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29 08:46:0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7篇(合集)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7篇(合集)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启发点拨、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升华感情。

  课前准备

  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读一读,对梅花的品格有所了解,以便理解外祖父对梅花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入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的一篇课文《小英雄雨来》吗?他上夜校学习时,老师曾教他一句话:──谁还记得?“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中国人心里都揣着一颗中国心。香港著名歌星张敏明唱过一首歌,叫《我的中国心》。出示歌词,师生齐诵:“河山只在我梦萦 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胸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身在海外的华侨谁没有一颗中国心呢?打开书27页,看文中插图,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就是一位旅居海外的华侨,他双目凝视着梅花图,他在想什么?又想对他的外甥女说什么呢?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梅花魂》。关于梅花同学们并不陌生,古往今来赞美梅花的诗文很多,请大家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

  通过交流我们知道梅花有一种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秉性。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它也有魂呢?

  (二)检查预习 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1)指名读课文。

  (2)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3)新词:

  训斥:训诫和斥责。

  玷污:弄脏。

  郑重:严肃认真。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

  颇负盛名:颇,相当地。负,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2.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2.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激趣解题同学们,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人影进入了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博物馆,准备划破玻璃,偷里面的字画。当他的刀划破玻璃的时候,四周便响起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立即赶来,把这个小偷给抓住了。同学们一定会奇怪地问: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报警声呢?这是一种新型玻璃。(板书:新型玻璃)

  二、新授

  (一)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划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2.给生字按结构分类归纳。

  3.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型、罪、恙、炎、调、促、粘、阻、踪、付、店、废。”

  (1)熟字换偏旁识字。如识记“浅”:“线”去掉“纟”换上“氵”;“粘”:“战”去掉“戈”换上“米”;“调”:“绸”去掉“纟”换上“讠”。

  (2)编顺口溜:两“火”“炎”。

  (3)编谜语。一“心”咬掉羊尾巴。(恙)

  (二)词语解释

  1.提出不懂的.词,学生相互解答。

  2.查字典,理解词义。

  安然无恙:形容很平安,没有受到损害。

  报警:一般指报告紧急情况。本课指发出紧急信号。是动词。

  警报:发出的表示有危险的信号。是名词。

  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自动窗帘”——就是指变色玻璃。

  “问世”——是指著作等出版跟读者见面。文中的“问世”指“吸热玻璃”早就生产出来和用户见面了。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认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作用。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思考: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作用?划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

  特点:玻璃中夹一层金属丝网。丝网接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

  作用:防盗。

  (2)在学生理解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思考:“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用途?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自由读)

  (“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3)思考:这句话中用了几个“可以”说明了什么?

  (这句话用了3个“可以”一个“也可以”,说明“夹丝网防盗玻璃”用途很广泛。)

  (4)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你能用“……可以……,……可以……,……可以……,

  也可以……。”说一句话吗?

  例如:铅笔的用途可广了,老师可以用它备课,学生可以用它写作业,工程师可以用它设计图纸,画家也可以用它勾画蓝图。

  2.第二段讲的是“夹丝玻璃。”

  特点:非常坚硬,受击安然无恙,碎了藕断丝连。

  作用:高层建筑采用,保证安全。

  3.第三段讲的是“变色玻璃”。

  特点:反射阳光,改变颜色。

  作用:调节室内光线。

  4.第四段讲吸热玻璃。

  特点:使房间冬暖夏凉。

  作用:阻挡强光和冷气。

  5.第五段讲“吸音玻璃。”

  特点:消除噪音。

  作用:闹市临街建筑物采用,减少噪音。

  6.齐读第六段。

  思考:第六段主要讲的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主要说新型玻璃在现代化建筑中的重要作用及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这段有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

  7.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用笔画下来。(出示课件)

  (1)夹丝网防盗玻璃;

  (2)夹丝玻璃;

  (3)变色玻璃;

  (4)吸热玻璃;

  (5)吸音玻璃。

  8.讨论 课文使用了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请在文中找出一种,并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语文教案 篇3

  《过新年》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窗花舞〉〉和学唱〈〈过新年〉〉,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过新年的热烈气氛,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风。

  2. 积极参与编创歌词、节奏,用打击乐表现过新年的气氛、自编动作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具准备]

