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29 09:10:08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常用[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语文教案常用[9篇]

语文教案 篇1

  活动指导:

  活动主题:珍爱生命感悟生命

  活动目的:通过这样的活动生命在春天里小动物尽情绽放。生命,是每一位母亲用血肉与灵魂孕育的瑰宝;是每一位艺术家用感情和肢体塑造的奇迹;是每一位智者用心智和时间探讨的奥秘,使同学们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意义,理解生命的珍贵和价值。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关心他人、关心自然。

  教学构想:鼓励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理解大意。课前让学生广泛地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课堂上要充分地引导学生交流资料,以此帮助学生理解凝聚的民族智慧。

  活动步骤:

  一.准备。

  1.分组讨论拟定活动,如拟定活动内容.方式方法.注意事项.程序等。

  2.如果扫墓要了解程序.应注意事项等;如果观察小动物,要准备好笔和纸,随时记录现象.心情等;如果采访,要先拟好采访提纲。活动。

  3.清明节扫墓,缅怀先辈,思考怎样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4.参观动物园.植物园,观察植物及小动物的出生.成长,感受生命力量的伟大。

  5.采访敬老院或医院,了解老人的过去,了解老人与病魔的抗争,了解器官捐献.移植情况,体会生命的坚强与脆弱。

  6.开一个故事会,讲一讲有关生命的故事,知道生命来之不易,知道生命是爱与奉献的结晶。

  成果展示

  活动范例扫墓

  今天是我们全家去祭扫外公陵墓的日子。可一大早天空便下起了倾盆大雨。在我看来,这场雨下得正巧,下得好,因为它加深了我们的诚意,让我对外公的思念又多了几分。

  早晨,一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来到了外公的陵墓前。与前几次一样,舅舅先拿出准备好的食物,并分类放在瓷盘子里。我一看,有麻糕、蛋糕、苹果、柑橘等。在我们看来都是那么好吃的点心,现在供给外公吃,好像他就在我们身边,过着和我们一样的生活。我看着舅舅一边口中说着祝福外公的话,一边往放在墓中间的酒杯中倒满白酒,还插了三柱香。点着后,一条淡淡的青烟随风飘散。为了不让给外公的东西淋湿,妈妈、阿姨、舅舅轮流撑着一把大伞。我能看出,在他们的眼神中透着淡淡的忧伤。随后,舅舅把纸钱烧着了还说要多烧一点,让外公用个够。不知为什么,我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也许是思念外公吧。我含着泪水,带着无比的思念之情朝外公的陵墓鞠了三个躬。雨还在“哗哗”下着,那是天空的'眼泪。人们虽然知道,祭祀是迷信的,送去的吃的外公都不可能再吃到了,传达给去世的人。

  你相信吗?我到现在一次都没有看见过外公。外公在我还没出世前就去世了,已整整离开我们十六年了。我只能靠着外婆家的照片和我的猜测想象外公的样子。在我看来,外公一定是世界上第一慈祥的老人。他戴着一副深色框眼镜,感觉时刻在思考,时刻在享受生活。而我不知道外公其实还是个特别能干的人。听妈妈和阿姨说,他们小时候的饭都是外公烧的,外公还会做很多家务,是我想象不出来的。要是他现在还活在我身边,我一定会很依赖他。听妈妈说,小时候外公可宠她了,我想,如果他还在,他一定会像宠爱妈妈一样宠爱我吧!那我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外孙女。

  中午,回到外婆家团圆。当我看到外婆时,突然感到特别亲切温暖。是啊,外公已离我而去,外婆却仍然在疼爱我。我要把对外公的思念转化为对外婆的加倍孝顺,让外婆因有我这样一个可爱的外孙女而更加幸福快乐,让活着的人儿能体会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门外,雨仍在沥沥地下着,一如我思念亲人的情感仍在流淌着……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等14个生字,会写“蚂、蚁”两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并能体会到儿歌的有趣、可爱,学会自己编一编儿歌。

  3、培养观察周围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个生字,学会形声字识字。

  教具准备:动物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设想

  《识字四》以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小动物在夏天的情景。这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要求认识的字大都有虫字旁,是一堂典型的集中识字课。新课程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的设计贯彻一个重要的教学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原本学生“厌学”的枯燥乏味的集中识字课变成人人“乐学”的趣味识字课。课文趣味盎然、色彩丰富,很受学生喜爱。在教学中推崇创造性学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快快乐乐地获取新知,从而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看图导入

