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合作,体验合作的意义和乐趣,培养乐于合作的意识。
2、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有效合作的方法和技巧,乐于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善于合作的能力。
3、指导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会欣赏别人及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学会取长补短,相互配合。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取长补短、相互配合。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为啥合作不下去》
1、教师结合教材第64页讲故事《为啥合作不下去》
师:听完故事之后,你们能帮他们分析一下,为什么他们会合作不下去呢?(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生:他们在演课本剧是,每个人都抢着演孙悟空,都不想演猪八戒。他们都只顾自己,所以合作不下去。
师:看来,合作时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想法。那应该想着什么呢?生:要想着这是我们小组的任务,不能只顾着自己出风头。师:是的,在合作时,我们应该想着大家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出示教材64页的小儿歌)
2、开展游戏活动。
二、开展比赛活动
1、老师想邀请同学们一起参与一个有趣的比赛——记数字。比赛要求同学们在10分钟内记忆屏幕上的24个数字。每个小组如果有一份答案正确,就算小组集体获胜。
(学生根据指令开始游戏,教师巡回观察,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各自尝试独自记住24个数字。)
教师提示:可以一人记一行,大家分工合作。
2、教师检查活动结果
3、总结:当我们遇到困难,每一个人都没办法独立解决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想到合作。
4、开展第二轮游戏活动
5、交流游戏结果
6、分别采访胜利小组和失败小组的经验
7、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三、教师总结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2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体验分享的快乐,激发乐于分享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分享的方法与技巧,在生活中会与人分享。
3、帮助学生了解分享的原则,学会在分享过程中珍惜、感恩他人的`分享。
【教学重难点】
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分享的技巧与方法,倡导分享但不强求必须分享一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创设情境导入。
师:教师出示一块椰子糕,问:这是什么?想吃吗?
生:这是小红在海南旅游时给同学们带回来的椰子糕。
师:大家都知道啊,请品尝过的同学举手。
师:(小结)我们虽然没和小红一起去过海南,但我们和他一起品尝了当地的美味,这就叫分享。
二、读绘本,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分享。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绘本,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分享,哪些行为是分享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不断明晰分享的概念。
三、连环画。
(教师出示连环画)
(一)体育课下课了,明明口渴了水杯却不在身边。乐乐把自己喝了一口水的水杯递给明明,可是明明拒绝了。
(二)乐乐看见玲玲正津津有味地看一本书,想让玲玲分享一下,可是玲玲也拒绝了。
(三)乐乐新做了一个树叶贴画,他想分享给大家看,结果被甜甜不小心给弄坏了。
(画面定格:乐乐沮丧地说:“分享一点都不快乐!”)
师:乐乐为什么会觉得分享不能带来快乐呢?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学生交流分享,在此过程中,教师借机引导。)
和人分享时,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学生交流后,出示教材中的儿歌,总结提升。
四、教师总结。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3
课程类型:小学思想品德必修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授课时间:16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 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 学会有精神,面貌好。
3 珍惜时间,和拖拉说拜拜。
4 不做“小马虎”。
5 亲近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
6 感受大自然的美和生命,热爱大自然。
7 珍爱小动物,保护自己。
8 能用自己的方式爱亲敬长。
9 学会交朋友,和朋友分享,同朋友合作。
课程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材共四个主题单元16个课题。
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学生进取积极的学习态度 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 1、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大自然的美妙,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 第三单元:我爱我家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
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 1、体验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任务的快乐。
2、学会与他人一起合作完成任务,体会团结力量大。
3、体验分享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课程实施:
1、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的'实质。
2、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
3、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4、确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服务于学习方式。
5、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
6、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开拓性地寻找和使用教学资源。
7、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8、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9、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课程评价:
一、平时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情况、成绩等构成。
1、学习态度包括:(1)预习情况(检查学习内容的预习情况,奖励小红花)(2)课堂学习状态(听讲、参与、回答、讨论、合作,奖励小红花)