  剪刀 彩色纸 口风琴 打击乐器 多媒体教学光盘等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生听着音乐拍手走进教室(节奏比较欢快的新年歌曲vcd)

  创设一种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伴随动听的音乐,更快地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融入本堂音乐课的主题。

  一、欣赏〈窗花舞〉

  1.师用提问的方式直接导入欣赏曲《窗花舞》,并提醒用手拍腿的方式静静聆听音乐的`ab段

  2.生带着问题复听ab段

  师:你觉得音乐是在描诉一件什么事情?你听到音乐中用了哪些打击乐器?听到了请举手

  生听完后发表自己的看法(三角铁、铃鼓等)

  3. 师鼓励并播放a’段录象:她们在干什么?

  生欣赏并举手回答:跳舞、帖窗花

  4.生完整聆听〈窗花舞〉(一至二遍)

  大家剪窗花、自编窗花舞、贴窗花

  利用肢体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奏、强弱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养成仔细聆听音乐的习惯

  音乐与剪纸艺术的综合,并为学唱歌曲创设情境

  二、歌曲〈过新年〉

  1.导入:真棒!在北方过年的时候就会在窗户上帖上窗花,今天我们也在一起过个年,你们看,老师还准备了什么呀?

  (拿出准备好的对联“鞭炮声声锣鼓响,唱歌跳舞多欢畅”)

  2.“嘘,还准备了。。。。播放教学光盘,师声情并貌的范唱歌曲(注意手势、表情)

  师暗示“咚咚咚咚呛“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3. 师生一起表演

  (放范唱音乐)加歌表演

  4. 歌词创编

  导入:咱们过年的时候,除了放鞭炮敲锣打鼓唱歌跳舞外,还有什么活动呀?

  几个学生回答

  2)分组讨论把说出的答案用对联的形式写下来(师参与进来)音乐播放中

  3)小组展示

  三组表演(其中一组表演时其他两组为他们配上“咚咚咚咚呛“的歌词

  师给已鼓励

  5.歌舞齐奏,进一步加大创编力度

  一组负责表演

  一组负责唱歌另一组给音乐配上打击乐伴奏

  手势理解音的高低

  留给学生自主体验的学习空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的愉悦。

  强化老师参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师生共同尝试、体验,融洽师生关系。

  以防冷场,活跃气氛。

  三、课后拓展延伸

  师:真高兴和同学们度过了一堂快乐的音乐课,其实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他自己过年的习俗,老师建议小朋友们回去问问你的长辈或上网查一查还有没有更有意思的活动或更好听的新年歌曲,再来和老师来交流。好不好?

  在《过新年》的歌声中走出教室。

  启发和调动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也使得有限的课堂教学得到了无限的延伸。

语文教案 篇4

  课型:作文指导

  课时:1课时

  教材简析:

  《未来的.....》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六册的语文园地六中习作要求而确定的题目,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设计一件未来的产品,可以是学习用品,可以是玩具,也可以是公共设施......。

  预设目标:

  1、能进行大胆地科学设想,想像奇特而又合理。

  2、完成习作,语句通顺,叙述能按一定顺序。

  3、激发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

  教学重难点:

  1、能把所想象的未来产品清楚地介绍出来。

  教法策略: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阅读范文,引导学生按一定的叙述顺序介绍所设计的产品。

  教学准备:范文一篇

  预设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东西或最喜欢干什么?

  2、你们有没有想过,在未来,你们身边的这些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甚至公共设施会变怎样呢?现在,生产各类产品的厂长们要联合举办“未来产品”的设计大赛,将会评出一、二、三等奖多名,同学们想参加吗?

  二、明确要求,确定方向

  1、每位参赛者只能选择一件自己最感兴趣的产品来设计。

  2、想象奇特而又要合理。

  3、产品名称可用“未来的.....”,也可以自己拟定。

  三、出示范文,探究写法

  1、教师示范介绍--“未来的垃圾桶”。

  2、找出范文的描写顺序(名称、外形、功能)及重点。

  3、请学生提意见。

  四、拓展思维,想像设计

  1、利用两--五分钟的时间静静思考,自由想象。

  2、在小组内介绍“未来产品”的特点,“小厂长”提问题或意见。

  3、小组选出最有创意的产品设计向全班介绍。

  4、谈谈自己最喜欢谁设计的“未来产品”。

  五、自由习作,完善设计

  1、师:同学们,我们光是用语言介绍,我担心各位厂长一下子不能记住这么多,不如咱们改为用文字介绍,让他们把这些资料带回去慢慢看,好评出一、二、三等奖,好吗?