  一年有四个季节,知道是哪四个季节吗?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过去之后是什么季节呢?夏天有什么特点?什么比较多?还有哪些小动物呢?今天老师请来了许多小动物朋友,你如果认识它就大声叫叫它们的名字。(出示图画)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利用直观形象的.动物图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之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

  二、自主识字,以学定教

  想和他们交上好朋友吗?那么就赶快拼一拼,读一读,记住它们的名字吧。

  1、自己拼读,同桌互相帮助。

  2、请小老师领读。

  3、齐读。

  4、去掉拼音读。

  看到小朋友们这么热情,这些小动物已经很喜欢你们了,他们和你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了。请大家看,这次你还认识它们吗?(去掉拼音读)

  5、指生读。

  (多种形式练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三、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1、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都有“虫子旁”,“虫子旁”的字和小动物有关。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探讨研究课文中一些生字的规律。发现虫字旁的字大都跟昆虫、小动物有关。)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青”和“蜻”之间的联系,引导发现形声字的规律:象这样一部分表示读音,一部分表示它的意思的字就是形声字。

  3、在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字也是形声字?

  4、猜字游戏:想不想猜猜其他昆虫的名字怎么读?(蚊子、蜜蜂、蜈蚣、螳螂)

  (学生自主发现本课生字的规律,利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识字方法,进行课外识字,激活了原有的体验,激发求知的兴趣)

  5、拓展链接,诗歌奖励

  小蜻蜓,像飞机,小蝴蝶,穿花衣。

  小蜘蛛,织网忙,小蚯蚓,爱翻地。

  小蝌蚪,水中游,小蚂蚁,爱劳动。

  虫子旁,动物多,形声字,要牢记。

  (师生共同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从课内走向课外,展现大语文观。)

  四、指导朗读,感悟理解

  1、自由读。提出要求:动笔、动口。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圈出来问问同学还要多拼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相指正。(请把儿歌读给同桌的小老师听一听,相信你会有更大的进步。)

  3、指名读。全班听评。

  (教师放手给学生提供读的空间,引导学生用不同形式读出儿歌的趣味,感受读儿歌的快乐,培养合作意识)

  4、引读(边拍手边说):

  什么空中展翅飞?蜻蜓哪里展翅飞?蜻蜓半空干什么?

  什么花间捉迷藏?蝴蝶哪里捉迷藏?蝴蝶花间干什么?……

  5、师生合作读。师读前面的词语(动物名字),男同学读中间的词语(地方),女同学读最后的词语(行为动作)。换角色读。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全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拓展性处理教材,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伙伴教学”功能。)

  6、认识生字“展、运、网”

  课文里又有几个淘气的生字娃娃想和大家交朋友,我们来认识一下好吗?谁认识它们?(出示生字)

  “展”,展翅飞,谁能做个展翅飞的动作。

  “运”,怎样记住它?

  “网”,谁能到黑板上画一张网,见过谁织网了吗?还有什么网呢?扩词练习。

  7、表演读。

  今天我们和这么多小动物交上了朋友,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呀?能不能用你最喜欢的语气读一读你最喜欢的这种小动物的活动,你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演一演。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朗读的内容,并发挥小组学习的合作力量,从理解、模仿到迁移、创造。边读边加上动作,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让学生的学习得到一定程度的调节。)

  五、拓展延伸,仿写儿歌

  除了今天我们认识的小动物,你还对哪些动物有了解?你们能不能学着儿歌中的句子,说说这种动物的活动?比如,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出示例句:

  我能编

  小鸟天空。

  小鱼。

  蜜蜂采蜜忙.

