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教案

时间:2025-09-16 10:27:37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秋节的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秋节的教案

中秋节的教案1

  活动背景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节日前品种多样,色泽鲜亮味美可口的月饼闪亮登场,幼儿见得多也品尝得多。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中对中秋节有初步的认识,知道市上有月饼,中秋节快到了。有一次有位朋友问:“老师,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我就简单的把《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幼儿很感兴趣。为了让幼儿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有必要开展一“中秋节”为主题的活动。

  活动目标

  1. 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体会过节的气氛。知道中秋节是我过传统的民间节日。

  2. 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

  3. 激发幼儿探索月球的欲望。

  4. 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5. 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重点难点

  月亮为什么有圆缺。

  活动准备

  月饼(若干份)、图画纸、彩色水笔、范画:月之中、月中、月末时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饼。谈话导入课题。

  1.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2. 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二、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1. 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师节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 交流讨论。月亮姑娘为什么做不了衣裳?她是怎么变化的呢?什么时候变细?什么时候最圆?什么时候像眉毛(镰刀、小船、圆盘)?

  3. 教师小结: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变化。月初时,月亮细细的弯弯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变越大,像镰刀了,像小船了......。到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亮最圆,像个大圆盘。接着,月亮又开始慢慢的变小,变呀变呀,到月末时又变得细细弯弯的了。

  三、画一画:会变的月亮。

  教师出示范画,向幼儿介绍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幼儿操作:绘画《会变的月亮》。画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中秋节》的活动,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活动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例如:在活动时,有小朋友问:“老师,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状。”

  如果课前我能准备月球仪或课件。这时就可以出示 月球仪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并介绍有关月球表面的状况以及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况。激发幼儿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中秋节的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幼儿自带月饼,PPT

  活动过程:

  一、儿歌引出中秋节

  1、《小小的船》月儿弯弯,像只小船,摇呀摇呀,越摇越圆。

  月儿弯弯,像个银盘,转呀转呀,越转越弯。

  2、理解儿歌里的内容(1)儿歌里的船,真的是一艘小船吗?(不是)(2)那指的是什么呢?(月亮)(3)出示图片(月亮),小朋友什么时候能看见月亮,都看见过它吗?(夜晚,看见过)那月儿是什么样子的呢?当月亮变圆又是什么时候呢?

  二、介绍节日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农历8月15日是中秋节。

  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这天晚上,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吃果实赏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三、欣赏故事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象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象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象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四、谈话品尝:

  1、中秋节吃什么?

  2、分享:

  共同品尝自带的月饼和水果。

  (1)师:你们知道人们用什么方式庆祝中秋节?我还知道,小朋友最爱吃月饼,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月饼,那就请你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月饼吧。

  (2)教师简单小结,月饼的分类

  (3)幼儿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乐曲《春江花月夜》,边听音乐边分享月饼,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中秋节的教案3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班里有许多玩具,玩过玩具后要把它放回原处。

  2、尝试根据玩具标记图,一一对应收拾摆放玩具。

  3、愿意参与集体劳动。

  活动准备:

  1、会发声的娃娃。

  2、玩具标记图,幼儿用书——送玩具回家。

  活动过程:

  1、以送玩具娃娃回家的游戏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将玩具娃娃藏在教室的某个角落,带领幼儿寻找发出哭声的玩具娃娃。

  找到娃娃后关心娃娃为什么哭?家在哪里?然后把娃娃送回家,并启发幼儿想象自己找不到家会怎样?懂得玩具玩好后要送回家。

  2、认识玩具标记图,初步学会一一对应收放玩具。

  教师提问:我们还有哪些玩具?这些玩具的.家在哪里?怎样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家?

