和自信的人)
【《举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举手的秘密》教学设计04-06
举手的秘密教案11-21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9-25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01-11
《学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01-09
教学教学设计11-17
a的教学设计10-11
教学设计08-10
教学设计08-23
《》教学设计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