  。(青蛙、知了、小猫、小狗、猴子、燕子……)

  提供阅读资料,拓展延伸

  牛儿田里耕地忙,

  青蛙田间捉虫忙,

  老虎山间做大王,

  猴子树上荡秋千,

  小猫炕头睡大觉,

  小猪圈中打呼噜,

  小狗门前叫汪汪,

  蜜蜂花间采蜜忙,

  鸟儿树上跳得欢,

  燕子檐下造新房,

  孔雀开屏真漂亮……

  (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语言学习实践应用的机会,采用选择性教学,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勇于创造。)

  六、总结全文,课外拓展

  让我们再次大声读读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吧。从大家的脸上,我看出了你们都很喜欢小动物,很多小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不光要喜欢它们,还要保护一些有益的动物。你们能做到吗?和你喜欢的小动物说声再见吧!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体会作者紧扣人物特点,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紧扣人物特点,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小提琴曲非常美妙动听,但要想演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不知要付出多少艰辛,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我”和老人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

  (二)细读课文,把握情感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我”在学习拉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批画在书上。)

  行动变化:不敢在家练琴→到树林练琴,看到老人就准备溜走→每天清晨到树林练琴,尽心尽力地演奏→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心理变化:沮丧→羞愧→兴奋→自信

  鼓起勇气——树立信心——增强信心——尝试成功

  之所以发生了这些变化,是因为:老人给了“我”真诚的帮助和鼓励,让我树立起了信心。你从文中什么地方读出来的?

  1.“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老人真的耳聋吗?(不是)老人不但不耳聋,联系下文,我们还知道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

  她为什么说自己“耳聋”?(想帮他)听着“我”这么差的琴声,为什么会说好?(小伙子热爱音乐,我要给他自信鼓励才行)和同桌交流交流。(小组交流)(说体会)

  (看到小伙子架起小提琴时那庄重的神情,老人感受到了小伙子喜欢音乐的内心。但老人听出我拉的不好,从“我”的窘迫和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出于对年轻人的爱护,老人谎称自己耳聋,反而为听不到好的琴声而向我道歉。我听惯了亲人对我“白痴”的评价,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的称赞,心里充满快乐,老人的话让我有了面对她拉琴的勇气)感悟老人的良苦用心

  小伙子非常热爱音乐,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第2自然段,小伙子把拉琴看做“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庄重、隆重)

  谁能再有感情地读读老人的这句话?指名读。

  2.一个善意的谎言。老人对“我”的帮助,不仅仅是这一次的鼓励,她和“我”还有一个美丽的约定。谁来读一读?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老人对小伙子的影响,就是这样润物细无声。来,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再读一读。(齐读)

  3.“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这是老人对小伙子的鼓励,鼓励他继续练下去。)

  是啊,当“我”如约来到树林里拉琴,当“我”拉出锯桌腿一般的琴声,感觉自卑沮丧的时候,老人和蔼地对“我”说——(齐读“真不错…….”)

  当“我”刻苦练琴,有了一些进步的时候,老人热情地对“我”说——(齐读“真不错…….”)

  当“我”渐渐能演奏出真正的音乐时,老人欣喜地对“我”说——(指名读“真不错…….”)

  “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理解“洋溢”。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板书:兴奋)、

  4.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

  我为什么会忘记她是聋子?

  (小伙子拉琴的水平越来越高,老人也发自内心的高兴。老人不再是一个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着琴声。我和她使用音乐在互相交流。对小伙子而言,他的琴声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这不就是对他最高的奖励吗?)

  5.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双眼平静地望着我。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因为“我”从老人的眼睛里读出了关切,鼓励,读出了为“我”取得进步而感到高兴,从她的眼睛里读出了太多,所以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讨论:从老人的平静中,你读懂了什么?(鼓励、关爱)(交流汇报)

  (第一次,尽管我拉的很差,老人没有表现出来,仍然静静地倾听,这是一种无言的鼓励,默默的关怀,帮我树立练琴的信心

  (第二次,一直平静地望着我,对我热情的鼓励、真诚地帮助和长期的关怀

  (第三次,为我的点滴进步感到高兴和欣慰,更充满期望)

  有感情地朗读这三个句子。

  6.当我知道她不是聋子,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威望的教授,我会怎么想。当他再一次走进树林拉小提琴,面对这位老人的时候,他会怎么说?拿起笔,把“我”想对老人说的话写一写。

  (四)总结升华

  1.从我的变化和老教授的语言神态,用一个词概括,老教授是个什么样的'人?(高尚、无私)

  2.一个善意的谎言,它的出发点是爱,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是最具感染力的催化剂,它能催人奋进,从而获得成功。“我”正是在这位老教授真诚的鼓励与无私的帮助下,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手,“我”永远忘不了这位老人——“我”唯一的听众。

  六、板书设计

  鼓励、关爱

  “我”————————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小提琴手“耳聋”的老人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我首先为学生创设情境,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到小组内读议解决问题。能充分转变学生的角色,引导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自始至终注重了学生对文本的诵读和语感的培养。抓住段落中的重点词语、句子,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积极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读中悟情,使文中事活化、物活现。

