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13 12:01:2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华【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精华【7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能从不同角度对文章的内容、人物、写作特色及主旨进行一句话概括。

  2、体会本文轻松活泼、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点与难点】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评价人物和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计划】 1课时

  【课前准备】:利用早读时间,充分阅读课文,勾画出重要的字词,要求在早课时思考课后练习第一题,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人物形象及性格。

  【预习导学】:

  1、自主学习: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然后在书上给生字注音。

  发酵( ) 穆( ) 吆喝( ) 招徕( )贿赂( )

  查(姓 )( ) 忿忿( )然

  补充你认为容易写错或拼音错的字(5个)

  2、完成练习册上的 预习积累部分。

  3、记忆书下词语解释。将书中你不能理解的词语写在下面。

  4、你觉得文章哪个地方你还不能理解?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30分钟)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

  出示:“本文写了……的故事”,同学们2分钟独立思考,然后汇报。

  2、引导学生交流汇报、小结。

  二、探究人物,挖掘人物个性。

  1、找出本文的出现的'人物。

  2、以“……是一个……的人”句式说一句话,根据课文依据进行对人物个性的分析。要求: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人物进行分析,然后与小组成员交流、合作学习,每一组内的同学都要发言。

  3、学生汇报,从文内找出人物个性依据。

  4、拓展延伸: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为什么?

  三、朗读,品味本文写作特色

  1、读:自由朗读,可全文,可段落,可句子,自己喜欢。读的时候要做到声音响亮、感情充沛、读音准确、语速适中。

  2、赏:要求从不同角度进行品味,用“……写(用)得好,写出了……”的句子说一句话,同学们自由选择段、句、词甚至是标点都可以谈谈。小组学习,最后组内代表汇报。

  3、老师补充小结。

  四、体会、感悟,深入主旨。

  请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对本文进行一句话总结,谈读完文章后你的感想和体会。句式是“读完《选举风波》,我……”,(可从“我觉得”、“我感到”、“我认为”、“我想”……等方面来谈。)

  五、总结,同学们自己谈谈从本文中学到的自学方法。

  1、归纳上面四个句式分别从哪个角度入手的。

  2、学生总结后老师点评。

  六、拓展延伸:

  1、课外阅读秦文君的小说;

  2、综合性活动:编写课本剧

  【当堂检测】(5分钟)

  基础题――初显身手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上拼音。(10分) 招徕( ) 贿赂( ) 忌讳( ) 内疚( ) 巾帼( ) 茅塞顿开( ) 发酵( ) 舆论( ) 忿忿然( ) 耿耿于怀( )

  能力题――挑战自我(5分)

  2、根据意思在横线上填写词语。 ( ) :形容非常高兴或得意的神态。 ( ):危险已经过去,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 :豪华美丽,有气派。 ( ) :心事萦绕,不能忘怀。

  ( ):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 ):形容忽然理解、明白。

  3、拓展题――勇攀高峰 (5分) 小说想告诉少年朋友一个什么问题?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搜集错别字的意识。

  2、能够分析出现错字的原因。

  3、能针对写错字的现象提出改进建议。

  4、使每个学生都受到教育,减少错别字,提高识字质量。

  教学过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现很多错别字,请你和你的.好朋友组成“错别字纠查小分队”,收集你身边的错别字,比如作业本、广告牌上、商店、报刊杂志等地方,把它们收集在一起,你来做小医生,为它们的“病情”做出诊断,把他们纠正过来。

  1、教育学生学会自己检查作业中的错别字,在练习本上改正。

  2、回忆在商店里、农贸市场里、街道的广告牌上发现的错别字,举例说明。

  3、把发现的错字进行归类,总结看哪些字易错,在练习本上写。

  4、完成书后表格练习。

语文教案 篇3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夫人只好推磨当奴仆要求

  夫差一只磨难上当总要

  2、简要说说“臣薪尝胆”的意思。

  二、练习讲故事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两千多年前长江下游);

  (2)会稽战败求和(越王表示愿当奴仆吴王答应勾践要求);

  (3)勾践受尽屈辱(穿住做三年);

  (4)勾践卧薪尝胆(白天晚上睡在挂苦胆尝);

  (5)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自由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相机指点。

  三、质疑问难

  (1)“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是怎么一回事?

  (2)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讲越国“出奇兵灭掉了吴国”,出的是什么奇兵?

  对上述问题,教者不必作答,可以启发学生课外读《史记》(白话本),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详细经过。

  四、指导造句

  1、找出课文中的原句:

  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2、理解“建议”的意思。

  3、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建议”?