  教师出示几种不同的玩具和设计好的玩具标记图,让幼儿说说这些玩具找谁做自己的标记最合适。

  幼儿自己手拿标记图寻找,贴在相应的玩具篮上。

  根据玩具篮子的数量,选择相同数量的幼儿将玩具根据标记放回玩具柜里。

  2、游戏“送玩具回家”,巩固一一对应收放玩具。

  将刚才的玩具拿出来,一部分幼儿送,一部分幼儿评“什么玩具走错了家。

  游戏可重复若干遍,让每位幼儿都参与。

  3、幼儿阅读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图上的小朋友早干什么?启发幼儿用书本的知识来结局问题。

中秋节的教案4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幼儿读书时间发现幼儿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很感兴趣,总是问这问那,因此,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能用多种形式抒发自己的感情感受共同学习的快乐。

  2、通过讲述和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课件、录音机、画纸、画笔、手工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趣

  1、幼儿随音乐进入教室。

  2、出示电脑课件引起幼儿兴趣,运用谈话的形式导入课题

  二讲解、示范

  1、丰富幼儿词汇。感受月亮的美丽,说出描述月亮的词汇有哪些?

  2、欣赏故事《嫦娥奔月》

  通过教师讲解,让幼儿知道月亮上没有人《嫦娥奔月》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幼儿讲述。引导幼儿想象,讨论月亮上会有什么样的故事?

  通过让幼儿讲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口语表达能力。要求幼儿能用连贯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教师要及时鼓励和表扬幼儿,建立幼儿的自信心。

  三幼儿作业

  1、幼儿动手操作活动《月亮上的故事》。

  通过小组活动,让幼儿运用不同形式感知月亮的美丽。

  教师要参与幼儿的活动同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体验共同学习的快乐。

  2、评价幼儿作品。

  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中秋节的教案5

  一、活动目的:

  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忙青少年增加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3、增加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欢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

  20xx年9月

  三、活动预备:

  苏轼的《水调歌头》ok带、中秋灯谜、图画、月饼

  四、活动地点:

  八(1)班教室

  五、活动过程:

  教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去年开头,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今日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1、 中秋节的由来

  (1)教师:同学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拟。

  教师: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说中秋节的由来。

  教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4)、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聚,所以也叫团聚节。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其次传统节日。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2、中秋节的传奇与民间故事

  (1)教师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特别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聚”,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出名的传奇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

  教师: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奇,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

  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指名叙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引导队员叙述不同版本的传奇,吴刚伐桂;

  玉兔捣药等等。

  教师(小结):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3、队员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教师引:好,听了我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肯定意犹未尽吧。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好玩的传统习俗。(《拜月娘》、《拜土地公》)

  二、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教师: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聚节这份思念固然会更亲密,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出示图片1

  教师问: 我们来看这幅画,队员们脑中有没有最正确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

  ——(李白的《静夜思》)

  (2)、教师: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这幅中国画书画印都有,只有缺诗,我们给它题首诗,使它变得更完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选自李白《月下独酌》)(你们知道 “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 这句话出自谁人之口吗?

  (3)对了,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闻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教师: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观赏这首绝妙好词。

  (4)有感情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学唱苏轼的《水调歌头》

  我国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又大多是命运坎坷的,他们常常流浪在外,客居他乡,思乡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局部,因此有了很多以思念家乡为题材的诗作,你还知道哪些呢?

  (6)指名背诵《泊船瓜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三、 中秋佳节话月饼

  1、品尝月饼,感受月饼的香甜。

  教师:队员们每年是怎样过中秋的呢?(队员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

  (1) 引出——吃月饼、送月饼

  月饼的形状——圆,象征团聚,表达合家团聚。

  饼中有馅,外表有花纹,花纹主要有月亮、桂树、玉兔等在圆中表达美妙的愿望。现代的花纹设计更是各异,别致。(观赏月饼图片若干张)

  教师:展现月饼事物,并简洁介绍圆形设计的格式。(对称、均衡)

  (2) 动动手,设计一个别致、精致的月饼图案。(背景播放轻快的音乐)

  (3)队员作品观赏。由队员自己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

  2、举办月饼宴

  教师:中秋节,为什么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饼?往年你和谁一起吃月饼?(吃月饼表示团聚;和家里人一起吃;还和好朋友一起吃。)

  师:你吃的月饼是买的呢,还是别人送的?谁送的?