2、作业情况构成:(1)是否独立完成(2)是否及时纠错(3)是否有进步。(及时奖励小红花)
二、测试成绩评价 形式:实验抽查考试,统一命题;
评定等级,并对优秀和进步较大的同学奖励测试星:
(A)85分以上为优秀A;
(B)70—84为良好B;
(C)60—69为及格C;
(D)60分以下为不及格D。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4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人人都应该爱护花草树木。
2.知道花草树木对人们有好处,必须爱护。
情感:
1.喜爱花草树木。
2.愿意爱护花草树木,以爱护花草树木为荣。
行为:
爱护花草树木,做到:(1)不摘花;(2)不踏草坪;(3)不折树枝,不摇小树。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遵守公德”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
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蕴含着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内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密切,保护大自然即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负有共同的责任。
花草树木是人类的朋友,当前为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世界各国都十分注意在城市中保存适当的绿地面积,我国城市建设也开始注意安排绿地,种花、种草、种树。城市绿地的保护,要靠每一位市民参与。城市绿地的保护情况,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标志,是社会公德水平的标志。教育学生从小爱护花草树木,遵守社会公德十分重要。
小学生在生活中已接触到花草树木,家居附近有绿地,学校美化校园种了花、草、树木,街道公共场所有花、草、树木,家长带他们去公园更是寻求在有花、有草、有树木的优美环境里休息、游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已经知道一些花草树木对人们的好处,要充分利用他们的感受,加深他们的认识,使他们懂得花草树木是供大家欣赏的`,对大家有好处,人人都要爱护。使学生懂得爱护花草树木是文明行为,是遵守公德的表现,要克服只为自己不顾大家,破坏花草树木的行为。
教法建议:
1.本课属于遵守公德教育,重点是要让学生认识到爱护花草树木是文明行为,是遵守公德的表现。在活动中既要突出花草树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对大家的好处,还要突出体现出自己要为大家约束自己。列举的花草树木应是公共场所的,如:街心花园、学校花园、街道两旁、公园等,不宜涉及自己家种的花、树。
2.讲“花草树木是大家的好朋友”时,不必涉及过多过宽,否则容易脱离公德教育的主题。
3.为了加强针对性,一方面教师应事先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把有针对性的内容安排进去,另一方面教学活动应与迎接奥运、绿色奥运相联系。
4.本课是活动课,应把每一个活动组织好,对活动意图要清楚,在活动中要体现教育意图,活动后要有小结,切实达到目的。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做家务是爱父母长辈的表现通过分享、交流和时间体验,掌握基本的家务劳动技能。感受做家务的乐趣,体会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的美好。
2、指导学生动动手、动动脑,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家务劳动的技能,养成勤劳、负责、自助、自立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通过做家务让学生产生参与感、担当感,感受到自己的“工作”能够为家庭带来美好,这一切是非常有意义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家务劳动情况小调查
1、课前调查:在班内开展“我的小本领——家务劳动小调查”。请有条件的家长利用周末时间为孩子进行录像,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2、出示“苹果树”,请学生说说苹果树中的哪几种家务是自己常做的,通常是怎么做的。根据学生的发言,播放相应做家务的视频,观察其过程及步骤,为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提供资源。
3、小组合作、交流分享。教师提问:平时喜欢做哪些家务?使学生有机会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所做过的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及感受。
二、我是家务小能手
1、请有条件的学生拍摄自家的照片。通过观察照片,谈话引入:这么整洁、美丽的家是谁的功劳呢?让学生认识到家务劳动创造美。
2、学生上台表演自己熟悉的、掌握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搽桌子等。教师引导台上台下的互动、欣赏点评,并相机指导,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家务劳动的方法与技巧。
3、出示教材中的`三幅情境图,引发学生读图感悟:做家务要讲究方法,学会做家务会带来快乐,要主动为家人分担家务。
4、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家务日),提问:视频里的小朋友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产生了什么烦恼?你在做家务的时候有过这样的烦恼吗?帮助学生思考:做家务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该如何去克服呢?
三、我们一起合作
1、师:(家务日)中阿U做家务给妈妈添了许多麻烦,这是因为阿U不知道怎么做。有时候,我们也会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学一招。
2、教师拿出师范用的衣服和裤子,说明,折叠衣服也是大家可以学习的家务劳动中的一项。请在家叠过衣服的同学上台示范,教师从旁进行指导。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叠衣服的实践活动,教师相机巡视、指导和总结。
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6
教学
我们爱整洁内容
教学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什么叫整洁,人和环境为什么要整洁。目标2、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做才算整洁,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重难点
教具PPT、手帕、书包、文具盒、书本等若干件(干净与不干净的),脸学具盆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很多事情已不需要爸爸妈妈帮助了。能告诉大家,你每天起床后都做了些什么吗?(穿衣、扣扣子、穿鞋、系带子??)
很多同学都非常能干,学会料理自己的事了。那你会整理房间、打扫教室卫生,并保持它们的整齐清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爱清洁》,看一看什么叫整洁和怎样做到爱整洁。
二、学习新课:
1、在家爱整洁。
⑴出示课件,领会“整洁”的含义。
①出示:这块手帕干净吗?这一块呢?这个书包不仅外面看里面再,脏的书
本放得怎样?我们说:这个书包不干净、不整洁。
②投影片:这个小朋友的家干净又整齐。我们说:他的家很整洁。 ⑵了解“按时”的含义。
①你们知道清晨大约是指什么时候?(天刚)亮
②你每天几点钟起床?是谁叫醒你的?每天都在这个固定的时间起床,就叫
按时起床,“按时”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⑶提问:起床后,你做些什么事?怎样做的?