  其次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中,尊重学生个性,为学生创设了平等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思想得以解放、思维得以活跃、潜能得以发挥,不但学会了思考而且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学习。

  最后为了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组织学生在超文本上展开大胆合理想象,促进学生动脑、动手主动参与。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展示了才华,还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塑造了孩子完美的人格。

语文教案 篇4

  1.主题解说

  本文描写了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的繁荣景象,也反映了纽约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在与纽约的比较中,作者深为祖国的落后而担忧,表达了作者心系祖国的思乡之情。

  2.重点突破

  第四自然段从哪些方面来体现纽约的紧张节奏?请找出有概括性的例句。

  提示:(1)通过声音的喧嚣来体现。如“纽约的每一条街道因此而在抖动,纽约的每一条街道因此而在摇滚乐的节奏中摇滚”。

  (2)通过直接描写纽约人的'生活状态来体现。如“因为每个人都争分夺秒地追求着更高的工作目标和更高的收入”。

  (3)通过写纽约的交通工具和交通状况来体现。如“整个纽约是一个快速奔驰的甲虫的世界”。

  3.学法点津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一篇文章的语言生动与否,与是否运用修辞手法有着很大的关系。巧妙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言,生动形象,精彩纷呈,能够显示出无穷的魅力。因此,对于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考查,也成为中考的必考考点。

  【典型例题】“看纽约,看这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好像全球五大洲将近二百个国家的一切山、一切岳、一切岭、一切峰峦,都一起汇拢到这儿来了!”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排比;加强了气势,突出了纽约高楼林立,参差起伏的特点。

  【技法点睛】常见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如下:(1)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2)拟人:使之具有人的情感,增加形象性和生动性。(3)排比:增加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加强语势,抒发强烈的感情。(4)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5)反复:强调、突出重点,渲染气氛;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叙述的条理性和生动性,起到标明层次、段落的作用;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的:

  1.学习两短文选取充满情趣的细节表现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及将人物活动置身特定环境之中的写法。

  2.朗读训练,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3.学习短文中家庭成员互敬互爱的美好品德。

  二、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2.朗读时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三、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自读。

  课时: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

  我们已经学过了三描写家庭生活的散文。这节由大家自读两选材新颖,表现方式独特的充满生活情趣的散文。(短文两)

  二、检查预习

  注音并解词:

  各得其所

  栩栩如生

  小心翼翼

  潇洒

  涟漪

  妩媚

  粗犷

  分歧

  酷冬

  一霎时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把握感情基调。

  四、讨论:

  1.《散步》写了一件什么事?反映了什么样的主题?

  2.母亲听从“我”的劝说,同意去散步,说明了什么?

  母新听从劝说,说明我从小是个听话的“孝子”,现在母亲便很信任“我”。这个细节表明祖辈与父辈间的信任与理解。

  3.儿子发现“两对母子走在田野上”。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说明他天真可爱,聪明智慧,充满儿童情趣。

  4.第一次分歧的结果怎样?这反映了什么?

  第一次分歧——选择行走路线最终达成互谅和统一,反映了祖孙三代真挚的.感情。

  5.“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这句话提示了中年一代肩负的重任——他们扶老携幼,是承前启后的一代,是肩负生活使命的一代。

  金黄的大斗笠

  自读要点:

  1. 这短文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风雨图,它又由三幅图构成——宛如电影中三个镜头的叠现。试根据提示找出这三幅图来,指出它们的起讫。

  2.这短文如一幅意境优美的图画,在这幅风雨图中点染出一个故事,是什么故事?表现了什么?

