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设计

时间:2025-01-04 07:40:3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草原教学设计(常用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草原教学设计(常用4篇)

草原教学设计1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乐于运用所学知识。

  认知目标:

  学会3个复韵母ao ou iu和它们的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能力目标:

  能运用所学知识。读准ao ou iu三个韵母的音和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导语:蓝猫从太空旅游回来了,给大家带来神秘的礼物,谁愿意上来摸出其中的礼物?

  2、先摸一摸,再想一想你摸到的礼物该怎么用拼音拼出来。

  3、出示情境图,问这画的是什么时候?从哪儿看出来?谁在哪儿干什么?

  学生练习说话:这是冬天,天气很冷。地上是厚厚的白雪,小朋友都穿上了棉袄。

  有2个在海里冬泳,他们真勇敢,岸上的小朋友为他们喊:“加油!”海鸥在空中飞翔。

  4、学习语境歌:身穿鸭绒袄,拍着小手笑。游泳健儿不怕冷,海鸥边飞边叫.

  二、学习三个复韵母ao ou iu

  1、仔细观察:ao ou iu:看看这三个复韵母是有哪些单韵母组合在一起的?再想想它们是怎么发音的?

  2、先来读准ao的音:孩子身上穿的鸭绒袄的ǎo是第几声?把棉袄的.袄读的轻短一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个复韵母ɑo.指名读,读对了请他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1)ao是有哪两个单韵母组成的?读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练习读。

  (3)说说ao的声调该怎么标?练习读ao的四声。

  3、读准ou的音:刚才儿歌中那展翅飞翔的鸟叫“海鸥”它的名字里就有我们学的第二个复韵母ou,它由哪两个字母手拉手组成的?指名说后读,读对带领大家读。

  (1)学生练习读复韵母的音。

  (2)练习读它的四声。

  4、练习读iu的音。

  (1)游泳的“游”是第二声,那么iu怎么读呢?(在图上相应位置贴出iu),指名读,带领大家读。

  (2)iu的声调该怎么标?

  (3)练习读四声。

  5、书写ao ou iu

  (1)引导观察书上的四线格,说说写ao ou iu要注意什么?

  (2)请学生先上台书写,再评价。

  (3)描红。

  三、巩固练习

  1、抽读卡片ao ou iu。

  2、听音找朋友。

  3、给下面的复韵母标声调。

草原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主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5、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6、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重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并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地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捧竹简,齐诵论语的宏壮场面大家还记忆犹新吧?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世人所叹。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诵上几句孔子的'名言呢?

  (2)孔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有哪些贡献呢?请同学们打开课后的资料袋,我们一起学习一下。

  (3)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2、提出提出目标

  (1)识记生词

  (2)读通课文。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3)感知文意: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

  (4)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1、我会读、会记这些字。

  兼、仆、纳、丘、毫、授、佩

  2、我会读、会写生字新词。

  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

  3、我会流利读课文。

  4、我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4、我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知识拓展延伸

  1、复习生字词,读课文。

  2、摘抄孔子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2、提出学习目标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写一写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学文悟情展示

  1、我会读。(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

  2、我会悟。(学生结合文中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2)谈老子。

  (二)创作性展示

  1、展示个性谈感受。(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2、展示自创性诗歌或心得体会。

  三、激发知识冲突

  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四、知识拓展延伸

  1、展示自主主收集的资料。

  (1)有关孔子、老子的名言。

  (2)有关孔子、老子的故事。

  2、孔子、老子是我的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道家学说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课后多搜集他们的一些故事,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吧。

草原教学设计3

  设计意图:

  近期,我班有好几个小朋友过生日,蛋糕对孩子来说十分的熟悉,绝大部分孩子喜欢蛋糕,但蛋糕上的精美花纹又往往会引起小朋友“啊”的一声。因此,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事物,一定会让他们心花怒放,喜笑颜开,在充分满足其好奇心的同时,又能真切地感受做蛋糕的快乐,在此过程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帮助他们懂得珍惜食物,懂得感谢他人,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使孩子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得以更进一步的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标花蛋糕,初步了解蛋糕纹样的基本制作过程。

  2、学习挤捏的动作,锻炼幼儿手指的活动力度。

  活动难点:

  能用适当的力度进行挤捏,并能标出简单的花纹

  活动准备:

  事先制作完成的成品标花蛋糕一个,教师示范用的蛋糕一个(略大于幼儿),幼儿制作用的小蛋糕、奶油装袋人手各一份;切好的小水果若干(如小蕃茄);擦手用的毛巾每人一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师:今天是老师的生日,客人送来了一样礼物(教师故做神秘的打开盒子)

  1、引导幼儿说说蛋糕是什么样的?