⑷讲述:我们所做的这些事都是围绕着个人卫生来做的。你们看,××同学
穿的衣服多整齐,××同学的手、脸洗得真干净,××的头发(小辫)梳得真整齐??他们真整洁。
⑸除了个人卫生做得好,你房间里的被子谁叠?枕头、床单谁铺、谁掸?桌子谁来抹?我们应当自己的事自己做。(看投影片或录像片)
①指定学生复述自己平时的做法。
②突出:叠、铺、掸、抹。表现:四四方方、平平展展、一尘不染。
2、在学校爱整洁。
了解学校环境整洁的内容与保持环境整洁的方法。
⑴清扫教室的步骤是怎样的?
⑵为什么要先开窗户,再洒水、擦黑板、扫地、抹桌椅?不这样做会怎样?
步骤颠倒又会怎样?为什么?
⑶老师为什么要夸奖我们?是怎样夸的?
3、身心健康与环境整洁。
1、为什么生活在干净、整齐的环境里才会真开心?
2、怎样才能长久保持这样的美好环境?(指定学生上台表演、操作)
3、小结全课学习内容。
三、反馈检测
1、游戏。
比赛穿衣、系鞋带。请四位同学脱掉外衣,解开鞋带,看谁最先穿好衣服、
系好鞋带。
2、思考题。
说一说怎样才算整洁?你做得怎样?
板书设计:1、我们爱整洁按时起床:穿衣、洗漱
在家里整理房间:叠、铺、掸、抹打扫教室卫生:开窗、洒水、擦黑板、扫地、抹桌椅在学校
保护校园环境:不乱丢、不践踏。
课后反思:
2、我们有精神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合作,体验合作的意义和乐趣,培养乐于合作的意识。
2、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有效合作的方法和技巧,用乐于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善于合作的能力。
3、指导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会欣赏别人及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学会取长补短,相互配合。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取长补短、相互配合。
【教学过程】
一、有人帮,不一样。
同学们结合课本图片说说独自画画与合作画画有什么区别?你们发现了什么?
二、生活中的合作。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经常一起合作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同学们想一想,除了课本上的这些事情,我们还可以一起做什么呢?
三、《为啥合作不下去》。
(一)教师结合教材讲故事《为啥合作不下去》。
师:听完故事之后,你们能帮他们分析一下,为什么他们会合作不下去呢?(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生:他们在演课本剧,每个人都抢着演孙悟空,都不想演猪八戒。他们都只顾自己,所以合作不下去。
师:看来,合作时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想法。那应该想着什么呢?
生:要想着这是我们小组的任务,不能只顾着自己出风头。
师:是的,在合作时,我们应该想着大家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出示教材中的小儿歌。)
(二)开展游戏活动。
四、开展比赛活动。
(一)老师想邀请同学们一起参与一个有趣的比赛——记数字。比赛要求同学们在10分钟内记忆屏幕上的24个数字。每个小组如果有一份答案正确,就算小组集体获胜。
(学生根据指令开始游戏,教师巡回观察,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各自尝试独自记住24个数字。)
教师提示:可以一人记一行,大家分工合作。
(二)教师检查活动结果。
总结:当我们遇到困难,每一个人都没办法独立解决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想到合作。 开展第二轮游戏活动。 交流游戏结果。
分别采访胜利小组和失败小组的经验。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花草也是有生命的,懂得怎样爱护花草。
(2)培养独立观察、得出结论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
(1)喜欢和同学在一起观察讨论,与同学友好相处。
(2)喜欢花草树木,能够保护花草树木。
3.行为与习惯
养成喜欢观察、努力探究的良好行为习惯。
4.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确立活动主题,激发探究花草秘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培养独立观察、得出结论的能力。
(2)知道花草也是有生命的,懂得怎样爱护花草。
2.难点
(1)培养独立观察、得出结论的能力。
(2)知道花草也是有生命的,懂得怎样爱护花草。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怎样爱护花草的资料。2.课件。
学生准备1.课前了解身边的花草树木,知道它们的特点和名字。
2.跟家长一起走进公园,了解怎样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过程
一、走,看花看草去
1.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去公园吗?有没有看到美丽的花草树木?
学生回答:我们经常去公园。我们看到公园里有很多美丽的鲜花、小草、树木,还有银杏树……
2.我们一起来读一首诗歌:大树有生命,花儿有生命,小草也有生命。它们会发芽,会开花,会结果。种子落在地上,又长出新的`嫩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师:读完这首诗歌,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都见过哪些草、哪些花?
