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时间:2024-10-21 14:24:3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三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生理解"余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感受、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

教学准备:圆片或小棒、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家里布置的漂亮吗,都进行了怎样的布置?

小熊也布置了自己的`房间。瞧,它挂的气球多漂亮!仔细看看,发现什么?(按红、黄、粉、绿排列)

你们能很快猜出第31个是什么颜色的气球吗?

请同学们再说出几个气球的号码,谁愿意跟老师比比猜?

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猜得又快又准吗?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就知道了。(由猜气球的颜色导入,学生兴趣会很高。再看到老师总能很快猜对,不仅能让学生惊讶,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会很好。)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余数

1、春节的时候,我们去亲朋好友家坐客,主人都会拿出一些糖果来招待客人。现在我们就帮助小猴子把买来的水果分装在盘子里,准备招待客人吧。

2、瞧,小猴子买来了什么水果?一共有多少个?(10个)现在咱们就帮它把这些桔子平均分一分吧。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请组长记录结果。

余数要比除数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交流摆法,并说说怎样列示。(板书)

4、观察这些分法,你能给分分类吗?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后有剩余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6、你们能说说什么是"余数"吗?指出几个算式中的余数分别是几。

7、介绍读法。指名读、齐读。

(学生参与了探究的过程,这会对他们理解余数的概念给予很大的帮助。)

(二)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1、想想刚才你们分桔子的经过,再看看这几个算式,你能说一说为什么会有剩余吗?

剩下的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了?剩余几个就不能再分了,跟哪个数比比就知道了?记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余数比除数大或等于余数行吗,为什么?

(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使学生在经历、体验、获得的过程中加深对"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理解,使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第三页练一练1题、2题。(巩固基本概念)

2、拓展练习:一个数除以5,如果有余数,可能是几?

四、归纳:谈本节课收获。

三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5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 28÷9=

(2)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可以分( )盘,还剩几个?

17÷3=()盘()个

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 人,坐5人不行)

“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1)讨论辨析 。

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 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 条船,你觉得呢?

2、 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

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做一做第一题

有27 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 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

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问题: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2、 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问题:

1、 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 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三)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

同时出示“例5” 和“做一做”第2题。

对比分析:这两道题,我们都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问题,但上面这道题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下面这道题余下“1元”, 却不增加1个面包 。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道理?

巩固练习:

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总结:今天研究的问题你学懂了吗?

六、课堂作业。

作业:第69页练习十五,第1~2题。

《三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三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相关文章: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01-23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09-23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06-08

有余数除法教学设计优秀01-06

四年级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06-08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商末尾有零的除法的笔算除法06-03

除法的教案01-21

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教学设计09-20

口算除法教案05-28

三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三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生理解"余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感受、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

教学准备:圆片或小棒、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家里布置的漂亮吗,都进行了怎样的布置?

小熊也布置了自己的`房间。瞧,它挂的气球多漂亮!仔细看看,发现什么?(按红、黄、粉、绿排列)

你们能很快猜出第31个是什么颜色的气球吗?

请同学们再说出几个气球的号码,谁愿意跟老师比比猜?

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猜得又快又准吗?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就知道了。(由猜气球的颜色导入,学生兴趣会很高。再看到老师总能很快猜对,不仅能让学生惊讶,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会很好。)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余数

1、春节的时候,我们去亲朋好友家坐客,主人都会拿出一些糖果来招待客人。现在我们就帮助小猴子把买来的水果分装在盘子里,准备招待客人吧。

2、瞧,小猴子买来了什么水果?一共有多少个?(10个)现在咱们就帮它把这些桔子平均分一分吧。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请组长记录结果。

余数要比除数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交流摆法,并说说怎样列示。(板书)

4、观察这些分法,你能给分分类吗?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后有剩余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6、你们能说说什么是"余数"吗?指出几个算式中的余数分别是几。

7、介绍读法。指名读、齐读。

(学生参与了探究的过程,这会对他们理解余数的概念给予很大的帮助。)

(二)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1、想想刚才你们分桔子的经过,再看看这几个算式,你能说一说为什么会有剩余吗?

剩下的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了?剩余几个就不能再分了,跟哪个数比比就知道了?记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余数比除数大或等于余数行吗,为什么?

(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使学生在经历、体验、获得的过程中加深对"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理解,使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第三页练一练1题、2题。(巩固基本概念)

2、拓展练习:一个数除以5,如果有余数,可能是几?

四、归纳:谈本节课收获。

三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5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 28÷9=

(2)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可以分( )盘,还剩几个?

17÷3=()盘()个

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 人,坐5人不行)

“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1)讨论辨析 。

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 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 条船,你觉得呢?

2、 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

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做一做第一题

有27 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 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

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问题: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2、 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问题:

1、 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 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三)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

同时出示“例5” 和“做一做”第2题。

对比分析:这两道题,我们都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问题,但上面这道题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下面这道题余下“1元”, 却不增加1个面包 。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道理?

巩固练习:

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总结:今天研究的问题你学懂了吗?

六、课堂作业。

作业:第69页练习十五,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