  2、说说自己最喜欢蛋糕的哪一部分,为什么?(幼儿交流)

  二、了解、学习蛋糕纹样的基本制作方法

  1、你们知道蛋糕上漂亮的花纹是怎么来的吗?(幼儿谈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说出是用奶油做出来的)

  2、示奶油袋

  师:瞧!这是什么呀?(奶油)你看它的样像什么?(伞)

  3、教师讲解演示:A、演示:这顶伞我们呀要倒着来用,用手握住伞柄,将伞尖朝蛋糕,用五个手指用力的挤捏(请幼儿边听边模仿老师徒手做一遍动作),让奶油从袋里出来,标到蛋糕上(教师示范标出简单点状花纹)B、引导幼儿观察手指用力与不用力时奶油的变化,并练习捏的动作。

  三、幼儿操作

  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标出与老师不同的纹样。

  2、提醒幼儿留意挤捏的力度,动作稍慢些。

  3、表扬标出不同花纹的小朋友,并为制作完成的小朋友提供小水果,加以点缀。

  四、作品展示小朋友的蛋糕太美了,我们一起开个生日会吧!(大家齐唱生日歌,吃蛋糕)结束。

  教学反思: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给艺术以启发。此活动中,蛋糕是幼儿常见、常说的事物,因此幼儿一开始就对活动充满激情。在看看、说说、做做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个个兴致盎然,完全沉浸在活动之中。丰富的操作材料给幼儿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在其中的一组放置可食用的材料,活动后把自己做的蛋糕给大家尝尝,就可以以点带面,让幼儿切实感受创作与实际的关系,体验其中的快乐!

草原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生长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主动识字汉字,探索多种识记方法。

  (2)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了解蝌蚪的成长变化。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动物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一个谜语给你们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课件出示蝌蚪图片)你们知道蝌蚪长大后会变成什么吗?那么,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34课《小蝌蚪找妈妈》,老师相信认真听课的小朋友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请看小蝌蚪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指名看图)谁来用完整的话介绍这幅图,注意抓住小蝌蚪的特点来说。

  (学生试说: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2、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这样写的,齐读。

  三、初识图意

  过渡:刚才我们就是用看图意—读文的方法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的。现在我们可以尝试使用这种方法读懂课文的大概意思。请看: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

  逐一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也长大了的过程。

  2、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

  四、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

  同学们都能看着图画说出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下面我们看看课文又是怎样描写这几幅图的`呢?请同学们认真地朗读课文。

  读书要求:

  (1)借助插图,读懂课文意思。

  (2)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3)不懂的地方,自己做个记号。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带读生字。(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把小蝌蚪也吸引过来了,你们看,这八只小蝌蚪都有自己的名字,谁能大声叫出他们的名字呢?如果他叫对了蝌蚪的名字,大家一起跟他读好吗?)

  (2)读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

  (3)(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师:拼音宝宝躲起来了,你们还会读吗?我们开火车读读。

  (4)同桌交流识字方法,认识生字。

  师:怎么记住本课的生字呢?现在请同学们和同桌一起讨论交流你的识字方法,比一比哪对同桌学得最认真。

  (5)同学们交流识字方法特别积极,你们都记好这些生字了吗?林老师出个字谜来考考你们,有信心吗?“十颗豆来又十颗”(鼓)指名说说识字方法。

  (6)学生齐读词语。

  师:词语宝宝也跳出来了,我们一起把它读出来吧。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的生字词学得真不错,现在词语宝宝都跑回课文中去了,你们有信心读好吗?老师相信你们课文能读得更棒!

  1、自由读课文,再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6段)同学们可以离开座位,去找你的好朋友一起读课文。

  2、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呢?请六位同学开火车接龙读课文。

  3、学生评议。(评出读得好的和读得有进步的同学。)

  4、听录音朗读,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6、学生汇报,教师贴板书。

  遇见了(鲤鱼、乌龟、青蛙)

  身体变化(小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7、课中小练习。

  口头填空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xx,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xx,没过多久,xx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xx。

  六、指导书写:有、在

  1、刚才同学们学习生字和读书表现得都很不错,小蝌蚪们都很佩服你们哦,现在又有两只小蝌蚪想考考你们的写字表现,大家看,这是什么字?(出示“有”、“在”两个字)你们有信心能写好它们吗?

  “有”字上面的横要长,下面的“月”字,撇要变成竖。

  “在”字上面的横要短,下面的竖要超出撇一点点。

  2、学生书写“有、在”。(学生书写生字前先回顾正确的写字姿势要求:头正肩平,背直足安,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本子一尺,手离笔尖一寸。)

  3、评比书写。

  七、小结。

  师小结:《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除了告诉我们小蝌蚪成长变化的知识以外,其实课文的描写也十分有趣生动,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细细地读这篇有趣的课文。

【草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草原》教学设计08-13

《草原》教学设计09-11

草原教学设计06-29

草原教学设计11-11

《草原上》教学设计12-13

(推荐)草原教学设计03-05

关于草原教学设计11-19

《草原》教学设计优秀09-10

《草原》课时教学设计11-07

《草原》教学设计15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