学生回答:见过绿萝、槐花、月季花、牡丹花、柳树、杨树、小草、菊花……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让我们一起走进公园去看一看吧!(教师播放教材第23页图片,学生在老师点拨下说出花草的名字)
【设计意图:老师从孩子们熟悉的花草树木入手.帮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并熟悉自己身边的花草树木,发现我们的周围有这么多的花花草草。】
二、爱护花和草
教师展示课件,内容如下:
公园里的花好漂亮,采一朵带回家吧!
好漂亮的草坪,进去玩会儿吧!
发现了一盆花,我拿回家吧!
草坪上开满了鲜花,摘一朵吧!
把书包挂到小树枝上,然后就可以在周围玩了!
师:这些做法对吗?
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发言。
师:大家讨论好了吗?让我们一一作出判断,欢迎同学们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
(再次一一展示课件,引领学生判断这些做法的对错并说出理由。老师鼓励学生说出不对的地方并纠正应该怎样做)21教育网
教师小结:漂亮的花摘下来就会枯萎,也不能让别人欣赏了。同时,我们不能随便把公共场所的花带回家,也不能随时到草坪上玩。另外,小树正是生长的时候,把书包挂到上面,树枝都压弯了,小树会很生气的。因此,我们应该爱护花草树木。
(展示课件)师:接下来我们再分组讨论一下应该怎样爱护花草。
提示:给小树浇水;植树;看到小朋友摘花应及时阻止;看到小朋友践踏草坪应及时阻止。(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主动观察、讨论、得出结论为主,鼓励学生参加小组讨论并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正义感。】三、花草面前要小心
教师: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花和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别样风景,我们和花草在一起的时候难免会受到伤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展示教材第25页的图,引导学生逐一展开讨论)
学生根据图展开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师小结:图一表明有些花草的茎上长有刺,用手触摸的时候要注意观察,以免划破手。
图二表明个别小朋友对花粉过敏,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等症状。花粉过敏的小朋友要注意在花开的季节或周围有过敏的花时,戴上口罩。
图三表明还有一些特殊的草是有毒的,要多跟爸爸妈妈沟通,也可以多问老师,看看哪些草的叶子有毒,是不能用手采的。
师:知道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学着种些我们喜欢的花草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提高探究能力,从而增加知识量。】
师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花草的知识,懂得了怎样爱护花草,知道了种植花草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常识。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种些自己喜欢的花和草,比一比谁种的花最漂亮!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9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给予辛勤劳动的人民丰厚的回报 。
(2)增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力,主动去保护环境 。
2.情感与态度
(1)愿意亲近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 。
(2)通过了解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
3.行为与习惯
(1)能积极地投人到学习活动中去,逐步培养爱提问、爱实验的习惯 。
(2)体会大自然的美,进而培养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
4.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交流、课件展示、观看录像,了解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做到感谢大自然,保护环境 。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知道大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给予辛勤劳动的人民丰厚的回报 。
(2)体会大自然的美,进而增强环保意识 。
2.难点:通过了解大自然的信息,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体会大自然的美,增强环保意识 。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大自然的.风景图片 。
学生准备:跟家长一起搜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 。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大自然的礼物——米饭、丝绸
(课件展示美丽的自然风景)
师:请同学们尽情地享受自然风景,感受一下自然之美!
学生在美丽的自然风景中尽情享受 。
师:接下来是猜一猜环节,当我播放完一个画面时,请同学们思考并展开讨论 。
(课件展示画面)
画面一:教材第30页图一
生:农民伯伯在稻田里插秧 。
画面二:教材第30页图二
生:农民伯伯收获稻谷 。
画面三:教材第30页图三
生:稻谷变成香甜的米饭 。
画面四:教材第30页图四
生:养蚕,喂桑叶 。
画面五:教材第30页图五
生:蚕宝宝长大了,开始吐丝 。
画面六:教材第30页图六
生:春蚕吐出的丝织成漂亮的丝绸 。
注意:在看图一思考一讨论一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老师要起到引领、点拨的作用,让学生把看到的画面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自己得出结论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讨论自己得出结论,从而提高求知欲,锻炼小组合作的能力 。】
活动二:大自然会给辛勤劳动的人们丰厚的回报
师:接下来播放一组视频资料,请同学们仔细观看,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哦!