  2、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司马光临危不慌、砸缸救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向司马光学习遇事镇静、机智过人的情感;

  2)学习本课10个生字和一些词语,认识走(走字底);

  3)学习并会用谁和谁干什么的句式说话;

  4)能根据语言内容读出情感,背诵课文。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投影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又要学习课文了,先请你们看课题:22.司马光(齐读)

  2)(介绍司马光)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

  2)通过交流,概括出课文讲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数数课文有几个小节,标上小节号。

  4)用手势告诉老师,课文有几小节?(指名分节读课文)

  5)用引读法学习第一小节。

  ①从前,有个孩子叫什么?

  ②什么时候,有个孩子叫什么?

  6)在投影片上找出谁是司马光。

  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二小节。

  ①指名读课文。(想想:他是谁?)

  ②比较句子:一天,他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

  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

  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课文第二小节要用 他而不用司马光?

  ③出示练习。

  一个小朋友掉到_______里去了。

  学习掉(动作演示)缸(看图介绍)。

  ④小朋友掉到水缸里了,焦急吗?用焦急的语气读一读。

  ⑤齐读第一、二小节。

  (2)学习第三、四小结。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a.找出小朋友慌了的句子,用____划出来,找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用------划出来。

  b.看这个练习,想想该怎么填?

  ________都慌了。司马光_________一块石头,使劲________那口缸,缸_______了。

  ②交流从小朋友们慌了的句子中圈出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板书:小朋友们都慌了,叫、喊、跑、找,学习喊。(分析字形)

  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试着喊、叫)

  ③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读第三小节。

  ④小朋友们都慌了,如果你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简要板书)

  ⑤司马光怎么做,找出动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 拿起 使劲砸

  学习起(析字形,动作演示)砸(动作演示,书空)使劲(找同义词:用力)

  ⑥用镇定的语气读课文第四小节。

  ⑦同桌对读第三、四小节(男女生对读),试着背背。

  2)学习第五小节。

  ①指名读课文,想想:司马光使劲砸缸,结果怎样?

  ②交流,学习流(看投影片)。

  ③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课文第五小节。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价想法,概括全文

  1)四人小组讨论:你们想的方法和司马光的方法,哪种好,为什么?

  2)学习课文,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略)】

  【附板书】:

  22 司马光

  小朋友们都慌了,叫、喊、跑、找

  司马光没有慌 拿起 使劲砸

  【附对本课教学的说明】

  《司马光》是一篇讲读课文。司马光是900多年前的一个人物。在备课时,我首先考虑的是让学生有兴趣地学,能在有限的40分钟内,学到知识,掌握一些识字的方法,有获得知识后的愉悦体验。

  一、引导学生乐学。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己参与才能获得认知与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创设愉悦情境,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体性,使学生乐于学习。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有些学生连大缸也没见过,课文语言比较简练抽象。在导入教学时,我用复合投影片让学生比较形象地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出众智慧和意义所在。那么课文中又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这样就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产生了学习课文的需要。

  课文第三小节写了小朋友都慌了,叫着,有的跑去找大人。这一节内容如果由教师讲解,学生就会觉得平淡,提不起劲。我让学生说说: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一个个边做动作边喊叫。喊叫的过程中,学生也在学习语言,而接下去的评价喊叫是否合理的过程,更是一种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表达的过程。这样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理解了喊、叫的意思,而全体学生都参与了喊叫和评价,也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原则。

  二、指导学生会学。

  学生在一堂课上的所得,并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是素质的提高,学会学习的方法和形成能力。