  ① 送月饼:

  ② 吃月饼(大家一起吃月饼,体验班级大家庭的暖和和团聚)

  四、中秋灯谜

  1、教师:在很多地方八月十五这天会有灯会,其中一项就是猜灯谜。得月楼前先得月。猜一字(棚)

  2、重逢。猜一字(观)

  3、举杯询包拯。打一句宋词(把酒问青天)

  4、十五的月亮。打一成语(正大光明)

  五、嬉戏:“月”字组词接龙。

  要求:以“月”字开头组词,以“中秋节”收尾。

  优胜:组词过程短者获胜。

  六、教师总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学问,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办法,虽然大家采纳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妙、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教师感到好快乐!看来,我们某某中队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完毕语:(播放苏轼的《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美妙的时间带给了我们无限的欢乐,也留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感谢每个学生的参加,信任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妙。

中秋节的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文化。

  2.学习制作月饼和赏月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

  1.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文化。

  2.制作月饼和赏月的方法。

  3.合作制作中秋节手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老师向幼儿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文化,引导幼儿了解中秋节的重要性。

  2.学习制作月饼和赏月的方法

  (1)制作月饼

  老师向幼儿介绍月饼的制作流程,然后给幼儿准备好月饼的材料,让幼儿亲手动手制作月饼。

  (2)赏月

  老师向幼儿介绍赏月的.方法,然后带领幼儿一起到户外赏月。

  3.合作制作中秋节手工

  老师向幼儿介绍中秋节手工的制作方法,然后让幼儿分组合作制作中秋节手工。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中秋节教学活动,幼儿们了解了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文化,学会了制作月饼和赏月的方法,并且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幼儿的参与和体验,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中秋节的教案7

  设计意图

  时值中秋节,有的幼儿从家中带来了月饼,一下子激发了孩子们探索中秋节的兴趣。“这是什么口味的月饼?”“我还吃过蛋黄的呢!”“中秋节得吃月饼!”“还有嫦娥奔月呢!”于是,我们可以调动家长资源,搜集很多关于中秋节的资料,设计开展“快乐的中秋”主题活动。

  主题目标

  1、简单地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接触中国的文化传统、习俗、并对其感兴趣。

  2、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表现的情趣,知道月亮在任何有水的'地方和透明的玻璃上都会出现映像。

  3、知道月亮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时圆时缺,产生爱科学、爱探索的情感。

  4、欣赏有关月亮的文学和音乐作品,感受作品的有趣和奇妙。

  5、与家长一起搜集有关中秋节风俗习惯和资料,培养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主题墙面环境将以神话(如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为主题的故事连环画作为主题墙饰背景,同时请幼儿通过绘画与照脸展示自己与月亮的故事。

  互动墙面环境

  1、神秘的月亮”:展示幼儿在节日前对月亮进行的观察记录,并整理成册子《神秘的月亮》。

  2、“我设计的月饼”:把幼儿设计的月饼图片展示在墙上。

  3、“中秋乐团圆”:展示幼儿和家长一起过中秋节的照片。

  相关区域融合

  图书区:提供有关月亮的图书和有关中秋节的古代神话故事图书。

  科学区:提供关于摄像的玩具和月亮变化的操作卡。

  美工区:月饼模具、橡皮泥、不同花纹的月饼照片。

  幼儿园中秋节主题活动方案,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团圆节,虽然现在大家都更喜欢在春节团圆,但是,中秋节仍然是我国所有人都会过的一个古老的节日。

中秋节的教案8

  一、活动目的:

  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为契机,以“我们的节日·中秋”为主题,让学生知道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为什么叫中秋节;中秋节民间的传说、民间庆祝方式;了解民族的风俗。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在校园内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使“我们的节日”深入人心,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二、活动时间

  20xx年9月xx日———9月xx日

  三、活动内容

  (一)加强宣传

  1、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以“我们的节日·中秋”为主题,结合“书香家庭”阅读活动开展颁奖仪式。

  2、利用各班晨会时间、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讲述与中秋有关的民间故事。

  (二)分阶段活动:

  第一阶段:佳节思月——主题阅读

  活动内容:

  (1)搜集与中秋节相关的知识,并在班内交流,让同学们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含义,并从中解读传统节日的意义。

  (2)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诗歌、书籍,各班开展有关的讨论。

  第二阶段:佳节赏月——实践活动

  活动一:共看明月皆如此————周一“中秋诗会”经典诵读活动。(北柳校区)

  活动二:每逢佳节倍思亲————周三下午酷玩酷乐进行“庆中秋、感恩情”绘画活动,并将自己画的画送给自己的父母和长辈。

  各班择优绘画5张,拍照上交。(1—2年级)

  活动三:创意祝福抒情怀————在教室内设一面“寄情”墙(黑板报),学生可以把对同学、亲人、老师、长辈想说想表达的祝福写纸上并贴在墙上。

  各班拍摄照片1张上交。(3—4年级)

  活动四:节日小报寄相思————组织学生开展“庆中秋、节日小报”活动,每班择优交5幅给年级辅导员。(5—6年级)

  活动五:快乐体验争志愿————“小银杏”亲子志愿团向社区的孤寡老人送月饼,送温暖。

  第三阶段:佳节忆月——交流展示

  活动一:组织同学们利用晨会开展中秋节有关的诗歌背诵活动。(1—2年级)

  活动二:各班通过少先队活动课的形式,以及经典朗诵会,诗会的形式开展活动成果交流会。(3—6年级)

中秋节的教案9

  教育价值分析:

  通过对故事的欣赏和理解,了解中秋节的来历,获知一些中秋相关的知识。

  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对中秋节的活动产生兴趣。

  2、在集体前大胆表述,乐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3、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节日庆祝活动的乐趣。

  4、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5、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大胆尝试的精神。

  活动难点:

  1、中秋节的传说和民俗。

  2、中班第一学期幼儿,刚刚摆脱稚嫩的小班弟弟妹妹角色,对于社会传统节日关注不多,缺乏相关经验,对于中秋节的传说和民俗认知少。

  幼儿预期表现:

  1、活动前先由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中秋节相关的`信息,幼儿有了经验铺垫,活动就更有参与性。

  2、自主阅读,提供阅读空间。

  活动过程:

  1、关于中秋传说的交流和分享。幼儿自由讲述自己所了解到的中秋节相关信息。

  2、教师讲述《嫦娥奔月》。

  提问:

  ①嫦娥怎么会飞到月亮上去的?这是哪一天?

  ②后羿听到这个消息后,做了什么?

  ③从这以后,后羿是怎么寄托对嫦娥的思念的?

  ④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3、幼儿阅读小图书第17—22页。

  4、边听故事录音,边阅读完整故事。

中秋节的教案10

  一、活动组委会

  1、负责:董事会成员、总经办、企划部

  2、成员:各部门负责人

  二、活动时间:

  9月6日至9月30日

  三、活动目的

  借助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国人的'第二个长假“国庆节”营造商场第二个销售高峰,以及针对长假后的冷淡市场有的放矢,减缓及减小销售下降趋势。

  四、中秋节策划方案——活动主题:

  庆中秋,迎国庆,送大礼!

  五、活动口号:

  略

  六、中秋节活动方案——场景布置:

  (一)、场外布置:

  大门对联:万家团圆迎中秋,四海欢腾庆国庆,横联:欢度佳节;

  外墙悬挂巨幅:宽:高=10x13M,宣传活动内容;

  在门上方悬挂大红灯笼8个。

  (二)、场内布置:

  1、分别在一、二、三、四楼电梯两端悬挂宣传指示牌。

  2、在一楼大厅设立一个大月饼(由采购部洽谈);

  3、在一楼入口处设立一座牌坊,在收银台后侧陈列月饼一条街,在月饼一条街上端悬挂吊牌,烘托月饼一条街气氛;