视频一:建筑工人建成了漂亮的可以居住的房屋 。
预设:生看完视频后积极展开讨论,说出建造房屋的材料有泥沙、钢材、木材等 。
师:同学们真棒!我们住的房屋,是用泥沙、钢材和木材建成的 。大自然给勤劳的人们丰厚的回报 。
师:我们继续看视频 。
视频二:农民伯伯好好管理果树,硕果累累,我们吃到了好吃的水果 。
预设:农民伯伯给果树剪枝,收获果实,我们吃到了好吃的水果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吃的水果,是大自然中的种子、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以及人们辛勤劳作的结晶 。
师小结:其实,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还有很多,我们在课下还要继续探索,然后再在课堂上交流 。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力等多项能力 。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激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
活动三:大自然中的快乐
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在大自然中有哪些快乐呢?
课件展示教材第32页的画面,启发学生说出大自然中的快乐 。
生1:玩蒲公英 。
生2:跟小朋友一起光脚在草地上玩耍 。
生3:给小树浇水,在树下嬉戏 。
生4:在草地上野餐 。
生5:在大自然中作画 。
生6:给美丽的风景拍照 。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0
主题目标:
1.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儿童的节日,形成初步的国际意识。
2.树立对不同种族及其文化的友好态度。
3.提高收集资料的能力。
活动时间:三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有趣的各国儿童节
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了解一些其他国家的儿童节,并收集一些外国儿童节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其他一些国家的儿童节。
活动过程:
1.直接导入:
除了六一国际儿童节,许多国家还有自己的一些有趣的儿童节。
2.资料介绍:
教师出示其他一些国家儿童节的图片资料并介绍,或者请来外国小客人介绍自己国家的儿童节。
3.自由交流:学生进一步交流自己课前了解的资料。
4.要点:
尽管一些国家的儿童节的时间和活动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包含着人们对儿童的关心和美好期望。
活动要求:
注意要求家长配合学生做好课前收集资料的工作。
活动拓展:
回家给家长讲讲自己课上了解到的有关国外儿童节的新知识。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请让我来认识你
教学重难点:提高收集资料的能力,树立对不同种族及其文化的友好态度。
活动准备:学生课前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各种方式初步了解国外儿童的生活和学习。
活动过程:
1.提问导入:
你知道可以通过哪些方法了解外国小朋友吗?
2.集体交流:学生交流各自了解国外儿童的方法、途径以及所了解的各种情况,教师将一些好的方法写在黑板上,如:询问父母、查阅书籍、看电视、上等,以加深学生的印象。(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外国小朋友,培养学生初步的世界意识。)
3.要点:
了解外国小朋友的方法很多,试试这些方法,看看能了解到什么,并与同学们分享。
活动要求: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各种资料,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外国小朋友。
活动拓展:
要求学生在生活中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了解国外小朋友的.生活、学习等各种情况,学习他们的一些好的东西。
第三课时
活动内容:我们都是一家人
教学重难点: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世界儿童亲如一家的关系,并动手绘一幅画,表达对各国小朋友的友谊和祝福。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诗朗诵《世界儿童是一家》的磁带。
2.学生准备彩笔和纸。
3.师生课前共同收集一些中外儿童友好交流的照片资料。
活动过程:
1.直观导入:
出示中外儿童友好交流的照片资料,引出“各国儿童走到一起来”的主题。
2.资料交流:
师生一起交流介绍各自资料。
3.要点:世界儿童亲如一家。
4.儿歌欣赏:
阅读、欣赏教科书第50页的儿歌《世界儿童是一家》。
5.绘画活动:
学生用画笔表达出对外国小朋友的印象和友谊。画完之后,如有时间,可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活动要求:
1.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树立正确、友好的态度。
2.如有条件,可以组织儿童对儿歌进行表演或创编。
活动拓展:
1.举办一个“世界儿童是一家”的主题画展。
2.如有条件,可以通过络与国外小学进行长期的联系,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亲近身边的动物,对自然界有共在感。
2.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乐于探索,提升珍爱动物生命的意识。
3.在爱护动物的同时,懂得如何自我保护。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培养学生与自然共在的美好情感,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命意识,并用于指导实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喜欢的动物
1.伴随着英文歌曲《兔子舞》节奏感很强的旋律,教师不断地变换动作并提问:这是什么动物?学生一边跟着模仿不同动物的动作,一边说出:小狗、养、老牛、小袋鼠、孔雀、兔子、大象等动物名字。
2、小组内讨论自己喜欢的动物。
二、我和我的动物朋友
1、正因为这世界有了这么多生机勃勃的动物朋友,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和美好,所以我们要善待动物朋友。抽生说说你与动物的`故事。
2.小组内交流,然后,推荐学生上台讲自己与动物的故事,介绍
自己最亲密的动物朋友。
3.教师总结发言。
三、怎样才是真喜欢
1、阅读绘本《我和小蜻蜓的故事》,请学生畅谈感悟,相机引导学生谈谈“假如自己就是那只小蜻蜓,会想说什么?”
