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7篇[合集]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知道它们在本课中都是表示数目的。
2.掌握9种笔画,能按笔顺规则书写本课生字。
3.认识田字格,能依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4.认识4个字,会读指定的词语。
5.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读儿歌,大体了解意思。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能依照田字格里的规范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汉字了,每个字的上面都有一个音节,音节怎样读汉字就怎样读。
2.我们要学习的这些汉字都在一首一首的儿歌里面,今天开始学习“识字(一)”。儿歌是一行一行写出来的,《数星星》这首儿歌共有6行。
3.儿歌上面是题目《数星星》,题目前面的“1.”是识字的第一课。学生齐读:1.数星星
二、学习新课
(一)读儿歌
1.教师范读儿歌。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儿歌,注意读准字音。 困
3.指名读,同桌互读儿歌。
4.说说你从这首儿歌中知道了什么?
5.抽卡片读生字和认读字。
6.齐读儿歌。
(二)学习新笔画
1.出示“一”,这个笔画叫做“横”。
2.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名字,看看有没有“横”。
3.教师范写“横”,从左往右写,要写平。
(三)学习生字
1.学习“一”
(1)指名领读字音,教师范写,提问:“一”共几笔?哪一笔?
(2)教师记字形:“一”,横“一”。
(3)学生指名、互相、小组记字形。
(4)“一”表示数目,我们可以用“一”说什么?(一个人、一把椅子??)
2.学习“二”。
(1)指名领读字音,教师范写,提问:“二”共几笔?哪几笔?
(2)指名、互相记字形。
(3)组词:三朵花、三棵树、三粒种子??
(四)指导看笔画笔顺表
1.红笔画是新笔画。
2.第一栏是生字,第二栏是笔顺。
3.右下角的数字是生字的总笔画数。
三、巩固练习
1.开火车抽读生字。
2.识字游戏。
四、指导书写
(一)认识田字格
田字格中的横虚线称作“横中线”,竖虚线称作“竖中线”,横竖两条虚线的交点称作“中心点”。4个小格分别称作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
(二)指导书写“一”
1.教师范写,提问:“一”字的一笔写在哪里?两边顶不顶格?
2.师述:“一”,起笔在左横中线,收笔在右横中线稍靠上一点,“横”要平,居中。
3.学生描红,仿写。
(三)指导书写“二”
1.教师范写,提问:“二”字的两横写在哪里?一样长吗?
2.师述:“二”,两个“横”分别在左横中线的上、下,相距不远不近,笔画走向同“一”,各笔画分别居中。
3.学生描红,仿写。
(四)指导书写“三”
1.教师范写,提问:“三”字中的.三横长短一样长吗?中间的“横”离上下两个“横”是不是同样宽?
2.师述:“三”,三个“横”分别落在横中线上方,横中线和横中线下方,上下两“横”距中间的“横”不远不近,笔画走向同“一”,各笔画分别居中。
3.学生描红,仿写。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首儿歌和三个生字。
课后反思
学生有主动识字的兴趣,对基本笔画掌握较好,只是个别学生的书写习惯还有待培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培养。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1.读儿歌:指名、小组读。
2.抽卡片读生字。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新笔画
竖 横折 撇 竖弯 点 竖弯钩 捺 横折弯钩
丨 丿 丶
1.教师范写笔画,说出各笔画名称。困
2.用铁丝演示“ ”,帮助学生记住笔画是一笔。
3.学生书空笔画。
4.小组记忆笔画名称和写法。
(二)学习生字
1.提自学要求
(1)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根据笔画顺序记忆字形。
(3)利用儿歌弄懂字义,组词说句。
2.学生自学生字:四、五、六、七、八、九、十
3.检查自学效果,教师指导。
(1)“四”的第三、四笔是“撇、竖弯”。
(2)“五”的第三笔是“横折”。
(3)“六”的最后一笔是“点”。
(4)“八”撇低,捺高,中间留空。
三、巩固练习
1.抽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2.识字游戏。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从整体到笔画说说怎样写。
2.教师范写。
(1)“四”,第一笔“竖”和第二笔“横折”的右半笔都要往里收一些,且不要拉得太长,第三笔“撇”,起笔稍重,收笔要轻,要拉出笔锋。
(2)“五”,第二笔为“竖”,由竖中线起笔稍左方向运笔。
(3)“六”,第一笔为“点”,写在竖中线上,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横”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为“点”。
(4)“七”,第一笔“横”起笔在左横中线稍下,穿过中心点以后在右横中线稍上收笔。“竖弯钩”