  4、练习口头造句。

  5、指名造句。

  五、作业

  1、用“建议”造句。

  2、继续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附板书:

  12 卧薪尝胆

  战 胜

  越王 卧薪尝胆 吴王

  转弱为强

  灭 掉

语文教案 篇4

  一、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请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你觉得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都是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15岁时就对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众的眼里是趔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关于思考。

  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都是帮忙。(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往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个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快。)

  (反思:虽然阅读课以学生的朗读体悟为主,但教师也不能完全放弃讲解。由于考虑到学生受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理解伽利略是怎样利用亚里斯多德的一句话推出两个结论的这一教学难点比较吃力,于是,在突破难点时,采用列算式来理解:,这样理解既简单又明了。同时这种方式也学科间的知体现出学科知识是相通的)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注意到这些关联词了吗?你能不能不看课本,说一说伽利略思考的过程?

  出示 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

  (让学生用这样的关联词语来说,能够令他们感受到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思考,不是妄下结论。)

  2、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思考:

  1)伽利略做了多少次试验?

  (无数次)

  2)他的实验成功了吗?

  (引导学生读第4自然段,说明伽利略带着上面的'问题,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斯多德的那句话的确说错了。)

  3)为什么要作公开试验?

  读课文第5自然段。

  在当时,众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汪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

  (反思:这里可以结合作业本,令学生指导,信奉意义,信奉的反义词是怀疑作业本还是要用起来,以后备课一定要记得连作业的内容一起备进去。)

  总结: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

  在比萨斜塔的公开试验的目的是为了公布自己的试验结果。

  公开试验的结果是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

  那么伽利略在比萨斜塔的公开试验的目的,只是为了公布自己的试验结果吗?

  再次朗读朗读第五自然段。

  得出结论:之所以要公开试验,就是要向权威挑战。

  3、所以伽利略又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

  默读课文思考:当时人们是怎样崇拜亚里士多德的?人们又是怎样议论伽利略的行为的?

  读课文2、5段,对比人们的不同态度。

  总结:面对众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

  三、升华情感

  1、 出示最后一句话。

  说一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从课文中你学习到了什么?

  (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为

  要敢于质疑,勇于挑战。)

  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思考。

  2、教师总结。

  出示: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公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从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

  四、小练笔:

  伽利略终于成功地证实了自己的观点,上塔前,人们对伽利略充满怀疑,那么现在当伽利略走下比萨斜塔得时候,人们又会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

语文教案 篇5

  内容简析

  语文百花园五一共安排了五项内容,即“语海畅游”(引导学生自学汉字;照样子组词语)、”积少成多”(通过读读背背和我的采集本来练习朗读,进行语言积累)、“阅读平台’(通过阅读平台训练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让学生知道怎样汇款)、“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重视综合知识的整和与运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探求新知,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议、练、说、评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

  教学目标

  1 .通过杳字典,自学不认识的字:

  2 .通过词语接龙练习,丰富词汇。

  3 .通过读读背背、采集本,积累语言,丰富课外知识。

  4 .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观察思考及书面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能说会道”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笔l ;生辉”训练观察思考和一15 而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3 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和“积少成多”。

  一尝试“自学汉字”

  1. 说说平时你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是用什么方法去认识它的。

  2. 自由读“自学汉字”部分,看看“门票”上的字你有哪些不认识。把它画出来,然后学会它,看准学会得最快。

  3. 你学会了哪些字?同桌互相交流。

  4. 自由读一遍这张门票上的内容,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5. 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这位同学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你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二练习“照样子组词语”

  1. 先说一说“劝、招、终”这三个字可以组些什么词。

  2. 自己练习词语接龙,看看你能想出多少组词语。

  如:劝:(劝说)——(说明)——(明白)——(白雪)

  (劝解)——(解决)——(决心)——(心中)

  (劝阻)一一(限止)——(止痛)——(痛快)

  3. 四人小组合作,看看哪一小组想出的词语最多。

  4. 指名说。

  5. 自由读一读这四组词语。

  三指导“读读背背”

  1. 自由读,遇到不会读的字请同学或字典朋友帮忙,然后再多读几次。

  2. 同桌合作,认真听对方读,互相纠正错音。

  3. 指名读,检查、正音。

  4. 自由读,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5. 四人小组合作,每人读一遍,其他同学做小老师认真听,然后评一评谁读得好,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6. 指名读。

  7. 你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由读,注意停顿,有感情地读一读。

  8. 齐读,然后试着背一背。

  四交流“我的采集本”

  1. 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 同桌互相听读,纠正错音。

  3. 指名读,想想这段话讲了什么内容。

  4. 拿出你的采集本,四人小组互相交换,欣赏欣赏别人采集的好词佳句名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平台”和“能说会逆”。

  一走进“阅读平台”

  1. 自由读短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也可以请教同学。

  2.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3. 同桌互相听读短文,纠正对方的.错音。

  4. 再读短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5. 四人小组合作读短文,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6. 指名检查读,评读。

  7. 听老师范读短文,想: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8. 默读短文,想想为什么“回家的路上,我心里美滋滋的”。

  9. 你喜欢短文的小作者吗?为什么?