2、看图引导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教师相机提示了解动物习性的重要性,并渗透喂养动物的方法指导。
四、别让自己受伤害
1、播放视频资料《在野生动物园擅自下车,被老虎咬伤》。
2、分组交流自己遇到的或知道的因与动物接触而受伤的事,教师相机加以指导。
3、请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与动物相处还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4类垃圾,知道垃圾的危害,懂得垃圾中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可以回收和再利用。
2.引导学生懂得垃圾的分类及其意义,学会垃圾分类,发挥自己的创意使垃圾变废为宝。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身体验、观察、调查研究、阅读感悟、举办变废为宝创意展、讨论等活动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了解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能做到废品的再利用。
2.难点:垃圾科学分类,树立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经过前三年课程的学习,对垃圾污染感受较少,但对其危害性认识不够,没有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的意识。再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和学法。
1.教法: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
2.学法:自主学习法及活动与探究
3.教学准备:教师制作PPT课件及搜集资料,学生课前准备好参与活动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出示各种垃圾图片,生认真观看体会。
2.师:这些垃圾,你见过吗?你还见过哪些垃圾?(生自由回答)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探究“垃圾”问题。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暴增的垃圾
活动与探究一:看一看,说一说
(1)生阅读教材第80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垃圾?
☆你遇到这些垃圾会如何处理?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
活动与探究二:看一看第81面的活动园
(1)生阅读教材第81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知道你们家一天会生产多少垃圾吗?
☆根据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
活动与探究三:看一看第82面的阅读窗。
(1)生阅读教材第82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垃圾有哪些危害呢?
☆看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敢想?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迅速超大了垃圾家族,其危害可不仅仅挤占我们的.生存空间。
活动与探究四:看一下第83面的知识窗。
(1)生阅读教材第83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会垃圾分类吗?
☆下面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可再利用的资源?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多数废弃物中都有可再利用的宝贵资源,如果不充分利用,不仅危害环境,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二:减少垃圾变废为宝
活动与探究一:想一想
(1)生阅读教材第84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减少垃圾污染?
☆你有什么合适的方法吗?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如果把垃圾的源头就分类放置,有的可以直接在利用,有的可以加工再利用,这样就能大大减少垃圾的量,还能让很多垃圾变为资源?
活动与探究二:看一看
(1)生阅读教材第85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看到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
☆垃圾分类,有什么好处?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各种垃圾混合在一起丢,那就很难在利用,要想更好地对垃圾利润,就要进行垃圾分类。从那之后,那些看起来毫无价值的垃圾,有些却可以再利用。
活动与探究三:看一看第86面的相关链接
(1)生阅读教材第86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能为你的生活周边想一个垃圾分类的好妙招吗?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想法?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86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活动与探究四:调查
(1)生阅读教材第87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能研究出以上三种方法吗?
☆你会选择哪些废弃物进行分类再改造?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有些事物不是他们真的没用了,而是我没有发现在利用他们的方法。
(三)师总结:了解了垃圾暴增的现状及危害,懂得垃圾分类、回收、再循环利用的意义。我们要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板书设计。
11.变废为宝有妙招
暴增的垃圾:原因及危害
措施:减少垃圾变废为宝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3
【教学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愿意亲近大自然。
2、同自然界有共在感、好奇心,乐于探索大自然。
3、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学会遵守社会公德。
4、能够在与大自然相处时学会保护自己。
【教学重难点】
1、欣赏大自然的美,愿意亲近大自然。
2、同自然界有共在感、好奇心,乐于探索大自然。
【教材分析】
“花儿草儿真美丽”一课,侧重培养儿童欣赏大自然的美,亲近大自然,同时提醒儿童在与大自然相处时学会保护自己。本课三个主题分别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走,看花看草去”标题富有感染力,引领学生走入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爱护花和草”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明白怎样做才是对花草真正的爱;“花草面前要小心”侧重与部分植物接触时的安全教育。绘本“我和小树”生动展示了主人公和小树一起成长中,发生的故事。增强学生对自然界产生的共在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
导语:小朋友们,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哪些新朋友!
出示任务:认识花草,感知美。
反馈指导:
(一)出示各种花草的图片,学生欣赏。
(二)说说自己看完图片的感受。
提问:你喜欢吗?大自然美吗?
二、我爱花草。
导语:小朋友们,你和花草树木之间发生过什么故事吗?