  4、在各楼层主通道、电梯口、月饼堆头上端悬挂相应的宫廷灯笼;宫廷灯笼300个。

  5、在各楼层主通道悬挂中秋、国庆节吊旗(各一面);吊旗1000张。

  6、楼梯护栏以金黄色绒布围边,同时加强对电梯口布置。

  7、中厅中央吊一个大型(2.5米宽)的灯笼(用KT板制做),在大灯笼下方吊方块字样“中秋节快乐”,在从再加上其它的装饰物。

  七、中秋节活动方案——宣传策略

  1、DM海报宣传(具体操作明细见附表);

  2、电视媒体宣传:

  A、宣传内容:月饼上市、团购、大宗购月饼以及相关活动内容;

  B、时间:9月20日26日;

  C、费用收取:

  D、宣传形式:动画图片加文字。

  3、场外巨幅、展板宣传;

  4、场内播音宣传;

  5、社区各人流密集处以小条幅宣传,内容:“xx购物广场祝全市人民中秋节快乐;中秋大宗购物热线:三圆xx”

  八、活动策略:

  活动一、购物满20留住快乐瞬间

  活动时间:9月1-9月30日

  活动内容:一次性在本商场购物满20元以上可凭电脑小票在商场入口处靓新新娘婚纱摄影咨询处参与抽奖活动。

  奖项设置:(可根据实际定)

中秋节的教案11

  主题活动:中秋节

  社会性:中秋节

  目的要求: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习俗,激发幼儿爱长辈的情感。

  准备:有关中秋节的图片、vcd等资料。

  活动过程:

  1、了解中秋节习俗及有关中秋节的民间故事。

  2、播放电视节目《海峡同乐》中有关中秋节的录相带,让幼儿懂得台湾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我们和台湾小朋友都在欢度中秋节。

  3、引导幼儿做月亮圆缺的记录卡。

  4、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5、活动延伸: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音乐活动:爷爷为我打月饼

  (一)目的要求:

  1、学会唱这首歌曲,激发热爱老红军的情感。

  2、学会正确演奏方法,掌握各种乐器的伴奏型。3、会用乐器打出4/4拍音乐的强弱拍。学习简单节奏型的齐奏。

  准备:

  1、老红军打坏蛋的故事。

  2、乐器:铃鼓、串铃、小鼓等。

  3、音乐磁带;节奏卡;

  活动过程:

  1、讲述老红军打坏蛋的故事,教育幼儿热爱老一辈革命家。

  2、幼儿学唱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体会爷爷对孩子的一片深情。

  3、请幼儿欣赏磁带音乐:有乐器伴奏和没有乐器伴奏的音乐。让幼儿比较:哪一咱比较好听。

  4、幼儿练习敲击乐器:串铃、铃鼓、小鼓等。

  5、学习各种乐器伴奏型。

  6、幼儿学习为歌曲伴奏:xx徒手练习,指导幼儿打出音乐强、弱、次、强、次弱的规律。xx幼儿看乐器标志练习不同的节奏型。xx看教师指挥进行简单的`齐奏。

  音乐活动:爷爷为我打月饼

  (二)目的要求

  1、进一步理解歌词亲切感人的内容。

  2、学习创编节奏型,并根据节奏型为歌曲设计出打击乐器的方案。

  准备:

  1、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和内容。学习了初步的打击方法。

  2、各种乐器:铃鼓、小铃、圆舞板等。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感受歌曲亲切欢乐的情绪。

  2、引导幼儿创编节奏表演动作。

  3、根据随乐表演的动作,用拍手表达整套节奏型,再将节奏型转换成“身体总谱”。

  4、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总谱”。xx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动作,能准确地做出节奏反应。

  5、引导幼儿探索歌曲的打击乐器方案。

  6、乐器演奏xx请幼儿看老师的指挥进行集体演奏。xx幼儿自由交换乐器、选择乐器进行演奏。

中秋节的教案12

  一、活动目的:

  大家都知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要通过中秋节来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中秋节也不失为一个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好机会,可以与家人增进感情。

  教师要围绕“独具匠心的中秋节”为主题让学生广泛地开展阅读交流、调查分析、实践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把各自的思维引向深处,从而进入研究者的境界。