  10. 你也做一回小作者,向失学的同学献爱心,把你的零用钱汇给他们,你会填写汇款单吗?先用铅笔在书中的汇款单上练习填一填。

  11. 同桌互相看看对方填得怎么样,大家讨论讨论应该怎样填。

  12. 老师评点。

  二学习“能说会道”

  1. 自由读引导语。

  2. 默读。你明白了这道题的要求吗?

  3. 想一想你自己见过、听过或亲身经历过的与爱心有关的事。对哪一件事你印象最深?

  4. 四人小组先练习说一说。要求讲述时要把事情说清楚。听的同学要听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询问,或让讲述人讲得再具体一些;也可以对大家都感兴趣的事情展开讨论;还可以评议一下讲述人的普通话发音是否正确,声音是否洪亮,说话是否流利等。

  5. 指名说。评一评讲述得怎么样,好在哪里,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

  1. 读内容,明确写话要求。

  2. 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想一想画中的爸爸和儿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先自己准备一下,再指名说说。

  3. 仔细观察每幅图,想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正在干什么。

  4. 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每幅图的内容。

  5. 面向全班交流,互相评议。

  6.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写下来,注意这四幅图的内容要衔接。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查资料,了解一种以上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

  2、会用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的语言介绍一种少数民族。

  重点难点

  会用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的语言介绍一种少数民族。

  教具准备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一种少数民族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些民族吗?

  2、学生们畅所欲言。

  过渡:各民族的文化生活真是别具一格,你们想走进他们吗?

  二、创设情境,走进民族

  1、出示四幅民族图,说说分别讲的`是那些民族?

  2、小组探究:

  根据搜集来的资料,判断图上是哪几个民族,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判断的。

  要求:小组长要让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要互相倾听他人意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小组选代表发言,必要的地方演一演

  过渡: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真实丰富多采,你能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家庭成员向大家介绍吗?

  三、自组小组,自选介绍

  1、出示各民族的照片,展示各民族的风采。

  2、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成小组,练习导演。

  (学生根据自己爱好自由组成旅游团体,自导自演,展开研究,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度,让学生主体实践和亲身体验。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交往活动中,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教师更多的是提供帮助、指导,甚至协作研究,与学生一起讨论。)

  3、畅所欲言的介绍会,师生共同评议。

  4、谈谈这次旅游的感受。

  四、发展思维,内化积累。

  1、出示一些典型的民族照片,让学生判断是哪个民族,并说说这个民族的代表性节气、风俗。

  2、出示一张中国地图,指导学生找出各民族的聚居地区。

  3、观看MTV《爱我中华》,你想对祖国说些什么?你打算怎样为祖国贡献力量?

  拓展延伸:

  全班共同努力,多种渠道搜集资料,把反映各民族的生活资料,整理成一本民族集锦。

  教后记

语文教案 篇7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61个生字,会写42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背诵《秋天的图画》、《植物妈妈有办法》、《古诗两首》和《黄山奇石》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激发学生收集词语、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喜欢背诵古诗的兴趣。

  5.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识字一

  教学目标:

  1、学认11个生字,会写“宜、实”等10个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培养生动积累的良好习惯。

  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

  2、感受词语描绘的景象,感悟秋天的美。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放大的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CAI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秋天来了,秋天的景色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画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秋天吧!

  二、看图识字。

  1.出示课件,课本插图。

  认真看图,图上画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把“秋天来了,”这句话说具体。

  (根据学生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2.交流学生收集的画面。

  (l)把你收集到的秋天的画面介绍给大家。

  (2)指名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相机出示词语。

  3.看图读词。

  三、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宜、层??