出示任务: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种花(草),或者,讲一个自己与花草之间的故事。
反馈指导:
(一)出示老师与花草的合影,向学生介绍照片中的花草。
(二)小组内交流各自准备的和花草一起的合影,学生介绍照片中的花草。或者,讲一个自己与花草之间的故事。
(三)击鼓传花说故事,随机选择同学在全班展示。
提示:“我见过—种草……”“我最喜欢的花是……”
板书:我见过…… 我喜欢……
如果说不出来,也可以画一画花草、唱—唱歌,诵—诵描写花草树木的诗。
(四)读教材中的儿歌。 大树有生命,花儿有生命,小草也有生命。
它们会发芽,会开花,会结果。 种子落在地上,又长出新的嫩芽……
小结:公园里,一簇鲜艳的花朵,犹如无数只蝴蝶,和花儿拍个照,留下芬芳一片;田野中,清风吹过,小草翩翩起舞,像铺上了一床绿色的毯子,在草地上打个滚,留下笑语无数;春天,树儿吐出新芽;夏天,树儿给我们带来阴凉;秋天,树儿奉献出苹果、橘子、梨子……花草树木多么惹人爱啊!
三、看看爬山虎的脚。
导语:小朋友们,有谁见过爬山虎?谁知道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
出示任务:同学们仔细观察爬山虎的“脚”。
反馈指导:
(一)说说观察结果。
(二)播放《爬山虎的`脚》课文录音和插图。
(三)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
小结:大自然里藏着许多的奥妙,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哦!我们要做个细心的观察员,去欣赏,去发现大自然的美。
四、走,看花看草去。
导语:小朋友们,想走出教室,走进校园,仔细观察校内的植物吗?
出示任务:仔细观察校内的植物,看看谁有新的发现。 反馈指导:
(一)提示:找你喜欢的一种植物仔细观察,从叶子、花、茎几个部分去看,看看他的颜色、形状,闻闻它的味道。观察过程中,注意不要触碰,不能采摘。
(二)我是优秀观察员,回班级交流自己的新发现。 板书:我发现……
教师对于仔细观察的同学,颁发“优秀观察员”奖章。
小结:许多色彩不同、芳香四溢的花,各种姿态不同、名目繁多的树木,共同组成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课外去小区、公园、野外看花看草,把自己的新发现记下来,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教学反思】
“花儿草儿真美丽”一课,侧重培养儿童欣赏大自然的美,亲近大自然,同时提醒儿童在与大自然相处时学会保护自己。本课在教学设计方面体现了以下特点:
1、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科课程的“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第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仔细观察校内的植物,看看谁有新的发现。让“走,看花看草去”的教学落在了实处。
2、教学设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年级的学生对花儿草儿的了解应该比对“风”的了解多,或多或少,都和花草打过交道,和花草树木留过影,发生过故事。教师课前要求学生准备的和花草合影的照片,触手可得,使得“说自己和花草之间的故事”中,学生参与面广,人人是课堂的主人,达成“愿意亲近大自然”的教学目标水到渠成。同时为“同自然界有共在感、好奇心,乐于探索大自然。”做好了铺垫。
不足之处:学生年纪尚小,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很有限,观察植物有什么新发现,并且能把这些发现表达出来,有相当的难度,教学效果不理想。
改进预设:将本课教学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欣赏别人描述花草的语句,学习细致观察花草的方式方法,学习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议一议。
导语:花草惹人爱,这些小朋友也很喜欢花草,可是他们却有不同的做法。
出示任务:出示图片。看看图中的人物都说了什么?你觉得谁的想法正确,谁的想法错误?为什么?
反馈指导:
(一)评议:出示图片,给图中人物的行为打“√”或“X”。
(二)讨论图中某人的行为为什么对,为什么错?设想一下,花草被摘完踩坏的画面。想想花草被摘、被踩时的感受。
(三)播放视频《爱护花草,从我做起》。
小结:公共场所的花草是供大家欣赏的,如果有人摘走,那么其他人就无法欣赏到美景了。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结果就太可怕了!野外的花草虽然无人管,但是,大树、花儿、小草都是有生命的。摘花草就等于剥夺了植物的生命,不是真正的爱花草。
板书:爱护花草。
二、想一想。
导语:你是否看到过不爱护花草的行为?
出示任务:在校园里,在校园外,你是否看到过破坏花草的行为?该怎么办呢?
反馈指导:
(一)说一说,自己见到的破坏花草的行为。
(二)演一演,如何劝阻破坏花草的人。
(三)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做过破坏花草的事呢?今后该怎么做。
(四)做一做,设计一个爱护花草的提示牌。
小结:花儿、草儿是有生命的,如果你伤害了他们,他们会流泪;我们每个人要牢记:“草木绿,花儿笑,空气清新环境好。”不仅自己爱护花草树木,而且还要阻止别人伤害花草树木的行为,因为“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三、看图感悟。
导语:花草树木、桃红柳绿会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但是,如果不小心,花草也会给我们带来伤害哦!