起笔在竖中线稍左一点。
(5)“八”,第二笔是“捺”,起笔在左上格,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再拉出捺脚。
(6)“九”,第一笔是“撇”稍直,不要太斜,“横折弯钩”起笔后先向右上方运笔,折后向下,稍左运笔,弯要有弧度,钩要小。
3.学生描红,仿写。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7个生字,知道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是表示数目的。
课后反思
学生第一次学习生字,兴趣很高,对基本笔画掌握较好,多数学生书写习惯好,只是个别学生的书写还有待练习。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美读课文,品味语言,感悟信赖,培养阅读、鉴赏能力。
2、学会观察,学习描写,倾注情感,提高感悟和.写作的能力。
3、唤醒关爱,联系生活,引发思考,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作品丰富温柔的情感和富有哲理的语言;
2、领悟文章中展示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唤醒学生内心的爱,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学习作者对珍珠鸟细腻、人性化的描写,并在描写中倾注喜爱之情的手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鸟语倾听,诗歌引读
1、鸟语倾听:学生欣赏一段鸟儿清脆悠扬的'鸣叫声。
2、诗歌引读: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儿吗? 林间欢飞的鸟儿是大自然的宠儿,也是人类的亲密朋友,古人就有很多描写有关鸟的诗句,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句与鸟有关的诗句。(可配以悠扬的鸟鸣声)
(1)“二月春晖晖,双燕理毛衣。街衣弄藿蘼,拂叶隐芳菲。或在堂前戏,多从幕上飞……” (《燕燕于飞》江总)
(2)“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自今以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三绝句》杜甫)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同学们,欣赏完这些诗句你们有什么感受吗?
教师引读:诗人笔下的小鸟(燕子、鸬鹚、黄鹂、白鹭),活像自家顽皮的儿童,人类的朋友,人鸟之间是多么和谐、多么信任啊! 人的存在,使鸟儿有了依托,鸟的存在,给人的生活平添了不少情趣。试想每天的清晨,都被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唤起,一天的开始是多么的美好!当代作家冯骥才就曾养过一对珍珠鸟,那鸟所带来的生活乐趣,你们想了解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吧。
二、有情朗读,整体感知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建议
一、文章主旨
课文节选部分描写了一对年轻恋人杰克和罗斯在“泰坦尼克号”沉船后,面临生死离别时的言行,表现了他们对爱情的忠贞和执着,对爱人的眷恋与无私奉献,也体现出完美的人性,语文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
二、课文内容概述
《泰坦尼克号》是以历史上的一场著名海难为背景而虚构的爱情故事。课文节选的是剧本288号至295号八个镜头,这八个镜头组接成这么一个悲壮的场面:海难发生后,尽管做出最大的努力进行自救或营救,但都收效甚微。各种惨象目不忍睹,冰冷的海水冻死了数以百计,数以千计的乘客。就是在生死诀别之际,一对年轻恋人互相鼓励。“不要告别”“不能放弃”这种对生的话语,坚定了罗斯的信念,最后14号救生艇听见罗斯的呼救哨声便将她迅速营救到艇内,于是她便成了一千五百人中幸存下来的六人中的一个。
三、结构分析
剧本节选部分共有八个镜头。
第一个镜头:在冰冷的海洋上,杰克鼓励罗斯树立活下去的勇气。面对木头只能承载一人的残酷事实,杰克毅然让罗斯爬在木头上,自己泡在冰冷的海水中。对罗斯强烈而坚贞的爱,使杰克为了爱人的生,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罗斯濒临绝望的边缘而打算放弃求生的念头时,杰克勇敢地鼓励她,并以爱情的誓言与力量重新激起罗斯对生的渴望。杰克在明知自己必死无疑的情况下,流露的不是对死亡的恐惧和悲哀,而是对爱情的赞美和对爱人的鼓励与祝愿,他以全身心爱着对方,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可见,杰克对罗斯的爱是崇高而无私的,这不仅是真正美好爱情的赞歌,也是完美人性的体现。
第二个镜头:船员洛以惊人的魄力组织救援。这里有一个假扮妇女偷生的男人的细节,与上文对比,暴露了人性中自私、卑鄙、丑恶的一面。
第三个镜头:写洛和救生艇在海洋上进行搜救。这里展现的是海难后最残酷也最令人伤感的画面。现实的残酷与爱情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令观众对杰克与罗斯生死不渝的爱情有了更深的感悟。同时,在强大的自然灾害中人类的生命是如此脆弱,也不由得让人对生命有了更强的体悟。