  二、活动日期: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三、活动地点:

  自己家里

  四、活动内容:

  活动一 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和来历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了解中秋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活动二 吃月饼

  1、感受月饼的香甜。

  2、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活动三 网上阅读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组织学生上网浏览,查阅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和诗歌,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活动四 协作交流

  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相互协作,根据自己的爱好,组成相应的小组,来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收获,一同来体验共同的快乐。

  五、应用与深化

  通过调查研究,学生了解了有关中秋节的一些知识,让学生设计自己怎样度过今年的中秋节,并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表现出来。

  通过对有关中秋节诗歌的搜集,鼓励学生培养善于搜集整理的能力与习惯。

  六、反思与拓展

  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比,指导学生总结研究成果,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价值,同时,教师适当引导与鼓励学生进行其他研究活动的兴趣。

  期待每个学生的参与,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七、资料上交

  回校后3——5年级每班上交3篇优秀作品,其它班级保存。

中秋节的教案13

  一、目标:

  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二、内容:

  导入环节:

  通过展示中秋节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你们过中秋节的时候都会做什么呢?”

  中秋节文化与习俗介绍:

  讲述中秋节的起源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

  介绍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猜灯谜等。

  互动环节:

  让幼儿分享自己过中秋节时的经历和感受。

  引导幼儿讨论中秋节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手工制作:

  引导幼儿制作中秋节相关的手工作品,如纸灯笼、纸月亮、月饼形状的黏土等。

  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乐趣。

  三、总结与延伸:

  总结中秋节的文化与习俗,强调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过中秋节,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秋节的教案14

  活动目标:

  1、学着用搓、压的方法,把泥搓园压扁,并能用工具在泥面上刻印各种花纹。

  2、喜欢民间节日,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泥工工具以及刻、印的工具

  活动过程:

  1、谈话:八月十五中秋节

  2、出示月饼,让孩子们讲讲月饼的形状和花纹

  ——引出孩子们活动兴趣

  3、老师讲解并示范用橡皮泥做月饼的方法。

  A、先搓圆再压扁,然后在泥面上用工具画花纹。

  B、用印模的'方法做月饼。

  4、孩子们操作老师指导。鼓励孩子们大胆绘制花纹。

  5、月饼展览会。——孩子们互相参观自己做的月饼,并说说谁做的好?为什么?

中秋节的教案15

  一、活动目的:

  大家都知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要通过中秋节来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中秋节也不失为一个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好机会,可以与家人增进感情。

  教师要围绕“独具匠心的中秋节”为主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走进书店、走进计算机室、走进老师的办公室、走进社区……广泛地开展阅读交流、调查分析、实践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把各自的思维引向深处,从而进入研究者的境界。

  二、活动日期:

  中秋节,也就是夏历八五月十五。

  三、活动地点:

  教室、自己家里

  四、活动内容:

  活动一、中秋节的风俗和来历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了解中秋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活动二、月饼

  1、感受月饼的香甜。

  2、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活动三、网上阅读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组织学生上网浏览,查阅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和诗歌,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活动四、协作交流

  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相互协作,根据自己的爱好,组成相应的小组,来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收获,一同来体验共同的快乐。

  五、应用与深化

  通过调查研究,学生了解了有关中秋节的一些知识,让学生设计自己怎样度过今年的.中秋节,并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表现出来。通过对有关中秋节诗歌的搜集,鼓励学生培养善于搜集整理的能力与习惯。

  六、反思与拓展

  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比,指导学生总结研究成果,最后举行“我的中秋节最快乐”主题展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价值,同时,教师适当引导与鼓励学生进行其他研究活动的兴趣。

  期待每个学生的参与,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中秋节的教案】相关文章:

中秋节教案11-22

中秋节的教案01-12

中秋节活动教案01-02

大班中秋节教案09-12

中秋节教案范文11-30

小班中秋节教案12-07

中秋节的大班教案11-20

中秋节语言的教案10-14

中秋节的来历教案10-04

中班中秋节教案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