  课文第二小节有一句话:一天,他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我让学生先读读、想想,比较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吗?为什么课文中用他而不用司马光。学生通过读,明白两句话是一样的,用他就避免了重复。这中间还用了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读下文,这是一种读书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掌握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又如课文第三、四小节分别写了小朋友慌了和司马光没有慌的表现。如果由教师一味讲解,学生就会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索然无味。我让学生先读读这两节,讲讲读懂了什么?再读读课文,用_____划出小朋友的表现,再用-------划出司马光的表现,然后思考下面这个填空题:( )都慌了。司马光( )一块石头,使劲( )那口缸。通过这样的读读、划划、讲讲、填填,使学生学习、内化了课文语言,学会了读懂课文的方法。通过对小朋友和司马光不同表现的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司马光临危不慌的愿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三、让学生有利于发展地学。

  学会课堂上所教的知识,这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结,也不是课堂教学的终结。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要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

  在学习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方法前,我先请学生讲讲他们救小朋友的方法。有的说推缸倒水救人,有的说用绳子把落水的小朋友拉上来,也有的说用抽水机将缸里的水抽调,还有的说打110报警电话学生的这些想法有的不合理,有的不符合当时情况,但学生都通过自己的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发展了思维。学完课文后,我再请学生比较自己的想法,发展了思维。学完课文后,我再请学生比较自己的想法与司马光的做法哪一个更适合当时的情况。这样,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一种发展。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能用看上下文的办法识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从本单元开始独立识字。

  2、体会诗歌意境,陶冶学生情操。

  教学难点: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能用看上下文的办法识字。从本单元开始独立识字。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我们的生活像七彩的图画,在学校里读书,在操场上游戏;去科技馆参观,去少年宫演出;到郊外去游玩,到树林中去采标本。。。。。。在快乐的生活中,每一天都是我们的节日,我们也在一在天长大。有一首传唱了很久很久的歌表达了我们的`感受,想听听吗?(播放《快乐的节日》)

  二、自学自主读文,提示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三、识字游戏激趣、自主实践、分类识字、注重实效。

  四、写字

  1、分一分。根据结构特点将8个字分类,并相机指导书写

  2、写一写。每个字写两个,把你认为难写的字再写一遍。

  五、诵读

  诵读课文,领略文章的韵律之美。

  六、交流

  1、说说自已在什么时候感到过快乐。

  2、写一句话。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复习本单元学过的生字,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学习给熟字加上一部分带出新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使学生体会表达方法,学习欣赏好词佳句,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复习生字,积累词汇

  教学难点:用词语造句,体会字义

  查阅资料:字典

  教学具准备:投影

  教学课时数:2

  第1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本单元学过的生字,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学习给熟字加上一部分带出新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让学生独力完成,教师适时地给予指导。

  一.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本单元学过的生字,再组成词语。

  1.自己试着做一做。

  2.全班交流。

  3.脱离本单元的限制,看看还能组成哪些字?

  二.给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自己做,可以两个人商量。

  2.全班订正。

  三.照样子组词语,然后选择一个造句。

  1.自己做,小组内交流。

  2.小组派代表汇报。

  四.有感情地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自己先读一读。

  2.指名有感情地读,其他学生闭眼想像。

  3.说说自己的感受。

  4.摩仿例句,造一个排比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查字典、默读等形式读短文,根据问题会思考寻找答案,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默读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1、阅读短文,

  2、按后面的要求做。

  3、阅读短文,用字典自己解决生字,快速读懂短文内容。

  4、为什么小蚂蚁的举动被称为壮举?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5、想想短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6、质疑。

  7、阅读短文感受写法。

  口语交际:介绍一个你知道的动物的趣闻。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可提问、解释、补充、评议。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的写我所想,叙我真情,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思维空间。

  教学过程:

  1、放一些音乐,让学生闭上眼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意思,随意发挥,自拟题目。

  注:当学生欣赏音乐时,教师不必给学生提示,这样更好的开拓学生思维,避免限制学生思维,写出千一律。可多放几首音乐,供学生自由选择。

  2、内容具体、清楚。注意表达自己的情感。

  3、集体点评

  4、自己修改

  5、佳作欣赏(学生找出优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0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1-14

语文下册教案08-28

语文小学教案10-02

【经典】语文教案11-20

语文下册教案01-09

语文《跳水》教案10-04

语文《影子》教案01-06

语文写作教案12-26

语文《荷花》教案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