第四个镜头:海洋上,杰克冻死了,罗斯也与救援的船只失之交臂,就在她绝望之时,爱情的力量重新唤起她求生的意志。一系列的画面,展现了美丽的夜空,正如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一样美丽、永恒,然而现实的残酷,却使罗斯必须面对事实。杰克的死使她伤心欲绝,但杰克以生命的代价希望挽救罗斯的生命及他对爱情的执着与奉献,使罗斯决心活下去。观众此时感到的不只是对死亡的恐惧,更多的是对爱情的感叹。
第五个镜头:洛指挥救生艇继续前行。仿佛生的希望离罗斯越来越遥远了。
第六个镜头:杰克沉入海中,罗斯带着对杰克的爱与眷恋,踏上顽强的求生之路。杰克为了爱情的付出,对罗斯的鼓励,给了罗斯巨大的勇气与力量,这也是她能获救的重要原因。此时观众可以设想,虽然杰克的躯体永远沉入了大海,但他的灵魂、他对罗斯的爱却将伴随罗斯一生,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这也就是伟大爱情的永恒。
第七个镜头:洛听见哨声,罗斯获救。
第八个镜头:罗斯由回忆转入现实。数字是无生命的,但它们触目惊心,揭示的是一次生命的浩劫,面对巨大的灾难,让人们更加珍惜生命,珍惜美好的爱情、亲情、友情……
四、写作特色
1.对比鲜明,情节富有震撼力。
“泰坦尼克号”的海难,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残酷、最触目惊心的灾难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杰克与罗斯的生死之爱就更具有了震撼力。他们对爱情的执着、彼此的承诺让爱情绽放出美丽而永恒的光辉,而这人世间最美好的一面却是在最恐怖、最黑暗的背景下发生的,生命的脆弱和爱情的永恒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2.感情真挚感人,语言生动。
杰克与罗斯的生离死别是真挚感人的',二人之间的爱情悲剧感动了无数观众。每一个观看影片的人都会深深地沉浸在他们生死相依、无私勇敢而又崇高永恒的爱情之中。
五、动人的情感内涵
面对生死抉择,杰克与罗斯的态度是从容的,是无悔的,是动人的,是充满了生命热力的。这种以生命为代价的爱,实在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的两情相悦,他俩都愿意因为爱而选择死,而与此同时,他们也用爱战胜和超越了死亡。
杰克的放弃与永不放弃:杰克放弃的是自己的生命,是与爱人终身相守的美丽与温馨,还有自己热爱的艺术、美好的前程,以及他所热爱的充满梦幻和机遇的生活本身的变化无穷的魅力。他所热爱和向往的这些,全都无怨无悔地放弃了。但是自始至终有一样东西是他永不放弃的,那就是对罗斯的爱和鼓励,他点燃了罗斯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激情、勇气、兴趣与信心。
罗斯的放弃与永不放弃:罗斯放弃了金钱,放弃了地位,放弃了高贵优雅的上流社会的生活,放弃了乘坐救生艇逃生的机会,义无反顾地留在了杰克的身边,预备与恋人生死相依。作出这种选择的罗斯几乎让卡尔觉得她不可理喻。那是因为她永不放弃的是对生活中自由与平等的追求、对人性中真诚与美善的追求、对个性中热情与豪迈的追求。所以她接受了杰克的爱的祝愿,决定好好地活下去,无论发生什么事,无论怎样没希望,永远不会放弃。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电影剧本的特点。
2.注意文中男女主人公面对死亡表现了怎样的态度。
3.体会两人诀别时的对话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电影剧本的特点,学会分析一般电影剧本中人物的形象。
(三)情感目标
1.学习主人公面对死亡从容镇定,永不放弃的态度。
2.体会电影剧本的语言之美。
二、学法引导
这是一篇电影剧本的节选,可采用观看电影了解剧情,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请学生朗读,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从而提高欣赏水平。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文中男女主人公面对死亡表现了怎样的态度。
(二)难点
电影剧本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
(三)疑点
和其它的文体不同之处,电影剧本是怎样来塑造男女主人公的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
2、能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
3、能联系生活,对文章的基本观点进行拓展
教学重点
能联系生活,对文章的基本观点进行拓展
教学方法
讨论方法
指导预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言简意gāi()烦suǒ()xiàn()菜错zōng()复杂
2.写出下列故事中的主人公
囊萤()映雪()悬梁()刺股()
3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业精于勤,荒于嬉;
(2)焚膏油以继晷;
4.王国维的“境界说”,是中国文化的经典言论,请写出并加以解释
(1)第一境界写的是预期:,出自意思是。
(2)第二境界写的是勤奋:,出自意思是。
(3)第三境界写的是成功:,出自意思是
教学过程