出示任务:出示插图,学生说说花草给小朋友带来了哪些伤害。
反馈指导:
(一)结合插图,指名回答花草给小朋友带来的伤害。
(二)生活中,你看过、听过或者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吗?
(三)我们要怎样做,才能避免花草带来的伤害?
(四)观看视频,说说看后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远离危险。
小结:千姿百态的花草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美的享受,但是有些花卉却对人体有害。有的会刺伤小朋友,有的会引起皮肤过敏,有的会让人中毒,有的花误食后会引起腹泻、发烧等症状。花草面前要小心哦!
我们小朋友与花草相处时,要注意保护自己。
做到:
1、不能吃,轻则咽痛,严重可致命;
2、不能摸,轻则瘙痒,重则肿胀;
3、不离得太近去闻,浓烈花香会引发不适。
总的来说,要管好我们的鼻子、嘴和手,避免花草的伤害。
四、看图谈感受。
导语:有位小朋友,用自己的行动和花草交朋友。想认识他吗?
出示任务:学生自由阅读《我和小树》。
反馈指导:
(一)说说你最喜欢哪幅图,为什么?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喜欢喝同学在一起,体验和同学一起玩的愉悦,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培养初步的群体观念和合作意识,懂得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
2、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乐群品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加深对大家一起玩的'快乐体验,从而形成乐群的品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课间十分钟同学们玩的很开心吧!你们玩了什么游戏?都是跟谁一起玩的?
学生畅谈自己玩游戏时的快乐
师根据学生的故事提炼总结
二、观看动画片,理解和同学一起玩耍的快乐
教师播放动画片,学生观看,在相互交流感受与体会。
三.游戏
1、通过游戏来让学生理解不遵守规则就会产生矛盾。
2、小组交流解决麻烦的办法。
四、教师总结这堂课。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5
【教学目标】
1、培养正确对待地震的态度,消除对地震的恐惧。
2、在灾害发生时不拥挤,服从安排,有序逃离。
【教学重点】
培养正确对待地震的态度,消除对地震的恐惧。
【教学难点】
在灾害发生时不拥挤,服从安排,有序逃离。
【教学过程】
一、了解地震,初步感受地震的危害
1、(播放地震发生或地震后的相关视频)小朋友们,这里发生了什么事?
(地震)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了解地震。
(1)阅读《什么是地震?》教师补充介绍。
(2)了解我国近几十年发过的大地震。
3、补充讲解地震的危害及人们在应对地震时的不同方法与结果。
4、小结:地震是无情的,但掌握一定的防震、避震知识可以在危急时刻为我们争取一线生机。
二、开展知识竞赛,巩固防震、避震知识
1、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宣布竞赛规则,组织大家积圾参与竞赛。
2、教师及时补充或讲解,促进学生对防震、避震知识的了解与熟练掌握。
3、小结各组比赛情况,评出优胜小组。
三、防震小演练
同学们了解的防震、避震知识真不少!可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我们在防震演练中进一步提高灵活运用避震知识的能力吧!
1、教师宣读演练要求。
2、先请个别同学按要求演练,再组织全班有效练习。
创设地震中的各种情境,指导学生演练。
(1)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家中玩耍。
(2)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学校上课。
(3)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公交车上。
(4)地震发生时,你被困在屋里。
活动形式:可以先指导后演练,也可以先演练后指导。
活动方法:可以借助视频资料指导演练,也可以拍摄学生演练时的视频或照片,让学生对照所了解的`地震中的自救自护方法进行反思与提高。
3、活动结束后,评出“防震演练小标兵”。
四、学唱儿歌,掌握应对地震的方法
1、地震的危害虽然很大,但大的地震往往有预兆。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科学地防震避震,地震来了也是可以应对的。儿歌《地震来了会应对》也给我们许多提醒,我们来学习学习吧!
2、播放儿歌《地震来了会应对》,学生理解儿歌内容并学唱儿歌。
地震虽然危险大,小朋友们别害怕。
地震来了快开门,地动不能往外跑。
枕头书包护头上,弯曲身体躲桌下。
大震小震有间隔,抓住机会往外奔。
万一被困别慌张,隔上一会敲敲墙,多寻淡水和食物,保存体力等救助。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相关文章: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案07-16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01-30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2-05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精选】08-01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05-17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必备】07-25
道德与法治教案09-11
道德与法治《多彩的职业》教案10-03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07-04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