  这些生字你都会认吗?自由试读。

  2、出示带拼音的字,自由试读。

  3、去掉拼音小帽子,你们还认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

  4、小组合作识字。(互相交流识字的方法。)

  5、组词练习:我会读。

  6、袖卡片,认读词语。

  四、朗读词语。

  1、范读词语,读出词的韵味。

  2、自由练读词语,指名读。

  3、想象词语描绘的景象。

  4、生自由选择词语想象说话。

  (引导学生这样说:我读到“瓜果飘香”时好像看到果园里梨子黄澄澄的,苹果红通通的,一串串水灵灵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

  5、齐读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认读生宇和词语。

  2.改动词语顺序,指名认读。课件出示:

  金秋时节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天高云淡大雁南飞

  秋高气爽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秋收冬藏

  二、指导写字。

  1、抽卡片认读“宜、实、色、华、谷、金、尽、层、丰、壮”。

  2、观察字的结构,说一说。

  3、师示范写,生观察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生练习书写,评议选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

  5、练习写字。

  三、积累词语。

  1、读一读,背一背本课所学的词语。

  2、小组对抗赛。比比哪一组说出的有关秋天的词语多。

  四、扩展活动。

  秋天的景色美吗?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画下来。

  板书设计:

  识字一

  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金秋天高云淡大雁南飞

  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复习生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词语的意思。

  这是我给这个班上的第一堂课,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很多的词语还是一知半解,上课不认真听,字迹比较潦草,没有人积极回答问题。但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能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读书习惯和兴趣。

  1、秋天的图画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1、演示课件:演示课件或出示相关内容的风光图片:看图说说这是什么季节?你看到了什么?教师板书:秋天的图画。

  2、启发谈话。秋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吗?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就让我们在这迷人的景象中走进《秋天的图画》吧!(板书课题)

  自读

  1、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共有几句话?

  2、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3、小组合作读,要求读正确。

  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自由认读。

  2、借助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读。

  3、小老师领读。愿意当教师的同学到前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同学认读。

  4、交流识字经验。把自己好的识字记字方法讲给同学听。

  5、多方式检查读。

  朗读

  1、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2、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3、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丽、灯、波、浪。学生认读。

  2、观察生字特点,交流写时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同桌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选择喜欢的生字组词并造句。

  精读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4、挑战读,向你认为读得好的同学挑战,看看谁读得更好。诵读

  5、课件出示秋天的画面,启发学生谈感受。

  6、师引读课文:(随即指导朗读)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梨树??苹果??稻海??高粱??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3、同桌互相提示背诵。

  4、背诵展示。比一比谁背得有感情。

  练习

  1、出示课后“我会读”,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练习读。

  2、说说句子描写的画面。

  拓展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也搞一个“颂秋天”作品展,可以像学习伙伴那样画秋天,用落叶做书签,还可以写句子、儿歌、小诗赞美秋天,等等。在班会上我们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作、字、劳、苹。学生认读。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3、学生练习,同桌评价。

  板书设计: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1秋天的图画勤劳的人们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力突出了以下三个要点:

  1.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上课伊始,通过帖画的出示,引出给画面配音朗读的任务,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积极性。

  2.强化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理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由读、想像读、评价读、加动作读、齐读、为画面配音等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在读中学会读,同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3.积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

  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注意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形成的.设计。另外,在引导学生进行学法探究方面,突出了读文想像的方法指导。

  4、通过让学生想象的说、练,让学生学会语言、运用语言。

  2、黄山奇石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造力。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弄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练习有感情读文。

  教学难点: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从几方面介绍黄山奇石的,在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像创造性地练习说话。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激趣导人

  1、出示黄山风景图片: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小作者去欣赏黄山的奇石吧。

  2、师范读,小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板书: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谈琴。

  二、采取自主、合作的方法探究黄山奇石的神奇

  1、先自主学习,要求:a.选择一块自己最喜欢的奇石,找一找课文哪一段写了这块奇石,并读一读.b,图文对照,说说这块奇石的“神奇”之处,并用“——”划出描写巨石样子的句子。

  2、再合作学习,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随机学习课文。

  图展示猴子观海的样子:

  (1)这块奇石叫什么名字?谁研究这块奇石?指名汇报

  (2)演一演,评议。

  (3)还有什么补充吗?如:“陡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在陡峭的山峰上?为什么是翻滚的云海?

  (4)想象说话:几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呢?它仿佛在想什么?

  (5)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你们喜欢吗?齐读

  图展示仙人指路:

  (1)谁研究这块奇石?指名汇报,板书:站伸指

  (2)想象说话:这位仙人仿佛会说什么?

  (3)课文并列地写了“猴子观海”和“仙人指路”两个内容。我们说一段话里,有时并列地写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这样的段式叫()。那么文中用什么句子把这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呢?请用“~~~”划出连接句。

  (4)指名说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树教案12-06

语文小学教案01-03

[精选]语文教案09-09

语文教案(精选)04-19

语文教案(经典)08-21

语文教案【精选】09-27

[经典]语文教案08-17

语文教案(经典)08-24