导入:社会生活多姿多彩,我们常常羡慕一些成功人士。我们羡慕奥运冠军们登上了最高领奖台;我们羡慕科学家们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羡慕作家们写出优秀的作品……可我们有没有想过,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呢?他们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他们成功背后有哪些故事呢?我们除了羡慕之外还应做些什么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这些问题将得到解答。
板块一:整体感知了解观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划出作者对成功所持的观点、对构成成功的条件所持的.观点。
板块二:深入理解、运用观点
请大家运用作者关于构成成功条件的基本观点探究下列材料,看看有哪些发现?并根据探究出来的结果再补充一个材料。
探究练习一:
材料一:电视剧《我的太阳》中有位女舞蹈演员,为了艺术上有所成就,不仅天天苦练,而且到35岁还不愿生孩子,搞得婆媳关系很紧张,宁肯离婚也不让步。可是她专业成绩平平,一共也没当过几回主角,这位演员作出了这么大的牺牲,最后却不得不忍痛离开舞台。
材料二:有人说杨丽萍就是专门为舞蹈而生的,她的好多作品都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成功》教案2标签: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教学重点: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童年的记忆里,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善良的白雪公主,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寂寞的嫦娥,慷慨无私的快乐王子。有过一只可爱的丑小鸭吗?
二、了解作者
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老师作适当的补充(安徒生的生平可详细一些)。
三、清除阅读障碍:
(指名完成后齐读识记)
注音:讪笑吐绶鸡灯芯草铰链迸出
听写:沼泽地嫉妒木屐飕飕讪笑
释义:排挤来势汹汹弥漫
四、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丑小鸭“丑在什么地方?它刚出生时的处境是怎样的?请联系书中的语句来回答。(见彩图)
五、学生跳跃阅读全文后,进行研究性学习。
1、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指名回答)-(理线索)
以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
2、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请分别找出来--(明结构)
沼泽地--老太婆--灌木林里---老农家---花园里
3、并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丑小鸭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的?请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回答。--(知内容)
沼泽地:(同情、歧视)
老太婆家:(被嘲笑)
灌木林里:(向往美与幸福)
老农家:(被追打)
花园里:(被赞美)
4、找出童话中的若干人物(动物)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辨形象)
启发:老师看到了仁爱的农夫,是他在冰天雪地里救回了丑小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善良仁慈乐意帮助别人的人。(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可悲的、可笑的、可鄙的、美丽的……可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认识猫绅士与鸡太太)--结合此题让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理解本文童话的自传色彩。
5、你知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是什么吗?在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悟主题)
关键句子:
A、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才好。
B、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在冬天里受苦要好得多
C、只要你是一只天鹅,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D、他到非常难为情,.....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也不会骄傲的
研究探讨:有人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它是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软弱的鸭妈妈赶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会变成白天鹅。你同意哪种看法呢?