  3.朗读全文,设计停顿。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复习带有“鱼、贝、皿、刀、立刀”的字。

  2.学猜字。

  教学重、难点:

  学猜字,体会这几个字读音的特点,分析部首对表达字义的`作用。

  课前准备:整理出一些形近字,卡片,课前板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见字组词:(接龙游戏)

  鲜、贝、财、富、货、购、买、资、赏、盆、盒、刀、刃、刮、盛、切、锋、削。

  2.读一读:

  新鲜、贝壳、财富、丰富、买卖、资本、果盘、饭盆、菜刀、刀刃、刮刀。

  3.听写以上词。

  二、学猜字

  1.师:这些形近字,虽然有的没学过,也能猜出字义,猜出字音,不信你试试。

  2.出示:丁、叮、钉、盯、顶、订、厅。带点的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先猜一猜,再读一读其它的字,说说每个字的部首,讨论部首对表达字义起的作用。

  3.组词:

  丁()钉()顶()厅()

  叮()盯()订()

  4.再出示一组让学生猜字:

  包、抱、饱、袍、苞、跑、泡、胞。(两人一组猜,看谁猜得对,猜得快)

  5.组词:包()饱()苞()泡()

  抱()袍()跑()胞()

  三、作业

  查字典找出形近字5~6个,能找到几组就找几组。

语文教案 篇7

  童年的回忆

  教材说明

  本次习作的题目是“童年的回忆”,是命题作文。要求写的内容还是比较宽泛的,只要是自己小时候亲身经历过的有趣的事都可以写,习作的提示和要求包括两项内容:一是两段文字,二是一幅插图。

  第一段文字是强调这次习作的范围是“童年都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事”,要求回忆之后,写一件事,重点是有趣的事。

  第二段文字是交代本次习作重点是要把有趣的地方作为重点,写具体。而且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是自己感到有趣在哪里。

  插图是小同学在钓鱼、画画、捉蝴蝶,目的是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告诉同学都可以选择哪些事来写,可以写图上的内容,也可以写图上没有的内容。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把事情的经过写生动、写具体。

  2.突出一个“趣”字,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现个性化,内容要真实。

  3.培养学生感受童年的欢乐和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把有趣的地方作为重点,写具体,写生动。

  〔教学准备〕

  自己童年的照片、物品。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1)放歌曲《童年》给大家听。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歌里主要唱的`是什么吗?

  (2)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出示插图),也许你曾在溪边垂钓,也许你在公园观察捕捉过蝴蝶,也许你在大自然中描绘过美丽的图画……今天,老师就与同学们一起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2.明确要求,指导写作。

  (1)读题目,明确本次习作为命题作文。

  (2)指名读习作要求,思考这次习作给我们提出了几点要求。

  板书:

  童年的回忆

  写事(回忆经过)———时间、地点、活动的经过、结果。

  抓重点(趣)写自己内心的感受。

  3.构思习作,口头叙述。

  (1)拿出你童年时的照片或玩具,回忆自己童年中最有趣的一件事,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2)把自己的童年趣事讲给全班同学听,展开评价,注意评价依据应围绕板书内容。(学生可以把“趣事”完整叙述,也可以选择精彩部分讲给大家听。)

  4.动笔写,教师巡视。

  (1)学生把自己刚才的构思内容写下来。

  (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习作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要求,可以先写出“趣事”的重点部分,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就行。

  5.朗读欣赏、评比奖励。

  (1)写完找学生在全班朗读,引导学生展开评议,注意围绕重点进行评价。主要找出优点,可以婉转提出不足。

  (2)学生自己修改,在查缺补漏中完善自己的作文。

语文教案 篇8

  学生视角:

  《画杨桃》中小主人公的爸爸和老师,在画画时教会他怎样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

  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师思考:

  课文教育学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所不同。这正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坚持自己正确观点的契机。

  重点:

  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设计特色:

  指导自学,精讲深化。

  信息资料:

  1.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

  2.杨桃不同角度图的投影片

  3.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l、学会读、写本课13个生字。,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来解决。

  (2)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

  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四、学习第1

  自然段。

  1.指名读第1

  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25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3.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

  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

  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

  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

  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

  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2.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

  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一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9

  (过渡)师:刚才我们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除了借助注释、插图外,还通过发挥想象,(板书)读懂了、读好了这首诗。知道这首诗是从描写那一幅幅劳动场面,让我们感受到忙碌的乡村生活。请大家再读读范成大的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又是在写什么呢?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诗,说说大意,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随机:你可以仿照刚才学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来读懂整首诗的意思。)

  五、积累古诗,激发兴趣

  师:是啊!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就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诗人所创作的田园诗。

  现在我们赶紧把第一首抄写下来。看看哪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的?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0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1-14

语文下册教案08-28

语文小学教案10-02

【经典】语文教案11-20

语文下册教案01-09

语文《跳水》教案10-04

语文《影子》教案01-06

语文写作教案12-26

语文《荷花》教案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