(此题的设置,是让学生争辩,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
剖析:
1、丑小鸭之所以“丑“,是用鸭氏家族的审美标准来评价的;之所以在猫绅士和鸡太太眼里是无能的,也是用猫族及鸡族的能力标准来衡量的。所以人们永远也不可能承认它的美丽。
2、丑小鸭如果不离开老太婆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从而在灌木林中认识白天鹅的话,他永远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六、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可板书学生的精彩发言)
1、能够勇敢地离开那个让他饱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
2、能够舍弃所谓的温暖舒适的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3、它对自己的认识发现过程说明,没有对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不经历那么多的磨练,就不会发
现自己其实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一个奇迹。
七、拓展引申:
1、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丑小鸭,他们经过自己的拼搏奋斗,最后也成为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欣赏文章----<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命运无轨道>
2请学生谈谈自己听了两篇文章的感受。
八、作业布置:从以下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A命运无轨道B丑小鸭的梦
板书设计:
丑小鸭------------白天鹅
要有一颗好的心:善良、宽厚、有理想、
勇敢地追求美与幸福
丑小鸭告诉我们:
1、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2、命运无轨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自己。
3、在拼搏中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原来也可以变成“白天鹅“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整理字词、归纳结构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一)字:积攒z ǎn 俨然y ǎn 凛然l ǐn 咄咄d u ō龇z ī 戳c h u ō 镶嵌x i ān g 依*y ǐ偃y ān 哧溜c h ī l i ū 水渍z ì 霎时s h à 掖y ē
(二)多音字s āi 塞到y à 轧制l ūn 抡起塞s è 堵塞轧z h á 轧钢抡s à i 边塞g á 轧帐l ú n 抡动
(三)词积攒:一点一点地积存。俨然:形容很像。凛然:严厉、严肃。咄咄逼人:形容说话伤害人,令人难受。艳羡:羡慕。横刀立马:形容非常英武。张牙舞爪:形容野兽的凶相,多用比喻人的凶恶样子。霎时:形容短时间。克制:克服。
二、学生读课文(教师指导正音)
三、初步感知
(一)课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回忆性的文章大体结构一般是“总----分----总”,据此文章分为三部分。
1、(1)童年过年的魅力,引起下文(设置悬念)
2、(3—17)写我买花脸,演花脸及因演花脸惹祸和遭惩罚(设置铺垫)
3、(18)总结对于孩子来说过年的魅力更深一层的缘故,照应开头。(一线贯穿)
(二)、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总结)作者叙述了自己在一年过年时候得到花脸并因此闯祸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三)、总结全文收获
四、作业:
1、整理笔记
2、作训练题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研读探讨、总结收获
教学过程:
一、课文围绕“花脸”共写了几件事?(学生总结归纳)
(一)绘花脸(2)——为下文作铺垫(最喜欢)
1、写花脸抓住了特征描写(形、色、眉、眼、头、胡须、对比)
2、语言描写:①“我”:喜欢、渴望又胆怯的心理
(二)买花脸(3--4)(体现童真童趣)
②小伙计:可看出小伙计的精明强干(维妙维肖,符合人物身份)
③舅舅:慈爱,理解一颗童心神气的表演
(三)演花脸(5-17)表演惹祸惹祸后惩罚
二、学生讨论、总结收获
1、思想上
2、写作上
三、学习了本文后联想自己的`童年生活,回想一下在你的思想海洋中有没有几朵晶莹美丽的小浪花,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一想、说一说,并提炼出其中的积极意义。
四、把以上的叙述用精彩的笔墨写成一篇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经历的文章。注意用上今天的写作收获。
五、作业:
1、整理笔记
2、做练习巩固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学会正确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评议要点:
⑴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⑵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作文讲评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着重留意:
⑴语句是否通顺恰当。
⑵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
(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
(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⑴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⑵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学法指导】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选)04-19
(经典)语文教案08-11
语文教案(经典)08-24
【精选】语文教案12-02
语文教案[精选]09-24
语文教案【精选】09-27
语文教案(经典)08-21
[经典]语文教案08-17
语文教案[经典]08-31
[精选]语文教案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